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执业兽医学习要点指南
10373400000010

第10章 动物病理学(3)

(5)浆细胞车轮状核。是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转变而来。一般无吞噬能力,产生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正常血中无浆细胞,主要见于慢性炎症。

(6)单核巨噬细胞常有伪足样突起。单核巨噬细胞起源于骨髓,形成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内的组织细胞。

能吞噬大病原体、凋亡细胞及异物;形成特异性致敏细胞、产生抗体;通过与靶细胞紧密接触而杀伤靶细胞(此功能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和大而不能吞噬的原虫有重要意义)。

(7)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肉芽肿性炎灶内的特异性成分,如结核结节。均由巨噬细胞转化而来。

5炎症介质

(1)概念在致炎因子的作用下,由局部细胞释放或由体液中产生的、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活性物质称为炎症介质。

(2)炎症介质的种类

①体液中产生的炎症介质

激肽系统激肽系统的激活最终产物是缓激肽。缓激肽a使血管以外的平滑肌收缩;b使微循环的血管扩张;c已知的最强致痛物;d刺激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纤维。

补体系统促进炎症反应;协助消灭病原微生物。

②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

血管活性胺类主要有组胺和5-羟色胺或血清素。组胺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血小板中,使细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扩张;细静脉管通透性增加;对嗜酸性粒细胞有特异性的化学趋化作用。5-羟色胺主要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脂质介质)包括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三烯。在炎症反应中,前列腺素扩张血管,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加剧水肿;致痛和致热。白细胞三烯增加血管的通透性。

血小板激活因子参与多方面的炎症过程,还可刺激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三烯的合成。

细胞因子趋化、激活、促进增殖分化。

一氧化氮主要主要于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扩张。

三、炎症的类型

1变质性炎指炎灶内以组织变质、营养不良或渐进性坏死的变化为主,而渗出、增生较轻微的一种炎症。常见于心、肝、肾、脑等实质器官。

2渗出性炎在炎症灶内形成大量渗出物为特征。

(1)浆液性炎是以渗出大量浆液(血清)为特征的炎症。浆液中含有3%~5%的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常发生于浆膜、皮肤、黏膜。

(2)卡他性炎发生于黏膜的急性渗出性炎症,在黏膜表面有大量渗出物流出。

(3)纤维素性炎炎性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素为特征的炎症。常发生在浆膜、黏膜和肺脏等部位。

浮膜性炎:发生在浆膜、黏膜。渗出的纤维蛋白凝固形成的薄膜易于剥离。猪、牛、马、羊的纤维素性肺炎以浮膜性肺炎出现,肺组织质地变坚实似肝脏样(肝变)。

固膜性炎:组织损伤较重,黏膜层坏死,纤维蛋白透入坏死组织凝固所致,不易剥离。如仔猪副伤寒、猪瘟后期肠扣状肿、新城疫。

发生于心外膜上的纤维素性炎,由于心脏不停搏动、摩擦,使纤维蛋白形成无数绒毛状物,称绒毛心。

(4)化脓性炎渗出物中含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液化形成脓汁的炎症。其原因主要是感染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等。

脓性卡他:黏膜表面的化脓性炎。

脓性浸润:深部组织化脓时,脓液弥漫渗透在组织间隙中。化脓性炎早期的特点。

脓肿:组织内局限性化脓性炎。组织发生坏死溶解,形成充满脓液的腔。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蓄脓:即体腔内发生的化脓性炎,并有大量脓汁蓄积。如化脓性胸膜炎、牛创伤性心包炎。

蜂窝织炎:疏松结缔组织内发生的弥漫性化脓性炎。与健康组织无明显界限。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5)出血性炎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炎症。

3增生性炎

(1)普通增生性炎

急性增生性炎:主要是以组织细胞增生为主。如急性或肾小球炎、仔猪副伤寒。

慢性增生性炎:是以结缔组织细胞增生为主,并伴有少量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炎症。慢性增生性炎主要是间质增生。

(2)特异性增生性炎

某些病原微生物(鼻疽杆菌、结核杆菌)引起的以特殊性肉芽组织增生为特征的炎症。又称肉芽肿性炎症。特异性增生性炎主要成分为巨噬细胞。

四、炎症时机体的变化

1发热。

2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变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

