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财务工作规范化管理推行实务
10401400000049

第49章 财务审计管理(5)

第六十四条在对机构设置与人才开发利用效益进行审计时,审查企业是否制定了尊重人才、激励人才的办法和措施。

附则

第六十五条本公司下属各分公司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六十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系统总企业(××××)审字号文(××行业总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办法)即行废止。

五、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

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写作范本如下:

对你部门的审计已基本结束。现将审计报告初稿送阅,请按照企业《审计工作管理制度》第条之规定,在收到审请报告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意见,并及时送回,逾期则视为同意。

年月日(盖章)

收件人签章:收件时间:年月日

附:被审部门意见(注:如写不下,可另加附页)

被审部门:(盖章)

部门主管:(签字)

年月日

(第三节)财务审计管理实用表单

一、审计通知单

二、审计表

三、审计工作计划表

四、审计报告表

五、财物抽查通知单

六、稽核工作计划表

七、稽核表

八、稽核报告表

九、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表

十、审计业务专用发文稿表

十一、审计工作底稿

(第四节)审计管理规范化细节执行标准

一、资产审计流程

资产审计流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货币资金审计

1.审计目标

证实货币资金余额的存在性、完整性、收付业务的合法性。

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

调查了解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系统→查验签发支票登记簿与签发支票存根→抽验资金收付款凭证→核实收入货币资金收款收据→检查日记账,抽查银行存款调节表与库存现金盘点表→检查不相容职务划分情况→检查货币资金收付凭证管理→评价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

(1)库存现金审查

首先,出纳员将现金全部放入保险柜暂作封存,要求出纳员将全部凭证入账,结出当日现金日记账余额,填写“现金出纳报告书”。在会计主管人员和内审人员在场的情况下清点现金,并作记录。填制“库存现金清点表”,该表由出纳员、会计人员共同签字,作为审计工作底稿。库存现金清点表应反映实际库存现金清点数,当日现金日记账结余数,账实是否相符,即有无溢缺。

(2)现金收付业务的审查

抽查现金日记账记录,至少抽查1~2个月的现金日记账,审查原始凭证。

(3)银行存款的审查

审核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核证银行存款收支的截止日期,抽查银行存款的账面余额。

(二)存货审计

1.审计目标

证实存货的存在性、完整性、所有权归属、计价的正确性、采购与销售的合法性、分类的正确性。

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

调查了解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系统→抽查部分采购业务文件,追踪其业务系统→抽查部分存货出库业务,追踪其业务处理系统→审查存货管理制度→抽查盘点记录→评价存货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

(1)材料的审查。

材料采购的审查:审查订货合同→审查材料的验收入库情况→审查材料采购成本,查看采购成本的构成项目是否正确,采购费用分配比例是否合理,采购成本是否合法、正确,采购成本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审查在途材料→审查材料采购的账务处理。

(2)库存材料审查。

盘点库存材料,时间安排在结账日或接近结账日。

(3)材料出库的审查。

对生产领用材料应核实生产计划,核查发出材料的计价,揭露弄虚作假的行为。

(三)应收账款审计

1.审计目标

证实应收款项的存在性、正确性、销售退回、折让与折扣的合法性、截止日期的正确性、坏账损失的真实性。

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

调查了解并描述应收款项内部控制系统→检查不相容职责的划分→验证期末余额的合理性→抽查客户账龄分析表→审查销货折扣与收款的合理性→审核坏账损失的账簿记录及相应的手续→评价应收款项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

(1)应收账款的审查

取得应收款明细表→发出询证应收账款→分析询证函及应收账款余额→取得或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确定应收账款的可实现价值→审查坏账准备金的提取与使用。

(2)应收票据的审查

取得应收票据分析表→清点库存应收票据→询证应收票据→对应收票据发生和收回的审查→对票据贴现的审查→分析评价应收票据的可兑现程度。

(四)固定资产审计

1.审计目标

证实固定资产的存在性、完整性、分类的正确性、所有权的归属、计价的正确性、折旧方法的选用及其计算的正确性。

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

深入了解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系统→验证固定资产的新增手续→验证固定资产的退废手续→抽验固定资产验收报告→检查固定资产账、卡的设置情况→评价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

