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语言文字规范
9974600000021

第21章 汉字与写字(1)

为什么要写规范字

以上我们讨论了什么是规范字,我们再进一步讨论为什么要写规范字,认识写规范字的重要意义。

第一,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是每一个公民具有国家意识的体现。一个国家有国旗、国徽、国歌,这是国家的象征。升国旗时人们肃立,怀着深沉的感情唱国歌,向国旗致崇高的敬礼。在这庄严的时刻,人们心中强烈的意识是国家的尊严不可侵犯。爱祖国就要热爱象征国家的国旗、国歌、国徽。

国家的象征,除了国旗、国歌、国徽,还有国家的语言文字,即所谓“国语”、“国文”,对待国家统一的语言文字的态度,是一个公民国家意识的体现。历史上,一个国家被外国侵略者占领,侵略者一项恶毒的奴化政策,就是禁止学校学习本国语言文字,而以侵略国的文字取而代之,企图从青少年一代的心中抹去国家的尊严。法国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就讲了这样一个悲痛的故事。

一次大战期间,法国毗邻德国的阿尔萨斯被德国人占领了,侵略者宣布学校不许再讲授法语,学校在上最后一节法语课,老师和同学们十分气愤、悲痛。过去学习不努力的一个同学,这时才意识到了学习祖国语言的意义,为自己过去没有好好学习而感到悔恨。

抗日战争期间,我国东北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侵略者故伎重演,都德写的《最后一课》的故事在中国发生了,中国青少年被剥夺学习自己祖国语言文字的权利,侵略者企图从作为国家独立的象征的语言文字这一渠道泯灭国家意识,实施奴化教育。

一个国家统一的文字,通用的语言是国家独立、自由的象征,是一个国家具有凝聚力,不断发展进步的体现。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纲要”中明确规定,“要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讲普通话”的要求,这是体现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第二,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是每一个公民具有法制意识的体现。国家颁布统一的文字、通用的语言,具有法律约束性,每一个公民都要认真执行政府法令。如果在语言文字这个领域不守法,我行我素,随意乱写或是任何场合都是满口方言。人际交流怎么可能实现?没有规矩便没有方圆;人人要守语言文字的“规矩”。

这里要说明一个问题,至今,我国还未颁布文字法,讲通用语,写规范字,怎么体现法制意识呢?宪法中对讲普通话有明确的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普及普通话是有法律根据的。虽然没有一个文字法对规范字做出明确规定,但是50年代,由国务院颁发的简化字,经过整理的正体字,以及地名、度量使用的名称,都是经过国家批准实行的,具有法律意义。所以说讲通用语,写规范字是人们具有法制意识的表现。

第三,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也是一个国家公民是否具有现代意识的体现。

今天,我国向21世纪进军,建设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呼唤信息化,信息化呼唤化,也就是说没有国家统一的语言文字,以计算机网络为标准的信息化将落空。无论是使用拼音输入的方法,还是使用字形输入的方法,都要掌握正确规定的语言文字,否则出现错误便实现不了人机对话。化的意义何等重要,对一个人来说,这不仅是国家意识、法制意识的体现,也是是否具有现代意识的重要标志。

怎样写好规范字

课堂学习是学习规范汉字的主渠道,语文课是学习规范字的基础课,其他各门课都是学习规范汉字的机会,因为各科教学的教科书,使用的是规范字。读书养成细心辨析正确字形写法的习惯,久而久之,必定受益。

学习规范字字形,更重要的是在使用中学习,要多练多写,才能牢固掌握,学习规范字字形要把握三个要素。第一,笔画要正确。写字不能带有随意性,多一画,少一笔,就写成不规范字。如祖国的“祖”不能写成“袓”,是“示”旁不是“衣”旁。“袜”子的“袜”,不能写成“袜”,是“衣”

旁而不是“示”旁,规范与不规范仅一点之差。写笔画多的字,容易混淆的字,更要注意笔画不要写错。

如:己(读jǐ)不封口。

已(读yǐ)半封口。

巳(读sì)全封口。

己、已、巳三个字,该封口的不封口,不该封口的封了,就不规范了。

再如:练右半部是“練”。

陈右半部是“东”。

“练”和“陈”两下字的右半部混淆了,就写错了。

掌握正确笔画是写规范字的最基本的要求,可以说,这是写字基本功中的基本功。

第二,字形要完美。写字不仅要写对,还要写得好看,字形要完美,字的间架结构布局要合理。汉字是由若干部件搭配起来的,部件之间的组合是有讲究的,哪笔长,哪笔短,哪边大,哪边小,有一定之规。组合起来的字要均称,饱满,体现汉字方块字审美的特点。

字要写得完美,一定要十分认真写好撇、捺、走支等偏旁,这些偏旁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字写得不好,败笔在此。

