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优秀小学生必读:成才习惯大全集
10391400000014

第14章 只有爱心才能让这个社会充满阳光和色彩——养成助人的习惯

上三年级的丽媛从小就非常有爱心,妈妈经常鼓励她去帮助他人。

有一次,丽媛跟妈妈一起上街去买东西。在过马路的时候,丽媛看见一位行动不便的老爷爷,她看了看妈妈,妈妈正用鼓励的眼光望着丽媛。于是,丽媛主动走上前去,扶着老爷爷走过了马路。

走到马路对面后,老爷爷十分感谢丽媛,夸她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这时,走在后面的妈妈对丽媛说:“丽媛,你注意了没有?旁边的叔叔都微笑地看着你,后边的阿姨向你投来赞许的目光呢!”

果然,丽媛朝旁边一看,好多叔叔阿姨都微笑地看着她。小丽媛高兴地回答道:“老爷爷过马路时会很困难,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帮助老爷爷过马路,是吧,妈妈?”

妈妈微笑地点点头。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需要爱心、需要和谐的社会中,所以,对于一名小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言,没有什么能比爱和善良更重要的了,这是我们将来走向社会的基础和前提。爱心是人的非常重要的素质,它是人性的基础。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就是一个冷漠的人,一个与社会脱节的人。

古今中外,爱心被认为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和社会的灵魂。孔子说“爱人”,孟子讲“王道”,都以爱为核心。费尔巴哈说:“新哲学建立在爱的真理上,感觉的真理上。”“爱是存在的标准——真理和现实的标准,客观上如此,主观上也是如此。没有爱,也就没有真理。”由此,他建立了以爱为基础的新哲学。

以帮助他人为荣耀

有一个人问上帝:“为什么天堂里的人很快乐,而地狱里的人一点都不快乐呢?”上帝笑了笑说:“你想知道吗?那好吧,我带你去看一下。”

他们先来到地狱,这时正是吃饭时间,许多人围坐在一口大锅前,锅里煮着美味的食物。可每个人都又饿又失望。原来他们手里的勺子太长了,没法把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虽然食物很可口,可他们吃不到,所以一直很痛苦。

上帝说:“我们再去天堂看看吧。”于是他们来到了天堂,也是到了一个房间,他们看见了同样的景象——人们手中的勺子很长,可是,这里的人都显示出快乐又满足的样子。这个人很奇怪,因为这里和地狱没什么两样。

“感到奇怪吗?”上帝笑着说:“你看一下就知道了。”

吃饭时间到了,只见这里的人围坐在锅边,用勺子把食物送到别人的嘴里。原来,天堂和地狱的分别,就是人们用勺子的方法有所不同。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感受到,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我们生活在一个集体中,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去想着别人,那将会像故事中地狱里的人一样,看着一锅汤而被饿死。也就是说,只有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大家才能够共同生活,感受到生活的甜美。

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帮助同学就等于帮助自己。同学碰到的难点,往往也是自己容易疏忽的地方,为同学讲解清楚了,自己也可以加深印象。至于对那些成绩不是太好的同学,更需要花费一些心思。这样认真地讲解,比自己的系统复习效果还要好,甚至连自己遗漏的重点,也会在同学的疑问中被加深认识。

主动地表达自己的关爱

有一天,当一个小男孩在一个干涸的小池塘里猛踢一只猪膀胱时,被一位足球教练看见了,他发现这男孩子踢得很是那么回事,就主动提出送给他一个足球。小男孩得到足球后踢得更卖劲了,不久,他就能准确地把球踢进远处随意摆放的一只水桶里。

圣诞节到了,男孩的妈妈说:“我们没有钱买圣诞礼物送给我们的恩人,就让我们为他祈祷吧。”

小男孩跟妈妈祷告完毕,向妈妈要了一把铲子跑了出去,他来到一处别墅前的花圃里,开始挖坑。

就在他快挖好的时候,从别墅里走出来一个人,问小孩在干什么。小男孩抬起满是汗珠的脸蛋,说:“教练,圣诞节到了,我没有礼物送给您,我愿给您的圣诞树挖一个树坑。”

教练把小男孩从树坑里拉上来,说,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礼物,明天你到我的训练场去吧。

若干年后,当年的小男孩18岁时在1958年世界杯上率领巴西队第一次捧回金杯。一个原来不为世人所知的名字——“贝利”,随之传遍世界。

小贝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教练的爱心和感激,而也得到教练的喜爱和培养,最终成为世界球王。

