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优秀青少年必读:名人演讲词大全集
10394100000034

第34章 励志演讲——激励人生成就未来(4)

那年夏天的访问,给了我一个很深的印象。因为我当时还记得我离开中国时的情景,而眼前看到的新中国,已经与那时完全不同了。

也就是在那年夏天,我非常荣幸地见到了周总理。

四个礼拜的参观访问,使我深有感受。回到美国后,我仔细想来,觉得中国和美国是两个大国,这两个国家之间友好的关系,是世界和平的基石。我对两个国家都有相当了解和深厚的感情,所以我觉得,我有义务要为加强这两个国家的了解和友谊而作贡献。

从那以后,我就常常来中国访问。这一次已经是第十九次了。

回顾我念书、教学和研究的经验,我觉得自己在许多方面都是非常幸运的。当我的同龄人多半都有种种不幸遭遇的时候,我享受了一个美满的童年,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既有中国式的传统教育,也有西方启发式的教育。这么多年来,我有了许多好的老师和合作者,又有了许多好的学生。我在象牙之塔内工作了十七年,又在象牙之塔外做了十九年。这一切的一切,都使我觉得自己是非常幸运的。我给我自己一个勉励:我还应该继续努力。谢谢。

奉献的艺术

李嘉诚2004年6月28日

2004年6月28日,李嘉诚先生在汕头大学出席由长江商学院主办的“与大师同行”讲座系列时,以“奉献的艺术”为题,与上千位修读长江商学院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的学员、汕大学生与中外嘉宾讲述他对奉献的看法。

李嘉诚,汉族,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国际知名企业家李嘉诚先生一向热心公益,以“推动教育医疗”为其终生不渝的职志,累计捐款逾港币50亿元。为使其捐款能更有计划及有系统地投入支持各项公益事业,李先生于1980年成立了李嘉诚基金会。基金会支持的核心项目包括教育、医疗护理、文化艺术以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

多谢大家常称赞我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对于这些支持、鼓励,我内心是感激的。很多时候传媒访问我,都会问及如何可以做一个成功的商人,其实我很害怕被人这样定位。我首先是一个人,再而是一个商人。

每个人一生中都要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也许,最关键的成功方法就是寻找到导航人生的坐标。没有原则的人,会漂流不定,有正确的坐标,我们做什么角色都可以保持真我,挥洒自如,有不同程度的成就,活得更快乐更精彩。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士农工商”社会等级的概念,深深扎根在中国人传统思想内。几千年来,从政治家到学者,在评价“商”的同时,几乎都异口同声带着贬义。他们负面看待商人的经济推动力,在制度上,各种有欠公允的法令,历代层出不穷,把司马迁“货殖列传”所形容,商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资源互通有无、理性客观的风险意识、资本运作技巧、生生不息的创意贡献等等正面的评价,曲解为唯利是图的表征,贬为“无商不奸”,或是“熙熙攘攘,都是为利而来,为利而往”的唯利主义者。

当然,在商人的行列里,也有满脑袋只知道赚钱,不惜在道德上有所亏欠,干出恶劣行为的人。他们伤害到企业本身及整个行业的形象。也有一些企业钻营于道德标准和法律尺度中的灰色地带。今天商业社会的进步,不仅要靠个人勇气、勤奋和坚持,更重要的是建立社群所需要的诚实、慷慨,从而创造出一个更公平、更公正的社会。

从小我就很喜欢听故事,从别人的生活得到启发。当然,不单是名人或历史人物,四周的各人、各事,言行举止,都是如此。在商言商,有些时候,更会带来巨利的机会。洛克菲勒(Rockefeller)与擦鞋童的故事,大家都听过:1929年,华尔街股灾前,一个擦鞋童也想给Rockefelle炒卖股票的秘密消息,Rockefeller听后,马上领悟到股票市场过热,是离场的时候,他立刻将股票兑现,躲过股灾。

范蠡一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说尽了当时社会制度的缺憾,大家都忘不了他这句话。范蠡是《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记的第一人,他曾拜计然为师,研习治国方略,博学多才,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他有谋略,有渊博及系统化的经济思维,他的经济智慧为他赢了巨大的财富。

现代经济学很多供求机制的理论,我国历史早有记载。范蠡的“积著之理”研究商品过多或短缺的情况,说出物价涨跌的道理。怎样抓住时机,货物和现金流的周转,要如同流水那样生生不息。

范蠡的“计然之术”,还试图从物质世界出发,探索经济活动水平起落波动的根据;其“待乏”原则则阐明了如何预计需求变化并作出反应。他主张平价出售粮食,并平抑调整其他物价,使关卡税收和市场供应都不缺乏,才是治国之道,更提出了国家积极调控经济的方略。

