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八路军震惊中外的20大战役
9859900000059

第59章 冀鲁豫军区夏季攻势作战大反攻前的热身战(1)

1 日军兵力部署

★作战时间1945年5月17日至8月初

★作战地区 山东省东平、东阿、阳舍、聊城、单县、城武和河北省成安、临漳、故城、枣强、威县、馆陶及江苏省丰县等地区

★双方作战目的

八路军 为了粉碎日军的抢粮计划,收复失地。

日伪军 日军为加紧实施伪山东省长公署下达的实质是抢夺夏粮的所谓“夏季政治攻势计划”,发起大规模抢粮活动。

进入1944年,国际国内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苏联红军在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重大胜利之后,开始战略大反攻,并把战线推向德国及其占领国的领土。随着苏军的胜利,英美于1944年6月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这时,德国法西斯已处于崩溃之中。

在太平洋战场,美国军队根据《开罗宣言》中所提出的任务,于1944年继续进行海上反攻,并把战线推进到距日本国本土更近的海域。这时,日本法西斯的末日即将来临。

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的同时,华北敌后抗日战争出现了空前有利的局面。1944年初,日本侵略者为挽救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失利,援助它侵入南洋的孤军,决定摧毁美军在华中的空军基地,并从河南开始向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平汉、粤汉和湘桂铁路沿线发动新的进攻,意在打通从中国的东北直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以便以中国大陆作为它垂死挣扎的基地。

为进行这场豫湘桂战役,日军先后从华北、华中抽走大量兵力。其中,从冀鲁豫边区周转调走了第32、35、110师团全部,骑兵第4旅团大部及第1混成旅团一部。遗防由第59师团、新编第117师团、独立步兵第1旅团接替。

这样,日军用于这一地区的兵力数量显著减少,战斗力大大削弱。

1944年底,在晋冀鲁豫边区周围,共驻有日军华北方面军第59、第69、第114、第117等4个师团,4个独立步兵旅团及1个独立混成旅团。

下面是上述兵力编制情况:

第1军所辖:

第69师团师团长三浦忠次郎中将,参谋长山本良一大佐。司令部设山西运城。该师团原负担临汾地区的警备,1944年3月移驻运城地区,接替第37师团的防务,临汾地区的防务由独立步兵第3旅团接替。5月,师团长三浦中将曾率师团主力从佰曲附近渡过黄河,策应第12军进行打通京汉线的作战,6月返回运城,但步兵第59旅团仍留河南陕县。下辖:步兵第59旅团旅团长伊黑倩吾大佐(前任为松崎直人少将):独立步兵第82、83、84、85大队。步兵第60旅团旅团长国司宪太郎少将(司令部设山西运城):独立步兵第86、118、119、120大队。

第114师团师团长三浦三郎中将、参谋长高津康雄大佐,1944年7月以独立步兵第3旅团为基干编成,8月编成完结。担负临汾附近沿同蒲铁路25个县的警备任务。下辖:步兵第83旅团旅团长大井川八郎少将(司令部设平遥):独立步兵第199、200、201、202大队。步兵第84旅团旅团长松之尾胜明少将(前任为菱田元四郎少将,司令部设新绛):独立步兵第381、382、383、384大队。工兵队、通信队、野战医院。

独立步兵第10旅团旅团长板津直俊少将,该旅团于1944年2月以关东军第28步兵团司令部为基干编成,2月底接替第62师团担任石太路沿线的警备任务。5月,旅团司令部移驻太原。下辖独立步兵第227、228、229、230大队。

独立步兵第14旅团旅团长吉川喜芳少将。该旅团1944年3月在山西潞安编成,司令部设潞安,担负潞安地区的警备任务。下辖独立步兵第243、245、246大队。

第12军所辖:

