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多彩的世界让自己更快乐
10396200000026

第26章 快乐是一种心态和宽容(6)

知足之中——有进取——快乐无边。

一个人的快乐别人是看不见的,只有通过他的表现和行为举止才有所了解。一个认为是快乐的事,而另一个人却未必认为快乐。总之,快乐是很奇怪的,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这种事情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知足者常乐也,而其终身不辱也。人性中很多失败的例子是不知足所导致的。使我们不快乐的,都是一堆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们可以躲闪大象,却躲不开一只苍蝇。事实的确如此。

一位退休的行政人员告诉我:“过去我一直在为几百万元的事操心,现在却为窗户没擦、草地没剪这些小事烦恼!”他说:“我没有大的事要操心,却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伤脑筋!”

这话一点也不假,我们都会找一些事来担心。想像你要搭乘12小时的飞机,飞机刚刚起飞,你准备放松自己,甚至小睡一会儿。但是你很快就发现,坐在你旁边的家伙打呼噜,而且非常有规律——每6秒钟1次,一、二、三、四、五——“呼!”一、二、三、四、五——“呼!”……“天哪!”你心想:“这家伙打呼打得节拍器一样!”你在心里又想:“要是我不必忍受这个讨厌鬼,我一定很快乐!”接着,你拿出计算器,“1分钟打呼10次,乘以……到法兰克福一共要打7200次。这是我一辈子最惨的夜晚了!”

这时,你又发现背后那个原本在睡觉的小宝宝突然醒了,而且正在号啕大哭。飞机上有两个吵闹不休的婴儿真是令人难以忍受。你告诉自己:“打呼噜算什么!这我都可以容忍,但是要忍受这号啕大哭的婴儿,我实在受不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飞机突然抖了起来,往下直冲。你脸色惨白,一颗心都要从嘴里跳出来了。飞机上每个人都在尖叫,你一边摸索救生衣,一边和老天爷商量:“求求你让我平安通过气流,我这辈子再也不会怪别人打呼噜,我会高高兴兴地一路忍受那个小鬼的哭声到欧洲。”

飞机渐趋稳定,慢慢往上飞。机长为突如其来的气流向大家道歉,小宝宝不哭了,打呼瞎的人也安安静静地睡熟了。你也继续玩你的填字游戏。就在这个时候,打呼噜的人鼾声又起。

“老天爷!要是我不必忍受这种情况,我一定很快乐!”

人生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依次从最重要的事开始担心,跌断腿的时候,你不会先为头痛烦恼——直到腿伤复原为止;丈夫的鼻鼾声惹我们生气,直至睡房着火为止。

怎么样才能少生点气呢?我们的脑子里都有一些清规戒律,所以才造成压力。只要知足,或把规矩删除,即使别人再不守规矩,我们也不会那么光火了。

可不可以把心一横:“我绝对不让任何人破坏我今天的生活。”并且和自己订下契约:“不管是傲慢的银行职员、停车场收费员、交通警察,还是态度恶劣的女服务员,都不能影响我这24小时的心情。”最后再提醒自己,在五花八门的大千世界中,和收银员发生一点小冲突,实在没那么严重。

知足的人即满足于自我的人,知足者能认识到无止境的欲望和痛苦,于是就干脆压抑一些无法实现的欲望,这样虽然看起来比较残忍,但它却减少了更多的痛苦。在能实现的欲望之内,他拼命为之奋斗,一旦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快乐便随之到来了。若更上一层楼,快乐的程度也会水涨船高。

对自己满意就会扬长而避短,扬优而去劣。让自己的闪光点更闪光,让自己的闪光点更扩大。

你一天对自己满意,这一天就会快乐,一年对自己满意,一年会快乐,一生对自己满意,一生快乐。快乐的人生,首先要对自己满意。

对自己满意,就一定会把自己塑造成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更满意和更快乐的自己,这是巨大而惊人的力量。韩国前总统金泳三,中学时代写过一篇作文,题目就叫《未来的总统金泳三》,数十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更满意的那个自己——总统金泳三。如果当时金泳三对自己不满意不乐观不快乐不自信,他绝对写不出那篇满意于自己和自己雄心壮志的作文,也就不会有快乐的成功。

