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学习
10355300000022

第22章 培养良好的习惯

独立自主地生活

当我们作为一个生命呱呱坠地,可能就已经习惯了父母的呵护与抚爱:饥饿、寒冷、病痛、挫折……似乎都有人在为我们遮挡。而现在,我们长大了,步入了社会,开始走向自己的生活,我们是否想过:自己能生存吗?能适应社会吗?能活得很好吗?从这一刻开始,我们的精神支柱就是我们自己,只有我们才能对我们自己负责!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在《超越自己》一书中谈起他在美国的一段经历——

为了16岁的儿子能够成才,狠下心来,送他到一所远离住家却十分有名的学校去念书。那个稚气未脱的小伙子每天都需要转三次公共汽车,换两次地铁,穿越纽约最豪华和最肮脏的两个街区,历时3个多小时。

纽约的地铁是世界上最乱、最不安全的地方之一,几乎时常都有抢劫、强奸甚至杀人的事件发生。为什么刘墉让自己的儿子放着附近的高中不读,而冒那么大的风险,整天奔波于那样危险的路上呢?

一方面固然因为儿子考上了世界的名校,另一方面更是由于刘墉培养孩子独立生存能力的观念使然。在美国,16岁的孩子应该了解具有独立人格和精神的意义了。刘墉始终认为: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要经过这一关,都要穿越这样的危险地带,否则就难以在这错综复杂、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生存下去。他告诉儿子说:人生的道路是危险的,因为人生只有去,没有回,走的是只能走一次的路线,而每一步跨出去都是自己不曾熟悉的道路,若一步稍有不慎,你的整个人生都将遭到打击或挫折。所以刘墉在写给儿子的文章中着重写道:“年轻人,你渐渐会发现,当你个人独行的时候,会变得格外聪明,当你离开父母的时候,你才会知道父亲是对的。”

年轻人应该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有了这种习惯才能应对世界,应对生活中的一切。

只有自我独立的人,才不会在面对困难时充满恐惧,也只有自我独立的人,才不会在青年时期浪费掉大好光阴而不去为事业奋斗。可见自我独立对于人的一生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甚至可以这样说,人的一生成功与失败,首先要取决于自己是否是个独立的人。

鲁迅小时候,由于家道败落和父亲的病情,过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鲁迅不仅要学习,还要每天往返于药店与当铺之间,为生活而奔波,从中尝遍了生活的艰辛。可即便如此,他还是不忘自强不息。一次,由于上学迟到,他受到了老师严厉的批评,鲁迅便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上了一个“早”字以勉励自己不迟到。这不仅仅是对自己的提醒,更是一个人人生观的体现:追求自立、自强。

当我们懂得独立的意义,放弃了依赖性的时候,我们就会体会到自己的无比强大,也会不断进步走向成功。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是我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呢?

首先,要保持思想上的独立性。在学业追求上更应该有这种独立的习惯,要有自己的观点,无论遇到的人是何等有名气、何等有威望,只要是有疑问,就要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才会使我们不断成长进步,从而取得成绩。

在这方面,北京大学的优良传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它一直强调,对于学术问题,老师、学生可以坚持己见,但也要容许别人坚持己见,强调大家择善而从。

著名学者俞平伯先生在北京大学讲古诗时,曾讲到蔡邕《饮马长城窟行》中的“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两句,俞平伯说:“知就是不知。”

某同学站起来质疑:“俞先生,您这样讲有根据吗?”

俞平伯说:“古书这种反训不少。”随手拿起粉笔写出六七种来。

提问的同学接受了他的反训,说:“对。”然后坐下了。

一次胡适讲话提到某小说,说:“可惜向来没有人说过作者是谁。”同学张君马上站起来说:“不对。有人说在什么丛书里的什么书中见过作者是××。”胡适很惊讶,亦很高兴。以后上课,逢人便说:“北大真不愧为北大。”

在这些敢于向权威发起挑战的“独”行者们身上,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华,使他们能够保持自我的真风采,其智慧能不断受到激发。

其次要根除依赖心理。

依赖性是很多人不能成大事的根本原因所在,这种习惯是把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而自己不愿付出一点力气。而成功的规则则是依靠自己!独立自主!

