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他的性情并不很开朗奔放,但他对待事情几乎从不见有焦躁紧张的时候。这并不是他好运亨通。细细观察体会,我们发觉他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反应方式:比如,他被小偷扒走了钱包,发现后叹息一声,转身便会问起刚才丢失的身份证、工作证、月票的补办手续。一次,他去参加电视台的知识大赛,闯过预赛、初赛,进入复赛,正洋洋得意,不料,却收到了复赛被淘汰的通知书。他发了几句牢骚,中午,却兴致勃勃又拜师学起桥牌来。这些,反映出他的一种很本能的思维方式,那就是承认事实。事实一旦来临,不管它多么有悖于心愿,都毕竟是事实。大部分人的心理会在此时产生波动抗拒,但豁达者的兴奋点会迅速地绕过这种无益的心理冲突区域,马上转到下边该做什么的思路上去了。事后,也的确会发现,发生的不可再改变,不如做些弥补的事情后立刻转向,而不让这些事在情绪的波纹中扩大它的阴影。这堪称是一种最大的心理力量。
淡泊的人,每每是乐观的人。而所谓乐观,按照某位哲人的说法,就是乐观的人与悲观的人相比,仅仅是因为后者选择了悲观。
淡泊的人在遇到困境时,除了会本能地承认事实,摆脱自我纠缠之外,他还有一种趋乐避害的思维习惯。这种趋乐避害,不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保持情绪与心境的明亮与稳定。这也恰似哲人所言:“所谓幸福的人,是只记得自己一生中满足之处的人;而所谓不幸的人,是只记得与此相反的内容的人。”每个人的满足与不满足,并没有太多的区别差异,幸福与不幸福相差的程度,却会相当巨大。
心态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甚大,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心态无所谓好坏,只不过是一种遗传罢了,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心态就有好坏之分了。心态好的人大都比较乐观,看问题是从积极的角度出发,总能看到生活中好的东西。对于这种人来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令人伤心欲绝的痛苦,顶多是一点小麻烦罢了,即使在灾难和痛苦之中也能找到心灵的太阳,重重乌云布满了天空,但太阳依然悬挂在天上,太阳的光线终究会照到大地上来。
迪亚是法国一位贵族科学家,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已有70岁的高龄了。在这场横扫社会一切的大动荡中,他失去了一切。一夜之间,他的贵族头衔,他的财产包括实验室、花园、房产统统地没有了,好像被洪水卷得一无所有。但他坦然处之,心境平静得像水一样,耐心、毅力仍在,勇气不减当年。即使经常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但他还是乐呵呵的。
有一次,法国自然科学家协会邀请他作报告,他欣然同意。他上台时赤着脚,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很抱歉,没有鞋子穿,不过赤着脚倒还挺舒服。”在作报告时,他的声音抑扬顿挫,是那么的专注,他在一张小纸上用微微颤抖的双手描绘着植物的特征,生活中一切痛苦都消融在对自然的无穷乐趣之中了。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乐趣像一位善良的仙女在陪伴着这位孤独的老人。
科学家协会准备给这位坚强的令人尊敬的科学家老人一点点抚慰金,但他婉言谢绝了。9年以后,这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平静地走了。遗嘱中他规定了自己的葬礼方式:用自己一生中确定的45种植物编成一个花环,放在他的灵柩上,这是唯一的,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
用理智赢得好人缘
好人缘是一个人的巨大财富。有了它,事业上会顺利,生活上会如意。但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你情感上的理智和行动上的积极。
一、尊重别人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把这条朴素哲理运用到社会交往中,你处处尊重别人,得到的回报就是别人处处尊重你,尊重别人其实就是尊重你自己。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小孩不懂得见到大人要主动问好、对同伴要友好团结,也就是缺少礼貌意识。聪明的妈妈为了纠正他这个缺点,把他领到一个山谷中,对着周围的群山喊:“你好,你好。”山谷回应:“你好,你好。”妈妈又领着小孩喊:“我爱你,我爱你。”不用说,山谷也喊道:“我爱你,我爱你。”小孩惊奇地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妈妈告诉他:“朝天空吐唾沫的人,唾沫也会落在他的脸上;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因此,不管是时常见面,还是远隔千里,都要处处尊敬别人。”小孩明白了这个大道理。
二、乐于助人
人是需要关怀和帮助的,尤其要十分珍惜在自己困境中得到的关怀和帮助,并把它看成是“雪中送炭”,视帮助者为真正的朋友、最好的朋友。