“旱时,要备船以待涝;涝时,要备车以待旱”。强调人们不仅要尊重客观规律,而且要运用和把握客观规律,应用在变化万千的经济现象之中。

我觉得范蠡一生可算无憾,有文种这样知心相重的朋友;有共渡艰难,共渡辰光的西施为伴侣,最重要的是,有智慧守候他的终生。我相信他是快乐的,因为他清楚知道在不同时候,自己要担当什么角色,而且都这样出色,这么诚恳有节。勾践败国,范蠡侍于身后,不被夫差力邀招揽所动。

范蠡助勾践复国后,又看透时局,离越赴齐,变名更姓为夷子皮。他与儿子们耕作于海边,由于经营有方,没有多久,产业竟然达数十万钱。齐国的人,见范蠡贤明,欲委以大任。范蠡却相信“久受尊名,终不是什么好事”,他散其家财,分给亲友乡邻,然后怀带少数财物,离开齐到了陶,再次变易姓名,自称为陶朱公。他继续从商,每日买贱卖贵,没过多久,又积聚资财巨万,成了富翁。范蠡老死于陶。一生三次迁徙,皆有英名。

书中没有记载范蠡终归是否无憾。我们的中国心有很多包袱,自我概念未能完善发展。范蠡没有日记,没有回忆录;只有他行动的记录,故无法分析他的心态。他历尽艰辛协助勾践复国,又看透勾践不仁不义的性格,他建立制度,却又害怕制度;他雄才伟略,但又厌倦社会的争辩和无理;他成就伟大,却欲深刻体会到世间上最强最有杀伤力的情绪是嫉妒,范蠡为什么会有如此消极的抗拒(不参与本身就是一种抗拒)?

说完我国著名历史人物范蠡,我想谈一谈一个美国的伟人。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他墓碑上只简单刻上“富兰克林,印刷工人”的字。他是个哲学家、政治家、外交家、作家、科学家、商家、发明家和音乐家,闻名于世,像他这样在各方面都展现卓越才能的人是少见的。

富兰克林,1706年生于波士顿,家境清贫,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一直努力弥补这一遗憾,完全是靠自学获得了广泛的知识。他12岁当印刷学徒,1730年接办宾州公报,他所著的《可怜李察的日记》一纸风行,成为除《圣经》外最畅销的书,他为政府印刷纸币,实业上获得了很大成功。

富兰克林不单有超越年龄的智慧,更对别人关心,有健全的思维,他对公共事业的热心和能力,更赢得了当地居民的信任。富兰克林曾经立下志愿,凡是对公众有益的事情,不管多困难,他都要努力承担。自1748年始,他开展了不同的公共项目,包括建立图书馆、学校、医院等。

做好事、做好人是驱动富兰克林终生的核心思想,他极希望自己做的每一件事,均有益于社会,有用于社会,身体力行为后人谋取幸福。他名成利就后,从未忘记帮助年轻人找到自己增值的方法,在“给一个年轻商人的忠告”的文章内,他的名句“Timeismoney,creditismoney”,将时间和诚信作为钱能生钱可量化的投资;在“财富之路”一文内,富兰克林清楚简单地说明,勤奋、小心、俭朴、稳健是致富之核心态度。

勤奋为他带来财富,俭朴让他保存产业。富兰克林十三个人生信条他都写得简明扼要:“节制、缄默、秩序、决心、节俭、勤勉、真诚、正义、中庸、清洁、平静、贞节、谦逊”都是年轻人的座右铭。

他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他曾出使法国,赢得法国对美国的同情与支持。独立后,制宪会议一开始,富兰克林更表现出一个政治家的博大胸怀。虽然他是众望所归,但却提名华盛顿将军当总统。

富兰克林坚持留给制宪会议的绝非是名誉高位,而是胸襟、智慧和爱国精神。1790年,这位为教育、科学和公务献出了自己一生的人,平静地与世长辞。他获得了很高的荣誉,美国人民称他为“伟大的公民”,历代世人都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人类历史碑上永远会铭刻富兰克林的名字。

范蠡和富兰克林,两个不同的人,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放在一起说好像互不相干,然而,他们的故事是值得大家深思的。范蠡改变自己迁就社会,而富兰克林推动社会的变迁。

他们在人生某个阶段都扮演过相同的角色,但他们设定人生的坐标完全不同,范蠡只想过他自己的日子,富兰克林利用他的智慧、能力和奉献精神建立未来的社会。就如他们从商所得,虽然一样毫不吝啬馈赠别人,但方法成果有天渊之别;范蠡赠给邻居,富兰克林用于建造社会能力(Capacitybuiding),推动人们更有远见、能力、动力和冲劲。有能力的人可以为社会服务,有奉献心的人才可以带动社会进步。

