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左右逢源好人缘
10403900000021

第21章 八面玲珑才能有好人缘(10)

明代学者苏浚则把朋友分为四种:“畏友、密友、昵友、贼友”,并归纳了这四类朋友的特征:“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则患相倾,贼友也。”苏浚所勾画的四类朋友的脸谱,至今还很符合现实。

结交畏友(即勇于批评自己朋友过失的人),就如同找到一面自我完善的镜子。三国时的徐原是吕岱的一位畏友。徐原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学者,为人慷慨,性格直率,讲话不绕弯子,由吕岱推荐,当了御史。吕岱平时有了过失,徐原总是毫不客气地指出来,有时还当着众人的面批评他。有人看不惯,便在吕岱面前议论徐原这么做对不起朋友。吕岱听后说:“我之所以尊重他,原因就在这里。”徐原去世后,吕岱十分悲伤地说:“他是我的益友,如今不幸病逝了,我以后还能从谁口中知道我的过失呢?”我国的先哲们,历来重视以友辅德。畏友的诤言,对每个人的自我完善都是最好的忠言、最有效的良药;真正的朋友,是不会时刻美化你的。当你错误初萌时,他会及时给予忠告;当你错误已发生时,他的批评将最严厉。

无论是谁,要想在事业上有所为,就离不开畏友诤言。

结交密友,能使我们在最艰难的岁月、最危急的时刻,得到忠诚而可靠的支持和帮助。

后汉南阳的朱晖和张堪是一对亲密无间,缓急可共,死生可托的密友。两人常在一起读书、研究学问,情同手足。不幸,张堪的夫人怀孕不久张就病了,临终前张堪托朱晖照顾自己的妻子。数月后,张妻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叫张友。朱晖不仅在生活上厚待他们,而且还代朋友教育孩子。张友聪明好学,朱晖经常鼓励张要像爸爸一样,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后来,朱晖的一个朋友当了南阳太守,派人请朱晖的儿子去做官,朱晖给太守讲了自己与张堪的友谊,并向太守推荐朋友的儿子张友。太守为朱晖与已故朋友之间崇高而真挚的友情所感动,又见张友能力出众,欣然答应了朱晖的要求。

真正的朋友不是把友谊挂在口头上,而是尽力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情。这才是友谊的真谛。

现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交友一定要十分谨慎,也要讲点“艺术和技巧”!

2.好朋友应智趣相投

了的电话,现代社会里,人与人的各种联欢会越来越多。节宴会、酒会,没完没了的电话,各式各样的“Party”……你可能在参加完某一次酒会、宴会和“Party”之后觉得非常无聊,觉得一点意思也没有,但是,如果你总是处在这些生活之外,你肯定会觉得失落,会有一种被众人抛弃的感觉,因为众星捧月、成为人群的中心,总是现代人所梦寐以求的,而且,那种感觉也的确让你心里满意、舒服。所以,我们拥有了无数的熟人,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认识”的人。可能,你还保留着你们在当时交换的名片,记住了对方的电话号码,并“真诚”地说“以后要多联系”。

可能,在我们做这一切的时候,我们是真诚的。可是,等到人群散了,我们各自回到自己原来的生活中去,或者又进入一种新的生活,你能和他们多联系吗?他正儿八经地递上的名片,你还保留着吗?

再说,当你在生活中遇到失意的事情,不顺心的事情,想找一个可以跟他倾诉一下衷肠的人,你会找到他吗?而他又会听你向他倾诉吗?

所以,你在交际场所遇到的这些人,只是你的熟人,而不是你的朋友。

而令现代人困惑的事情是:我们的熟人一天比一天多了,而我们的朋友却一天比一天少了!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人生》中谈到友情时说道:“如果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所以友谊对于人生,真像炼金术中所要寻找的那种“点金石”。它能使黄金加倍,又能使黑铁成金。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得一知己,把你整个的生命交托给他,他也把整个的生命交托给你。终于可以休息了;你睡着的时候,他替你守卫,他睡着的时候,你替他守卫。能保护你所疼爱的人,像小孩子一般信赖你的人,岂不快乐!而更快乐的是倾心相许,剖腹相示,整个儿交给朋友支配。等你老了、累了,多年的人生重负使你感到厌倦的时候,你能够在朋友身上再生,恢复你的青春与朝气,用他的眼睛去体会万象更新的世界,用他的感官去抓住瞬息即逝的美景,用他的眼睛去贪图人生的赫美……便是受苦也是和他一块受苦!只要能生死相共,便是痛苦也成了快乐!”

纪伯伦也曾说过:“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也不忘。”

可是,那样好的人到哪里去找呢?

