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徐悲鸿
9981300000014

第14章 发掘绘画的人才

徐悲鸿回到南京,除在中央大学艺术系教课,仍以饱满的激情继续进行油画《田横五百士》的创作。但是家庭的不宁静,依然影响着他的心绪。

虽然,他和妻子已经有了一儿一女,他们之间的争论却并未因此消失,永远无法调和的矛盾依然存在。徐悲鸿对艺术的至诚热爱,为蒋碧薇永远不能理解和接受,这使他们常常因为购买书画而掀起轩然大波。

在这样痛苦的生活中,徐悲鸿以惊人的毅力,于1930年完成了油画《田横五百士》的创作,开始构思创作巨幅中国画《九方皋》。

这是取材于《列子》中的一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代,有个姓九方,名字叫皋的人,很有识马的本领。

有一天,秦穆公对以相马闻名的伯乐说:“你的年纪已很老了,儿孙中有没有可以继承你的本领的人?”

伯乐叹息道:“我的子孙中有能识马的,但没有能识千里马的。我有一个朋友,名叫九方皋,他虽是个挑柴卖菜的苦力,但识马的本领,不在我之下。”

秦穆公听了,非常高兴,便叫九方皋为他物色一匹千里马。九方皋在各地跑了3个月,看了无数的马,最后才找到他所中意的一匹黑色雄马。他回来见秦穆公,穆公问道:“你找到的马是什么颜色呀?”

九方皋答道:“黄色。”

穆公又问:“是雌的还是雄的?”

九方皋答:“雌的。”

穆公叫人牵马来看,却是一匹黑色的雄马,不禁大失所望,便对伯乐说:“九方皋连马的雌雄、颜色都不能辨认,如何能识别马的好坏呢?”

伯乐喟然叹息说:“大王呀!您不知道,九方皋在观察马时,是见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呀!”

伯乐的意思是说九方皋注重的不是马的皮毛外貌,而是马内在的精神、品质。秦穆公听了,令人骑上这匹黑色的雄马试验,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

徐悲鸿有感于这个动人的故事,正是由于他亲眼看到了在国民党政府统治下,大量人才被压抑、被埋没的现状,也是由于他亲身感受到要提携、培养一个有才华的人是何等的艰难。他要借《九方皋》倾吐内心的抑郁,抒发渴望发掘人才的美好意愿。

这幅宽351厘米、高138厘米的中国画,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位朴实的劳动者九方皋的形象。他正在聚精会神地察看面前的那些马,而那匹黑色的雄马仿佛突然见到了知音,它发出快乐的嘶鸣,扬起钢铁般的蹄子,跃跃欲试。

人们都知道:徐悲鸿善于画马。他笔下的马都是奔放不羁的野马,从来不戴缰辔,但在《九方皋》画面上的这匹黑色雄马却例外地戴上了缰辔。

有人问徐悲鸿:“这是为什么呢?”

徐悲鸿笑着答道:“马也和人一样,愿为知己者用,不愿为昏庸者制。”

1931年,徐悲鸿利用暑假之便,去了南昌。他一到南昌,当地报纸就报道了他的行踪。这一来,找他的人便络绎不绝,其中多数是热爱美术的青年,来向他求教的。

一天上午,轮到一位年近30的人,他身穿旧蓝布长衫,腋下夹着个小包裹,走到徐悲鸿面前,深深鞠了一躬。徐悲鸿请他坐下,他一层层打开包裹,拿出了一卷画。

他就是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当时,他还处于困境,失业在家。

徐悲鸿将画作一张张细看,渐觉一股灵气扑面而来。画的全是山水,篇幅不大,却气势恢宏。他凝视画面,只见烟云缭绕,重峦叠嶂,云海如波涛,峰尖似浮沉。不由得赞道:“妙,大可造就。”

徐悲鸿最后关照说:“你再多拿几幅画,白天客人多,你晚间22时钟左右来,我们可以多谈谈。”

傅抱石回到家里,他的妻子罗时慧急切地问:“见到徐悲鸿了吗?”

“见到了。”

“他对你说了一些什么话?”