(1)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审查。

(2)固定资产增加与减少的审查。

(3)固定资产折旧的审查。

(4)固定资产结存的审查。

(5)在建工程审查。

二、收入、成本与费用审计流程

(一)主营业务收入审计

1.审计目标

证实主营业务收入的真实性、分类的合理性、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2.内部控制系统的测试

了解并描述内部控制系统→测试销售计划→审查销货合同→检查岗位职责的执行→测试销货制度的执行→评价主营业务收入的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

(1)分析检查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趋势→将企业的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与该年度计划数对比了解计划完成程度,与上年度相比了解其变动趋势。根据存在的异常现象进一步确定审查范围,以查明有无故意隐瞒或虚增利润的现象。

(2)验证主营业务收入的真实性→索取产品出库单存根、销货发票副本和有关明细账,相互核对→审阅一定数量的产品发运单、销货发票副本、结算凭证、有关明细账,根据生产经营和结算方式,确定销售收入的实现。

(3)核查主营业务收入会计处理的正确性。发票和销货合同的审查→审查发票和销货合同,采取重点抽查,审查销售收入计算是否正确→审查根据结算方式选用不同的方法与相关账户进行对比,查明收入的入账金额是否正确。核实主营业务收入的截止期→一般可对决算日前后一周有关收入的记录进行检查、核实,核对有关的发票、运单及其他单据,确认收入截止期是否准确无误。

(4)销售退回、折让及折扣的审查

销货退回的审查:销货退回的合理性→退回批准手续的合规性→退回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折扣和折让的审查:折扣和折让的合理性→折扣和折让冲减当期销售收入,进而影响利润,因此折扣和折让应符合公司有关规定,发现异常情况应重点审查。折扣和折让的真实性→折扣和折让必须经过销售部门负责人的批准,按规定程序例行手续。

(二)产品成本审计

1.审计目标

证实成本形成的真实性、合规性,成本会计处理的正确性、计算的正确性。

2.内部控制系统的测试

调查了解并描述产品成本的内部控制系统→审查产品成本计划→审查产品成本管理责任制的执行→审查成本基础工作→评价产品成本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

(1)产品成本开支范围合规性的审查。

(2)直接材料费的审查。

直接材料耗用量的审查→直接材料计价的审查→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的审查。

(3)直接人工费的审查。

审查直接人工费的真实性→审查工资结算的正确性→审查工资分配的正确性→审查员工福利费计提及分配的正确性→审查直接人工费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4)制造费用的真实性。

审查制造费用的真实性→审查制造费用项目的合规性→审查制造费用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5)辅助生产费用的审查。

审查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审查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6)在产品成本的审查。

审查在产品结存量→审查在产品的计价方法。

(7)产成品成本的审查。

审查产成品数量→审查产品成本的计算。

(三)费用审计

1.审计目标

证实费用分类的合规性、正确性,开支的合理性,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2.内部控制系统的测试

了解并描述费用内部控制系统→索取并审查费用计划、预算及执行情况→抽取有关凭证、检查费用审批手续→检查费用账户的设置、登记及凭证保管→评价费用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

分析主要费用的变动趋势→审查费用开支的真实性与合规性→核查期间费用的截止日期→审查费用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三、利润审计流程

(一)审计目标

证实利润形成的真实性、合法性,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二)内部控制系统的测试

了解描述利润的内部控制系统→审查利润计划→审查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查验会计处理程序→评价利润内部控制系统。

(三)实质性审查

1.产品销售利润的审查

审查产品销售利润的合规性:产品销售内容应符合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严格分清与其他业务利润的界限,计算方法符合规定。

审查产品销售利润组成项目的真实性和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1)产品销售成本计价是否正确:审阅“产成品明细账”、“发出商品明细账”、“委托代销明细账”等账户,查核采用的计价方法是否前后一致,应注意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结转成本的同时是否同时结转已售产品应负担产品成本差异,有无为调节利润而人为多转、少转成本的现象。

