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人生,选择时自己无法判断对与错,只代表要走不同的人生之路而已。就像路上的无数岔路一样,每条岔路都通向不同的目的地,不同的岔路上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人走在不同的岔路上,欣赏不同的风景,享受不同的人生。但如果一个懦夫站在岔路中不不往前走的话,那就永远无法看到真正的风景,无法走到真正的目的地。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经典语录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解读
任何事物都有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这是事物内部不断产生、发展的过程。
孔子在这里也想说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道理。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后代一定会超过前人,这种今胜于昔的观念是正确的,说明孔子的思想并不完全是顽固守旧的。
活学活用
孔子的这种想法,如果用到那种鼠目寸光、付出必想立刻收获的人身上,那注定是会失败的。但从长远来看,却是非常有用的。因此,目光短浅的人,往往只会根据眼前需要来做事,意识不到将来的发展。只有那些精明的人,从一开始做事的时候,往往不着眼于眼前,而着眼于将来。他们往往是一些信息灵通、感觉敏锐的人,他们能够通过各种信息、凭个人的商业敏锐性来判断事情的发展,从而做出超前的投资。这些投资往往在一开始无法获得他人的理解,有些人甚至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几年以后,甚至更长时间以后,生意却越来越兴旺,事业越来越大。这时候,许多人才发现,当初的这个决定是多么的明智。
19世纪末,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红极一时。它是“科学战胜”的时代的典型产物。后来“进化论”经由“科技进化论”,又被引入了文化、思想领域。达尔文本来是无咎的,但他的生活方式和见解在那里却受到嘲笑。可是,达尔文的见解,包括他的进化论,进化主要起因的自然选择,以及这些进化论思想同人的本质关系等,这一切都是人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进化论思想即使在今天,还在一定的程度上遭到顽固的抵制和反对,那么,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进化论所受到的攻击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所有的事情,要是不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总活在当下,用当下的利益去权衡事情的得失,总会有思想或利益上的捉襟见肘。
落后于他人,就要在历史的淘沙沥金中,失去存在的价值。生命在于追求,人生就是奋斗。具备不甘后人的精神,才能自强不息,在坎坷面前不低头,在逆境之中不气馁,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去战胜各种困难,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去追赶他人。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苏洵,一直被人们誉为不甘后人、大器晚成的典范。
《三字经》说他“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苏洵之所以能够在起步很晚的情况下以文学名世,其不甘后人的精神起了重要作用。
苏洵在家排行最小,父母对他十分溺爱,以致他年过二十从未认真学习过。后来,他与一些有才华的人交往,感到了自己的浅薄,于是在二十七岁时闭门读书,决心奋起直追,迎头赶上。过了一年多,苏洵科考未中,但他毫不气馁,索性把平时所写的准备应考的文章全部烧掉,振作精神,潜心苦读,“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宋史·文苑列传》)。宋仁宗至和、嘉祐年间,翰林学士欧阳修将苏洵所作的22篇文章推荐给皇帝。这些文章流传到社会上后,“士大夫争传(阅)之”,以至当时的读书人蜂起仿效苏氏文风。
智慧金言
百舸争流千帆竞,首楫者为先。在前进道路上,有的人起步早,有的人起步晚。但我们不可能就因为一些人起步早而退缩,也没必要对起步晚的人嘲笑,当行则行,起步晚的加速快跑往往可以追上,甚至超赶在前。只要抱定不甘后人的精神、只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就有可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
学会选择
经典语录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译文
子贡说:“有一块美玉在这里,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正在等着识货的人呢。”
解读
孔子对待人生选择方面有很多重要的启示,他的学生对一块美玉是留着还是卖掉,难以做出选择的时候,孔子决绝地指出:“卖给识货的人”。
活学活用
人生有许多事情是要你去选择的,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我们要选择接触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从而创造自己更好的未来。
有一个故事说: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斯莱斯!”
