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执业兽医学习要点指南
10373400000023

第23章 兽医寄生虫学(2)

病马体温突然升高,稽留数日后短时间间歇,再度发热,如此反复。病马逐渐消瘦,眼结膜初充血,后变为黄染,最后苍白,在结膜、瞬膜上可见米粒大至黄豆大的出血斑,眼内常附有浆液性到脓性分泌物。后期腋下、胸前水肿。

病理变化以皮下水肿为主要特征。体表淋巴结肿大无血,断面呈髓样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反刍动物第二、四胃黏膜上有出血斑。

【诊断】以在血液中查出虫体为最可靠的诊断依据。

【治疗】萘磺苯酰脲(拜尔205纳加诺)、喹嘧胺(安锥赛)、三氮脒。临床上常采用药物预防,喹嘧胺注射一次有效3~5个月,萘磺苯酰脲用药一次有效15~2个月,沙莫林预防达4个月。

二、新孢子虫病

对牛的危害最严重,引起牛的流产。

【病原】卵囊犬的肠道内形成,排出体外发育为孢子化卵囊。

速殖子存在于中间宿主。

包囊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

【流行特点】犬、狐狸是终末宿主。

三、隐孢子虫病

引起哺乳动物,特别是犊牛、羔羊的严重腹泻和禽的剧烈呼吸道症状。

【流行特点】水源污染是造成隐孢子虫病暴发流行的重要原因。

【诊断】饱和蔗糖液漂浮或甲醛—醋酸沉淀法收集卵囊。油镜下卵囊在饱和蔗糖液中呈玫瑰红色。

涂片最佳的染色方法是齐—尼氏染色法。

卵囊抵抗力强,常规的水处理办法不能有效除去或杀死卵囊。

四、华支睾吸虫病

寄生于犬、猫、猪的肝脏胆囊及胆管内。

【病原】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和虾。

卵在第一中间宿主内经毛蚴、胞蚴、雷蚴和尾蚴,尾蚴逸出,进入第二中间宿主肌肉形成囊蚴。被犬、猫、猪吞食而感染。

【流行特点】食入含有囊蚴的第二中间宿主是主要感染途径。

人畜粪便不经处理直接排入鱼塘,促进本病的流行。

【症状】多数动物隐性感染。严重感染时,消化不良、下痢、贫血、水肿,甚至腹水。

【治疗】吡喹酮、丙硫咪唑、六氯对二甲苯。

五、类圆线虫病

又称杆虫病。寄生于肠道,对幼畜危害大,特别是仔猪和幼驹。

【病原】幼虫分两期,杆虫型是第1期幼虫,丝虫型是第2期幼虫。只有丝虫型幼虫对动物具有感染性。

【流行特点】主要侵害仔猪,1月龄的仔猪感染最严重。春产仔猪较秋产仔猪感染严重。

【症状】皮肤湿疹,支气管炎,肠道病变。轻度病变特征为卡他性肠炎;中度病变特征为水肿性肠炎;重度病变特征为溃疡性肠炎。

【治疗】首选药物噻苯唑。

六、毛尾线虫病

又称毛首线虫病或鞭虫病。寄生于盲肠,主要危害仔猪。

【症状】严重感染时表现为腹泻、贫血、消瘦,幼畜发育受阻。排水样血便,并有黏液。盲肠和结肠黏膜有出血性坏死、水肿和溃疡,还有和结节虫病时相似的结节。

【诊断】卵具有特征性(腰鼓状,两端有塞),粪便检查发现虫卵或剖检发现虫体,可确诊。

七、疥螨病

寄生于宿主皮肤的表皮。

【病原】发育呈不完全变态,有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阶段。全部发育过程都在宿主体上完成。

【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痒、结痂、脱毛、皮肤增厚及消瘦衰竭。

【诊断】刮取健康部与病患部交界处的皮肤,以稍出血为止,显微镜下检出虫体即确诊。

八、痒螨病

寄生于宿主皮肤表面。痒螨对绵羊的危害特别严重。

【病原】卵、幼虫、若虫、成虫。

【症状】皮肤奇痒,出现小结节,形成水疱或脓疱,最后形成浅黄色痂皮。

九、蜱病

寄生于家畜体表的吸血性寄生虫。

大多数幼虫期和若虫期寄生在小型哺乳动物(如兔),成虫期寄生在家畜。三种类型,即一宿主蜱(幼虫、若虫、成虫在一个宿主体上发育)、二宿主蜱(幼虫、若虫在一个宿主体上发育,成虫在另一个宿主体上发育)、三宿主蜱(幼虫、若虫、成虫分别在三个宿主体上发育)。