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出对别人的同情、体贴和关爱,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需要被他人关心,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关心,渴望生活在关心所营造的一种氛围之中。没有这种关心,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被他人关心,随时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认同。

同样,我们也需要关心他人。但并非所有人都懂得如何关心他人。有些人真诚地关心知识,关心伟大的事业,关心物质世界,关心动植物,却对周围的人缺乏同情。也有些人精神贫乏,对任何人或事物都漠然视之,在漫无目的的人生里没有关心,也没有信仰。当然,还有一些人扭曲了“关心”的概念,以关心的名义干危害他人的事情,这样的人也是危险的。

学会接受与付出

爱心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我们身边每天都接触很多大人和小朋友,只要有心,爱就能表达。给人一个真心的微笑、一句问候,搭上一把手,扶别人一把都是爱心的表达,不会弯腰的人永远插不上秧苗,不管他有多想。

另外,我们还应该明白: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关心他人,竭尽全力去帮助别人,会使人变得慷慨;关心别人的痛苦和不幸,设法去帮助别人减轻或消除痛苦和不幸,会使人变得高尚;时常为他人着想,会丰富自己的生活,增加自己的涵养。

爱的性质并不像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仅仅是一种感情,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人生与发展的需要,是一种忘我的、不求回报的奉献行为。这种态度与行为习惯并非天生就有,而是需要在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地学习、培养与训练。

我们小学生都是未成年人,在生活和学习中大多要受到关心和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对那些更弱势、更困难的人闭上眼睛、袖手旁观。许多同学把自己的零花钱积攒起来,捐献给慈善事业;城市里的同学与山区的贫穷孩子结成互帮对象,并把自己一些多余的书籍、文具乃至衣物赠给对方,这都是爱心的表现,关心的表现。如果每个人都主动关心身边的弱者,那么减少一个弱者,学校就减少一分困扰,家长就减少一份忧愁,社会就多一份稳定,中华民族就多一份希望。可见,我们充满爱心的小小举动,能带给社会多么大的贡献!

小学生的关爱之心并非一朝一夕得来的,必须靠平日悉心训练,才能培养出来。我们给你和你的父母提供以下建议:

(1)电视、报纸等传媒常有一些节目或专栏报道有关残疾人或伤病人的生活状况,并探讨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节目及文章,应注意这类节目,了解残疾人士的痛苦,也更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2)在家里饲养一些小动物,可以在日常对动物的照顾中培养同情心。

(3)人必须有被爱的经验,才懂得把爱和别人分享,并去爱别人。你充分享受了父母的关怀及爱心,身心得到平衡发展及成长,就能懂得关怀及体谅别人。

(4)多参与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团体,多热爱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群,了解另一种生活圈子内的朋友,学会了解及关怀别人。例如参加义务服务,参观孤儿院、康复医院等,都可令我们对有困难的人作进一步了解。

理解善良的真正含义

善良是一种美德,它能帮助我们关心别人的利益和感情。养成了这种美德,我们将更加体恤他人,懂得和气待人是自己该做的事,将更多地考虑别人的需要,关心他人,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如果一个人没有善良,那么他的聪明、勇敢、坚强等品质对社会来说将构成一种危险。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应该在童年就上完情感的学校——进行善良教育的学校。”

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些小学生,认为善良会让我们成为弱小的人,会被人欺负,于是,善良被忽视了,取而代之的是,在生活中更多地关注竭力为自己争取利益的各种方法和技巧。但是为什么生活中还是有那么多的不善的行为让我们难过呢?原因是每个人都学会了以善待善、以恶待恶,你不善良,得到的必然也是不善的待遇。只有你付出了善良,才能得到更多的友情、尊重、理解……才能更自信地生活。那么怎样才能把善良植入自己的心中呢?

首先,我们要理解善良的意义和价值。

明白善良的意义是很重要的。善良意味着你关怀其他的人。善良的人考虑别人的感情,而不仅仅考虑自己的感情,他们帮助有需要的人,他们为人和气,即使其他的人对人不和气。善良的人从不贪图回报。他们善待别人,因为他们希望帮助别人生活得更好。所以这是一个你应该永远使用的美德。

