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灵休闲屋
10400000000015

第15章 有良好的心态才能体验生活的快乐(2)

叶芝太太试着去安慰那些寡妇,起先一直躺在床上接听所有的电话,然后坐在床上听电话,最后她忙得很兴奋,完全忘记自己的虚弱,走下床来坐在桌子旁边。在帮助那些情况比她坏得多的人时,叶芝太太完全忘了自己。

以后每天除了晚上正常的八小时睡眠外,叶芝太太再也没有回到床上去。事后,她发现如果日本人没有轰炸珍珠港,她也许会终身做个半残废者。

珍珠港事件是美国历史上一次最大的悲剧,可是对叶芝太太来说,却是她所碰到过的最好的一件事。那次可怕的危机使她产生了力量,而那种力量是她不可能梦想得到的,它使她不再只注意到自己,而是懂得去关注别人。

那次经历给了叶芝太太一些很重大和不可缺少的东西,那些东西成为她生活的目标,使她不再有时间去注意自己,或只为自己担忧。

从那次的经验中叶芝太太发现了一个秘密:只有使别人快乐才能让自己快乐,因为她发现快乐是有传染性的,在施予的同时也接受快乐的回报。

生活中大多数人忧虑、悲伤与怜,是因为他们过于关注自己而感到生活空虚。当你因为各种原因感到生活没有意义时,应该去看看别人,别人或许比你更需要帮助。只有帮助别人并付出你的爱,才会觉得自己比别人幸福。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

美国纽约最着名的牧师内德·兰塞姆,无论在富人区还是在贫民区,都享有极高的威望。他一生一万多次到临终者的床前聆听临终者的忏悔,不知感化过多少人。兰塞姆始终默默地工作着,用自己崇高的精神无怨无悔地帮助着别人,得到了许多人的信任。

1962年,兰塞姆已经84岁了,由于年龄的关系,已无法走近需要他的人。他躺在教堂的一间阁楼里,打算用生命的最后几年写一本书,把自己对生命、对生活、对死亡的认识告诉世人。他多次动笔,都感觉到没有说出他心中要表达的东西。

有一天,一位老妇人来敲他的门,说自己的丈夫快要不行了,临终前很想见见他。兰塞姆为了不愿让这位远道而来的妇人失望,便在别人的搀扶下去了老妇家。

临终者是一位布店老板,已经72岁,年轻时曾和着名音乐指挥家卡拉扬一起学吹小号。他说当时自己非常喜欢音乐,成绩远在卡拉扬之上,老师非常看好他的前程。可惜他20岁时迷上了赛马,结果把音乐荒废了,要不然他可能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音乐家。现在生命快要结束了,一生庸碌,他感到非常遗憾。他告诉兰塞姆,到另一个世界里后,他决不会再做这样的傻事,他请求上帝宽恕他,再给他一次学习音乐的机会。

兰塞姆很理解他的心情,尽力安抚他,答应回去后为他祈祷,并告诉他,这次忏悔使牧师也很受启发。临终者得到兰塞姆的理解和安慰,已感到心满意足了。

兰塞姆回到教堂后,拿出他的60多本日记,决定把一些人的临终忏悔编成一本书。他认为无论如何论述生死,都不如这些话能给人们以启迪。他给书起了个名字叫《最后的话》,书的内容也从日记中圈出。1972年芝加哥麦金利影印公司付印该书时,芝加哥大地震发生了,兰塞姆的63本日记毁于火灾。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非常痛惜地报道了这件事,把它称为基督教世界的“芝加哥大地震”。兰塞姆也深感痛心,他知道凭他的余年是不可能再回忆出这些东西,因为那一年他已是90高龄。

在那个悲痛的时刻,几乎所有得到过兰塞姆帮助的人都前来看望他,并带来了用金钱都无法买到的真心的感激和安慰,这使年迈的牧师很是欣慰。因此,他在临终前对身边的人说,圣基督画像的后面有一只牛皮纸信封,那里有他留给世人的“最后的话”。

