书城军事八路军震惊中外的20大战役
9859900000035

第35章 百团大战震惊中外的大规模战役(1)

1 大破袭计划的提出

★作战时间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

★作战地区 河北省、山西省和察哈尔、绥远及天津市、北平市部分地区

★双方作战目的

八路军 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大规模进攻,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

日军 在华北地区加紧推行“治安肃正”计划,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企图摧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巩固其占领区,使中国成为其“南进”的后方基地。

1939年冬,日军加紧对交通线的控制,在交通线上及其两侧地区建立据点,并依托这些据点,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分割、封锁,以实现其由“点、线”占领扩展到“面”的占领的计划。

在晋察豫边区,敌人主要加紧对平汉铁路、邯(郸)长(治)公路,白(圭)晋(城)铁路以及武(安)沙(河)公路的控制。为打破敌之企图,八路军第129师首长,号召本区军民面向交通线,实行主力军、地方军和广大民兵群众相结合,开展广泛的交通破击战,以打破敌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分割、封锁的“囚笼”政策。

在第129师的统一指挥下,晋察冀边区军民从1939年冬至1940年6月,先后进行了邯长公路、平汉铁路、白晋铁路、武沙公路4次破击战。

1940年后,日军要依靠铁路、公路逐步蚕食抗日根据地,展开在交通线上的斗争就显得日益激烈、复杂。

1940年初的一段时间里,八路军总部及各个师的作战室里所挂的地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道道黑色的粗线、细线。粗线代表着铁路,细线代表着公路。粗线与细线密密麻麻,经纬相连,像一张巨大的网覆盖在地图上。在军用地图上,交通网络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往往用醒目的黑色来标识。现在这些醒目的黑线所编织成的巨网,像是正等待着猎物,给人以十分压抑的感觉。

由于在军力对比上八路军居于劣势,因而避实击虚,打击日军软腹部的战法也就应运而生。日军的软中之软是交通线。日寇敢于以少量的兵力去占领广大的区域,以不足的兵力去对付打不尽、杀不绝的敌后武装,是因为有了公路和铁路,交通线是日军的命脉。在华北敌后围绕交通线进行的斗争,构成了华北抗战的主旋律。

八路军完成配合国民党军正面作战而转入敌后抗战后,就开始了对日军交通线的破袭战。1938年2月、4月、7月晋察冀军区对平汉线等重要交通线连续发动了3次破袭;1939年12月,129师发动了邯长路破袭战役。八路军的行动,对日军视为生命线的交通线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八路军的不断打击下,日军又想出了新的招术。

日军仍然在修路,但已不是一般的路了,它是一条条“钢铁封锁线”。这种路“比地面高出5尺,两旁沟深8尺到1丈,沟底宽6尺”。日军在这种路上相隔不远就建一个碉堡。在整个华北,日军修筑了5000余公里的铁路、3万余公里的公路、3000余个据点。

这是日军在“织网”,华北即将被“巨网”覆盖。

不将这张网撕碎,八路军就没办法活动,就会最终成为网中之鱼。

为了撕破巨网,1940年3月下旬的一天,八路军总部急忙召集会议,商讨对策。

刘伯承说:“这是敌人企图以‘铁路为柱,公路为网,据点为锁’,对我华北敌后军民实行的‘囚笼’政策。这种现象不但冀中有,华北各地都有,敌人不单纯是针对某一块根据地,而是用战略眼光来修建他们的交通网。”

彭德怀说:“自敌人回师华北以来,总的趋势是对我们越来越不利,我们手中的县城去年还有上百个,今年就没有几个了。过去我们说,敌人只控制点和线,也就是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现在看来,已发展到了‘面’了,再这样下去,我们手中就只有几个被敌人团团围住的山头了。”

“问题很严重,绝不能让敌人修成,否则将造成极端困难的局面,甚至无法坚持下去。”

“敌人封锁很严,机动性很强,这里打他一下,四面八方的敌人就会像蝗虫一样扑来。”

“那我们就来个总破袭,四面八方一起打!”

“说得对!总破袭,让龟儿子顾此失彼,到处挨打!”

于是,在反总摩擦战役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后,八路军总部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于4月1日发布命令:要求各部紧密配合,从4月10日开始动作,对日军的交通线发动一次总破袭。具体部署:

——聂荣臻所部晋察冀军区,破击沧石路以北的津浦、平汉及正太路;

——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129师,破袭沧石路以南,平汉路之石(家庄)磁(县)段,北宁路北段;

——贺龙、关向应领导的120师,破袭同蒲北段;

