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外科感染
一、概述
1外科感染的特点
外科感染的特点:①绝大部分的外科感染是由外伤所引起;②外科感染一般均有明显的局部症状;③常为混合感染;④损伤的组织或器官常发生化脓和坏死过程,治疗后局部常形成瘢痕组织。
外科感染时常见的化脓性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球菌等。被原发性病原菌反复感染时则称再感染。
2外科感染的症状
①局部症状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化脓性感染的典型症状。②全身症状轻重不一,感染严重的甚至出现败血症。③实验室检查一般均有白细胞计数增加,甚至核左移。
3外科感染的治疗
局部治疗治疗化脓灶的目的是使化脓感染局限化,减少组织坏死,减少毒素的吸收。
全身治疗绿脓杆菌,首选药物哌拉西林。
二、局部外科感染
1脓肿
【诊断】浅在性热性脓肿发生于皮肤、皮下结缔组织、筋膜下及表层肌肉组织中。初期,局部肿胀无明显界限且稍高于皮肤表面,热痛明显,以后中心逐渐软化并出现波动,波动越来越明显。
深在性脓肿发生在深层肌肉、肌间、骨膜下、腹膜下及内脏器官中。局部肿胀增温不明显,但常见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炎性水肿,触诊有疼痛反应,常留有指压痕。对深在性脓肿确诊困难者,必要时亦可进行穿刺诊断。
【脓肿的治疗】①消炎、止痛及炎症产物的消散吸收;
②手术疗法
脓肿切开当局部已出现波动后要及时进行脓肿切开。切口应选择波动最明显且容易排脓的部位。忌用力压挤脓肿壁(特别是脓汁多而切口过小时),或用棉纱等用力擦拭脓肿膜里面的肉芽组织。
脓汁抽出此法适用于有完整脓肿膜形成的小脓肿,特别是关节的小脓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脓腔,再注入抗生素溶液。
脓肿摘除表在性小的良性脓肿。
2蜂窝织炎
【症状与诊断】蜂窝织炎时病程发展迅速。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大面积肿胀,局部增温,疼痛剧烈和机能障碍。
(1)皮下蜂窝织炎常发于四肢(特别是后肢)。病初局部出现无明显界限的弥漫性渐进性肿胀,触诊热痛明显,皮肤紧张,无可动性。肿胀初呈捏粉状有指压痕。随着出现化脓灶,触诊柔软有波动感。
(2)筋膜下蜂窝织炎临诊特征是患部热痛反应剧烈,机能障碍明显,患部组织呈坚实性炎性浸润。如颈静脉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时漏出。
(3)肌间蜂窝织炎常继发于开放性骨折、化脓性骨髓炎、关节炎及腱鞘炎之后。首先是肌外膜,然后是肌间组织,最后是肌纤维。局部已形成脓肿时,切开后可流出灰色、常带血样的脓汁。
当蜂窝织炎转为慢性过程时,皮肤及皮下组织肥厚,弹力消失而成为慢性畸形性弥漫性肥厚,称此为象皮病。
【治疗】手术切开创口止血后局部可填塞用中性盐类高渗溶液(常用的是10%硫酸镁或硫酸钠的溶液)浸湿的纱布,以促进炎性渗出液的排出。
3厌气性感染和腐败性感染
【诊断】①厌气性感染
厌气性(气性)坏疽明显的疼痛性肿胀,触诊患部有气性捻发音。从外伤的创口流出少量红褐色或不洁带黄灰色的液体,肌肉呈煮肉样,最后变成黑褐色。
厌气性(气性)蜂窝织炎有弹性的大面积肿胀。触诊有气性捻发音,叩诊呈鼓音。创口可见混有气泡、浑浊、稀薄的脓样液体流出。
恶性水肿急剧增进性肿胀,初期温热疼痛轻微,后变为凉感而无痛。有无味无气泡稀薄的脓样液体从创口流出。本病常发生在绵羊去势后。