依赖别人会使我们失去精神生活的独立自主性。依赖别人的人不能独立思考、缺乏勇气,其判断性较差,会陷入犹疑不决的困境,会一直需要别人的鼓励和支持,借助别人的扶助和判断。依赖者还会表现出不良的性格倾向,即好吃懒做,坐享其成。而时代要求我们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而且要对家庭对社会负责。勇敢地承担责任是每一个独立自主的人都具备的优秀品质。

最后,则是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盲目服从一切指示。

我们做事情可以先征求别人的意见,但是最后做或者不做,还是要由自己来决定。成功的人们大都会勇于坚持己见并引导事业朝着适当而有利的方向发展。只要认准了,他们就会坚持走下去,哪怕别人不同意。如果我们不人云亦云,不盲目服从他人的看法,那么我们的奋斗就可能会更有成效。

善于研究总结

在人生路上低头前行。总会有碰壁的时候,也总会有坦途顺风的时候。有的人走过了就算走过了,在他的脑海中,一切皆因机缘一瞬,不留一些痕迹。而有的人却在走过的路上捡拾着人生的珠贝,装点着自己的思想之冠,希望它可以帮助自己更加睿智、豁达。人本该如此,养成善于研究总结的习惯,总会比别人少吃些苦,多一些甜。

20余年来,微软一路坦途,但比尔·盖茨认为失败是成功的基础。因此,盖茨常常雇佣在其他公司有失败经验的人做其助手,借用他们的经验避免重蹈覆辙。盖茨最为欣赏的人是福特汽车创始人福特和通用汽车创始人斯隆。盖茨办公室有一张福特的照片,作为激励,也作为警惕——福特梦想做出便宜好用的交通工具,创造出汽车世纪,但最后执著地坚持原来的信念而不能持续进步,20年后霸主地位被后起的通用取代。悬挂一张福特照片,既是对他普及汽车全民化的崇敬,又是对他失败的一种反思。盖茨是一个善于研究总结的人。所以,他创造了世界财富神话。

从别人的所做、所为、所成的过程中研究总结,比你亲历也许更有可嘉许之处。因为,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观察研究,可以使精神放松,冷静清晰地看待每一个环节,这就是“旁观者清”的根本原因。而善于研究总结的人往往可以将这些经验纳为己用,避免在别人沉船的地方遭遇相同的险境。

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无数事实证明,善于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或者失败的教训并非投机取巧,而是明智之举,是走向成功的捷径。

很多人都喜欢阅读别人的成功故事。其实,从别人的成功教训中学习和从其失败教训中学习的最大差别是:前者很容易限于模仿层面,是知道如何做;而后者则能够知道为什么。芬克尔斯坦也认为:“学习成功经验的最好方法是从研究失败的教训中获得。”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我们往往更多地追求卓越、关注成功,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任何人,不论是声名显赫的伟人还是没有名气的凡人,要想一生做到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成功人士的经验都是相似的,但失败的教训却各有不同。

在日本,有一个著名的国际软件株式会社,主要的任务就是开发新的软件,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不过在1998年之前,这个公司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如今何以能坚强地屹立在繁华的东京,它的崛起就源自于总结和研究。

以前,他们在开发新产品上总是“慢人半拍”,几乎没有在市场上推出过位于新技术前列的产品,他们总是让其他公司“领跑”,自己尾随其后。公司的领导甚是不解,于是有人提议从别的企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中寻找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最佳“谋合点”。说做就做,他们借鉴了许多世界著名软件公司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从中找到了适合自己公司发展的经验。如今,他们生产的软件运用于世界各地,不仅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也奠定了日本软件业巨头的称号。

所以,别人的经验和教训都是宝贵财富,要认认真真地学。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更高的起点上登攀,在更新的领域中取得成功。例如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学习那些优秀生处理问题的方法,认真地向他们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能力,让我们进步得更快。成功的经验我们要学,失败的教训也同样要借鉴。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人生经历,从失败中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同理,只有善于分析各种各样的失败案例,去寻找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才能避免自己遭遇同样的失败。

这是在做事时应遵循的一项原则。在了解人的过程中,同样应该细心观察,研究比你强的人和比你差的人,从他们的身上总结优点和缺点,参照自身的情况,过则改之,无则加勉,而最重要的是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赢得光明。