现代人口头上总是说着过去江湖上流传的这么几句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但是,朋友有很多种,你需要哪一种朋友呢?有了分辨,你也许就能够找到对你人生有所帮助的朋友。

最渴望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找到高级而有趣的朋友。这种朋友是理想,只是可遇而不可求。世界上高级的人很多,有趣的人很多,又高级又有趣的人却少之又少。高级的人使人尊敬,有趣的人使人欢喜,又高级又有趣的人,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押,交接愈久,芬芳愈醇。譬如新鲜的水果,不但甜美可口,而且富于营养,可谓一举两得。朋友是自己的镜子。一个人有了这种朋友,自己的境界也低不到哪里去。东坡先生杖履所至,何曾出现低级而无趣的俗物?有这么一位大学生朋友,他生病时,在上海上学的妹妹特地寄来100元钱要他注意身体。他呢,又添加了50元,把钱退寄给了妹妹。我不解其意。他便说道:“这是父母给她的生活费,她自己从口边省下来的。我怎么能要呢?”朋友是本好书。这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好书。这本书教会了我什么叫亲情,什么叫自立。凡是这类书,都必是由可爱的品性和独特的个性写成的。高级而有趣的朋友,可以提升你自己,与这样的人交往,你也就会成为高级而有趣的人。

退而求其次,是能够遇到那些高级而无趣的朋友。这种人大概就是古人所谓的诤友,甚至畏友了。这种朋友,有的知识丰富,有的人格高超,有的呢,“品学兼优”像一个模范生,可惜美中不足,缺乏那么一点儿幽默感,活泼不起来,你总觉得,他身上有那么一个窍没有打通,因此,无法豁然开朗,具备充分的现实感。跟他交谈,既不像打球那样,你来我往,此呼彼应,也不像滚雪球那样,把一个有趣的话题愈滚愈大。精力过人的一类,只管自己发球,不管你接不接得住。消极的一类则以逸待劳,难得接你一球、两球。无论对手是积极或消极,该你捡球,你不会捡球,这场球是别想打下去的。这种畏友的遗憾,在于趣味太窄,他从城南到城北来找你的目的,只在讨论“死亡在法国现代小说中的特殊意义”或是“爱因斯革摩人对于性生活的态度”。为这种为朋友拉一个晚上的球,疲劳是可以想见的。这样的友谊有点儿像吃药,太苦了一点。有一位诗友,平时并不拿她当一本好书看:她见别人争长论短,也只是随和地笑笑。所以,在我的印象中,她是属于那种可以一览无余的小说类。有一天,她来还书,一本诗集。于是我们便谈起诗来。她信口说道:“……拜伦洒脱、随意、决断,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泰戈尔的诗情感浓得能从笔尖上掉下来……叶赛宁像个天真的孩子,他的诗我只喜欢‘死了并不更新鲜’一句……”这些都是我平时读诗时感到而还道不出的,一经点破,恍然大悟。我于是顿悟到眼前的这位诗友原来是一本真正韵味独具的好书。如水一般的看似平淡,实则有一定的内涵。我后来从这本书中读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诸如诗性与风度,情趣与理智,洒脱与淡泊等等。最难得的是我因这本书而懂得了诗性的生活是最高的生活这样一种价值观念。

一个人最好不要结交那些低级而无趣的朋友。这种人当然自有一套价值标准,非但不会承认自己低级而无趣,恐怕还自以为又高级又有趣呢。跟这种人交往,你也就会变得跟他们一样低级而且无趣。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杜绝与低级而无趣的人交往,尽量跟那些“道德高尚,性情良好站在人生光明面”的人交往,这样所得到的好处会十分惊人。

真正的朋友是那种当你遇到危难的时候,能够全力相见的人。这种朋友真是可遇而不可求。

贺兵兵和田力暑假里一起徒步旅游,他们都喜欢登山,那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就是这样发生的:当贺兵兵和田力终于攀上了山顶,站在山顶四处眺望。只见远处城市中自色的楼群在阳光下变成了一幅画;抬头仰望,蓝天白云;微风轻轻吹来,带来了诗情画意。对于终日忙碌的他俩,这真是一次难得的旅游和享受。两个人手舞足蹈,高兴得像小孩子。

悲剧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田力不小心一脚踩空,高大的身躯打了个趔趄,随即向万丈深渊滑去,周围是陡峭的山石,没有手抓的地方。短短的一瞬,贺兵兵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下意识地,一口咬住了田力的上衣,但同时他也被惯性快速地带向岩边。仓促之间,贺兵兵抱住了一棵树。

田力悬在空中,贺兵兵牙关紧咬,他们就像一幅画,定格贩在蓝天白云大山悬崖之间。

贺兵兵不能张口呼救,一个小时之后,过往的游客救了他们。而这时的贺兵兵,牙齿和嘴唇早被鲜血染得鲜红。事后,有人问贺兵兵怎么会只用牙齿就能咬住一个人而且能挺那么长时间?贺兵兵回答:“当时,我头脑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一松口,田力肯定会死。”

这种朋友就是能够显示自己本色的人,他没有虚假的面具,能够与你真心交往,与你同甘共苦。这种人肯定不是浅薄之徒,他们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能帮助你不断地进取,成为你终生的骄傲。

