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左右逢源好人缘
10403900000046

第46章 成功的人缘与逢源商学(3)

温州很小,服装企业又特别多,虽然说同行如冤家,但温州服装界各企业老板间的关系却有些另类。他们常常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当然很多人在创业之初便是朋友,再加上温州成立服装商会后,这些同行老板时不时地会碰面,见了面大家都是客客气气的。曾旭光在温州服装界中的好人缘有口皆碑,为人豁达开朗的他闲来无事就会拿起电话打给乔顿、百先得、森马等企业的老总相约喝茶聊天。“虽然是竞争对手,但是每家企业的情况还是有差别的,约在一起不外乎交流信息,谈谈对业界发展的看法。温州的服装圈子可能跟其他行业有点不同,我们常常会因为某个项目或者某个投资而走到一起,这也可能是温州企业家的一种特性,因此,我和我的竞争对手们基本都维持着比较好的关系。”曾旭光说起他的这些竞争对手似乎更像在说他和他的好朋友,“我们见面的次数很频繁,如果没有出差,几乎一个星期就要碰个两三次,我们还有个共同爱好,喜欢寻找特色店享受美食,如果一个人发现了什么好吃的地方,马上会通知其他的人。”

奚德平和他的球友圈子

“成文来了,成文来了。”当一身休闲打扮的宏大五金制品老板严成文跨进羽毛球馆的时候,眼尖的奚德平一眼就看到了。此刻的他刚跟对手较量了一盘,气还没喘顺呢。这三个月来,奚德平和他一帮酷爱运动的伙伴每周都会准时到羽毛球馆打上几小时。打累了就坐在一旁休息一下,跟同伴们聊聊球技。

冠着温州天宇锁业董事长、时代广场购物中心董事长等好几个头衔的奚德平现在倒显得有些轻松了:企业里请了职业经理人,自己不用每天盯着,如此一来,私人空间一下子多了起来。因为常去运动,奚德平结交了不少跟他有着共同爱好的朋友,这些朋友中有同行业老板也有非商界人士。奚德平经常接触的这个圈子比起温州商界其他企业家的圈子似乎显得更为轻松、纯粹和私人。“我和球友在一起说的只是运动的事,没有利益上的要求,我们这个圈子是很轻松的。”奚德平说。

黄发静因官司而形成的圈子

温州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发静受浙江省知识产权局邀请,为该局举办的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培训班讲了一次课。这样的公差,黄发静已经不知出了多少趟。

几年前,黄发静还只是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甚至还没习惯别人称他为“董事长”,听得最多的也许是公司员工叫他黄老板,而且几乎没在新闻媒体中露过脸。如果没有那场震惊全国的“CR法规之争”,也许现在的黄发静还只是黄老板一个——安安静静地做着自己的打火机外贸生意,

2001年,欧盟提出要实施CR法规,所有价格低于两欧元的打火机都必须加安全锁才能出口欧盟。在这场跟老外据理力争的官司中,采取积极应对态度的黄发静一下子成了媒体关注的新闻人物。

也就是从CR法规案受到关注后,黄发静的生活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年前我连一个记者都不认识,现在我的名片盒里,记者名片就超过100张了。以前想都没想过的一些高层次会议也常会发来邀请函,我觉得我的生活范围一下子大了很多。”2003年,黄发静还作为嘉宾应邀参加亚洲博鳌经济论坛,结识了经济专家龙永图、中国反倾销专家黄文俊等国内大名鼎鼎的专家。8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温州召开“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座谈会”,黄发静也很荣幸地受到邀请。

随着圈子的不断扩大,黄发静和他的日丰打火机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前几年,黄发静还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3年度经济人物。

盘活人脉的许飞

许飞是个有故事的人。他的经历听上去充满了奇趣和偶然。几年前怀揣着梦想来到北京,从一家公司的小职员做起,到后来成为《经济观察报》培训部门的负责人,再到后来自己创业开设金融传媒教育公司,几乎每一次成功的飞跃都让人不可置信却又真实地存在。还只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板刷头,黝黑的皮肤,一年多以前认识许飞的时候以为他还是个学生。你也许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大男生已经能自如地穿梭于银行家、企业家之间,游走于经济体系的顶端,同时又掌控着高端金融和管理培训项目。许飞说,他一路走来必须感谢几位给予他巨大帮助的人,没有他们的带领和提携,他的人生也许不会如此多姿多彩。