兰塞姆去世后,葬在新圣保罗大教堂,他的墓碑上整整地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上将有一半的人成为伟人……

时光并不可以倒流,所以,我们每走一步都要慎重。在人生的任何阶段,做过的正确的事情远远多于做过的错误的事情,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才不会后悔,心里是充实的,生活就是幸福的。

永远保持着激情

保罗·卡萨尔斯在90岁的时候开始弹钢琴,弹的是巴赫大师的作品。当音乐从他的指尖流淌出来的时候,那微驼肩背挺直了,欢乐重现在眼前。是音乐,不,是激情使卡萨尔斯的生活变成了一个没有终点的精彩历程。

一位诗人说过:“岁月只会使皱纹布满脸庞,没了激情,心灵之花才会枯萎。”岁月催人老,激情使你永远年轻。可它又在哪里呢?

答案就在激情本身。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意思是“上帝在心中”(God WITHin)。这不是抽象的教义,而是一种始终不渝的爱意:爱自己,爱他人,爱所干的事业,爱这个世界。正因为如此,激情有时可以创造奇迹。

伊莉莎白·莱顿在68岁时开始学画,折磨她30年的抑郁症被舞动着的画笔征服了,而她的作品竟使一位评论家简直要称她为“天才”。莱顿夫人找回了激情。

一位智者说:“永远保持着激情。激情比任何经验都更能使你走向成功。”充满激情的人会使烦人的旅行变成一次冒险,普通的工作充满生机,陌生人变成莫逆。你在身处逆境时,激情帮助你渡过难关,在别人嘲笑“你不行”的时候,激情会坚定地告诉你:“你行!”

诚然,金钱、名誉、权力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很强大了,但有生命激情的人不在乎。帕特里克说得好:“当我为钱而工作的时候,从未富有过。”由于命运的魔力,我们总不能随心所欲,那也无妨,就让我们做一个喜爱绘画的政治家、热衷于轻松的修士、擅长木匠手艺的公务员,不也是很好吗?重要的是我们不应在“应该如何如何”上浪费眼泪,把泪水变成汗水,把可能变成现实才是最重要的。

全身心地投入生活吧。在花园里修剪枝叶,儿童的乱涂乱抹,美丽的彩虹都会使我们愉快、喜悦、陶醉,对人生充满激情的爱使我们的眼睛闪动着光彩,脚步轻快,灵魂永远年轻。

让我们说一句:激情创造着这美丽的世界!

人的激情是天赋的,清脆悦耳的铃铛声会让新生儿高兴不已,一只爬行的小虫让小孩子看得着迷,在这背后蕴藏的正是一种激情。正是它可以使老者焕发青春,使颓废者唤醒生命。为了摆脱空虚无聊的生活,你需要用心找回曾经的激情,唤醒自己的生命。

让浮躁的心冷下来

徐小平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新东方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2003年荣登中国《福布斯》名人录,被中国青年一代尊称为“人生设计师”。他在告诉青年如何进行人生设计时强调:

不要浮躁,要脚蹋实地从低处做起,从小处做起。

徐小平讲了一个例子:“我有个亲戚,大学刚毕业,去搬电脑,我说祝贺你了,就从搬运工做起。哪个旅馆的总裁不是从端盘子、打扫房间开始的?沃尔玛特的创始人就是从一个小杂货店起家;美国着名影星史泰龙、施瓦辛格,在成名之前都曾做过裸体模特;李嘉诚14岁就肩负养家糊口的重大责任,天天琢磨下一顿吃什么……当年我这个北大教师,一心想成为音乐家或者哲学家,但到了美国,也感到生存的艰难。我洗碗扫地,给必胜客送外卖,就差流浪街头了。把滚烫的比萨在没有变冷变硬之前送到客户手上,成了我惟一的艺术追求。同事笑我:送个比萨也这么激情!可是我感到自豪,激情不是浮躁,不是幻想,激情是执着当下,全身心投入,激情是做好眼前事的一种素质。”