——徐向前、朱瑞领导的山东军区对付胶济路及津浦南段。

朱德、彭德怀向中央和毛泽东作了报告。

从此,八路军总部的作战室里多了一张正太铁路地形图。

2 多田骏欲织“囚笼”网

日军华北派遣军司令多田骏是个中国通。

“九一八”事变后的1932年,多田骏出任伪满最高军事顾问。1935年多田骏又出任华北驻屯军司令官。之后不久改任第11师团中将师团长。1937年任参谋本部次长。

日军为了适应将来对苏、对华作战的需要,统一在华的政策和战略指导,统一指挥在华的军队,支持即将成立的汪伪政权,于1939年9月成立了在华的陆军最高指挥机关——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由于华北派遣军的主要任务已经不是作战,而是以维持治安为主,让熟悉中国民情、曾经担任过华北驻屯军司令的多田骏出任司令官则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多田骏来华北上任之前,他的前任杉山元针对八路军的势力在华北逐渐强大、对华北威胁越来越大的情况,在1939年实施了三期“肃正”计划,“肃正”不仅包括军事上的行动,而且包含对政治、经济,甚至还有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进攻。

多田骏和杉山元的观点正好相反,他认为,“肃正”的重点应在于剿灭共军。为此要善于利用国共的相互倾轧,在日军势力暂时不能控制的地区,应默许那些不主动求战的杂牌军的存在,必要时,甚至可以引导他们占据真空地带以防止八路军侵入。

由此可见,多田骏不仅是个中国通,而且还是个以华制华的专家。

上任后的多田骏开始大力整顿交通,欲建立联系紧密的“囚笼”交通网,使村村有公路,路路有炮楼,以公路、铁路为纽带,欲将整个华北结成一张坚韧的网。

多田骏修路的方法也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他采用了4种修筑道路的方法:

一种是环状汽车公路,即以城墙为中心,围绕城外修筑一条环形路,将大量的村庄都纳入环状公路内,甚至将八路军的根据地也包括了进去。汽车一天到晚不停地巡逻,使八路军不能接近,从而使八路军的根据地逐渐萎缩。

一种是平行汽车公路,即在两地间,据点与据点间,一城与一城间,修筑几条平行的公路。出动时,可以随意地选择一条,这种方法主要是对付让日本人吃尽了苦头的八路军的伏击战术。

再有一种是放射线公路,即从中心向外修筑多条公路。

最后一种是路旁挖沟法,将路基修高,在路的两侧挖掘深沟,它既像炮楼,又像城墙。

多田骏正在织网,他要用他的网将八路军和根据地全部罩起来,慢慢勒死。

但令多田骏苦恼的是,华北的重要性没有完全被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认识。多田骏身处华北,他已经意识到华北的斗争将在看不见的战线上进行,华北的广大地区正在逐渐被共产党赤化。

就在多田骏要求加强华北的军事力量,以彻底改变华北形势的时候,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不仅没有满足他的要求,反而要求华北方面军派出部分兵力支援华中作战,同时派出部分兵力进行牵制作战。无奈之下,宜昌会战开始后,多田骏只能借助交通网的威力来对付八路军了。

3 破袭计划被搁置

1940年初,中国正处于空前投降危险和空前抗战困难的极端严重的形势,日本加紧对蒋介石集团诱降,国民党军降将如毛。八路军深入敌后坚持抗战,力量不断壮大,成了日本帝国主义实现“灭亡中国”、作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霸主计划的重要障碍。

为清除这个“障碍”,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在占领武汉、广州后,调整侵华方针,向华北增派兵力,决心要“确保华北和蒙疆”地区的安定,制订所谓“肃正作战”计划,到百团大战发起前日军华北方面军的兵力部署情况是:

方面军司令部,驻北平,辖3个军:

第1军,司令部驻太原,辖3个师团和4个独立混成旅团:第36师团,驻山西长治;第37师团,驻运城;第41师团,驻临汾;独立混成第3旅团,驻崞县;独立混成第4旅团,驻阳泉;独立混成第9旅团,驻太原;独立混成第16旅团,驻汾阳。

第12军,司令部驻济南,辖2个师团和3个独立混成旅团:第21师团,驻徐州;第32师团,驻兖州;独立混成第5旅团,驻青岛;独立混成第6旅团,驻莒县;独立混成第10旅团,驻泰安。

驻蒙军,司令部驻张家口,辖1个师团、1个独立混成旅团和1个骑兵集团(欠第4旅团):第26师团,驻大同;独立混成第2旅团,驻张家口;骑兵集团(欠第4旅团),驻包头。

方面军直辖第27师团,驻天津;第35师团,驻河南开封;第110师团,驻石家庄;独立混成第1旅团,驻河北邯郸;独立混成第7旅团,驻山东惠民;独立混成第8旅团,驻石家庄;独立混成第15旅团,驻北平;骑兵第4旅团,驻商丘。

以上日军华北方面军,共9个师团、12个步兵独立混成旅团、1个骑兵集团,计25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为0.36人。仅第12军,就分驻在山东和苏北的800余个据点上,平均相隔18公里的1个据点上,驻有20人。另华北有伪军约15万人。

与此同时,华北抗日根据地处境艰险,国民党顽固派在华北地区不断制造“摩擦”事件,妄图从八路军手中“收复”失地,掀起第一次反共浪潮。

华北八路军正处于虎狼夹击的岁月。一面是抗战阵营内部“友军”不断进攻,欲置共产党军队于死地;另一面是侵略者步步威逼的“囚笼”战略,近乎疯狂的筑路挖沟,新旧铁路线、公路线交织连贯,像一张巨网正向各根据地合拢。