选择人生道路是每个正常人所面对的最艰难的课题。古人早就有了一句安慰我们的名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同时还加上一句极富哲理的劝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也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鱼和熊掌似乎比较容易选择,两者相差甚远。可事实上生命中大多数抉择并没有这么简单,总是劝告别人:权衡利弊,把得与失写在一条线的左右两边,当得大于失时就做,当得小于失时就放弃。现实生活远非如此单纯,得与失是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的,何况万事万物都是处于剧烈的变化发展当中,并且还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为得到的东西,与将因得到而失去的东西没有太多的距离,于是将失去的一切更令人无法忍受。
对于人生的选择,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一名记者听了人们的议论,也感到疑惑难决: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应该救妻子呢,还是救孩子?于是他就去拜访那个农民,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农民答道:“我什么也没想。洪水袭来,妻子在我身边,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当我返回时,孩子已经被洪水冲走了。”
归途上,记者琢磨着农民的话,对自己说:所谓人生的抉择不过如此。
面临抉择让我们备受折磨,痛苦不堪,精疲力竭,生活几乎无法继续。痛苦着,犹豫着,真希望奇迹从天而降,希望上帝帮自己做出抉择,免得难以取舍,这样也不必后悔或无法后悔,因为这是上苍的安排。因此人们信仰宗教,把一切自己无法承担的痛苦和煎熬的因果关系都推给神,自己所要做的就是用今生换取来生,用前生来解释今生,用来生激励今生,用因果轮回来给人生加注解,为自己无法安宁的心灵寻找一个安慰的理由。所以宗教成为一个失意人生的疗养所。我们祈祷神灵的出现,给我们带来希望之光,帮我们快速走出迷茫,步入人生新的里程。当然,奇迹还是没能出现,我们依然无法抉择,煎熬依然存在,我们还在等待上帝的启示,痛苦地品读着属于我们的人生,并把它当成生命的必然。
选择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人生,选择时自己无法判断对与错,只代表要走不同的人生之路而已。就像路上的无数岔路一样,每条岔路都通向不同的目的地,不同的岔路上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人走在不同的岔路上,欣赏不同的风景,享受不同的人生。但如果一个懦夫站在岔路中不不往前走的话,那就永远无法看到真正的风景,无法走到真正的目的地。
智慧金言
人都能在无数的人生选择中获得成功,这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憧憬,实际上一个人取得被社会认可的成功的几率还不到5%。不参与怎么知道自己行还是不行,就像奥运会一样,有那么多人积极去争,夺冠的才是英雄。
做事不要急功近利
经典语录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
子夏做了莒父邑的长官,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不要图快,不要贪小便宜。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便宜就办不成大事。”
解读
子夏在孔门四科中以文献知识著称,孔子说:“商始可与言《诗》已矣。”认为他可以与他一起谈关于《诗》中的一些问题了。但孔子认为子夏的眼光不够远大,曾对他作过单独指导。一次是对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在孔子看来,君子儒,是谋道者,重在谋道济世;小人儒则是谋食者,重在取自身之利。君子儒才是行道救世的大才。这一次子夏要前往山东莒县做县官,临行前,孔子再次叮嘱他不要急功近利,不要见利忘义,要做一个正直而令人尊敬的父母官。
相同的话,孔子也对子路说过。子路要去蒲县当县长,上任前请教孔子,并说蒲县这个地方青壮年较多,有的人还桀骜不驯,很难治理。孔子说:“你去作县官,考虑问题要克服急躁的毛病,要以宽容正直的胸怀容纳那些比自己强的人,要以爱人和宽恕的态度对待一切人,就可以在任何环境中得到百姓的支持。在处理问题时,采取温和而果断的措施就可以抑制邪恶事情的发生。你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就应该是一个正直而受人尊敬的县官了,治理蒲县就没有什么困难了。”
子路在蒲县做了三年的县官,治政有方,政绩显著,在卫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孔子为此很高兴,想亲自去蒲县看一看。子贡便陪孔子去了蒲县。
孔子乘车刚一进入蒲县的境地,就高兴地说:“好啊!仲由在这里做官,做到了恭敬别人,别人也恭敬他!”当车子进入县城时,他又说:“做得好啊。仲由能以信赖的态度宽恕百姓,也就得到了别人的信赖。”当他下车进入县官办事的公廷里,又说:“好啊!仲由能明察事理,办事果断了。”回来的路上,子贡问道:“先生,您并没有看到子路办理政事,在路上就一连三次称赞他做得好,这是什么原因呢?”