第117师团师团长铃木启久中将,参谋长江口浩平大佐。1944年7月以独立步兵第4旅团为基干在河南新乡地区编成,司令部设新乡,担负郑州附近黄河沿岸地区的警备。下辖:步兵第87旅团旅团长吉武秀人少将(司令部设开封):独立步兵第203、204、205、206大队。步兵第88旅团旅团长鹈饲芳男少将(司令部设郑州):独立步兵第388、389、390、391大队。

方面军直辖:

第59师团师团长细川中康中将,参谋长江田捻大佐。该师团原属第12军战斗序列,打通平汉线作战时,调归方面军直辖,担负山东的警备,此时司令部由泰安移驻济南。4月6日,独立混成第7旅团参加打通平汉线作战后,第59师团又以一部兵力接替该旅团警备地区,同时指挥独立混成第5旅团和独立步兵第1旅团。下辖:步兵第53旅团旅团长田坂八十八少将(后由上坂胜少将接任,司令部设山东张店,担负青州、济南及武定地区共13个县的警备):独立步兵第41、42、43、44大队。步兵第54旅团旅团长长岛勤少将(司令部设泰安,担负济南、泰安、曹州地区共19个县的警备,警备重点是津浦铁路。):独立步兵第45、109、110、111大队。

独立步兵第1旅团旅团长浅见敏彦少将,司令部设山东兖州。该旅团1944年2月在兖州编成,担负兖州、济宁曹州、沂州地区的警备。下辖独立步兵191、192、193、194大队。

独立步兵第3旅团旅团长柳川真一少将(后由服部直臣少将接任),司令部设石家庄。该旅团1944年2月编成,接替第110师团担负真定地区22个县和渤海地区5个县的警备,3月30日调归第63师团指挥,担负井径煤矿及平汉线、石太线、石德线警备及确保棉产区。下辖独立步兵第195、196、197、198大队。

独立混成第1旅团旅团长小松崎力雄少将,司令部设邯郸。该旅团自1943年8月开始担任顺德地区14个县、河南彰德以东附近和沿平汉线向南60公里一带地区以及临律县的警备。1944年8月以一部担负平汉路沿线及重要事业场(邯郸西南约32公里的磁县纸房、发电厂和邯郸西南约50公里的六河沟煤矿)的警备。下辖:独立步兵第72、73、74、75、76大队。

上述日军建制单位大多是1944年上半年新组建的,老兵骨干少,战斗力较弱。

2 冀南八路军的“化学武器”

在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抗战中,边区政府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充分发挥了游击战争的威力。抗战过程中,游击队和广大民兵、群众,利用土生土长、人熟地熟的有利条件,人自为战,村自为战,以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麻雀战等多种游击战法,出其不意地袭扰和打击敌人,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的作战行动。

地雷战早在1940年的春季反“扫荡”斗争中就已经开始。当时,安国东赵、西寇两村的民兵,把手榴弹埋在大道上,用线拉火,炸死了两个伪军。随后各地民兵竞相仿效,用各种土办法制造地雷。有的用废炮弹、废手榴弹、破铁壶、玻璃瓶子、罐子作壳,里面装上炸药;有的自制硫黄炸药,自己翻砂铸地雷外壳。这种土造地雷,成为了民兵用以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

冀南民兵最初使用的地雷,最常见的是装黑火药的“铁西瓜”,实际上就是个大鞭炮,主要靠混在爆炸物里的铁片、石子伤人。这种地雷威力不够,炸不死日军。这便成了八路军抗战中的一个不小的问题。

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改进装药,这活计上级就交给了孙光瑞。

孙光瑞,河北人,是当地抗战的领导人之一。孙光瑞原来是学纺织的,这一行和化学完全没有关系。然而,这种赶鸭子上架的活计由不得他推托,因为八路军里有文化的人太少了。

孙光瑞是个武书生,夜黑风高,杀敌放火是他的本色,要他回到书本上搞学问那可费劲了。更要命的是,威力不够指的是民兵使用的黑火药地雷,当地鞭炮手艺人的功夫。就算他能想出新的配方他们学起来也难——因为没有几个民兵能分得清硝和苯是什么玩意儿。