3月末,八路军总部提出大破袭计划后,正紧锣密鼓地付诸实施时,朱德、彭德怀却收到了从延安发来的两份电报,一份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目前华北华中军事方针指示》,一份是毛泽东、王稼祥关于八路军派兵增援新四军问题给朱德、彭德怀并告刘少奇的急电。

这两份电报讲的是同一件事。中央告诉朱德、彭德怀,华中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疯狂进攻新四军,形势非常严重,中央要华北八路军谨守防线,避免与国民党军队发生军事冲突,使山西、河北两省归于平静局面;从八路军中分期抽调足够力量南下华中增援新四军,打退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的进攻,消灭投降反共势力,建立新的抗日根据地。电报说:“目前局势相当严重,蒋介石似已下了决心,即是挂抗日的招牌,做剿共的实际。目前对我最威胁的是绥德、皖东两点。”电报指示彭德怀、贺龙要以主力对付威胁延安的国民党第90军,要求彭德怀除344旅外,再抽兵力南下华中,打通与新四军陈毅部的联系,以解皖东之围。

中央的意思与朱德、彭德怀意见并不一致,但朱德、彭德怀必须服从中央。于是,朱、彭的破袭计划暂时搁置,但并没有放弃。4月2日,毛泽东电示,希望朱德早日动身前往洛阳,与同共产党友好的卫立煌谈判停止国共摩擦问题,然后秘密返回延安,参加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

在这种僵持状态中,八路军的处境越来越艰难。彭德怀忧心忡忡地说,这是前门打虎,后门进狼。虽然国民党反共“摩擦专家”朱怀冰已被打垮,但日本人的野心越来越大。彭德怀最后决定,虽然集中各兵团对日军交通实施总破袭的战役暂时无法组织,但由于日军为执行“囚笼政策”正加紧拼命筑路,因而以兵团为单位的破袭战必须实施。

4月25日,彭德怀按照他与朱德总司令事前多次商讨的意见,签发了以朱德和他的名义致各兵团首长的指示电:

日寇现正在拼命修筑道路(据各地报告统计之多殊为惊人),此种阴谋如不积极求得阻止与粉碎,待其完成,将给予我坚持敌后之抗战以极大困难和不利。各兵团首长应就当前实际情况,确谋有效之对策,予以破坏。

4 彭德怀的犹豫

1940年8月7日深夜,八路军总部。

彭德怀在打坐,双腿微盘,背微勾,一盏马灯照着满炕的文电……他的腿膝间,摆着一份左权起草的标示着“战役行动命令”的电文,已有两个多小时了。他不时用手中的铅笔敲打着电文纸,“彭德怀”3个字却始终没有签下去。

不好签啊,一签地球都会摇几摇的。

自左权去第129师师部那时起,至今已有3个多月了,4月间烂漫的山花已换成了千里平原茂密的青纱帐,正是八路军大显身手的黄金季节。自那时起,各种方案讨论了又讨论,各项工作准备了又准备,各师、军区及北方局领导人的意见也统一了,战役预备命令也在十多天前就下达了,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事到临头,简简单单几个字还是不好签。一支铅笔宛若千钧……

彭德怀在思考着:进行这次战役,除从军事上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外,于政治上也越来越必要。进入夏季以来,国际和国内形势都是风云险恶。在欧洲,法国政府向德国法西斯投降。希特勒在席卷半个欧洲之后,正大举向英伦海峡进军。在亚洲,英国和法国屈服于日本的压力,相继关闭了中国的西南国际交通线滇越和滇缅公路,使本来阴云密布的中国抗战形势更加沉暗。在这种背景下,日军积极准备实行推进政策,在各个战场集结兵力,企图用军事压迫和政治诱降的双重手段,促使国民党政府投降,以便抽出兵力加入太平洋战场作战。6月15日,日军在攻占扼长江入川门户宜昌重镇之后,又扬言要进攻西安,切断西北国际交通线。

据重庆国民党政府和八路军各部情报,关外日军大批入关,津浦沿线日军向陇海线集中,太原日军亦沿同蒲路南下,有进窥潼关和洛阳之意。与此同时,日机狂炸重庆,一时造成大后方强震,各式各样的反应都有。相配合的是,日军通过所谓“谋略工作”秘密向蒋介石展开“和谈”活动,并利用已降日的汪精卫集团在国民党阵营内进行宣传和策反。蒋介石政府在这种挑逗下,摇摆难定,妥协投降的妖雾弥漫。与此呼应的还有对八路军的攻击,说什么“八路军游而不击”“专打友军,不打日本”等。那么,这种情形下进行一个大规模的战役,其胜利对于兴奋全国军民的情绪,影响正在变化中的时局,正视偏见者对八路军的认识及从全面打击日军,都将会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