今天的中国人是幸运的,我们经历中国历史前所未见的制度工程,努力建设持续开放及法治的社会,拥抱经济动力和健康自我概念的发展,尽管未尽完善,亦不必像范蠡一样受制于当时社会价值观,只能以“无我”为外衣,追求“自我”,今日我们可以像富兰克林一样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在今天,停滞的思维模式已变得不合时宜,这不是弃旧立新,采取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思维,而是要鼓励传统的更生力,使中国文化更适用于层次多元的世界。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懂得比较历史,观察现在和梦想未来。从商的人,应更积极、更努力、更自律,建立公平公正、有道德感、自重和守法精神的社会,才可以为稳定、自由的原则赋予真正的意义。

虽然没有人要求我们,我们自己要愿意发挥我们的智慧和勇气,为自己、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和机会,大家可以各适其适。

最近我看到一段故事《三等车票》:在印度,一位善心的富孀,临终遗愿要将她的金钱留给同村的贫困小孩分批搭乘三等火车,让他们有机会见识自己的国家,增长知识之余,更可体会世界的转变和希望。

“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这不知道是谁说的话,但我觉得适用于个人和国家。

我最近常常对人说,我有了第三个儿子,朋友们听说后都一脸不好意思地恭喜我。我是很高兴,我不仅爱他,我的儿子也将爱他,我的孙儿也将爱他。我的基金会就是我第三个儿子。

过去六十多年的工作,沧海桑田,但我始终坚持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公平、正直、真诚、同情心,凭仗努力和蒙上天的眷顾,循正途争取到一定的成就,我相信,我已创立的一定能继续发扬;我希望,财富的能力可有系统地发挥。我们要同心协力,积极、真心、决心,在这个世上散播最好的种子,并肩建立一个较平等及富有同情心的社会,亦为经济、教育及医疗作出贡献;希望大家以慷慨宽容的胸怀,打造奉献的文化,实现我们人生最有意义的目标,为我们心爱的民族和人类创造繁荣和幸福。

谢谢大家。

为人类而做的工作(节选)

威拉德1890年

这是威拉德1890年发表的演说。威拉德,美国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

我希望我们对伟大的过去历史研究得更彻底。这样,我们对未来就敢于作更大胆的预言,对当前的工作就更乐观、欢快。历史告诉我们,人类有着何等坚韧的生存力量。地震、饥馑、瘟疫可以肆虐一时,但随后流过的岁月又治愈一切创伤,使它们消失不见;又或伟大的历史进程横扫大地,抹去一切伤痕。新形式的文明围绕着显赫的帝王建立起来,这些帝王逝世后,又有更伟大的人物继起。有些国家民族被消灭,巨大的希望化为泡影;革命一次又一次的发生,爱国志士血流成河;地球本身似乎就要沉入毁灭的深渊了;走出了黑暗时代,比当初进入那阴森洞穴般的时代大为进步。从此,公理被承认为至高无上。现在,基督王国比我们最当初预想到的更为临近了。

只有那些不懂历史的人才在伟大的改革中灰心丧气,只有那些不读天才人物传记的人才会自以为是首创者。除了物质领域中的发明之外,天下没有什么新东西。没有哪一种改革不是早在几个世纪以前就有伟大的心灵憧憬过,没有哪一种教义不是某位神父早就订立过的。希腊哲学家和早期的基督教神父早已一劳永逸地为后人指明了方向,我们尽可以在他们留下的记载中去任意挑选。因此,让我们学会既聪明又谦虚吧。让我们记住,世上只有两类人:一类人宣称我们的时代是世界历来最坏的时代,另一类人却认为这是最美好的。一切新发明、一切科学和全部历史都证明了持后一种意见的人是正确的。而且永远、永远正确。最正常、最完美的人就是那彻底投身于自己最擅长的活动的人,是那完全献身于周围世界和众人的人。他完全专心致志于他对世界的有利作用,以致几乎意识不到自己与世界还存在距离。

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1963年

1963年马丁·路德·金领导25万人向华盛顿进军“大游行”,为黑人争取自由平等和就业。马丁·路德·金在游行集会上发表了这篇著名演说。

马丁·路德·金(1929—1968),美国黑人律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他被誉为近百年来八大最具有说服力的演说家之一。

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今天我们就站在他象征性的身影下——签署了《解放宣言》。这项重要法令的颁布,对于千百万灼烤于非正义残焰中的黑奴,犹如带来希望之光的硕大灯塔,恰似结束漫漫长夜禁锢的欢畅黎明。

然而,100年后,黑人依然没有获得自由。100年后,黑人依然悲惨地蹒跚于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之下。100年后,黑人依然生活在物质繁荣瀚海的贫困孤岛上。100年后,黑人依然在美国社会中间向隅而泣,依然感到自己在国土家园中流离漂泊。所以,我们今天来到这里,要把这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来到国家的首都是为了兑现一张支票。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在拟写宪法和独立宣言的辉煌篇章时,就签署了一张每一个美国人都能继承的期票。这张期票向所有人承诺——不论白人还是黑人——都享有不可让渡的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