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一年九月十九日,中国驻国际联盟的全权代表施肇基向国联报告事件,请国联主持公道;中国外交部长王正廷向日本公使重光葵提出严重抗议;九月二十一日,施肇基正式向国联提出申诉;九月二十三日,中国政府就此事照会美国政府,希望对方“深切关怀”。一九三二年一月七日,美国国务卿亨利·史汀生向日本和中国发表照会,宣布日本对满洲的侵略是对中国领土内政的干涉,违反了《凡尔赛和约》,因此美国政府对此不予承认。这被称为“史汀生主义”。中国和当时欧洲各国对此都普遍表示赞同,但是日本却无视这一通告。在各方面的扯皮中,侯公纯没有看到一点儿东北三省被收复的希望,有的却是日本不断向东北三省增兵。九一八事件后,阎宝航化装逃往北平,联合高崇民等于九月二十七日发起组织“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阎宝航任常委兼政治部长,为抗日救亡而奔走呼吁,并募集钱款衣物援助东北义勇军抗日。侯公纯在北平闲来无事,便去拜会了阎宝航。
阎宝航见了侯公纯很是高兴,拉着侯公纯的手说道:“听说公纯在沈阳抗日,出生入死,实在是我辈楷模。”侯公纯叹了口气,“玉衡兄说笑了,我等虽然努力,但却未见效果,东北三省还是沦陷了。”“这不关大家的事,日本人实在强横,我们装备不利,又多是骑兵,怎么跟大炮、坦克、飞机打?”阎宝航摇摇头,“只可惜那些死难的英雄。马占山、丁超、李杜、苏炳文、耿继周、冯占海、邓铁梅这些兄弟被日本人在潘阳小河沿以点天灯方式杀害了,实在是民族的损失。你的妻舅刘学彬也在抗日中牺牲了。”“什么?”侯公纯惊叫起来,这些人都是跟他打过交道的,不论交情深,不深都是一个战壕里面滚出来的,情分非比寻常。早日在沈阳没有见到他们,侯公纯还当他们另有任务,却没想到已经牺牲了,一时间心里有些伤感,眼圈也不由自主地红了起来,随即说道:“这些人都是好样的,我知道学彬当时选择军校的时候就心存大志,没想到他这么年轻就牺牲了。
”“刘学彬是个好汉!”阎宝航叹了口气说道,“他跟马占山一起抗日,带领了一个团的部队抗击日军,后来日本人把他列上了黑名单,专门派出大量的部队围剿。刘学彬他们在蒙古王爷庙被日军围住了,团部被剿灭,队伍被打散,他自己也被俘虏了。听说他是被砍头的,死的时候高呼'中华民族万岁,中国人民万岁',这样的英雄,现在也少见得很了。”“我们中华民族向来是不缺英雄的。”侯公纯握紧了拳头,“我们中华儿女各个都是英雄。”“公纯有什么打算?”阎宝航看到侯公纯有些伤感,连忙转移了话题。侯公纯摇摇头,“我追随黄显声将军抗日,但愿查到黄将军下落,再重整部队,在将军麾下继续抗日。”阎宝航摇摇头,“一二八停战之后,没有政府的支持,如何抗日?锦州失守后,黄显声又前往辽北北票一带组建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总指挥部,集结兵力,联合抗敌。黄显声将军现在就驻扎在北平西苑,也指望国家能够觉醒,号召全民族一起抗日。”侯公纯随即默然了,现在连黄显声将军都在观望,他还有什么办法?阎宝航又说道:“你再在北平待着也不是办法,可要出去走走?”侯公纯想了想,“听玉衡兄安排。
”没过几天,上面就传来一纸调令,让侯公纯带领军警,去上海接收闸北。上海是中国第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很是繁华,不过战火刚刚平息,转眼又灯红酒绿了起来,好像根本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一样。侯公纯没有工夫看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径直去上海市警察局报到了。因为是带队接收闸北的警官,侯公纯得到了局长的接见。警察局局长的办公室很朴素,看上去甚至有些寒酸,侯公纯等了一会儿,就看到一个军人一般的人走了进来。侯公纯暗想这上海警察局局长的位子是个肥缺,想必此人应该是脑满肠肥的,怎么是如此精干的一个人,局长已经叫了出来:“是公纯么?”侯公纯吃了一惊,连忙将局长上下打量一遍,迟疑地说道:“是温公?”“呵呵,没想到我离开东北多日,昔日同僚都不认识我了!”局长笑着说道。“说笑了。”侯公纯尴尬地说道。
这温公大名温应星,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同届同学中有着名的戴维斯上将,巴顿将军等(巴顿原比温高一届,因数学不及格而留级,故同届毕业),回国后先后担任过广东讲武堂教官,孙中山先生的英文秘书,第三课课长,广州大元帅府第二科科长,铁路工程师,中东铁路警务处长,东三省税务处长,保定军警执法处长;一九二八年曾被奉系派往北京任第五任清华校长,两个月后因奉系撤离而离职,现在正担任上海警察局局长。温应星在东北军的时候就是大人物,只因为是同处警方,侯公纯又被奉天警务处处长陈奉璋赏识,故以在陈奉璋的带领下与温应星有一面之缘,说是同僚,侯公纯是万万攀不上的。没想到温应星居然还记得他,让侯公纯不由得有些感动。
“公纯少年得志啊。”温应星感慨说道,脸色露出些许萧索,“哪像我,年近半百,一事无成,徒感岁月蹉跎人已老矣。”“温公身居高位,如何如此萧索?”侯公纯劝解说道。两人闲聊了一阵,温应星的语气中多是不得意。侯公纯不知所以,也不好乱说话,只能唯唯诺诺地应着。因为同是奉系出身,温应星对侯公纯很是照应,没过几天就给侯公纯安排了一个实缺,让他和德国顾问一起整顿上海警务。转眼到了一九三三年,侯公纯忽然得到消息,听说温应星要调任了,连忙赶到温应星府上。一说调任的事情,温应星苦笑道:“我与市长吴铁城政见不合,自然是待不下去了。”侯公纯默然了,一年的时间,他也知道了温应星为何如此颓废萧索。表面上是说与市长政见不和,其实还是因为利益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