第五单元猪的寄生虫病

一、猪球虫病

【病原】艾美尔球虫和等孢球虫,寄生于猪肠上皮细胞。

【流行特点】主要发生于仔猪,以7~21日龄多见。与气温和雨量密切关系。北方4~9月流行,尤以7~8月,南方一年四季。

【症状与病理变化】主要症状是腹泻,持续4~6d,粪便呈水样或糊状,黄色至白色,偶有潜血呈棕色。特征病理变化是空肠和回肠黏膜出现黄色纤维素性伪膜。

【诊断】7~14日龄仔猪腹泻,抗生素无效时可怀疑本病。

【防治】做好环境卫生是减少损失的最好办法。

二、猪姜片吸虫病

【病原】寄生于猪的十二指肠影响仔猪生长发育。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进入中间宿主扁卷螺,经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及尾蚴。尾蚴进入水中,附着在水生植物上形成囊蚴,猪采食水生植物而感染。

【症状与病理变化】多侵害仔猪,少量寄生时无症状,但生长发育受阻。大量寄生时,常出现腹痛、下痢,呕吐,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后期贫血,水肿。

【诊断】猪吃食正常但出现消瘦且腹部膨大,腹泻与便秘交替,可怀疑本病。

【治疗】吡喹酮、硫双二氯酚、敌百虫。

三、猪消化道线虫病

以猪蛔虫和食道口线虫危害最严重。

【病原】

1猪蛔虫是大型虫体。虫卵具特征性,呈黄色椭圆形,卵壳厚,表面粗糙,高低不平。

不需要中间宿主参与。成虫寄生于猪小肠。虫卵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性虫卵(内含第二期幼虫),被猪吞食后,在肝脏发育为第三期幼虫,在肺发育为第四期幼虫,离开肺泡,经细支气管、咽部、食道、胃返回小肠并在此发育为成虫。自感染性虫卵被猪吞食到在小肠发育为成虫,需2~25个月。

2食道口线虫寄生于猪大肠,主要是结肠。

【流行特点】猪蛔虫属土源性寄生虫,仔猪易感,与饲养管理方式密切相关。可经母体胎盘感染。只有5%~10%的石炭酸、2%~5%的热碱水、新鲜的石灰水、5%的硫酸及5%的苛性钠才能杀死虫卵,绝大部分能够存活越冬。

【症状与病理变化】猪蛔虫幼虫移行过程中会造成宿主肝、肺等组织损伤,引起肝出血、肺炎。在肝脏表面形成云雾状的乳斑。在肺脏出现仔猪咳嗽,体温升高,喘气,严重时成为僵猪。

【防治】属土源性寄生虫,环境卫生最重要。治疗左咪唑、阿苯达唑、阿维菌素。

四、猪肾虫病

【病原】有齿冠尾线虫俗称猪肾虫。寄生于猪的肾盂、肾周围脂肪和输尿管壁。

虫卵体外孵出第1期幼虫,发育到第3期感染性幼虫,经口和皮肤感染,到达肝脏,进入腹腔,移行到肾或输尿管。

【症状与病理变化】病初表现皮肤炎症,有丘疹和红色小结节,体表局部淋巴结肿大。随后,后肢无力,跛行。尿液内常有白色黏稠的絮状物或脓液。有时后躯麻痹。仔猪发育停止,母猪不孕或流产。