马克思在创立政治经济学时,正是他在经济上最贫困的时候,恩格斯经常慷慨解囊使他摆脱经济上的困境。对此,马克思十分感激。当《资本论》出版后,马克思写了一封信表示他的衷心谢意:“这件事之所以成为可能,我只有归功于你!没有你对我的牺牲精神,我绝对不能完成那三卷的巨着。”两人友好相处,患难与共长达40年之久。列宁曾盛赞这两位革命导师的友谊“超过了一切古老的传说中最动人的友谊故事”。
三、心存感激
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最是微妙不过,对于别人的好意或帮助,如果你感受不到,或者冷漠处之,因此生出种种怨恨来则是可能的。
经常想一想吧:你在工作中觉得轻松了,说不定有人在为你负重;你在享受生活赐予的甜蜜时,说不定有人在为你付出辛劳……生活在社会大群体里的你我,总会有人为你担心,替你着想。享受着感情雨露的人们不要做“马大哈”,常存一份感激之心,就会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情感的纽带因为有了感激,才会更加坚韧;友谊之树必须靠感激来滋养,才会枝繁叶茂。
四、同频共振
声学中有种规律,叫“同频共振”,就是指一处声波在遇到另一处频率相同的声波时,会发出更强的声波振荡,而遇到频率不同的声波则不然。人与人之间,如果能主动寻找共鸣点,使自己的“固有频率”与别人的“固有频率”相一致,就能够使人们之间增进友谊,结成朋友,发生“同频共振”。
共鸣点有哪些呢?比如说:别人的正确观点和行动、有益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等等,都可以成为你取得友谊的共鸣点、支撑点,为此,你应响应,你应沟通,以便取得协调一致。当别人飞黄腾达、一帆风顺时,你应为其欢呼,为其喜悦;当别人遇到困难、不幸时,你应把别人的困难、不幸当作你自己的困难和不幸……这些就是“同频共振”的应有之义。
五、真诚赞美
历史上,戴维和法拉第的合作是一个典范。虽然有一段时间,法拉第的突出成就引起戴维的嫉妒,但二人的友谊仍被世人所称道。这份情缘的取得靠的是法拉第对戴维的真诚赞美。法拉第未和戴维相识前,就给戴维写信:“戴维先生,您的讲演真好,我简直听得入迷了,我热爱化学,我想拜您为师……”收到信后,戴维便约见了法拉第。后来,法拉第成了近代电磁学的奠基人,名满欧洲,他也总忘不了戴维,说:“是他把我领进科学殿堂大门的!”可以说,赞美是友谊的源泉,是一种理想的黏合剂,它不但会把老相识、老朋友团结得更加紧密,而且可以把互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
六、诙谐幽默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机智幽默。有一次他去某小城,临行前别人告诉他,那里的蚊子特别厉害。到了那个小城,正当他在旅店登记房间时,一只蚊子正好在马克·吐温眼前盘旋,这使得职员不胜尴尬。马克·温却满不在乎地对职员说:“贵地蚊子比传说不知聪明多少倍,它竟会预先看好我的房间号码,以便夜晚光顾、饱餐一顿。”大家听了不禁哈哈大笑。结果,这一夜马克·吐温睡得十分香甜。原来,旅馆全体职员一齐出动,驱赶蚊子,不让这位博得众人喜爱的作家被“聪明的蚊子”叮咬。幽默,不仅使马克·吐温拥有一群诚挚的朋友,而且也因此得到陌生人的“特别关照”。
七、诚恳道歉
有时候,一不小心,可能会碰碎别人心爱的花瓶;自己欠考虑,可能会误解别人的好意;自己一句无意的话,可能会大大伤害别人的心……如果你不小心得罪了别人,就应真诚地道歉。这样不仅可以弥补过失、化解矛盾,而且还能促进双方心理上的沟通,缓解彼此的关系。切不可把道歉当成耻辱,那样将有可能使你失去一位朋友。
英国首相丘吉尔起初对美国总统杜鲁门印象很坏,但是他后来告诉杜鲁门,说以前低估了他,这是以赞许的方式表示道歉。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元帅有一次错怪了洪学智将军,后来彭德怀拿了一个梨,笑着对洪学智说:“来,吃梨吧!我赔礼(梨)了。”说完两人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当然,一个人要想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好尽量减少自己的过失。曾子讲:吾日三省吾身。为拥有好人缘,一个人应不断检讨自己的过失、提高个人的修养才是。
用理智的言行树立威信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同样的一个建议,在你的口中说出与在他的口中说出所产生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在某种情况下,为什么有着比他更出色才能的你,却无法像他那样得到团体的认可呢?你又是否意识到这种现象对你的职场进阶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
在任何一个团体中,总有某一个人充当着核心的角色,他的言行能够被团体认可,并指引着团体的某一些决策和行动。我们可以把这种人所具备的人格魅力称为“领袖气质”。具有这种领袖气质的并不一定是高层的管理者,在任何一个团体中,小到几个人组成的办公室,大到一个集团,总会有一个人具有说服他人、引导他人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领袖气质”也可以被认为是人格魅力的一部分。
趋于全球化的经济体系要求每一个职场人员,要有超凡的领导能力和良好的协调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如何在团体中树立自己的权威形象,如何培养自己的“领袖气质”。可是树立权威形象,培养领袖气质,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注意到以下几点,将会为你领导工作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1.诚实守信