②腐败性感染创伤周围出现水肿和剧痛。创伤表面被覆液状红褐色有时混有气泡恶臭的腐败液。创内坏死组织变为绿灰色或黑褐色。肉芽组织不平整,发绀,客易出血。
【治疗】①手术创口行开放疗法,禁忌包扎和缝合。
②使用大量氧化剂(3%过氧化氢溶液、05%高锰酸钾溶液)、中性盐类高渗溶液(10%~20%的硫酸镁或硫酸钠溶液)及酸性防腐液洗涤创口。
三、全身化脓性感染
包括败血症和脓血症。
【临诊症状】败血症稽留热,恶寒战栗,四肢发凉,结膜黄染,尿量减少并含有蛋白或无尿,皮肤黏膜有时有出血点,血液学指标有明显的变化。
脓血症形成转移性脓肿。体温升高,有时呈典型的弛张热,有时呈间歇热。当肝脏发生转移性脓肿时,眼结膜出现高度黄染;肠壁发生转移性脓肿,则出现剧烈性腹泻;肺脏发生转移性脓肿,动物呼气则带有腐臭味并有大量的脓性鼻漏。
【治疗】当心脏衰弱时,可应用苯甲酸钠咖啡因或氧化樟脑注射液;肾机能扰乱时,可应用乌洛托品;败血性腹泻时,静脉注射氯化钙;防治转移性肺脓肿,可静脉注射樟脑酒精糖溶液等。
第二单元损失
一、创伤
1创伤的分类
无菌创通常将在无菌条件下所做的手术创称为无菌创。
污染创进入创内的细菌并未侵入组织深部发育繁殖,也未呈现致病作用。污染较轻的创伤,经适当的外科处理后,可能取第一期愈合。
感染创进入创内的致病菌大量发育繁殖,使伤部组织出现明显的创伤感染症状。
2创伤愈合分期和愈合过程
创伤愈合分为第一期愈合、第二期愈合和痂皮下愈合。
第一期愈合比较理想的愈合形式。其特点是创缘、创壁整齐,创口吻合,无肉眼可见的组织间隙,临诊上炎症反应较轻微。创内无异物,没有感染。如无菌手术创、新鲜污染创及时清理。无菌手术创切口可在术后7天左右拆线,经2~3周后完全愈合。
第二期愈合特征是伤口增生多量的肉芽组织,充填创腔,然后形成疤痕组织被覆上皮组织而治愈。组织修复阶段的核心是肉芽组织的新生。
痂皮下愈合特征是表皮损伤,伤面浅在并有少量出血。
3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①创伤感染。创伤感染化脓是延迟创伤愈合的主要因素。②创内存有异物或坏死组织。炎性净化过程不能结束。③受伤部血液循环不良。创伤的愈合过程是以炎症为基础的过程。④受伤部不安静。⑤处理创伤不合理。⑥机体维生素缺乏。维生素A缺乏时,上皮细胞的再生作用迟缓;维生素B缺乏时,影响神经纤维的再生;维生素C缺乏时,致使肉芽组织水肿、易出血;维生素K缺乏时,影响创伤愈合时间。
二、创伤的治疗
1创伤的外科处理创伤的外科处理是创伤治疗的主要方法。初期外科处理(伤后不超过2~3天)及创伤的次期外科处理(伤后已超过3d的创伤)。创伤的二次缝合(肉芽创的缝合):为了加速创伤愈合和使大创伤愈合后瘢痕范围小,可进行肉芽创的缝合。
2创伤的安静疗法和运动疗法创伤后的最初6~8天,抵抗力弱,安静疗法;当肉芽组织在创面上已形成完整的防卫面时,运动疗法。
3创伤的开放疗法和非开放疗法创伤不包扎绷带称开放疗法,包扎绷带称非开放疗法。
4创伤的引流及非引流疗法当创内有血液及炎性渗出物潴留时适于进行引流疗法。临诊上常用的是用灭菌纱布条作的棉纱引流。当创伤内炎性渗出物量大而黏稠时,最好使用胶管引流。
5创伤的化学防腐法创伤冲洗剂:常用的有09%的生理盐水、8%过氧化氢溶液(大家畜用)、碘酊过氧化氢、01%的高锰酸钾溶液、01%~05%的雷佛奴耳溶液、001%呋喃西林溶液、001%~002%苯扎溴铵溶液、002%杜米芬溶液和005%洗必泰溶液等;小动物液可使用氧氟沙星注射液、甲硝唑洼射液等冲洗创伤。
创伤的涂布剂:5%碘酊(大动物用)、2%碘酊、聚维酮碘膏等。
三、软组织非开放性损失
1血肿
【症状与诊断】临诊特点是肿胀迅速增大,呈明显的波动感或饱满有弹性。以后,触诊时周围呈坚实感,并有捻发音,中央有波动,局部或周围温度增高。穿刺时可排出稀薄血液。