“他叫我把画留下,还要我晚上再去。”

当天晚上,傅抱石来到徐悲鸿的住处。徐悲鸿和他促膝交谈,就像对待一位老朋友一般。傅抱石那横溢的才华使徐悲鸿惊异。

“你没有进过学校,也没有拜过老师,那你是怎样学画的呢?”徐悲鸿问。

曾经当过学徒、做过制伞工人、也当过小学教师的傅抱石,眼睛里流露出深沉的目光。他缓缓地声音不大地叙述起来:“小时候,我家住的那条街上有个裱画铺子,经常裱些名人字画。我常到那家裱画铺去看画,仔细地在心里摹写、默记,学他们的技法,然后用到我自己的写生稿上。久而久之,和店铺老板熟悉了,有了交情,他们便让我去临摹。”

“那么,你是怎样读书的呢?”徐悲鸿指着他带来的那一堆文稿说,“你从什么地方获得这样丰富的资料?”徐悲鸿有些惊讶地问道。

“哦,这也是在我家附近的一条街上。那里有个旧书店,我常去站读,久而久之,店主人见我用功,动了同情之心,让我上楼,到他的书库里去。这样我就读到大量金石书画的著作。”

徐悲鸿陷入沉思,他被深深地感动了。从傅抱石的身上,他看见了自己的影子。这是一个苦学而有才华的人,但是贫穷失业,几乎使他陷于绝境。这是一块埋没在沙砾中的闪闪发光的金子啊!徐悲鸿站起来,恳切而热情地对傅抱石说:“我希望看到你更多的作品,明天我到你家登门拜访!”

傅抱石回到家中,把这一切都告诉了妻子。妻子变得激动不安了,立即开始打扫他们仅有的那间狭窄的屋子。她要使这间既作画室、又作卧室的屋子变得窗明几净,将它多年来蒙受的尘垢都清除出去。

第二天,她猛然想起了什么:“哎呀,我穿什么衣服呀?”她看着自己身上打了补丁的蓝布衣衫,有点难为情地说。

“没有关系,你就穿这身衣服。”傅抱石望着钟情的妻子,想起她多年来和自己共贫苦、同患难,从来没有埋怨过一句,而自己却没有能力让妻子穿一件不带补丁的衣服,心中十分愧疚。

“但是,人家是大师啊,我能穿这样有补丁的衣服吗?”妻子惶惑地问。

这时,忽然传来了一阵敲门声。“哎呀,徐悲鸿先生来了!”妻子罗时慧一面说,一面急急忙忙躲进墙根的那只大木柜里。

这只陈旧的大木柜,原来装着傅抱石的许多画,今天通通拿出来,准备请徐悲鸿一一过目,里面就成了空的。

徐悲鸿匆匆走进了屋,没有坐下,也没有喝一口茶,便说:“先看画吧。”他迫不及待地帮着傅抱石打开那一堆一堆的画。这些难以计数的画,说明了傅抱石下过许多苦功。

“一点儿也不错,天才出于勤奋,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徐悲鸿一面欣赏和品评那些笔墨狷狂奔放的作品,一面心里这样想。

“你的山水画有着广阔的前程。依我之见,傅先生应该出国学习,开阔眼界,希望你下苦功,下决心去登临光辉灿烂的艺术殿堂!”徐悲鸿很随便地坐在床边,对傅抱石这么说。

傅抱石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还没考虑该怎么办,只听徐悲鸿又说:“你乐意去巴黎学习美术吗?不要担心经费问题。关于出国经费,我会尽力想办法帮助解决。”

这时,大柜子的门突然打开了,先前因不敢见徐大师而躲到柜子里的罗时慧冲出柜子一把拉住丈夫,一下子跪在徐悲鸿面前说:“您老对抱石的恩德,我们夫妻怎么报答啊,请先接受我们夫妻三拜吧!”她感激得泪珠簌簌地往下掉。

徐悲鸿慌忙搀起傅抱石夫妇,说:“这么说,你们也得受我三拜了。我在南昌能结识傅先生,令人高兴。傅先生虽名叫傅抱石,实乃是抱玉,抱璞啊。”