这个市场化的社会在权力、金钱等各种欲望的充斥下,变得尔虞我诈。“诚实”成了“老实”的代名词,而“老实”又似乎成了“无能”的标志。于是,刚从校园里面出来的书生,也会为找一份理想的工作,而演绎出在履历上出现了同一所大学有三个学生会主席的闹剧。可是这种欺骗带来的,只是对自己前途的阻碍。
试想,一个欺诈而不讲信用的人,连人格都让人产生怀疑怎么可能在他人心中树立权威形象呢?所以诚实守信是培养“领袖气质”的基本条件。
2.重视身边的每一个人
你要让别人重视你,树立起你的权威形象,就必须要学会重视别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交流增多,“Hi”一声就可以认识一个新的朋友。也许对你来说,要记住每一张新面孔实在不是一件易事,于是,再次见面却想不起他人名字的尴尬场景便会常常发生在我们身上。可是有谁意识到这其实是对他人的一种忽视和不尊重呢?心理学家发现,当许多人坐在一起讨论某个问题时,如果在你发言中提到了多个同事的名字及他们说过的话时,那么,被提到的那几个同事就会对你的发言重视一些,也容易接受一些。为什么一个称呼会引起这么大魔力呢?那就是“被重视”这个因素在起作用。所以,让我们从记住别人的姓名做起,重视身边的每一个人,才能得到其他人的重视和尊重。
3.从大局的利益出发
一个人待人处世如果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那就不可能得到团体的认可,也更谈不上树立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权威形象了。如果一个人只考虑到自己的情况,没有从大局考虑,他的行为自然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其实这种情况常常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生。因为人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和处理工作,如果你学会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你就可以得到大家的信任。
4.果断地提出你的意见
如果你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你已经取得了大家的信任与尊重。但是如何来表现你的权威呢?你平时的成绩必须要做到自己心里有底,说话要坚决。
有些人,在工作中面对某些问题时,明明有自己的见解,却思前想后,犹犹豫豫,等到其他同事提出时才懊悔不已。一次一次的错过,使得你失去了很多表现的机会;还有一些人,平时说话老是模棱两可,明明是一个正确的意见,却让他人产生模糊的感觉,这也会让他人对你的权威性产生怀疑。
所以,当你考虑好了,请果断地提出你的意见。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自我修养就是实践,就是自我投资,就是敢于同自我作斗争。
如果一个人没有自我修养的品质,即使他具备其他一切成功者的素质条件,也是毫无价值的,根本不可能成为成功者。因为,即使你有自我促进的愿望,即使你自己处于最佳状态,即使你设想登上珠峰,如果没有百折不挠的修炼,那你将永远不能达到自己所订的目标。我们每天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都在证实和支持着我们目前的自我意象。如果你能持续不断地注意保持和证明着今天“你是谁”,那么这样坚持几年,你便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自我意象,逐渐习惯了这一意象并且把其作为自己稳定的内部标准。
我们的习惯开始于无意的观察、细节的暗示与经验,它像带着一点点内容的蜘蛛网,随着实践而不断长大、积累、成熟起来,将想象和情绪融合起来,直到它们成为铁链。习惯就是由网发展成铁链的,它控制着你每天的生活。自我修养能培养或打破一种习惯。它能使你的自我意象或思想产生持久的变化,帮助你达到目标。自我修养反复地用语言、图画、观念和情绪告诉你,你正在赢得每一个重要的个人胜利。归根结底,自我修养是一种自我暗示,是一种思想的实践。
自我修养的作用,可用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个中学的篮球队做了一个实验,把水平相似的队员分为三个小组,告诉第一个小组停止练习自由投篮一个月;第二组在一个月中每天下午在体育馆练习一小时;第三组在一个月中每天在自己的想象中练习一个小时投篮。结果,第一组由于一个月没有练习,投篮命中率由39%降到37%;第二组由于在体育馆坚持了练习,命中率由39%上升到41%;第三组在想象中练习的队员,命中率却由39%提高到42.5%。这真是很奇怪!在想象中练习投篮怎么能比在体育馆中练习投篮要提高得快呢?很简单,因为在你的想象中,你投出的球都是命中的!成功者就是这样,在办公室、运动场不断地通过实践锻炼着自己,同时他们创造或模拟每一个他们想要获得的经历,他们模拟成功,仿佛他们是第一个。一个优秀的人就是这样“表里如一”的。
调查资料表明,世界上许多卓越的“第一等人”,几乎每个人都是心理模拟方面的大师。他们懂得让自我修养处于不断的提高中。他们虽然有时没有工作,但他们在不停顿的练习中使自己对待艰苦的工作的适应能力更为强大了。他们知道想象是最好的工具。他们从来不半途而废,他们从来不投降,他们不断鼓励、鞭策自己,并反复地去实践,直到成功为止。为了使你成为“第一等人”,要经常练习“表里如一”的行动——在睡觉前练,在醒来后练,在广场上练,在汽车中练……让优秀成为你的习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