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高调理事低调做人
10392200000006

第6章 有好习惯做事才能更高效(5)

这位男士,并不是摇滚歌手,也不是脱口秀明星,而是大名鼎鼎的微软CEO鲍尔默!台下那群鼓掌喝彩的,则是微软的成千上万名员工。这个场景,取自于一次普通的微软会议。40秒后,鲍尔默默跳到讲台上,嘶哑着喉咙喊道:“我有4个字要送给你们!”全场立刻安静了下来。

“l…love…this…company!”(“我热爱这家公司!”)

“yes!”又是一阵狂热的呼叫声汹涌开来。

一个微软的年轻职员曾在论坛上感慨:“我被鲍尔默调动得热血沸腾,那时候,如果让我去为微软撞南墙,我都会毫不犹豫!”显然,这位员工的激情已经被鲍尔默完全鼓动了起来,他对工作充满了欲望和干劲。

鲍尔默的目标是“我要让所有的人和我一起享受微软的产品与服务,我想让所有的员工分享我对微软的激情。”

在微软帝国里,鲍尔默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武器,是一个充满了力量与激情的武器,他无处不在,他性格开朗、个性鲜明、激情四射;他的激情增强了他发展客户与合作伙伴关系的能力;他的激情也令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哪怕是稍纵即逝的商业机会。

21世纪的三大主题是“危机、速度、变化。”生存的模式很少会发生像现在这样重大而急剧的变化。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中,我们要为了生存而战,要为了赢而战,因此,我们就必须保持激情,为奔向目的地保持足够的动力和干劲。

可在我们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最能够给我们激情的人是谁?是我们的老板吗?是我们的同事吗?是我们的父母吗?或者我们的兄弟姐妹吗?他们都是,但又都不是!总是能够让我们保持激情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自己!

我们可以不断地提醒自己,自己的激情够不够,也可以不断地提醒别人。通过这样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和举动不断地激发自己和身边朋友的热情。

美国着名社会活动家贺拉斯·格里利曾经说过:“只有那些具有极高心智并对自己的工作有真正热忱的工作者,才有可能创造出人类最优秀的成果。”为了我们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也对生活、对工作充满激情吧!

习惯决定命运

李嘉诚一直非常重视学习。他虽然年岁渐老,但依然精神矍铄,每天要到办公室中工作,从来没有半点懈怠。据李嘉诚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他对自己业务的每一项细节都格外熟悉,这和他几十年养成的良好生活工作习惯密切相关。

李嘉诚学习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半小时的新书,了解前沿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据他自己讲,小说、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他都读,每天都要学一点东西,这是他几十年保持下来的一个习惯。

一个人要成功,就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来拜访客户,收集信息,学习新技术,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

李嘉诚还有一个从年轻时就养成的习惯,当时他为别人打工,床头上总有两个闹钟,以便准时在早上6时大声地叫醒他。而他的手表永远比别人快10分钟。他这样做是“为了能准时出席下一个约会”。同事每天工作8小时,他一天却工作16小时,每天如此。也是从那时起,他习惯把闹钟拔快10分钟,这样他可以早点起床,争取时间。正是这种珍惜时间的态度,使他的销售业绩远远超过其他同事,18岁就被公司提拔为总经理。

他在创业初期的这个习惯让他有时间阅读专业杂志,收集信息。有一次他在一本英文杂志上看到一则报道:意大利的一家公司,利用塑胶原料制造塑胶花,并打算倾销欧美。这篇报道立即给了他很大的灵感,他敏锐地预感到这个生意很有前途,决定抓住这个良机,把塑胶花全面引进香港。于是,他亲自远赴意大利去学艺,他不仅学到了技术,而且还带回来一套严格的科学管理方式,一回来就对公司进行全面的改革。这次成功的投资,为他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为以后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是李嘉诚的珍惜时间的习惯,使他赢得了众多客户,使他具有超前的商业眼光。许多千万富翁,他们最初时也和我们一样贫穷,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少之又少。促成他们成功的并不是发了一笔横财,而是许多让人忽略的习惯,可他们注重那些平时的生活习惯,于是当机会来临时,就能够把成功的大鱼钓入篓中。

韩国现代集团创始人郑周永从一个农民成为全国首富,指挥着成千上万名大学高材生。他的成功与他平时的学习习惯是无法分开的。郑周永24岁时买下一个汽车维修厂,从此就与汽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非常刻苦地钻研汽车修理技术,学习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在他后来与福特汽车公司谈判合作事宜时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当时美国福特公司要打入韩国市场,想找一个本地的汽车厂商合资建厂。郑周永知道后,通过各种途径与福特公司接触。由于他的信誉度高,福特公司专门派负责国外事务的副经理和郑周永面谈。在会谈中,郑周永如数家珍般地从汽车的发动机到汽车的零部件,各种装置讲了一遍。他如此熟悉汽车构造和技术装备令福特公司的这位经理大为惊叹,这位经理本来计划用四天的时间了解现代公司和郑周永。结果这位经理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得出了结论:“郑周永何止是一个汽车专家,简直就是万能的汽车博士。”就这样,现代达成了与福特公司的合作。