已经到吃午饭的时间了,拿什么来款待这位贵客呢?丰盛的酒席办不起,有什么吃什么未免太寒酸,对不起徐悲鸿大师。罗时慧心中暗暗着急。她挽起竹篮,走到街上,买回了一些小笼包子和玫瑰饼。

“徐先生,请你不要见笑,寒舍简陋,招待不周。”罗时慧有些腼腆地说。傅抱石脸上也浮现出一片异常抱歉的神色。

但是,悲鸿却快活地叫起来:“呵!小笼包子,还有玫瑰饼,这简直是双倍的美味。”他愉快地吃着,几乎赞不绝口,他显然是想减轻主人负疚的心情,故意增添大家的兴致。

徐悲鸿在高兴之际,画兴大发,当即挥毫为傅妻作《芦鸭》一幅。

徐悲鸿挥动他那支墨汁淋漓的画笔,转瞬之间,一只张开翅膀的鸭子便出现在纸上,它异常生动,仿佛要破纸飞走似的。徐悲鸿又用淡墨画了几枝芦苇。然后,写上“时慧夫人清正”。

“多么谦虚的大师!”罗时慧想,“还请我清正哪!”她将这幅画挂在墙上,和抱石一起欣赏了很久。半夜,她又起床,担心灰尘落在画上,悄悄收起,放入木柜中。

为了及时解决傅抱石留学的经费,徐悲鸿特地去找江西省主席熊式辉。

奔走于权贵之门,对徐悲鸿来说,当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但是,为了替傅抱石的前途筹划,他不得不这样。递进了名片后,徐悲鸿被请进了那宽大的客厅。熊式辉彬彬有礼地接待了他。

徐悲鸿开门见山:“南昌出了个画山水的傅抱石,你知道吗?”他见熊式辉摇摇头,便接着说:“傅抱石的出现,是你江西省的一大骄傲,他的山水画,将使整个中国山水画出现生气,你这省主席应该拨出一笔钱来送他出国深造。”

熊式辉面露难色:“这件事可是不容易,留学名额太少、太少。”他加重语气说。

“但是,像傅抱石这样的人才就更少。熊主席,这是你们江西省的人才,一个极为难得的人才,将来会成为鼎鼎大名的画家,能对中国美术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徐悲鸿滔滔不绝地说着,想引起熊式辉的重视。

然而,熊式辉没有表态,却把话题引开了。他很客气地说:“徐悲鸿先生,久仰你的画名了,如果你不见外,明天请到舍间来用便饭,我这里备有纸笔,如果先生有兴挥毫,能赠我一幅奔马,我当珍若拱璧。”

“吃饭不必了,画一定送上。”徐悲鸿只好答应了熊式辉的要求。

熊式辉显然非常高兴,满脸堆笑,亲自派车送徐悲鸿回旅馆。

次日,徐悲鸿将带在身边的一幅裱好了的奔马,派人送到熊府,并附一封信。内容是请熊式辉赠给傅抱石1000元,助他去日本留学。

熊式辉展开奔马图,乐得眼睛鼻子挤到一起。之后,熊式辉随手写了张便条,派人送给傅抱石一小笔款子,就昧着良心把事情搪塞掉了。

由于钱数不足,徐悲鸿只好改变主意,帮助傅抱石留学日本。后来,傅抱石在东京又遇到经济困难,行将辍学。徐悲鸿为之奔走,用自己的作品筹了一笔款,帮助傅抱石完成学业。这对傅抱石先生后来的成就,起了重大的作用。

到抗日战争期间,在徐悲鸿的指点下,傅抱石的山水画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别是他把歌乐山一带的风物画得矫健、洒脱、浑厚、峭拔。

徐悲鸿称赞是作者身临其境所产生之胸中透气。他多次讲课、谈心时说:“傅氏之山水画,预告着人造自然山水末日的来临。中国的山水画出现了浪漫派,山水画复兴有了希望!”

傅抱石不负众望,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他已成为中国当代写意山水画大师了!

傅抱石是个很重感情的人,虽然他志在山水之上,但对徐悲鸿的帮助铭记不忘。

1945年7月中旬,在徐悲鸿50寿诞的日子,他特意精心绘了一幅《仰高山图》,送给徐悲鸿表示祝贺,把徐悲鸿比作自己心中景仰的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