满意对你的回报是快乐。

经验证明:如果我们对自己不满意,我们将终生不会快乐。要快乐地过一生,就必须先对自己感到满意。

一位先哲曾经说过,只要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即使没能成为最优秀的,也不应感到遗憾;即使取得了一点成绩,也应该感到满足。因为成功并不意味着第一,结果在有的领域是主要的,而过程则自有它的魅力之处。注重结果,并不是说不要过程,结果给人带来的快乐只是暂时的,而过程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的回忆则是无尽的和永恒的。

只有经常感到满足,一个人才能心平气和地享受独得之乐。

有兴趣才能快乐

兴趣引发快乐。儿童的快乐是兴趣的功劳。大人的快乐是兴趣的贡献。兴趣伴你人生,就是快乐伴你人生。缺少兴趣的人,一定缺少快乐。业余的兴趣爱好,可以化解一些不喜欢的工作上的枯燥乏味和不快。

儿童给我们的最大启示:他们总是那么快乐,秘密就是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好奇感兴趣。

一个人喜欢某项运动或活动,又不是为了去比赛,仅是喜欢或娱乐。如打乒乓球,为什么打了一场又一场,出了一身又一身的汗,却没有任何苦难的感觉,反而十分快乐,有时连疲惫感都没有。这就是从事爱好喜欢的事物能产生快乐,快乐让苦变成了甜,难变成了易,劳累变成了轻松。如果你能以喜欢和娱乐的心理去做工作追求成功,就不会有苦难而言。快乐中追求事业,事业就成了快乐生活。快乐中追求成功,成功和成功的过程就成了快乐生活。

法兰莎·得·拉说过:“快乐存于各人的喜好当中,而不在于事情的本身,拥有我们自己所喜欢的,我们更快乐,而不是拥有别人喜爱的。”无论你从事一种什么样的工作,只要你对它感兴趣,你就会快乐。

我们经常会觉得别人的工作既简单又有趣,而且薪水更多!护士觉得医生赚钱轻而易举,推销员觉得销售经理赚钱很轻松,每个人都觉得政界人士赚钱更是易如反掌,但是最后我们会发现,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工作。为什么?因为老板付我们薪水是要我们做他“不会做”或“不想做”的事。如果没有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就得失业了。

阿尔伯特·加缪说过:“只有完全自愿接受的工作,才会做得有尊严。”

有两个很好的理由,促使我们要全力以赴:

第一,当你全心全意去做一件事,你觉得很愉快。想想当年读书的日子。回想那时候,你完成所有的家庭作业,而且尽你所能去做了,你连走路上学时都觉得轻飘飘的。当时,你是否觉得充满热情呢?

即使你已经离开学校50年了,“做好家庭作业”的原则仍然适用。老师叫你用功,父母叫你加油,老板要你奋斗——但是,你努力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取悦父母、师长,更不是为了避免老板的监督,而是为了你自己。

第二,上天绝对会惩罚懒惰和自大的人。如果你对生活里的许多事,包括工作都漫不经心,势必会处处不如意,很多事都无法如期完成。问问拳击手,低估对手的能力会有什么后果?再问问低估了对手的商人。有一个很恰当的名词去形容全力以赴——叫做“敬业精神”。

同样是重复、刻板的工作,有些出租车司机使你的旅途愉快,有些却令人感到难受。到底分别在哪儿呢?快乐的司机自有一套不同的哲学。弗雷德说:“有些司机生活很快乐,所以提供很好的服务。”不对!他们生活愉快,是“因为”对顾客提供了很好的服务。

热爱工作的人,一早醒来会说:“今天,我要比昨天更有工作效率,更亲切和蔼。”他们不一定每次都能正中靶心,但是心中始终存在着这个目标。

齐格勒先生从事专业演讲已经超过25年了,在这一领域中是国际公认的第一把交椅。他忙碌的行程表及可观的演讲费都足以证明这一点。

在他演讲之前,有人向他请教:“齐格,类似的演讲你至少讲过1000次了,你今天的演讲准备了多久?”他回答:“3个小时。”

尽管齐格已经功成名就,他却毫不取巧,时时秉持敬业精神,不断追求进步。若说他是个“有才华”的人,未免低估了他,要像他那样能够保持顶尖的地位,不是单单具有才华就足够的。

若想在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就,就必须对这项工作感兴趣,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其中。再就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希望你的工作是你自己所选,而不是父母求他人替你选择。