第三,笔顺要正确。文字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写字用笔顺序的习惯,即每一个字先写哪一笔,再写哪一笔,最后写哪一笔,笔锋从哪里下,又怎样运转,都有约定俗成的规定,只有按照规定的笔顺写字,字才能写好,才能保持字形完满,体现汉字的字形美,今天严格按照汉字笔顺书写的重要意义在于这是使用计算机的基础,字形输入,必须按照规定的笔顺才能实现“人机对话”把信息输入电脑。

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是写规范字,不写错别字的保证,写字作文,凡遇到笔画模糊拿不准的字,不要不负责任地写下去,要立即查字典,搞清到底是怎样写之后,按照正确字形书写。

字典是终身伴随的老师,不会写的字向它请教,吃不准的字,也向它请教,久而久之,不但不会写错字,还培养了规范意识。一个人养成某种坏习惯,会形成一种可怕的惯性,而养成某种好习惯,则会受益终身。

不要乱写简化字

谈到简化字,有一个重要的原则需要特别强调,我们说坚持汉字的简化方向,并不是说简化字越多越好,简化得越快越好,更不是人人可以随意简化汉字。

前面我们讲到,自汉字产生至今,汉字的发展总趋势是简化。但对笔画多的汉字进行简化,是经过一个长过程渐渐形成的。确立一个简化字,是否为法定文字的重要原则是“约定俗成”。就是说,是否在社会上流行的时间长,流行的区域广,为人们所接受。那些流行不广,使用频率不高,在社会上影响不大的简化字,是不会被确认为具有法定地位的通用文字的。

法定文字关系着全社会每一个人的生活,不能今天简化一个字,明天又产生一个简化字,语言生活需要稳定。汉字简化还有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稳步推进”,简化字虽好,绝不能随意创造简化字。

目前社会上公共场所很多广告,牌匾、商标滥用简化字,一种是随意简化,比如修自行车小铺子前挂个牌子,把“补胎”写成“补肽”。还有一种情况是使用了已废止的“二简字”,继续使用国家不允许使用的简化字。所谓“二简字”是指1977年颁布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字,其中许多字简化得不合理。国家要求废止不再使用,但二简中的一些简化字已经在中小学课本、报纸、刊物、图书等出版物上使用,在社会上流传,人们已习惯使用,如餐厅的“餐”字二简中简化为“歺”字,因为写起来简易便流传开来,现在仍然在街上可以看见。再如青菜的“菜”字二简简化为“莱”,也在菜场上的价目牌上常常见到。

“二简”中的简化字已废止,不具有法定地位,是不规范字,同学们不要使用,而且还要劝告使用“二简”字的人也不要使用。

中国人从小就要注意写好规范汉字中国人从小就要注意写好规范汉字。小学阶段,除了要打好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的基础外,还要打好写规范汉字的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汉字不仅仅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不仅仅是沟通和传播信息的工具,而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所以说写好汉字很重要。但是现在很多小学没有把写字教学提上议事日程,没有对写好汉字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

《写字》课的任务是要学生写好规范的字,把汉字按照汉字的笔顺、笔画和间架结构,写正确、写准确、写清楚。写字的基本要求是笔画正确,间架结构合理,在这方面首先要有要求。至于书法,是在写好汉字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要求。写字应有规范而书法应提倡多种风格,写字和书法的要求是不同的。写规范汉字是民族的共同要求。在打好写汉字基本功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学习书法。现在有些人对写规范汉字有不同看法。

书法家刘炳森同志主张,汉字要认认真真地写,不赞成把书法搞成绘画,汉字不像汉字,甚至变成一种什么都不像的东西。我很造成他的见解,即使草书,也是有规律的,不是乱来。即使是书法,也有个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的问题。现在有些书法家写的东西,谁也不认识,我不赞成。启功先生是著名书法家,字写得很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的楷书、行书和草书,都很规范,可是有人却攻击他,说他是老保守。

作为一门《写字》课,首先要教学生把汉字写好,学生在写好汉字的基础上,再去学习书法。《写字》课教材要编好,还要下功夫好好设计,印刷得好一些,要美观大方,有较高的质量。

[该文是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关于编写九年义务教育《写字》教材(语文出版社编)的意见。—编者]汉字了不起、富有生命力3月30日,在北京举行了“汉字是科学、易学、智能型、国际性的优秀文字”学术座谈会,费孝通、雷洁琼、钱伟长、安子介、张友渔等专家学者以事实证明了汉字是富有生命力的文字,并认为汉字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座谈会上介绍了日本石进勋博士教日本幼儿用日语学习汉字的情况,石进勋通过三十年实践认为汉字教学能提高孩子的智能。

袁晓园先生说:联合国文件的五种正式文本中,中文本总是最薄的。汉字具有适应汉语明确简短的优点。香港著名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安子介先生说:汉字是中国第五大发明,二十一世纪将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著名自然科学家钱伟长认为,现在国际上真正统一的东西是符号,汉字是符号文字,有资格成为国际文字。