3血液的变化白细胞的增多。在大多数细菌感染、急性炎症的早期和发生化脓性炎症时,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慢性炎症或病毒感染时,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过敏性炎症和寄生虫感染时,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在伤寒杆菌、流感病毒感染时,血中白细胞数减少。

五、炎症的结局

1痊愈

(1)完全痊愈或吸收消散完全恢复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2)不完全痊愈或修复愈合形成疤痕,不能完全恢复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2转为慢性

3蔓延扩散

(1)局部蔓延经组织间隙或器官的自然通道向周围组织、器官扩散。

(2)淋巴道扩散经组织间隙进入淋巴管,引起淋巴结炎。

(3)血道扩散侵入血液或其毒素被吸收入血,引起菌血症、病毒血症、虫血症、毒血症、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

第十一单元败血症

一、概念

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全身性病理变化过程。败血症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血液中有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出现菌血症、病毒血症、虫血症;二是病原微生物进入血液后,未能被及时清除,并且在其中繁殖,产生毒素,造成毒血症。

二、病理变化

1尸僵不全尸体易腐败,尸僵不全;血液凝固不良,呈紫黑色黏稠状。

2全身出血皮肤、浆膜、黏膜上可见多发性出血点或出血斑。浆膜下、黏膜下、皮下结缔组织中大量浆液出血性浸润。

3免疫器官发生急性炎症变化脾和全身淋巴结肿大明显。脾呈急性脾炎变化。

4内脏器官肿胀变质。

5神经内分泌系统水肿变性。

三、结局

1痊愈。

2死亡动物传染性疾病造成死亡的原因多由感染继发的败血症所致。

第十二单元肿瘤

一、概述

1概念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正常细胞发生基因结构改变或基因表达机制失常,在体内呈异常无限制地分裂增殖所形成的细胞群。

2肿瘤的生长

(1)膨胀性生长将肿瘤组织不断向四周推挤,但不侵入邻近正常组织内,因此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是大多数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2)浸润性生长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3)外生性生长(突起性生长)。

(4)内生性生长。

3肿瘤的扩散

(1)直接蔓延呈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侵入临近组织和器官。

(2)转移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特性之一。

淋巴管转移癌多经淋巴管转移。

血管转移肉瘤多经血管转移。

种植性转移。

二、肿瘤的命名

1良性肿瘤的命名一般在发生组织名称后加一“瘤”字。

2恶性肿瘤的命名

(1)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2)肉瘤由间叶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

(3)母细胞瘤由未成熟的胚胎组织和神经组织发生的肿瘤。

第十三单元器官系统病理学概论

一、呼吸系统

1支气管性肺炎(小叶性肺炎)

病变始发于支气管或细支气管,波及到附近肺泡引起的肺炎,每个病灶大致在一个肺小叶范围内。是动物肺炎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

多发于肺的心、尖、隔叶前下部,一侧或两侧。发炎的肺小叶肿大,灰红色(间杂灰黄色,灰白色),岛屿状散在分布,质地变实。周围肺组织出现代偿性肺气肿及肺萎陷。

2纤维素性肺炎(大叶性肺炎)

肺泡内有大量的纤维素性渗出为特征的一种急性肺炎。主要见于传染病,如传染性胸膜肺炎,巴氏杆菌病。

肺炎经过有明显阶段性:

充血水肿期肺叶肿大、暗红。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红细胞。

红色肝变期质地如肝(红色肝变)。小叶间质水肿、增宽,黄色胶冻状。胸膜表面有灰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肺泡壁显著充血,肺泡内大量的红细胞和纤维素渗出。

灰色肝变期颜色转为灰红色和灰色(灰色肝变)。肺泡腔内大量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多已溶解。

消散期病变肺组织呈灰黄色,质软,切面湿润。纤维素溶解,巨噬细胞明显增加。

3间质性肺炎

绵羊的慢性进行性肺炎、犬瘟热、支原体、布病、肺线虫、蛔虫幼虫移行等感染引起。

肺泡上皮受损,间质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增生。

二、消化系统

1肠炎

(1)急性卡他性肠炎临床上最常见。主要发生于小肠段,黏膜充血拌浆液性渗出及杯状细胞分泌大量黏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