【治疗原则】初期可冷敷;之后局部涂擦碘酊或鱼石脂软膏,包扎压迫绷带。已发生感染的血肿应迅速切开,并进行开放疗法。
2挫伤
挫伤是机体在诸如马踢、棒击、车撞、跌倒或坠落等钝性外力直接作用下,引起的组织非开放性损伤。
【诊断】患部溢血、肿胀、疼痛或机能障碍。
【治疗原则】制止溢血、镇痛、防感染、促进肿胀吸收和加速组织修复。病初冷敷,可减轻疼痛与肿胀。2d后改用温热疗法。
3淋巴外渗
【症状与诊断】一般于伤后3~4d出现肿胀,肿胀周围有明显的界限,触诊有波动感,皮肤不紧张,炎性反应轻微,穿刺液为橙黄色稍透明的液体,有时含有少量血液。
【治疗】首先使患病动物保持绝对安静,以减少淋巴液外渗和防止已形成的淋巴凝块破坏。淋巴外渗病切忌用温热疗法,以防继续渗出。
四、烧伤与冻伤
1烧伤的分类
第一度烧伤:皮肤表层被损伤。一般7天左右可治愈,不留疤痕。
第二度烧伤:皮肤表层及真皮层部分或大部被损伤,在表皮与真皮之间,呈明显的弥散性水肿(马)或出现水泡(猪、犬)。真皮损伤较浅的7~20天可愈合,不留疤痕。真皮损伤较深的20~30天创面愈合,遗留轻度的疤痕,易感染化脓。
第三度烧伤:为皮肤全层或深层组织(筋膜、肌肉、骨骼)被损伤。最易感染化脓。愈合后,局部留有疤痕。
烧伤伤面容易引起感染化脓,特别是绿脓杆菌的感染尤为严重,常并发败血症。
根据烧伤面积可分为四种:
轻度烧伤即烧伤总面积不超过体表的10%,其中三度烧伤不超过2%。
中度烧伤即烧伤总面积占体表面积的11%~20%,其中二度烧伤不超过4%。
重度烧伤即烧伤总面积占体表面积的20%~50%,其中三度烧伤不超过6%。
特重烧伤即烧伤总面积占体表总面积50%以上。
2烧伤的治疗原则
①现场急救;②防治休克,中度以上的烧伤,患病动物都有发生休克的可能;③伤面处理;④防治败血症。
3冻伤的分类
一度冻伤:以发生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疼痛性水肿为特征。
二度冻伤:皮肤和皮下组织呈弥漫性水肿,有时出现水泡,其中充满乳光带血样液体。水泡自溃后,形成愈合迟缓的溃疡。
三度冻伤:组织干性坏死为特征。
4冻伤的治疗原则
复温治疗时,开始用18~20℃的水进行温水浴,在25min内不断向其中加热水,使水温逐渐达到38℃。复温时绝不可用火烤,用雪擦患部也是错误的。
五、损伤的并发症
1溃疡
皮肤或黏膜上经久不愈合的病理性肉芽创称为溃疡。溃疡与一般创口不同之点是愈合迟缓,上皮和瘢痕组织形成不良。
【特点】溃疡与正常愈合过程伤口的主要不同点是创口的营养状态。
【分类、症状及治疗】
①单纯性溃疡溃疡表面被覆蔷薇红色、颗粒均匀的健康肉芽。缺乏疼痛感。
②炎症性溃疡临床上较常见。呈明显的炎性浸润。肉芽组织呈鲜红色。表面被覆大量脓性分泌物,周围肿胀,触诊疼痛。可用浸有20%硫酸镁或硫酸钠溶液的纱布覆于创面。
③坏疽性溃疡见于冻伤、湿性坏疽及不正确的烧烙之后。组织的进行性坏死和很快形成溃疡是坏疽性溃疡的特征。常伴发明显的全身症状。
④水肿性溃疡常发生于心脏衰弱及局部静脉血液循环被破坏的部位。肉芽苍白脆弱呈淡灰白色,且有明显的水肿。溃疡周围组织水肿,无上皮形成。局部可涂鱼肝油、植物油等。
⑤蕈状溃疡常发生于四肢末端有活动肌腱通过部位的创伤。其特征是局部出现高出于皮肤表面、大小不同、凸凹不平的蕈状突起。上皮生长缓慢,周围组织呈炎性浸润。可用硝酸银棒、苛性钾、苛性钠、20%硝酸银溶液烧灼腐蚀。
⑥褥疮及褥疮性溃疡褥疮是局部受到长时间的压迫后所引起的因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的皮肤坏疽。可每日涂擦3%~5%龙胆紫酒精或3%煌绿溶液。夏天应当多晒太阳。
2窦道和瘘
窦道和瘘都是狭窄不易愈合的病理管道,其表面被覆上皮或肉芽组织。窦道和瘘不同的地方是前者可发生于机体的任何部位,其管道一般呈盲管状。而后者管道是两边开口。