(2)销售成本的结转是否符合配比原则:审阅“产品销售成本明细账”,并与“产成品明细账”、“发出商品明细账”、“委托代销商品明细账”相核对,检查实现销售收入与结转销售成本的产品品种、数量、规格及入账时间的一致性,确认是否遵循了收入与成本、费用相互配比的原则,如发现有多转、少转成本的现象,应扩大审计范围。

2.其他销售利润的审查

(1)审查材料销售收入。

审查材料销售的合法性→审查材料销售手续的合规性→审查材料销售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2)审查技术转让收入。

审查技术转让双方是否签有合同,是否经过公证→审查企业转让的技术商品是否经过国家有关机构的确认→审查技术转让收入是否属实,成本、费用是否真实。

(3)固定资产出租收入的审查。

审查固定资产出租业务是否有完备的审批手续、是否订有合同→审查固定资产出租业务是否有专人负责、管理→审查固定资产出租收费是否合理,租金收入是否及时、全部入账→审查固定资产出租合同的执行情况。

(4)审查其他业务支出的真实性。

(5)审查其他业务支出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3.投资净收益的审查

审查投资收益的真实性→审查投资收益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4.营业外收支的审查

(1)营业外收入的审查。

审查营业外收入的合法性→审查营业外收入数额的正确性→审核营业外收入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2)营业外支出的审查。

审查营业外支出的合规性→审查营业外支出数额的正确性→审查营业外支出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5.利润总额的审查

在完成利润形成各组成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正确性审查的基础上,审查“本年利润”账户并核对其与相关账户记录的一致性、复核利润形成,证实其正确性。

6.净利润的审查

审查所得税征收范围→审查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审查所得税率和税额的计算→审查所得税的减免→审查所得税会计处理。

四、支票付款审计标准

1.空白支票放置于安全处并限制接触授权签发人员;

2.支票应预先编号并登记空白支票号码;

3.授权签署支票的人员无权擅自或审签付款凭证,也无权填写支票、记录支票号码的先后顺序和保管空白支票;

4.如果使用机械签署支票,印模必须由授权使用者单独保管,授权者有责任注意所有签署支票都有批准手续;已签署支票应由签署人保管,直到支票由签署人寄出或亲自递交为止;

5.预先签署支票或预先会签支票的行为应当禁止。

五、货币付款审计标准

1.每笔零用现金备用金的主要责任应交由一人单独负责,其职责不应包括现金收人、付款凭证的审批、该项备用金的补足或从资金中付款的核准权、支配付款的记录或过账等;

2.其他可流通的资产不应由现金资金的负责人保管;

3.未领工资,无论现金还是支票,都应当由一个与编制工资单无关的职工保管;

4.禁止坐支现金,因特殊情况需要坐支的,必须报批。

六、银行往来账审计标准

1.调节银行往来账项余额与账面金额的职工不负有关于现金收入、现金支出或付款凭证的固定职责;

2.该职工应直接从银行获取对账单;

3.该职工应对银行调节程序的一部分进行详细对比;

4.该职工应检查支票的签署和背书。

七、应收账款审计标准

1.首先检查企业有没有建立明确的职责分工制度,有没有按各相关业务环节进行明确的分工。

2.检查应收账款的登记有没有专人负责,应收账款的记录应以销售部门核准的销售发票和发运单等原始凭证为依据。

3.检查企业是否建立了应收账款的定期清理、催收制度。

4.检查企业坏账损失的冲销、销售折扣与折让的给予,有没有经过企业专门指定的人员签字批准、审核。

八、企业坏账内部审计标准

1.采取直接转销法处理坏账损失的企业,不应再提取坏账准备金。因此,首先要检查企业是否建立了坏账准备金制度。

2.检查坏账准备计提的范围、计提的标准是否合理、合法。

3.检查坏账损失的处理是否经过必要的审批程序,同时检查列账批复手续是否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