徐小平说,浮躁是一种时代必然,但是,你必须把手头的工作做好,才可能真正进入一个成功者的境界。所谓成功者,并不单纯指百万富翁,也包括那些完美地完成一件工作,进而完成每件工作的人。

浮躁.是现代人的弊病,被浮躁控制的直接后果便是一事无成。我们的一生是同浮躁斗争的一生,无论你要获取幸福快乐,还是要获取成功,你都必须要试心灵深处的浮躁。

人应该知道羞耻

维克多·格林尼亚出生在法国瑟儿堡一个有名望的资本家家庭。在格林尼亚青少年时代,由于家境的优裕,加上父母的溺爱和娇生惯养,使得他在瑟儿堡整天游荡,盛气凌人。他没有理想和大志,根本不把学业放在心上,整天和瑟儿堡的年轻美貌的姑娘们谈情说爱。

一次午宴上,刚从巴黎来到瑟儿堡的美丽的波多丽女伯爵竟然不客气地对他说:“请站远一点儿,我最讨厌被你这样的花花公子挡住视线!”这句话如同针扎一般刺疼了他的心。他猛然醒悟,开始悔恨自己过去荒唐的行为,产生了羞愧和苦涩之感。他立志发奋学习,要追回过去虚度的光阴。

于是,格林尼亚离开了曾使他堕落的家庭来到里昂,拜路易·波韦尔为师。经过两年刻苦学习,终于补上了过去所耽误的全部课程,进入了里昂大学。在大学学习期间,格林尼亚的苦学态度赢得了有机化学权威菲利普·巴尔的器重。在巴尔的指导下,他把老师所有着名的化学实验重新做了一遍,并准确地纠正了巴尔的一些错误和疏忽之处。终于,经过大量的平凡的实验,“格氏试剂”诞生了。

格林尼亚一旦打开了科学的大门,他的科研成果就像泉水般地涌了出来,仅从1901年至1905年,他就发表了200篇左右的论文。鉴于他的重大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19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消息传开后,一天,格林尼亚突然收到了一封贺信,信上仅仅只有一句话:“我永远敬爱你!”这是波多丽女伯爵在久病中伏榻写给他的。

一个人应该为自己的生活漫无目标、整日无所事事、嗜酒如命、沉缅于药物、贪财成性、饮食不知节制、消费成癖、纵情声色等等让生命虚度的行为感到羞耻。没有羞耻心的人会把自己一步一步推向灾祸的境地。

生命不要被保证

刘文轩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期末考试得了第一名,老师送他一本世界地图。刘文轩很高兴,跑回家就开始看这本世界地图。

那天轮到他为家人烧洗澡水。他一边烧水,一边在灶边看地图。看到埃及地图时,刘文轩想到了埃及有金字塔、有埃及艳后、有尼罗河,还有法老王。他心想,埃及很神秘,长大以后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埃及看看。

他正看得入神的时候,突然父亲围着一条浴巾从浴室冲出来,用很大的声音对他说:“你在干什么?”刘文轩老实回答说:“我在看地图。”父亲很生气:“火都熄灭了,还看什么地图!”

刘文轩说:“我在看埃及地图。”父亲跑过来“啪、啪”给了他两个耳光,然后说:“赶快生火!看什么埃及地图?”打完后又踢他屁股一脚,把他踢到火炉旁边,用很严肃的表情跟他讲:“我给你保证,你这辈子不可能到那么遥远的地方!赶快生火。”

刘文轩看着父亲,呆住了,心想:父亲怎么给我这么奇怪的保证,真的吗?这一生真的不可能去埃及吗?