瘘分类:①排泄性瘘 其特征是经过瘘的管道向外排泄空腔器官的内容物(尿、饲料、食糜及粪等)。必须采用手术疗法。
②分泌性瘘 其特征是经过瘘的管道分泌腺体器官的分泌物(唾液、乳汁等)。
3休克
以循环血液量锐减,微循环障碍为特征。
【治疗】①消除病因。②补充血容量。补充血容量的指标是体内电解质失衡得到改善。③改善心脏功能。心功能不全(中心静脉压高,血压低),采用异丙肾上腺素。长期休克和心肌有损伤时使用洋地黄。用于中毒性休克的皮质类固醇。容量血管(小静脉)过度收缩,用氯丙嗪。④调节代谢障碍。矫正酸中毒十分重要。
第三单元肿瘤
【病因】主要是化学因素。二甲基亚硝胺可诱发哺乳动物胃癌等。黄曲霉菌B1能诱发肝癌等。
【症状】
肿块(瘤体)发生于体表或浅在的肿瘤,肿块是主要症状。
疼痛肿块的膨胀生长时,可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溃疡体表、消化道的肿瘤导致溃疡。恶性肿瘤,呈菜花状瘤,肿块表面常有溃疡。
出血表在肿瘤、消化道肿瘤、泌尿系统肿瘤。
功能障碍如乳头状瘤发生于上部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
【诊断】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肿瘤最可靠的方法。
【治疗】良性肿瘤治疗:治疗原则是手术切除。
恶性肿瘤的治疗:①手术治疗。②放射疗法。分化程度愈低、新陈代谢愈旺盛的细胞,对放射线愈敏感。临床上最敏感的是造血淋巴系统和某些胚胎组织的肿瘤,如恶性淋巴瘤、骨髓瘤、淋巴上皮癌等。不敏感的有软组织肉瘤、骨肉瘤等。在兽医实践上对基底细胞瘤、会阴腺瘤、乳头状瘤等疗效较好。③化学疗法。植物类抗癌药物如长春新碱和长春花碱等。
第四单元风湿病
风湿病是一种常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非化脓性炎症,以胶原纤维发生纤维素样变性为特征。侵害对称的肌肉或肌群和关节。
【病因】风湿病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并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病理分期】变性渗出期结缔组织中胶原纤维肿胀和纤维素样变性和坏死,有浆液渗出。结缔组织基质内蛋白多糖(主要为氨基葡萄糖)增多。
增殖期出现风湿性肉芽肿或阿孝夫小体,这是风湿病特征性病变。
硬化期(瘢痕期)小体中央的变性坏死物质逐渐被吸收,纤维组织增生,在肉芽肿部位形成瘢痕组织。
关节和心包以渗出为主,瘢痕主要见于心内膜和心肌,特别是心瓣膜。
【症状】主要症状是发病的肌群、关节及蹄的疼痛和机能障碍。疼痛表现时轻时重,部位可固定或不固定。
【治疗】以水杨酸类药物的抗风湿作用最强。特别是治疗急性肌肉风湿病疗效较高,而对慢性风湿病疗效较差。
第五单元眼病
一、眼科检查技术
1眼的一般检查
眼睑上眼睑出现凹陷,是眼压低的表现。
角膜有无新生血管或赘生物。
2眼病的治疗技术
洗眼给家畜的患眼治疗前,必须用2%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洗眼。
球后麻醉多用于眼球手术(如眼球摘除术)。
二、结膜炎
【症状】结膜炎的共同症状是羞明、流泪、结膜充血、结膜浮肿、眼睑痉挛、渗出物及白细胞浸润。
【治疗】清洗患眼用3%硼酸溶液。慢性结膜炎的治疗以刺激温敷为主。病毒性结膜炎时,可用5%乙酰磺胺钠眼膏涂布眼内。
三、角膜炎
【病因】角膜炎多由于外伤或异物误入眼内而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