但有谁又会想到郑周永只是小学毕业。只是他从不间断学习,而且抓紧一切机会学习。他常常说自己是报纸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他有每天读报的习惯,并且都是从头读到尾,甚至连广告都不放过。他认为,一般学生只是从有限的几位教授那里学习知识,而报纸就大为不同,不仅内容非常丰富,而且为报纸撰写文章的人大多是各方面的专家以及有着丰富经验与人生体会的人,所以他从来不放弃任何从报纸上汲取知识的机会。他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看报,晚上临睡前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是看报,在他的床头上总是摆满了当天的各种报纸。

如果郑周永没有努力学习、善于学习的习惯,他就不能获得一定的知识高度,也就没有了现代集团事业的高度。一个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才,一个习惯也可以成就一个梦想,成就一个成功的企业。

日本麦当劳社的名誉社长叫藤田田,他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电器公司打工,依靠平时的省吃俭用,几年后存下了5万美元。

他看中了美国的麦当劳快餐业,准备依靠这5万美元干一番事业。但麦当劳的首期加盟资金需要上百万,他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

于是他跨进了住友银行总裁办公室,对银行总裁表示了自己的计划,总裁却冷淡地说:“你先回去吧,让我再考虑考虑。”

藤田田知道这是总裁回绝他了,但他没有心灰意冷,马上镇定下来,对总裁说:“你能否听我说说是怎样存下5万美元的?”

总裁说:“好吧,你请说。”

藤田田说:“我这5万美元是6年来按月存款的收获。在这6年里,我每月坚持存下1/3的工资奖金,雷打不动。6年里,每次都会感到手头拮据,我也照存不误,甚至不惜厚着脸皮借贷,以增加存款。因为在跨出大学门槛的那一天,我就立下宏愿,要以10年为期,存够10万关元,然后自创事业,现在机会来了,我要提早开创事业……”

送走藤田田后,总裁立即向那家银行了解藤田田存钱的情况。柜台小姐说:“哦,是问藤田田先生啊。他可是我接触过的最有毅力的存钱人,6年来,他每月都会准时来存钱。”

总裁当即告诉藤田田,他的贷款申请被批准了。

后来,藤田田成为了日本麦当劳社的名誉社长,他同时也成了日本的超级富翁。

藤田田的成功并没有惊人之处,如果有,那就是住友银行在他创业之初给予他的最宝贵的帮助。而这一切只是源于他的雷打不动的存钱习惯。

人类学家认为,成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随着时间的流逝,那种天才的光辉在某些人身上会愈发亮丽。而在另一些人身上则会逐渐黯淡。他们认为,在最终能成功的人身上具有的特殊品质中,智商并非主要因素,而良好的习惯与健康人格才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柏拉图曾告诫一个游荡的青年说:“人是习惯的奴隶。”英国诗人德莱敦也说:“首先我们养出习惯,随后习惯养出了我们。”

人们的行动,多半取决于习惯。一切天性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有力,几乎所有的人力都难战胜它。我们个人的生活常常受习惯支配,习惯甚至可以主宰人的一生。我们努力奋斗,为的是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够成功。想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去刻意培养良好的习惯。因为如果我们没有刻意去培养好习惯,就会不经意间养成坏习惯。想要成功,就或多或少地勉强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或不擅长的事情吧。因为只有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才能够进步和成功。

把事情做好

艾里克是惠普公司新的雇员,他刚从华盛顿大学工程系毕业。他为公司设计的新型示波器模型刚刚通过了实验室的检测,其中包括可以用于工业用途的“震动与损坏”测试。艾里克在设计上冒了点风险,为了减轻产品的重量,他在外壳上用了比较薄的铝材料。但他坚信这个冒险是值得的,因为设计非常成功。

可第二天早上他来到试验室,一到自己的工作台,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自己昨天做好的示波器模型竟然被人毁掉了。有人把外壳拆了下来,粗暴地把它拧变了形,然后还把这个压成铝饼的残骸留在了他的工作台上。这位年轻的工程师火冒三丈。起初,他以为是某个破坏狂闯进来干的事。但随即他又发现那个变形了的外壳残骸上贴有一张标签纸,纸上写有一行字:“你可以做得比这个更好——戴夫·帕卡德。”艾里克和同事们为此大为惊讶。几分钟后,这个故事在各个办公室传开了。很多同事围了上来,有人啧啧称奇,有人则想要摸一下这块扭曲了的金属板,感觉一下这位宁愿把不合格产品毁掉也不让他出厂的老板的力量。