汉字——一个奇妙的文化智慧汉字神奇多变,被誉为我国的第五大发明,是我们祖先智慧高度发展的一个标志。

误多一撇连连败北1930年初,蒋介石和冯玉祥,阎锡山在河南大战,各自动用百万大军,规模空前。战前,冯、阎为了联合讨蒋,双方商定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以便集中兵力,一举歼灭蒋军。可万万没想到冯玉祥一位作战参谋在拟定命令时,误把“沁阳”多写了一撇,成了“泌阳”。泌阳在河南南部,与北部的沁阳相距数百公里,导致冯部闯入误区,不但殆误聚歼蒋军的有利战机,还让蒋军夺得了作战的主动权。在这场为时半年之久的中原大战中,冯、阎联军处处挨打,连连败北。

字字循环妙手天成有一首诗曰:月亮故乡好,故乡月好亮。月好故乡亮,故乡好月亮。这是一首奇妙的五言绝句,五个汉字的反复循环,组合成篇,耐人寻味,堪称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令人叹为观止。

瓷都景德镇,曾经生产过一把茶壶。在其盖上有5个汉字组成圆圈,字显示出五层不同的意蕴:“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五个汉字如此环环相扣,“一波五折”,着实令人叫绝。让人们一杯在手,一壶在案的品茗情趣之中,再添一重审美的雅趣。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安子介在他《解开汉字之迷》一书中,对常用的3000多个汉字开展过神奇的联想。通过他那么一“想”,这3000多个汉字,几乎成了3000多个神奇的故事。

汉字的演变

篆书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篆书有大篆、小篆之分。大篆本名籀文,萌芽于西周晚期,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小篆又名秦篆,指秦始皇统一文字所用的字体。后世称篆书,一般皆指小篆。

西周灭亡,平王东迁,秦处周之旧地,使用周的籀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字体逐渐发展,成为有秦国特色的字体。战国时期,七国文字异形,秦始皇削平六国,统一文字,采纳李斯的奏请,“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于是,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其所用文字,多取《史籀篇》,但对籀文进行了省改,这种字体则是统一文字所采用的字体,称为小篆。秦代小篆文字资料流传下来的有泰山刻石、琅邪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此外,还有无数的秦量、秦权、诏版。小篆字体确已规范化,偏旁都有固定的形式和位置,字形的方向向左向右也已固定,整个字的字体呈竖长方形,其空虚不足之处尽量用笔画填满。秦始皇推行小篆的规范作用,在与六国文字的比较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汉承秦制表现在诸多方面,其中就包括文字,即小篆仍是汉代的标准书体。从汉代皇帝玉玺、皇后玉玺、诸王金玉印、货币、虎符等文物可以看到,其文字虽各有类名(如称刻符、摹印等),但其书体却都是小篆。东汉许慎作《说文解字》,收小篆9353字,重文1163字。

古文

古汉字字体的名称。古文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古文起于汉代,后世沿用,泛指秦统一文字前所有的文字,时间地点皆无限制;狭义的古文专指《说文解字》中所录的古文。(任民)八分八分是一种书体名称。又称楷隶,指东汉中期出现的新体隶书。八分之名,是因该种字体的高度相当小篆的八分而得。其字形方正,有规整的波势、挑法,横画起笔顿抑,顿笔时上扬,即所谓下笔处似蚕头、收笔处似雁尾。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书写七种经书,刻石立于太学,成为东汉晚期的标准书体。八分书为汉字的方块形象奠定了基础。

草书

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

任何书体在使用中都有简便易写的要求,发生省简笔画和潦草的趋势,这种趋势是文字演变的主要原因。但文字有很强的社会性,当社会上流行的简易字体的字形差异较大时,为使文字充分发挥其交际功能,又需要进行规范,使其形体相对稳定。如“周宣王太史作籀书”、“李斯作小篆”、“程邈作隶书”以及蔡邕以八分书写熹平石经等,都是周、秦、汉各自对当时流行的字加以规范化而颁定的标准字体。但是,要求简易的趋势并不因此停止,简易的字仍不断出现,草书则正是适应简易需要而产生的。

草书形成于汉代。汉初的草书是隶书的草率写法,称为草隶。从汉到唐,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现存章草珍品有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有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孙过庭的《书谱》等帖,狂草有唐代张旭《肚痛》等贴和怀素《自叙贴》等。

历代对章草的名称有不同的说解,一种说法是汉末以来《急就章》有草书写本而说章草因《急救章》的章字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因汉章帝爱好草书得名,或因汉章帝曾下令用草书作奏章而名;第三种说法是因早期草书略存八分笔意,字与字不相牵连、笔画省变有章法可循,收名章草。近人多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