20年后,刘文轩第一次出国就去埃及。朋友都问他:“到埃及干什么?”刘文轩说:“因为我的生命不要被保证!”于是自己就跑到埃及旅行。

有一天,他坐在金字塔前面的台阶上,买了一张明信片写信给他父亲。刘文轩写道:“亲爱的爸爸:我现在正在埃及的金字塔前给您写信。记得小时候,您打我两个耳光、踢我一脚,保证我不可能到这么远的地方来,现在我就坐在这里给您写信。”刘文轩写信的时候感触很多。

刘文轩回来后,母亲对他说:“你爸收到明信片时跟我说,哦,这是哪一次打的,怎么那么有效?一巴掌打到埃及去了。”

没有梦想的人,就没有具体的行动目标,不是缺少行动,就是盲目行动,这两者都会让人陷于空虚无聊的境地。梦想在生命中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只有梦想可以使我们温暖,使我们有希望,使我们保持充沛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天生我材必有用

法国雕塑艺术大师罗丹出身于贫寒家庭,父亲是警察局的雇员。他自幼酷爱绘画,但父亲强烈反对,他只能徘徊在美术学校的大门口。

罗丹后来的伟大成就更多的是得益于他的勤奋好学。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先到一个业余画家的家里对着实物画几个小时的素描,接着又急忙赶去上学。晚上从学校回来,还要去博物馆,在那里再画上两个小时。除此之外,罗丹还要抽空到图书馆、博物馆观摩学习古代的雕塑作品。他是在争分夺秒地学习。

罗丹14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了巴黎图画数学学校。在那里,他遇到一位爱才如命的老师勒考克。勒考克发现罗丹是一株才华初露的幼苗,以极大的热情和严格的态度来精心培植他。

有一次,罗丹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购买颜料,他十分难过,一气之下决定撕掉自己所作的画,永远与艺术告别。勒考克闻讯火速赶来,声色俱厉地对罗丹说:“只有我才能决定如何处理你的这些画!我要把这些画保存起来。”不久,他把罗丹送进雕塑室去深造。

后来,罗丹在别人劝告下报考巴黎官方的美术专科学校,但一连3次都名落孙山。罗丹绝望了,他悲伤地认为,作为雕塑家,自己的生命已经结束了。

这时,勒考克又向他伸出了热情的双手,耐心地开导他说:“未被录取,这是你可能遇到的最好的事情。要知道,美术学校已经变成了一所古典主义的学校,那里塑造出来的东西千篇一律,毫无感情,非常单调,全是骗人的东西。”

在老师的鼓励下,罗丹重新树立起不断进取的信心和勇气,终于成为继米开朗基罗之后最有世界影响的雕塑家。

诗坛豪杰李白的不朽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古以来不知鼓舞过多少人走上成功的道路。只有当一个人拥有了自信,才能真正做到知其必为而拼力为之,知其可为而全力为之,知其难为而勉力为之。一个不输给自己的强者,就不会被失意和空虚的生活捆住手脚。

不劳动心里不塌实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堪纳特别迷恋美式足球,是一位铁杆儿球迷,他从不错过每年1月间的季后赛。原本一场60分钟的比赛,少不了犯规、换场、中场休息、伤停补时、教练叫停等等,这样要耗费很多时间。

有一天,布堪纳突然感到,花这么长的时间在电视机前看比赛很浪费时间,竟至产生了罪恶感。然而,球赛又不能不看。为了在心理上找到平衡,他决定给自己找点儿事干。

他记得曾经从后院捡了两大桶核桃,于是就把这些核桃搬到客厅里,一边看电视一边敲核桃,这样或许能心安理得一些。

一边看球一边敲核桃,同时布堪纳还在不停地思考:为什么自己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会有罪恶感?为什么自己这么一会儿没劳动就心里觉得不塌实?

在不断地敲核桃的过程中布堪纳悟出一个道理:劳动不仅对个人有好处,对其他人也有好处,如果一个人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那么除了他自己的得失之外,别人也享受不到他从事生产带来的“交易价值”。劳动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如果有一天人类停止了劳动,那就意味着人类社会自身的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