孔子说:“我刚一进入蒲地,看见田地耕作整齐,田间杂草也打扫得很干净,沟渠修整得完好平整。如果他不是以恭敬的态度待人,取得百姓的信任,百姓会听他的话这样做吗?进入蒲县,看到城墙和房屋都修筑得很坚固,很美观,树木也郁郁葱葱,茂盛林立,这也是他施政时对百姓忠信和宽恕的表现。否则,百姓是不可能不乱砍乱伐的,不偷盗更是不可能的。进入他的办公的地点,庭院清幽雅静,没有人在哪里吵闹,人人各归其位,这说明他办事果断而明察下情,所以奸邪的恶事就少了,也就没有奸邪之事来干预他的政事了。”
活学活用
做官也罢,职场工作也罢,都是同样道理,即做事不能急功近利。假如做一件事马上就想要求回报,这种人很难成大器,很难获得成功。想成大事的人,总是在一点一点积累,长线投资,以追求未来更大的回报。
小张大学毕业后,去了一家出版社做编辑。她年轻漂亮,文笔好,大家都很喜欢她。但更可贵的是她的工作态度。那时出版社正发行一套大型丛书,每个编辑都很忙,但经理没有增加人手的打算。于是编辑部的人也被派到发行部、业务部帮忙。
小张在发行部帮忙包书、送书、有时还联系托运,男业务员干的事她都毫不犹豫地去干。回到编辑部以后,小张还是很勤快,约稿、审读、排版、校对,她都参加,取稿、发片、设计封面等她都一一过目。有时还要跑印刷厂、联系纸张、联系发行商等。整个出版发行程序她都熟悉了。经理对她很信任,教给她许多实际可操作的知识,派她做很多事情。可她的工资并不高。
有人说,小张付出很多,而得到的却很少,经理对她太不公平,不如趁现在赶紧找一个挣钱多的地方。小张对此不以为然。
没多久,小张成为经理的得力助手。经理给她增加了工资,并委以重任,她成为出版社离不开的人物,在图书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替出版社策划的畅销书。
小张就在工资低、干活多的时候,把图书出版的编辑、发行、销售等工作都摸熟了,在她把出版社业务都摸熟了以后,自身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经理于是对他另眼相看,既增加了薪水也提高了职位。小张算是吃小亏占了大便宜。
周杰是个年轻干部,三十多岁就当上了教委副主任,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在中学当老师,他是骨干,带的班年年评优秀。后来,他当上了校长,之后又被提拔为教委副主任。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年轻有为,做事果断,县委有意将他提拔当教委主任。可是,在位的教委主任很有背景,上面有靠山,手段也很高明,在政界很有影响。他听到风声后,便开始四处活动,对周杰横加诋毁。如果听之任之,周杰不仅无法提升,恐怕连副主任的位子也保不住。面对这样的情况,周杰并没有跟这位主任作正面冲突。
相反,周杰故意在这位主任面前示弱,公开表示自己太年轻还需要锻炼,还不具备统领一个部门的能力,他还多次找主任交流思想,甚至在上级宣布任命他新职位的前一天晚上,他还在向这位老领导汇报自己对下一步工作的想法。
他的虚心和诚心感动了主任,主任以为他真的情愿在副主任的位置上继续干下去,也就不再担心上级会考虑自己的工作调动问题了。直到新的任命宣布以后,他才大呼上当,感觉自己真是聪明一时,糊涂一世,天天在算计别人,没想到却遭人算计,真是大意失荆州,后悔已晚。
智慧金言
做事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欲速则不达。任何成功都必须先经过一定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不做不当做的事
经典语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解读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