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美宝宝说:“女儿一直不好好吃饭,她吃饭的状态是:大人追着喂,她一边玩一边吃,或者一边看电视一边吃,大人不喂就不吃。我下决心要培养她良好的吃饭习惯,跟女儿约定规则:吃饭一定要在餐桌边吃,不可以到处走动,不可以做其他任何事情,而且要自己吃,不能喂。事先我跟婆婆和老公做了详细的沟通,他们很不以为然,觉得小孩子喂喂饭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总不能饿着吧。我跟他们灌输了‘小孩子是饿不坏的’观点,他们不认可,但是在我的强烈要求下,他们答应和我配合,培养女儿良好的用餐习惯。结果是:女儿上桌后,磨磨蹭蹭,扒拉两口之后就下桌了(这个过程中,婆婆在旁边几次跃跃欲试想喂,但是被我用眼神制止了)。我问女儿你吃饱了吗?女儿说吃饱了。我说,那好,必须到下一餐才可以吃东西,中间除了喝水不能吃任何东西。女儿答应了。没想到女儿刚下桌,婆婆就拿着饼干出来了,不顾我的反对,喂给孩子吃。我气晕了!婆婆竟然说,哪有你这样的妈妈,要饿自己孩子的。由于婆婆的不配合,至今女儿吃饭仍然靠喂,边玩边吃。”
这位妈妈的事例具有代表性,大多数家长都遭遇过同样的苦恼,就是由于老人的不配合,导致无法一致教育孩子,影响孩子的性格和习惯的养成。
我能深切感受到这些家长的心情,因为我们家也有一位不和我配合的老人,就是我妈。她性格急躁,容易动怒;凡事喜欢主观臆断,凭个人喜好来断定一个人和一件事;争强好胜,得理不饶人,不留余地;有时胡搅蛮缠,让你有“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的感觉。当然她的性格也有很多优点,乐观、自信、自强、节俭等。我妈非常固执,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沿用着老一套传统、错误的方式对待周周。试举几例:周周出生的时候,腿是弯的,她说必须绑直,不然长大后会成罗圈腿;她嫌麻烦,不准周周翻箱倒柜,不准弄湿弄脏衣服;她担心周周饿着,如果周周哪一顿吃饭不多,她就拿起勺喂;她不容许孩子犯错,一旦孩子有失误,她会数落好半天。对于周周的教养问题,她经常振振有词地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把你们带大了,不也好好的?”
孩子的性格会受带养人潜移默化的影响,谁带他最多,受谁的影响就最大。我不希望周周传承她外婆的性格缺点,所以,我坚持自己带着周周。同时,我利用一切机会,试图改变我妈的旧观念。改变老人尤其是性格固执的老人的观念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令我欣喜的是,经过我的耐心“调教”,我妈有了很大的改变。有一次,她居然发出这样的感慨:“带孩子真是一种乐趣呀,我怎么没有早发现这种乐趣?”以前她虽然喜欢带孩子,但是觉得带孩子是个艰巨的任务,很累、好烦。现在她学会了观察,知道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内心活动,并且还能指出其他家长的一些不妥之处。
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坚持一点,就是:孩子是我的,决定权在我。所有的事情我都可以让步,唯独周周的教育问题我寸步不让。
刚开始,我进展得并不顺利,我们为了周周的教育问题经常发生矛盾。我安排自己带周周,让我妈干家务活,尽量减少周周和我妈相处的时间,减少她对周周的负面影响。但是毕竟生活在一起,总是会有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我妈性格急躁,遇到困难就要发火,跟锅碗瓢盆都可以较上劲。这一点周周像极了外婆,只要碰到困难,她就急得不得了。还有,我妈喜欢唠叨,只要给她老人家增添了麻烦(比如周周玩沙弄脏衣服或是尿湿裤子之类的),她会絮絮叨叨大半天,不仅数落我,还数落周周。我试图说服她,但是她不买账,和我“辩论”,而且越说声调越高,从女中音变成女高音,一副不驳倒我不罢休的样子。我妈急眼的时候就会使出“胡搅蛮缠”的绝招,每次辩论都以我失败而告终。有时候我的心情本来好好的,她一句话就可以让我跌入低谷,她的苛求、唠叨、蛮不讲理让我抓狂。周周在旁边看着我们争论,以为我们吵架了,害怕得不得了。
很长一段时间,我陷入懊恼之中。夜深人静的时候,怒气平息后我开始反思,这样的辩论实际上就是吵架,我知道这对周周有多大的负面影响。我寻思着,是不是我过于和我妈较真了,和她正面交火,激发了她的抵触心理。
