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峡并不宽,只有二百多公里,然而在侯公纯看来,却有千山万水的间隔。船在海上漂着,随着风浪颠簸,让人有些烦闷。侯公纯站在船头,眺望着渐渐消失的大陆,那尖尖的山峰也变得模糊起来。这一片土地养育了他数十年,承载了他太多的情感,太多的故事。他的亲人,他的子女,还都留在这片土地上。然而他就要离开了,从此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这片土地上。或许数年,数十年之后,或者今生就再也没有机会了。父母的面孔浮现在他的眼前,那慈祥的笑容,刺得他心中一阵酸痛。大女儿温顺的面孔,小女儿倔犟的神情,在他的脑海中深深刻下一道痕迹,让他忍不住眼圈一红。韩英芳慢慢地走到他身边,柔声说道:“想家了么?没有关系,我们迟早有一天要回来的,若是我们没有机会,还有我们的儿子,还有我们的孙子,总有一天,我们家的人会再回来的。”侯公纯点点头,他知道两岸永远是一家,不论是谁统治,不论是谁当政,也不论双方的政见有多么大的分歧,大陆和台湾几千年来的关系是永远都斩不断的。
那浓浓的历史底蕴,那纷乱复杂的情节,那深厚的思想文化,那缠绵着的血缘--两岸不管怎么分别,都打断骨头连着筋。侯公纯眺望了一眼大陆,转过头来,望着台湾的方向,他已经能看见云雾中的阿里山。“我们还会回来的。”侯公纯凝重地说道。第十四章 父女相见话说侯公纯刚刚从沈阳城中逃了出来,侯敏就连忙跑到侯公纯住的那里,悄声将侯公纯已经走了的消息告诉了侯兴周夫妇。侯兴周夫妇默然了半天,终于叹息着说道:“他走了也好,只是共产党一进城,家里的东西难免要被他们共产了。”侯敏默然良久,最后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默然地点点头。话正说着,就听见有人匆匆忙忙地敲门,开门一看,却是隔壁的邻居。他家的儿子也是国民党的官员,还是铁岭老乡,两家平时也有很多来往。只见这个人气喘吁吁地说道:“老侯,共产党要来了,你还不走么?”“走?”侯兴周苦笑道,“往哪里走?”“去乡下啊,将财物收拾好了,暂时躲到乡下去。”那人说道。侯兴周想想在理,将家中的东西收拾了十几大车,一路走向铁岭。门口的解放军看他们是一对老夫妻,也没有拦截,就让他们走了。
侯敏没有跟着走,一来她没有什么财产,二来她还要在沈阳等着妹妹侯刚回来。侯兴周夫妇刚从沈阳走出来,侯刚就进了城。说来侯刚能这么快回到沈阳还是个意外。她先是跟随部队进入了刚刚攻打下来的四平,亲眼看见了被战火摧残了的城市,街道冷落,有不少无辜平民死亡。她虽然在前线工作,可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地接触硝烟弥漫的战场--尽管不过是战斗结束的地方,但她还是感到一阵阵揪心的痛,自己的家乡,是不是也像四平一样,满目疮痍,自己的亲人,是不是也像这里的百姓一样,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很快传来攻打沈阳的消息。沈阳是东北重镇,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沈阳战役也是东北战场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侯刚所在的军区工作自然也要围绕这次行动展开。很多指挥员想要参加这次战役,在自己的经历上抹下重重的一笔。侯刚虽然向往已久,可是她是个文工人员,和打仗是沾不上边的,最多也不过是像进入四平一样,在战斗结束之后,随着部队进城。忽然有一天,军区政治部王政委找到了侯刚,还没说话就满面笑容,喜气洋洋的样子。侯刚猜到了个大概,一准是王政委抢到了随部队进城的机会。
对于这个从政委变成主任,从主任又变成政委的军官,侯刚已经很熟了,(王政委的妻子是曾住过侯刚家的那位女军官,她是侯刚参军的引路人。)见面也没有什么客气,“王政委,是不是你要跟部队进城了?”“对对对……”王政委喜气洋洋地一连答应了五六句,忽然呆了一呆,“你怎么知道的?”“我早就猜到了。”侯刚笑得前俯后仰,“就你红光满面的样子,谁看不出来?”“最近我接到任务,立刻进驻沈阳,这是一个机会,两三年了,我想你可能想家了,所以我来问问你是不是要跟着我们一块进城。”“去,怎么不去?”侯刚几乎跳起来,高兴地说道,“我爷爷奶奶,妈和姐姐都在城里面,我都两三年没有见过他们了,现在有机会,怎么能不去?”然而高兴了没有多久,侯刚的眼神就暗淡了下来,“可是我们还有任务,我走不开,上级领导也不会答应我擅自脱离队伍的。”“我们是干革命的,又不是来卖身的。”王政委自信满满地说道,“你去找你们领导请几天假,想必他们也不会不准。实在不行,还有我哪。”对于王政委的威力,侯刚是领教过的,说来这个王政委和自己交情还很深,自己能去共产党当兵,和这王政委还有很大的关系。事情的起源是在一九五六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