【治疗】左咪唑、阿苯达唑、氟苯咪唑。

五、猪棘头虫病

【病原】成虫寄生于小肠,尤其空肠。中间宿主金龟子幼虫吞食虫卵,发育为棘头体,形成棘头囊,到达感染阶段。猪吞食含有棘头囊的金龟子而感染。

【流行特点】主要感染8~10月龄猪。中间宿主金龟子及幼虫。

【症状与病理变化】10月龄以上猪受害严重,出现刨地、互相对咬或匍匐爬行,不断哼哼等腹痛症状,下痢,粪便带血。有的成为僵猪。

【治疗】左咪唑、丙硫咪唑。

第六单元牛羊寄生虫病

一、巴贝斯虫病

寄生于宿主红细胞内,出现血红蛋白尿。

【病原】双芽巴贝斯虫典型的形状是成双的梨籽形,尖端以锐角相连。

牛巴贝斯虫典型形状为成双的梨籽形,尖端以钝角相连。

【流行特点】在我国,微小牛蜱是传播者。多发于放牧期。两岁内的犊牛发病率高,但症状较经,死亡率低;成牛牛发病率低,但症状严重,死亡率高。

【症状与病理变化】高热稽留,迅速消瘦、贫血,黏膜苍白和黄染。出现血红蛋白尿,尿的颜色由淡红变为棕红色及至黑红色。

二、牛羊泰勒虫病

寄生于牛羊红细胞和单核巨噬系统细胞内。

【病原】环形泰勒虫寄生于血液中典型虫体为环形,呈戒指状;寄生于单核巨噬系统细胞内的虫体为裂殖体(或称“石榴体”)。

【症状与病理变化】子孢子随蜱吸血进入牛体,首先侵入局部淋巴结。局部淋巴结肿胀、疼痛,高热。特征病变是大量的出血点和出血斑;全身淋巴结肿大,尤以肩前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肝、脾、肾、胃淋巴结最明显;皱胃黏膜高梁米到蚕豆大的溃疡斑,其边缘隆起呈红色,中央凹陷呈灰色。

【诊断】血液涂片检出虫体。

三、吸虫病

1片形吸虫病

主要寄生于反刍动物肝脏胆管内。

【病原】肝片吸虫口吸盘位于虫体的前端,腹吸盘与口吸盘相距很近。

片形吸虫的终未宿主主要为反刍动物。中间宿主为淡水螺。毛蚴在螺体内,经胞蚴、雷蚴和尾蚴,尾蚴逸出螺体,附着在水生植物上形成囊蚴。家畜吃草时被感染。

【症状与病理变化】幼虫移行损伤,动物急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一般表现为营养障碍,贫血和消瘦。慢性型多发于冬末春初,贫血、消瘦、低蛋白血症,眼睑、胸腹水肿。

【治疗】三氯苯唑对成虫和童虫有效。治疗急性病例。

阿苯达唑广谱驱虫,也可用于胃肠道线虫和肺线虫及绦虫。

溴酚磷对成虫和童虫有效。治疗急性病例。

硝碘酚腈对幼虫作用不佳。

2岐腔吸虫病

主要寄生于胆管和胆囊内。

【病原】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蜗牛,第二中间宿主蚂蚁。在蜗牛体内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和尾蚴,进入蚂蚁体内形成囊蚴。

【流行特点】虫卵和在第一、二中间宿主体内的各期幼虫均可过冬,且不丧失感染性。

3东毕吸虫病

【病原】在终末宿主肠系膜静脉内寄生产卵。体外孵出毛蚴,进入中间宿主,经母胞蚴、子胞蚴和尾蚴,尾蚴进入水中引起感染。

【流行特点】地方性流行,多发于5~10月份。

【诊断】毛蚴孵化法诊断。

四、牛羊消化道绦虫病

寄生于小肠,对羔羊和犊牛危害严重。

【病原】莫尼茨绦虫体节内两套生殖器官。虫卵内有灯泡样梨形器,内含六钩蚴。贝氏莫尼茨绦虫和扩展莫尼茨绦虫体节的主要区别在于体节间腺。

曲子宫绦虫特征是体节内仅有一套生殖器官。虫卵无梨形器。

中间宿主地螨吞食虫卵,六钩蚴从虫卵出来,发育为似囊尾蚴,被吞食而感染。

【症状】虫体大生长快,导致动物发育不良;大量寄生引起肠堵塞、肠扭转等。

五、脑多头蚴病

【病原】虫卵排出体外,中间宿主牛羊等吞食,六钩蚴逸出,到达脑和脊髓中,经2~3个月发育为脑多头蚴。终末宿主为犬等肉食动物。

【流行特点】主要传染源是犬。

【症状】感染1~3周,体温升高,类似脑炎或脑膜炎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