不过,孙光瑞想来想去,还真想出了办法。

一天,孙光瑞带着几个手下进邯郸城了,一番活动后,出城回到驻地。随后他把这次进城所获分成大小口袋,交给了各村的民兵,让他们掺到地雷的火药里面去。

从此,邯郸的鬼子苦日子就来了。

出城扫荡踩上地雷,威力依然是同以前一样,“鬼子突然变成个黑不溜秋、浑身冒青烟的灶王爷,怪叫着又蹦又跳。”但是,这之后事情可就不一样了。伤,是不重,但受伤的地方很快不是大面积溃烂,就是奇痒难熬,发黑、坏死。不但军医束手无策,而且伤员极为痛苦,竟有日军用刺刀给自己截肢的事情发生。

日军方面百般研究,始终弄不清八路军的地雷里放了什么。敌伪方面纷纷传言八路军的地雷现在是“神秘武器”,伪军称为“一沾死”。

八路军的地雷里到底放了什么东西呢?

其实一点儿也不神秘。

原来,孙光瑞年少的时候好读杂书,知道宋史里有一段,说唐家给皇帝献过“毒火球”,就是古代火药武器里面掺杂毒药的武器。于是他灵机一动,这东西现在不也一样能用嘛。于是,他进城直奔几个大药铺,挑选了一些狼毒、巴豆、砒霜等药材。

就这样,八路军在地雷里加了这些“佐料”,使用后发现很有效果。于是就发动群众上山去采,大量地制造起“中药地雷”。

日本军医根本不知道地雷里有狼毒、巴豆、砒霜等药材,自然也就不知道如何对症下药了。地雷没有长眼,不但炸日本人,也炸中国人。不久,就有一个给日军做翻译的特务被地雷给炸了,尽管日本军医尽力诊治,依然两条腿很快就开始烂,每日哀号不已,要死要活。

这个特务是本地人。其家人辗转托人找到了八路军敌工部,求八路军给“解药”,并且表示,如果治好,一定弃暗投明,暗中为八路军做事,违者天诛地灭。

敌工部斟酌之后,认为这是个好机会,难得能在日军心脏里面安一颗钉子,就来找孙光瑞商量。孙光瑞听了以后,翻着眼皮想了想,说你去问问吧,他挨的雷要是八月十五以前埋的,我还有办法,要是八月十五以后埋的,那就……

原来,民兵们被孙光瑞的创举调动了积极性,也开阔了思路:有民兵在地雷里加入了晒干的人畜粪便,结果发现效果奇好。从八月十五以后,这种东西就成了当地地雷的标准装药。要是原来的“中药地雷”,孙光瑞还可以说出个子午寅卯,中医还有办法,加上这个东西,他就爱莫能助了。

敌工部人员便问这个特务,不幸的是他挨了八月十五以后的雷,无药可救。敌工部只好把这条线掐了。不久,这名特务便死去了。

八路军的这种“中药武器”,要在今天,也该算是“化学武器”了。

3 冀鲁豫军区战斗序列

冀鲁豫边区广大军民经过1941年到1943年的反“扫荡”、反“清剿”、反“蚕食”的艰苦奋斗,根据地已得到初步恢复、巩固和发展。

整风运动的进行,提高了党员的政治思想水平;生产救灾运动的发展,克服了经济生活的严重困难,改善了支援抗日游击战争的物质基础;民主民生运动的广泛开展,调动了广大军民群众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这些都显著地改善了冀鲁豫边区对敌斗争的条件。

但是,这时冀南区同冀鲁豫区相比,冀南区敌情要严重得多。为适应这种形势,统一和增强对敌斗争力量,1943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冀鲁豫分局(通称平原分局),统一领导冀南、冀鲁豫两区工作。黄敬、宋任穷、李菁玉、苏振华、杨勇等为分局委员,黄敬任分局书记,宋任穷任组织部长,李菁玉任宣传部长,张霖之任民运部长兼组织部副部长,张玺任秘书长。