但是,现在这样的朋友实在是太少了,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朋友呢?这已经成为困惑我们现代人的一个问题。

3.朋友应该相互帮助

人类需要相亲相爱,需要信任、理解,需要支持,需要朋友。在人的生命轨迹里,友谊是非同凡响的一笔财富,假如没有友谊,人的一生是多么贫瘠,尤其是中学生,那是人的一生中最渴求友谊的时代。

人是个体的,是独立的驱体和器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各自的个性嗜好,更有不同的心地、志向和机遇,人的力量是强大的,甚至可以改变世界,然而,人是不能脱离人类社会的,一旦离开了人类社会与人的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别说是创造世界,就是生存也会成问题。有些人认为友谊是由有用引申出来的,正如城邦那样(因为城邦总是为着自己的福利而联合起来的)。有些人由相互喜欢就成为朋友,正如孩子们那样。我们也许应该把这种人称为朋友,朋友是多种多样的。最首先和最根本的是好人作为好人的友谊,其余的则与此相类同。某种事物是好的,与此相类同的事情,也就以此为朋友:对于爱快乐的人来说,快乐也就是善。不过这两种友谊并不经常是一回事情。而同一个人也不会由于快乐和由于有用而成为朋友,因为,这都是些因偶尔性而出现的东西,并非总是双双并肩而行。

友谊的关键是,它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光是值得特别推崇,而且值得永远赞扬。它时刻准备舍己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别林斯基曾在《林斯基论教育》中这样论述到,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一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伟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事例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同的理想而奋斗的追求中,相知、相识,恩格斯为了支持马克思写《资本论》,不仅经常和他在一起讨论思想和理论问题,同时在经济上也无偿地给他帮助,正是有了恩格斯的伟大友谊,马克思才能最终完成他的巨著《资本论》。种种事例说明,只有信任、理解和无私支持,才能感到友谊的美好,才能在友谊中获得无穷的力量。

所以,要获得友谊,要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往,更要与人为善,要有博大的胸怀和纯真的感情,友谊地久天长、能使人终身受益。

友谊可以分为三类。一则可以因为快乐和有用而成为朋友,他们在这方面相似。二则因为自身,由于他们的善良而成为朋友。三是整体地不加限制的朋友。

善良者的友爱是完美的,而且在德性方面相类似。善良的人们既有总体的快乐,也有相互间的快乐。每个人都要做一些己所固有的快乐的事情。只有这样的友谊才称得上是永恒的,因为友谊所应有的东西都寓于此中了。一切友谊或者由于善而存在,或者由于快乐而存在,不论是总体的,还是友好者个人的,都有某种类似之点。所以说,一切都寓于这种友谊之中,其余的也同样属于它。总体上的善就是总体上的快乐,它们是最为可爱的东西。只有在这些善良的人们中,友爱和友谊才是最大和最善的。

4.善于处理与朋友间的矛盾

朋友之间也难免少不了一些“麻烦”,如争吵、别扭、意见不合、经济上的纠纷等。这些“麻烦”可大可小,说它“大”,是因为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友情断绝,甚至反目相向;说它“小”,是因为处理的及时妥善,就会尽释前嫌,和好如初。

应记住,朋友之间有“麻烦”是正常的,及时妥善处理才是最重要的。

(1)与朋友发生争论时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求同存异”,“求同”以在争论中提高;“存异”以使不同的观点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争论问题就是这样。当时法国科学家比·特雷莫写了一本书,马克思认为“很好”。恩格斯却认为“没有任何价值”,两人的意见得不到统一。通过反复的、尖锐而又友好的争论于接受了恩格斯的看法,而对另外一些问题,则持保留态度。这样求同存异,通过争论使各自的意见都向真理前进了一步。

争论正确的方式是不要正面冲突,以缓和方式进行,正面冲突容易让双方都下不了台,会由争论变为争吵,甚至升级为打骂也是有可能的。

最好的办法是避免在朋友间出现争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持这样一个标准:原则问题可以争论,细枝末节的东西大可不必争个“你死我活”。这样,你和朋友间出现争论的机会就少得多。

(2)与朋友发生歧见时

①继续保持忠诚和信任。并不因为双方存在歧见而诋毁朋友,甚至在某些场合还维护朋友的威信、观点,帮他说话。要依然相信朋友的优良品质。

②暂时拉开距离。有利于双方的歧见处在一个“冷冻”状态,让时间和事实来证明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避免歧见继续扩大。

③保持平等和尊重。不要固执地认为你是对的而他是错的,朋友之间没有高低之分,如果你总认为自己百分之百正确,即使对方确实错了,那他也会感觉你对他不够尊重,进而产生逆反心理,“错了又怎么着!”则是他很自然的反应。

④积极寻求解决之道。不要让歧见一直成为屏障,隔在两人之间,积极地想出一些解决的办法来消除歧见,达成共识。歧见存在时间愈久,副作用愈大。

(3)与朋友关系闹僵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