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最离奇的世界名人未解之谜
9890000000018

第18章 硝烟之下的众生百态——军事名人之谜(2)

战后,击落山本五十六座机的话题随着1960年美军相关机密文件获准解密而被再次提起。认定由兰菲尔击落的理由是他在战斗结束后上报的战斗报告,而这份报告当时因出于保密原因一直没有公开,他的战友对此一无所知,一经美国国防部公开,究竟是谁击落山本的问题随之大白于天下。

除了托马斯·兰菲尔的回忆之外,更多的证据显示,兰菲尔的僚机雷克斯·巴伯才是真正击落山本五十六座机的英雄。

山本五十六的尸检报告显示,从后方射来的子弹使其致命,与兰菲尔从右攻击的说法出入较大。柳谷谦治是为山本五十六护航的零式战斗机飞行员中唯一在世者,也指出了兰菲尔报告中的诸多疑点。

其中最有力的说法是,在低空的两架P-38在双方机群遭遇之后,兰菲尔的飞机向左,迎战零式。巴伯的飞机才是向右紧追山本五十六座机猛烈开火的那一架。如果是兰菲尔击落了零式之后再掉头攻击山本五十六座机的话,时间根本来不及,至少需要40秒,而山本五十六座机从遭到攻击到被击落,不过区区30秒。日本东京航空博物馆在1975年的实地考察也显示,山本五十六座机的两个机翼完好无损,与兰菲尔的报告完全不符,倒是与巴伯从后攻击的说法比较吻合。

以美国“王牌飞行员协会”为首的众多的民间人士和组织,对此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不懈的努力,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在很多专家学者的认可下,于1997年3月认定,巴伯一人击落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

如今生活在俄勒冈州特瑞邦农场的巴伯过着恬静平和的晚年。谈起击落山本五十六的争论,他很平静:“没有兰菲尔左转攻击前来救援的零式,也不可能击落山本五十六。而第三三九战斗机中队中队长约翰·米歇尔,具体策划并亲自指挥了此次战斗,才是最大的功臣。”

然而,自1991年美国战绩评审委员会正式要求美国海军最后判定到底是谁击落了山本五十六以来,迄今为止,美国官方仍没有明确答复。至此,关于谁击落了山本五十六的公案成了永远的谜。

5、 隆美尔自杀之谜

历史的真相往往被一层令人烦恼的迷雾笼罩着。它使很多好人蒙受冤屈,也使许多恶人误享殊荣。

纳粹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在被赐自尽后,很多人便据此给他戴上了一顶迷人的桂冠,称赞他是反希特勒的英雄。然而,历史的真相果然如此吗?

被誉为“沙漠之狐”的隆美尔,原系普鲁士陆军军官。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1933年希特勒上台期间,他先后担任过驻斯图加特某步兵团射击连连长和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教官。他以忠诚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得到上司的青睐而逐步升迁。

希特勒上台后,隆美尔受到特殊的宠信,曾多年负责他的安全与保卫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被委以独当一面的重任。

这位被宠信的将军也确实没有辜负主子的厚望。1940年初,他担任第七坦克师师长,奉命入侵法国,击退英法联军,直抵英吉利海峡。之后又率军恢复北非局势,先后荣获铁十字勋章和栎树叶铁十字勋章。在北非广阔无垠的大沙漠上,他以较少的兵力与英美联军周旋。他机智果断,神出鬼没,避实就虚,英勇善战,创造了许多举世闻名的成功战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这期间,隆美尔平步青云,一跃成为纳粹德国最年轻的陆军元帅。1942年初,他再次进攻,直抵尼罗河三角洲,进入到离亚历山大港只有70千米之遥的阿拉曼地区。

然而,这位显赫一时的传奇式将军却在大战结束前的几个月,惨死在曾经百倍宠信过他的希特勒手上。这个不曾预料的结局,自然又给他的一生蒙上了一层悲壮而又神秘的色彩。

最终将他送上西天的是“七二”事件。1943年,苏德战场上,德军屡遭失败,而西线盟军实力逐渐增强。然而一意孤行的希特勒不顾前线将士的安危,以严厉的军令,禁止任何撤退或突围,盲目冒进和固守,使将士伤亡惨重。在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在西线苦苦挣扎的隆美尔不得不从埃及撤退。

为了阐明自己的主张,隆美尔亲自飞往希特勒的最高统帅部,以精辟的见解劝告希特勒放弃北非,然而遭到了怒斥。非洲失守后,希特勒任命他为西线B集团军司令。这时,盟军利用掌握在手中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对西线德军展开了立体攻势,隆美尔请求增援,又多次遭到希特勒的奚落与斥责。灰心与失望,开始笼罩在他的心头。他对最高统帅的冒进战略与独断专行的作风产生了严重的不满情绪。这时,军内情绪波动,密谋活动时有发生。1944年2月,隆美尔回国度假期间,反希特勒的密谋者施特罗林曾与他接触。回到前线后,他们又试图通过新任参谋长斯派达尔谋求隆美尔的支持。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这使他更深刻地认识到德军的末日已将来临,德军根本无力保住大西洋漫长的海岸防线。他又一次恳求希特勒结束西线战争,并在7月15日给他发出了最后信件。此时,他准备在法国与盟军单独媾和。