有时候,父母往往是很自然地做出善良的行为,可是我们可能并没有注意到,所以要有意地注意父母的这些行为。其实这类善行父母每天都在做:照看朋友的小孩、给情绪不佳的朋友打个电话、捡垃圾、安抚小孩、指路、向某人问好、为家人做饭等。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只顾一时的口舌之快,有意无意地对他人造成了伤害。有时一句侮辱性的话语完全可能把深厚的友情葬送。有许多语言伤害原本可以避免,只要我们学会礼让——尤其是那些觉得礼让等于懦弱的人更应该学会礼让。

在明确自己的不善良行为给别人造成伤害以后,我们要学会采取弥补措施来对自己的残忍行为负责任。注意自己造成的伤害,做出弥补能挽回我们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很重要的是,我们还应明白,一旦对人不善良的话,做出的行动是无法收回的,但是,还是可能通过弥补来减轻伤害。关键在于我们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行动或措施。

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的后果,并找到改正的方法时,就等于找到了善良的指针。

善良意味着对别人的利益和感情表示关心。那些已经获得这种基本的美德的小学生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受到深藏在内心的道德指南针的指导,指南针告诉他们虐待别人是要受到惩罚的,或者会丧失社会的认可。内心热情的孩子和善,是因为他们关心别人的利益和感情,他们正是我们这个世界最需要的那种人。

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想当然地认为我们在一个充斥着悲观、欺骗的世界里会成为内心热情的、富有同情心的人是行不通的。相反的是,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努力,通过使用最有效的方法来取代负面的信息,促进富有同情心的、乐意助人的以及善待他人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善良之心

有的同学看到一个小动物,比如一只蚂蚁,他们就会像狮子一样冲上去,一脚踏上去,将蚂蚁碾成齑粉。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残忍行为,与他们认知能力和道德观念薄弱显然是很密切的。因此,小学生必须培养善良的情感,压抑本能的攻击性行为发生。

充满敌意的攻击性往往发生在不相识的对象身上。因此,压抑攻击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增强认识能力和扩大认识范围。因此应经常到动物园、自然博物馆、水上世界去参观动物,或饲养小动物,从而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对小动物的残忍行为。

我们也可以在日常活动中,学会对残疾人产生同情心,这是制止欺侮残疾人的有效手段。比如在家里可以蒙上眼睛模仿盲人行走,体会盲人的痛苦,这样就可以体验到残疾人的痛苦,从而产生对他们的同情心。

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培养同情心,克服残忍行为,是培养良好品质和善良情感的起点。

怎样学会善良,并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呢?

(1)向父母学习善行。一个人能学会许多道德规范,就是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因此,非常重要的是以父母为榜样。父母做了善事之后,不要视而不见,要有意模仿,虽然父母可能并没有通过言语教我们行善,但他们的行为是对我们最好的暗示和榜样。

(2)理解善良的含义。学会善良的一个最重要的步骤是明白善良的含义,但是这却是常常被忽视的。所以要花些时间给这种美德下定义。你可以这样认为:“做些小事也能使世界更美好。”考虑制作一张标语,上面列举家人会相互做的好事,把它挂起来,可以起到经常提醒的作用。

(3)明白什么是善行。无论什么时候,在人多的地方都可以做这个活动:商店、飞机场、购物中心或学校操场。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寻找对别人善良的人,即张大眼睛去看善良的人会做些什么来表示对别人的关怀或爱护,然后再去观察受到关怀的人的反应。许多教师布置作业,要我们在当天随便什么时候去“观察善良”,然后把观察到的事情向同学们汇报。教师们这样做是为了增强学生们友好的行为,因为如此一来我们就有机会真正看到善良的人的言行,以及这种美德对别人产生的效果。

读一读

对好人仁慈比对富人仁慈更有益。

——西塞罗

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

——卢梭

仁爱先从自己开始,公正则先从别人开始。

——狄更斯

仁慈必须建立在正义的基础之上,而绝不能取代正义。

——亨·乔治

做一做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方面的努力,培养自己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

1.积极帮助犯错误的同学。每个同学都有缺点,都会犯错误,当和同学发生矛盾时,要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改变缺点。这样多为别人着想,朋友会更多,性格会更开朗,生活会更有乐趣。

2.把同学当成兄弟妹妹。每个同学在家里都有父母照顾,到学校就只能互相照顾了,大家应该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帮助。学生时代的好朋友,可以在一生中互相扶持,这样的友情是最值得珍惜的。

3.换位思考。如果别人遇到困难,你不愿意帮助别人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是自己遇到了困难,希不希望别人帮忙,会不会从心里感谢帮忙的人。这样,就能渐渐明白,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举手之劳,就能带来很多快乐,也能给你带来真心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