希腊军队俘获了一批波斯士兵,国王准备按特殊的方式处死他们:让他们每个人说一句话,如果是真话就绞死;如果是假话就砍头。结果大批士兵或说了真话被绞死,或说了假话而被砍头。轮到一个聪明的士兵时,他低头思考了一会,然后露出了笑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要砍我的头。”希腊国王不知所措,如果砍了他的头,他说的话就变成真的了,按规则又不应砍头;如果绞死他,他说的又不是真话。最终,国王把这个囚犯和未被处死的囚犯一起释放了。

自制自律

所谓自律,即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和自我修养。它是指人们通过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的教育过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自觉地运用各种社会规范来指导、约束和检点自己的行为,使自己“不逾矩”。自我控制与人们的思想觉悟程度有密切的关系,能够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人是自己行为的主人,反之则成为自己行为的奴隶。

养成自制自律的良好习惯对人的成长进步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的正常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想想看,如果我们今天计划做某件事,但早上醒来后,因昨晚休息得太晚而困倦,我们是否会义无反顾地披衣起床?如果我们要远行,但身体乏力,我们是否要停止旅行的计划?如果我们正在做的一件事遇到了极大的、难以克服的困难,我们是继续做呢,还是停下来等等看?对诸如此类的问题,若在纸面上回答,答案一目了然,但放到我们身临其境的现实中,自己去拷问自己,恐怕也就不会回答得太利索了。眼见的事实是那么多的人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了难题,都被打趴下了。他们不是不会简单地回答这些问题,而是缺乏自制力而难以控制自己。

所以,自制自律不仅仅是人的一种美德,在一个人成就事业的过程中,自制自律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大因素。

如果一个人任由冲动和激情支配,那么,在特殊时刻,他可能会完全放弃自己的道德标准,会随波逐流,成为追赶强烈欲望的奴隶,甚至侵害到他人。因此,我们又说自制自律是一切美德的根本。

人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恶意的攻击、陷害,更经常会碰到种种不如意。有的人会因此大动肝火,结果把事情搞得越来越糟,而有的人则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泰然自若地面对各种刁难和不如意,在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

198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里根在一次关键的电视辩论中,面对竞选对手卡特对他在当演员时期的生活作风问题发起的蓄意攻击,当时他丝毫没有愤怒的表示,只是微微一笑,诙谐地调侃说:“你又来这一套了。”一时间引得听众哈哈大笑。里根这么做,反而把卡特推入尴尬的境地,从而为自己赢得了更多选民的信赖和支持,并最终获得了大选的胜利。

自制自律不仅能使人充满自信,也能赢得别人的信任。人们总是相信那些能控制自己的人,那样的人更值得信任;人们也相信一个无法控制自己的人既不能管理好自己的事务,也不能管理好别人的事务。一个人可能在缺乏教育和健康的条件下成功,但他绝不可能在没有自制自律能力的情况下成功,只有通过对自己的约束,才能使自己度过艰难的岁月和困苦的境地而冲到最前面去。

但真正能做到自制自律的人很少。因为人们总是很容易败在自己手里。人们总是很容易在思想上放松对自己的约束。所以要自制自律就必须从意识入手。

掌握思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能要什么,这是认识问题;然后再弄清楚,怎样拒绝不能做的事,强制自己专做该做的事,这是方法的问题;最后再掂量一下,自己做了该会如何,不做又该如何,这是建立自制自律的前提。

然后控制好目标坚持下去,可以使我们杜绝外界的诱惑,可以使我们保持自制自律。在目标的指引下,我们会有一股力量与勇气,使我们保持对成功的渴望与追求。

在实践中我们常会出现一些偏差,甚至养成一些不良习惯。但一个善于自制自律的人,可以通过自制力的作用,对不良行为进行自我纠正。纠正的办法主要是实施自我强化。可以分三步进行,即习惯解冻、习惯转变和新行为冻结。习惯解冻是使自己与已习惯的环境、条件、来源隔离,严格进行自我批评并设计新的行为标准;习惯转变是新行为由外部行动转化为内部心理动作,加强自我监督,有助于强化新行为;新行为冻结是保持、强化环境,使新行为成为新习惯,或通过有阶段性的强化,防止新行为消失。

坚持不懈,就能使我们逐步培养的自制自律得到不断巩固与发展。

第五章 广思才可广益——通过学习拓宽视野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