帕卡德是一位对工作要求最为苛刻、最强硬,也最伟大的老板。他们觉得一个高效的人必须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帕卡德的这种追求铸就了企业的辉煌。每过10年,惠普的销售额、利润和估价都会增长4倍或者更多。也正是他这种“第一次就做好”的工作信条,成就了惠普公司的惊世伟业。

到一汽大众的现代化车间参观过的人,都会在感叹那里汽车流水线现代化的同时,发现在车间的醒目位置上,有一排巨幅标语“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初看之下,有人疑惑,怎么这么“现代”的车间里,会有这么“不客观”的标语?我们可能会思考: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可能性到底多大?

可静下心来想一想,要把事情做对,需要多少次?是四次?还是三次?最好是几次呢?当然是——一次!

在整条流水线上,每一个零配件生产出来之后马上就被送去组装,因为没有库存,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全线停产,所以必须百分之百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对员工的期待,它时时警醒员工们,要尽最大的可能,在接手每一件事情时,抱着“一次就做对”的信念。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对“质量”品质的要求,只有“第一次就做对”,才能保证质量。

“第一次就做好”这条法则要求你一旦接手这件事,就要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全力以赴,不留后路,也是我们常常强调的零缺点地工作,不返工。因为重新再来,你要花费双倍的时间才能完成。几乎所有高效率的人都愿意集中精力、采取措施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着名管理学家克劳士比“零缺陷”理论的精髓之一。第一次就做对是最便宜的经营之道!第一次做对的概念是高效人士的灵丹妙药,也是高效做事的一种很好的模式。

美国着名人际交往专家戴尔·卡耐基说过:“任何一个人都没办法改变给人的第一印象,因为你的第一印象永远留在人家的心里。”有些人会说,我这一次没有表达好、没有做好,我以后再来完善自己,那是徒劳。第一次太重要了,一旦出现差错,就很难改变差错的现实,因为差错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需要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代价才有可能弥补。

所以在行为准则的贯彻执行上,“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是一个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理念。如果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具备把它做好的条件,为什么不现在就把它做好呢?把事情一步一步地做好了,就可以达到第一次就把整个事情做好的境界。

要提高做事的效率,我们就要用高要求和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做事的过程中,争取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不给自己留下再三纠错的后遗症。

跌倒后再爬起来

艾柯卡是美国汽车业最为优秀的经营巨子,他曾任职于世界汽车行业的领头羊——福特公司。由于其卓越的经营才能,使得自己的地位不断高升,直到坐上了福特公司的总裁位置。

然而,就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福特公司的老板——福特二世出人意料地解除了艾柯卡的职务,原因是因为艾柯卡在福特公司的声望和地位已经超越了福特二世,他担心自己的公司有一天改姓为“艾柯卡”。

艾柯卡一下从人生的辉煌跌入了人生的低谷,他坐在自己的小办公室里思绪良久,终于毅然而果断地下了决心,离开福特公司。

在离开福特公司之后,有很多世界着名企业的头目都拜访过艾柯卡,希望他能重新出山,但都被艾柯卡婉言谢绝了。因为他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从哪里跌倒的,就要从哪里爬起来!”

他最终选择了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因为此时的克莱斯勒已是千疮百孔、濒临倒闭的公司。他要向福特二世和所有人证明,艾柯卡的确是一代经营奇才!

接管克莱斯勒公司后,艾柯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辞退了32个副总裁,关闭了16个工厂,从而节省了公司很大的一笔开支。整顿后的企业规模虽然小了,但却更精干了。另一方面,艾柯卡仍然用那双与生俱来的慧眼,充分洞察人们的消费心理,把有限的资金都花在了刀刃上。根据市场需要,他以最快的速度推出新型车,从而逐渐与福特、通用三分天下,并最终创造了一个震惊美国的神话。

1983年,在美国的民意测验中,艾柯卡被推选为“左右美国工业部门的第一号人物”。

1984年,由《华尔街日报》委托盖洛普进行的“最令人尊敬的经理”的调查中,艾柯卡居于首位。同年,克莱斯勒公司营利24亿美元。

有人曾经在这一时候呼吁艾柯卡竞选美国总统。如果说在福特公司的艾柯卡是福特的“国王”,那么在克莱斯勒的艾柯克无疑就是美国汽车业的“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