我发现我妈有性格缺陷,我想找到导致她性格缺陷的根源。性格形成于童年,这一点我深信不疑。我猜测是童年的经历导致她的性格缺陷。我妈幼年丧母,失去母爱是不是其中一个原因?家人对她又是怎样的教育方式呢?我很想了解。在我妈心情好的时候,我找她聊她童年的故事。我妈两岁多的时候,母亲就因病过世了,母亲断气的时候,两岁多的她站在床前,拉着母亲的手,哭喊着要妈妈,但是任凭她怎么喊,妈妈的眼睛都再也没有睁开……这些是记事后她奶奶告诉她的。幼年失去母爱是我妈一生的痛,至今只要提到这些事,她都会忍不住泪流满面。
我妈是她奶奶带大的,奶奶在家没有地位,被爷爷统治着,爷爷粗暴自私,对我妈非打即骂,嫌她吃闲饭。那时适逢国家经济困难时期,饿死了不少人。我妈家里穷,没吃没穿,偶尔弄来点白米,也要优先让爷爷吃,不许她吃。她爸爸即我外公是个老实人,但是脾气暴躁。早年丧妻,一大家子老的小的要靠他一个人养活,生活压力巨大。由于人老实,他在当地总是被别人欺负,有时在外头受了气无处发泄,回来对着孩子老拳相向。我妈如野地里的一株小草,在风风雨雨中自生自灭,顽强地长大了。苦难的童年练就了她坚强、好胜的个性,同时也形成了固执、暴躁、狭隘、苛求的性格。
了解了我妈性格的“来龙去脉”,我觉得她其实很不幸、很可怜,她就是上一辈教育不当的受害者。我小的时候,她曾经复制了上一辈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来教育我,让我受过很多伤害,这些童年伤害带来的影响至今仍存在。很多时候,人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是不同步的,有的人虽然60岁,但是心理年龄不过16岁。我妈就是这样的人,很多时候她的表现像个孩子。我突然醒悟,为何以前那么难以沟通,是因为我把她当做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来要求。对于一个心智不成熟的人而言,这个要求太高,就如同你要求一个孩子要像成人一样懂事。这些是她做不到的。我不能把她当“妈”来对待,只能把她当“孩子”来对待。我得试着去接纳她的缺点,不去和她正面交锋。
我发现要改变的是我自己,我要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而且要更加豁达。从那以后,不管我妈苛求也好、唠叨也好、和我对着干也好,我都不和她计较,我提醒自己只把她当孩子。先接纳她,再改变她。其实我妈在心情好的时候,她还是非常明理的。由于我的接纳,她渐渐不和我顶撞了。
事实胜于雄辩,抓住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分析最有说服力。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周周和晓晓想把一台小风扇抹干净,去厕所用盆接水,晓晓不小心把裤子弄湿了一点,我妈看见了斥责她们总是给自己添麻烦(已经换了好几套衣服),把晓晓拉开,不准她们接水。周周觉得外婆阻碍了她们,就打了外婆。我妈气呼呼地说我太宠着周周了,满肚子火发在我身上。我耐心地把我妈支到厨房,示意她这件事情交给我处理。然后我给孩子们示范如何接水、如何拧抹布、如何抹风扇。孩子们非常专注地拧抹布、抹风扇,抹完风扇又把家里所有家具器具都抹了一遍。她们一趟一趟拧抹布,爬到凳子上抹门,蹲下来抹沙发,钻到茶几下面抹,是那么专注和开心。孩子们拧抹布拧得不那么利索,弄得客厅地板上到处是水,但最后她们自己拿拖把把地板拖得干干净净。我拿相机从头至尾拍了下来。
打扫完后,周周叫外婆来看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妈惊讶得合不拢嘴。她不敢相信是两个孩子干的,问我是不是帮了忙。我把录像拿给我妈看。她看了就信服了,开心地说:“没想到她们抹桌子那么专注,两个这么小的孩子(当时周周两岁多,晓晓4岁)居然可以把家里打扫得这么干净。”我趁机说:“是啊,只要给她们机会去做,她们就能做得很好。”我妈不好意思地笑笑,什么也没说,我想她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简单粗暴,也认识到是自己低估了孩子。