7月17日,隆美尔在乘车途中,遭到了盟军飞机的袭击,受了重伤,被送往医院抢救。在治疗期间,震惊世界的“七二〇”谋杀希特勒的事件发生了。

对此事件,隆美尔没表示过赞同。他说:“谋杀希特勒的企图实在毫无意义。我们怕的不是这个人的作为,而是他个人在德国人民眼中所显示出来的偶像地位。”

“七二〇”谋杀事件,使希特勒差一点命丧黄泉。他的秘密警察在之后的清洗中牵涉到了隆美尔。一般看来,问题已经很清楚。深入地研究,也不过是他与谋反集团合作的程度问题。据此,一些历史学家、传记作者都顺理成章地将他描绘成反希特勒的英雄。有些书中,把他说成是谋杀集团的成员,并有他们合作的详细描绘。数次再版的美国记者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书中也确认了隆美尔与谋杀集团的合作,还说谋反集团打算在希特勒之后,推选隆美尔为政府首脑。

然而,在斯奈德的《第三帝国百科全书》的一篇文章中说:在l944年6月17日和29日,隆美尔两次见希特勒并想说服他结束战争,这样德国还可以保留相当可观的军事实力,但这位面色苍白、浑身发抖的元首用愤怒和讽刺来回答他的坦诚。

1944年7月,也就是盟军诺曼底登陆后,英军飞机击中隆美尔的汽车。他身负重伤,被送回家乡养病。这时,隆美尔日渐觉悟。这个坦率、单纯的军人,开始转向政治,他反对计划中对希特勒的谋杀,因为这会使希特勒成为英雄。

看来,谋反分子内定在行动成功后由他担任政府首脑,只不过是他们的一厢情愿。谋杀失败后,一个谋反分子在处决之前被希特勒的秘密警察挂在一个吊肉的钩子上。在极度痛苦之际,他将隆美尔扯进谋反分子的名单中是不足为奇的。这也许就是他厄运的根源。

1977年,英国传记作家大卫·欧文在他的《狐狸的审判》一书中,发表了虽与上述观点略同,然而又肯得多的论断。他认为,隆美尔是一个单纯的军人,他自始至终忠于他的元首希特勒,从未参加过谋反活动。他虽和阴谋分子有过交往,但反对谋杀希特勒。

他认为,日暮途穷的他,还能在政治上找到一条生路。他并不知道他的同事中有人参加了谋反活动。隆美尔的死是由于被捕的谋反分子有意供出一些效忠希特勒的元帅,为真正的同谋打掩护。为此,大卫·欧文还引证隆美尔夫人1945年9月发表的对她丈夫曾参加谋反集团进行否定的声明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他的作品问世后,立即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反驳得最起劲的就是唯一幸存下来的原隆美尔部队的参谋长斯派达尔。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隆美尔不仅发表过结束战争的言论,而且要推翻纳粹政权。因此,他声称隆美尔是属于谋反集团的成员。

不过,仔细想起来,欧文的观点也并非证据十足。如果说隆美尔缺乏政治头脑,是一个只知道效忠元首的“单纯的军人”,又怎能想到在激战之际与西方盟国签订停战协定,以便在东方战线开辟新的局面?为什么他与谋反分子接触交流后,不将情况向他效忠的主子报告呢?所以,要证明他没有参加谋反活动,理由还显得不够充分。

另外,如果说隆美尔之死是谋反分子屈打成招的结果,那么,希特勒又怎么会如此轻信呢?隆美尔多年效忠希特勒,而且战功显赫,甚至赐死以后,还得装模作样地给予他国葬的殊荣。据此,我们能说希特勒轻信胡编的供词,而错杀了他吗?

关于隆美尔的死因,学者们一直在探寻,目前尚无定论,但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希特勒能够狠心处死自己的大将,尚待人们的进一步研究。

6、 巴顿将军车祸身亡之谜

1945年12月9日,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乔治·巴顿在德国曼海姆附近遭遇车祸。巴顿将军不幸身受重伤,抢救无效,于12月21日在海德堡医院不治身亡。

巴顿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威名远扬,号称“血胆老将”。他于1885年出生于美国一个军人世家,先后在弗吉尼亚军校、西点军校、顿利堡骑兵学院及轻装甲部队学院接受军事训练,为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将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巴顿曾经奔赴欧洲参与作战,并在指挥坦克作战方面显示了出色的才能。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被任命为美国第二装甲军团司令,更是驰骋沙场,战功赫赫,屡次创下辉煌战绩。在战场上他最有特点的话语是:“混蛋,你们的刺刀应毫不犹豫地刺向那些杂种的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