1944年5月11日,为更进一步实现两区统一,两区党委一致建议并经中区中央北方局批准,撤销两个区党委机构,由冀鲁豫中央分局直接领导各地委。分局直属北方局领导,下设冀鲁豫和冀南两个工作委员会,作为研究、督促、检查两地工作的分局派出机构。冀鲁豫工作委员以张霖之、杨勇、黄敬、徐达本组成,张霖之任书记;冀南工作委员会以宋任穷、张策、朱光、王宏坤组成,张策任书记。同时,成立冀鲁豫边区军政党委员会,以宋任穷、王宏坤、杨勇、苏振华、黄敬、阎揆要、朱光等7人组成,宋任穷任书记。

冀鲁豫和冀南两区合并后,新的冀鲁豫军区随之成立。宋任穷任军区司令员,王宏坤、杨勇任副司令员,黄敬兼任政治委员,苏振华任副政治委员,曹里怀任参谋长,朱光任政治部主任,傅家选任后勤部长,刘德海任后勤部政治委员。新的冀鲁豫军区直属八路军总部领导。此后,又成立了冀南指挥部和豫东指挥部,王宏坤和王秉璋分别任指挥部司令员,以加强对两区的作战指挥。

冀鲁豫边区组织机构及战斗序列:

1.冀鲁豫边区:

中共冀鲁豫区党委:(1944年5月并入平原分局)

书记:黄敬(1943年6月去延安)

代理书记:宋任穷

中共冀鲁豫分局:(1944年5月成立,又叫平原分局)

书记:黄敬

代理书记:宋任穷

副书记:李菁玉

冀鲁豫行政公署:

主任:晁哲甫、(后)孟夫唐

副主任:徐达本 贾心斋

2.冀鲁豫军区

(1944年5月11日,“冀南军区”与“鲁豫军区”合并,仍保留冀南军区名义)

司令员:宋任穷、(后)杨勇

政治委员:黄敬

代理政治委员:宋任穷(兼)

副司令员:王宏坤、杨勇

副政治委员:苏振华

参谋长:阎揆要、(后)曹里怀

政治部主任:苏振华(兼)

副参谋长:王蕴瑞

政治部副主任:朱光

后勤部部长:傅家选

政治委员:韩明

第1军分区:司令员:刘志远;政治委员:邓存伦

第2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杜义德,政治委员:(后)姚克裕

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高厚良;政治委员:王幼平

第4军分区:司令员:雷绍康;政治委员:乔晓光,(后)赵紫阳

第5军分区:司令员:牟海秀;政治委员:陈登昆

第6军分区:司令员:周发田;政治委员:赵一民

第7军分区:司令员:赵健民;政治委员:许梦侠

第8军分区:司令员:曾思玉;政治委员:段君毅

第9军分区:司令员:张维翰;政治委员:张国华

第10军分区:司令员:赵基梅;政治委员:刘星

第11军分区:司令员:王秉璋;政治委员:潘复生

水东军分区:(第12分区)司令员:余克勤;政治委员:袁振

水西军分区:副司令员:汪家道;副政治委员:李士才

4 4分钟突入敌人外壕

1944年,冀鲁豫军区部队和地方武装,经过一系列的战役和战斗,积极主动进攻日伪军,取得重大胜利,使一些小块游击区扩展为大块根据地。总计一年来,全区共作战3604次,攻克据点、碉堡395处,毙伤日伪军16073人,俘日军27人,俘伪军32929人(含冀南区)。解放区较1943年扩大一倍以上,时全区计20余万平方里,解放同胞500万余人。新收复清丰、内黄、朝城、莘县、寿张、丘县、濮阳7座县城,连同过去已有的濮县、范县、观城3县,共有10个完整县。除水东地区外,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已基本连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