从那次以后,我妈渐渐信服我给她灌输的那一套教育理念了。我不失时机抓住一切机会(当然是在她心情好的时候)向她“灌输”我的那一套教育理念,并且和她分析她的童年经历对她的性格影响。我妈说:“我小时候没少挨打挨骂,记得有一次把外裤穿在了内裤里面,奶奶以为外裤丢了,把我按在桌子上暴打了一顿。打完后发现裤子其实穿在里面。”我问:“那您当时为什么不替自己辩解呢?”我妈说:“那么小,哪里说得清楚啊。”我说:“那您当时是什么感受呢?”我妈说:“我就觉得是自己做错了,应该挨打。”
我说:“您看,一个孩子挨打的次数多了,她就会质疑自己,明明没错,她却认为自己有错。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伤害是一辈子的,所以,您就算已经60岁,您还会记得童年的不幸经历,还记得当时的真切感受。”听我这样说,我妈的眼泪都流了出来,我想这眼泪是为她自己童年所受过的粗暴教育而流。
上一代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她造成了伤害,她复制了这种方式对待我。我给她分析不当教育对我性格的影响,我小时候是不能犯错的,一犯错她就对我非打即骂,要不就是罚跪。搞得我异常紧张焦虑,成年后都没有安全感。我妈说那是由于当时家里非常困难,我说其实困难只是一方面,关键还是人的性格所致。我讲了一个周周爸小时候的故事。他小时候家里也很困难,有一次放学,爸妈不在家,他发现家里的鸡没有放出来,便拿出钥匙打开门,把鸡放出来吃食。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天他家的地里喷了农药,他妈妈特意把鸡关起来的!鸡吃了喷了农药的菜叶,全死了。几十只鸡全部死光,这对于20世纪80年代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村家庭该是多么大的打击!他傻了,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等着妈妈来打他。不过他妈妈——我那可敬的婆婆竟然一个字都没说他。至今他提到这件事情都欷歔不已。
我妈听了这个故事感动不已,若有所思。我妈说:“这件事确实不能怪小罗(周周爸),因为他不知道啊。”我说:“是啊,如果当年您也这么想,那么在我犯无心之过比如弄丢鞋子和衣服的时候,您就不会粗暴待我了。”我妈什么都没说,默认了我的说法。我怕她难以释怀,安慰道:“现在明白了还不晚,您还要带孙女呢。”我妈笑笑,坦然了。
这样愉快的交流经常在我们之间进行,我妈慢慢转变了。有一天,她对我说:“你说的那一套都对,但是要我按这一套去做,我做不到。”我一听这话,心里乐开了,她从以前的不认可变为认可了,这是多么大的进步啊。我趁热打铁,“没关系,您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比起外面的那些老人来,您要先进得多呢。”这话我妈爱听,越发用心去揣测孩子的心理,对于孩子的限制少了很多。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周周尿湿或弄湿衣服,我妈不数落了;带周周到外面玩耍,放得开一些了,玩沙、玩水、玩棍子都可以;如果她错了,她居然会主动向周周道歉了。
我妈开始在用心感悟了,时常发出不少感叹:叹以前教育方式的愚昧;叹现在很多老人对孩子限制过多,孩子不自由;叹自己怎么没有早些领悟教育孩子的真谛……
在带周周的过程中,我妈发生了很大改变,这种改变除了教育方式,还有做人方面。我很感动,心灵纯净的孩子是人间天使,用心感悟的成人在他们身上会觉察到自己的种种不足,而感到自惭形秽,然后再去修补自己。所以,与其说是我改变了我妈,不如说是孩子改变了她。
很多家庭的老人不是不能改变,只是缺乏一个契机,我们要让老人用心来感悟孩子。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每个家庭的老人性格各不相同,需要针对其性格来“对症下药”,这就是年轻父母们必须做的功课了。
重点提示:
和老人沟通的小提示:
●坚信自己,孩子是我们的,我们有决定权;
●豁达一点,不跟老人着急上火,把老人当孩子看,不和他们计较;
●了解老人的成长经历,分析他的性格形成原因,包容和接纳他的性格,包括缺点;
●不硬碰硬地对峙,冷静下来再沟通;
●眼见为实:抓住生活中的事例分析更有说服力;
●及时鼓励:老人如小孩,丝毫进步都需要及时肯定;
●换位思考:理解老人的辛苦,看得到他们做出的努力,付出的辛勤劳动,并说出你对他们的感激;
●不给压力:老人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耐心等待老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