假设你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可能是因为你已经很多年没有聆听自己的心声了。很多人为了让家人高兴,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你想打垒球,妈妈却要你学钢琴;你想买跑车,但是几次换车都买了“实用型”;你想做新闻记者,结果却当了会计;你一直渴望到南美去旅游,却总是到表叔家度假。就这样,你选择了“适当的”嗜好,做“家人期望的”工作。有朝一日你会大梦初醒,说:“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我只知道我再也不想扮演现在这个角色了。”

一旦长期压抑自己的兴趣,以后会根本不记得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内心里,也许会有一个声音提醒你:做你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是自私的表现。那个小小的声音甚至会说:“你讨厌自己的工作是罪有应得的。”

也有可能你觉得自己喜欢做这份工作,因为大家都认为你会喜欢它。当你真正喜欢做一件事的时候,你会早早起床,根本不想休息。忘记了时间,忘了自己。根本不在乎花费多少心血。说到工作,你会滔滔不绝地谈好几个小时。

再就是注意聆听自己的话。下次内心那个小声音说:“我喜欢这个,它令我兴奋。”耐心聆听!到公立图书馆,从图书馆的一端踱到另一端,仔细浏览每一个书架,有什么吸引你的吗?

用心去找寻,才会有所发现。如果你已经失去人生的方向,大概不可能在酒吧的灯红酒绿之间找回来。让自己喘口气,给自己一点时间和空间,去找出什么对你是重要的。自己一个人到山上或海边住一个星期。弗雷德说:“我哪有时间?”那等于是说:“我迷路了,因为时间来不及了,我没空看地图。”

最重要的是,要心安理得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要做你爱做的事,你必须相信这是有可能的。等你发现自己喜欢做的事,你就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我这辈子想做什么?”

快乐的主宰者是自己

快乐与不快乐理应取决于自己,但是生活中却有些人在复杂的环境中不得不将快乐交付他人。实际上,是这些人并没有真正懂得快乐的含义。

一位女孩哭泣地讲述她的际遇:“如果没有他,叫我怎么活得下去啊?”

原来正在大学的她爱上了一位警察,正当两人浓情蜜意时,爸妈从旁得知消息,立刻限制她的行动,甚至说出了重话,不惜断绝亲子关系。

这看似一个情感问题,其实背后纠结的是亲子问的脐带关系。

有不少的爸妈一直把儿女的学业、交友对象、工作前途等视为是大人的事,哪怕孩子已长大成人,爸妈仍不放弃掌控的主权,仿佛是儿女命运的主人。

这位哭泣的女孩,她多么渴望爸妈在采取任何激烈的手段前,能够先问她:“亲爱的女儿,你和他在一起感到幸福吗?如果他确实是你的选择,那么我们愿意给你最大的祝福!

哭泣中的女孩,她仍在为命运的拨弄而掉泪,她仍然不明白爱她的爸妈为何出手这么重啊?

有位大个男生,他告诉我:“我绝不是故意要惹爸爸隹气,可是当我被问烦了,冲撞的话不免冲口而出,等我看到爸爸气红了脸,妈妈在旁边伤心掉泪,我才发觉自己似乎太过火了,想道歉却又拉不下脸,于是转身夺门而逃。”

像这样,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脐带纠结,也就是剪不断、理还乱。想放,放不下手;不想放,却又抓不住。家人就在“依赖/独立”和“控制/放松”之间找不到平衡点。

在这样的时刻里,“命运”扮演着微妙的角色,仿佛既定的路线,结果越走越迷惘,越走越见不到前程远景。

这位大个男生苦恼地说:“难道做一个听话的乖儿子才算孝顺吗?我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吗?”

“他们不清楚,至少你清楚,这也算是一种生命的清醒啊!”他的老师点出了大个男生和爸妈纠缠关系的症结。

“老师的意思是说——爸妈因为害怕失去儿子,所以用责骂、用眼泪来约束我;如果反过来,当我愿意主动和他们友善相处、愿意提供他们一种关系上的安全感,他们就不会一直陷在原地、动弹不得了?”

“漂亮!答对了!”

大个男生终于知道棋盘上的棋子,其实早已握在他的手中;他,是一个可以转换棋谱、改变命运的人。

王平正处在风华正茂的青春时期,生性活泼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