打动投资银行家

花旗集团投资银行的中国区副总裁董功文是给许飞帮助最直接的人。在他打算创业的时候,正是董功文为许飞筹集了创业的大笔资金,这一点决定了许飞的金融传媒教育公司从一开始就拥有很高的起点。同样也是董功文,为他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建议,令许飞受益无穷。

认识董功文纯属巧合。许飞在北京租的房子是董功文的,而董功文的太太又正好是许飞的老乡,一来二往,他们也就熟识了。两个人都很健谈,话题从人生到事业,常常一聊就是几个小时。许飞偶尔也会诉说自己对于未来事业的期许和打算,“也许是从那个时候,他觉得我是一个有梦想,也能做事情的人吧。”许飞说,这可能就是董功文后来愿意帮助他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当时其实已经有非常广的人脉关系了,从大银行到城市中小银行,还有实业界我当时已经拥有非常广泛的资源,这对我的新公司意义非凡,可以说那时候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这无疑是许飞当时的优势所在,而且得天独厚。

在其他人看来,这种组合有些不可思议。一个是高级投资银行经理人,几乎站在金融行业的最高端,地位和经济实力自不用说,而许飞却只是一个“毛孩子”,也没有任何的背景。“或许他多年从事投资银行的经历赋予了他独到的眼光,令他发现其中的巨大商机”,许飞说。

对他而言,董功文不仅是合伙人,更是人生的指引者。“他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做任何事情一定要专注。”就在年初,忙碌的董功文把许飞叫到他下榻的饭店,告诉他自己2005年的计划是做好七件事。“其实他的第七条计划写的是‘如果有时间,关注以上六件事’,说起来真正的计划只有六条。对于他这样身处于高位的人,每天在天上飞来飞去,公务永远处理不完,居然能列出这样简单的计划,一年就专注做好六件事,我觉得不可思议。”

走向成功的过程本身也是学会放弃的过程,这是董功文希望许飞能明白而且能身体力行的道理。“今年以来我照他的样子也给自己定了六条计划,他所说的话对我未来的处世方式有非常直接的影响”,许飞说这种指引对他而言可能比提供资金更重要,因为眼界决定了格局。

盘活人脉做大培训

当初刚落脚北京的许飞在业务往来之中结识了《经济观察报》的部门主任李晗飞。正是这位报业老大哥的提携,令许飞迅速完成了从打工仔到老板的飞跃。

谙熟培训业务的许飞那时候有了更大的梦想,希望能有机会独当一面。李晗飞正是给这些梦想搭建舞台的人。他引见了报社的领导给许飞,双方在磋商之后一拍即合,决定在《经济观察报》下面成立一个新的培训部门,这个部门由许飞承包,主要是开办高级管理培训课程。

“为此《经济观察报》还送了我一间办公室,我自己招了员工,业务就这样开始了。”这对许飞来说绝对是个转折点,“因为《经济观察》本身有非常好的品牌,这给我提供了结识更多人脉资源的机会,也给我更多施展才能的机会。”

当时美国最大的培训公司之一在中国开拓业务,许飞和他们达成协议,由许飞为他们做免费宣传,而这家公司则从美国请来著名的学者为他的管理培训课程授课,不收取许飞任何费用。“《经济观察报》为此觉得非常满意,因为这么有名的大人物对提升报纸的品牌大有裨益。而这家培训公司也觉得很满意,因为我为他们做了宣传和推广。”这个“空手套白狼”的例子,许飞自己说起来都忍不住大笑。显然,这时候他已经学会了如何整合手中的人脉资源,为自己的事业添砖加瓦了。

同时也因为培训课程吸引了很多实业界的老总参加,给许飞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正是在那个时候,我对于中国的产业经济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和这些企业老总建立了私交。”也许其他人不会在培训课程之外和学员有太多的交流,但是健谈的许飞总是能找到机会和这些企业家聊天,了解行业的讯息,企业的经营,时间久了交情也就日渐深厚。“哪个企业的老总叫什么名字我都清清楚楚。我甚至连他们的太太是谁,孩子在哪里读书都知道。我敢说大多数记者都不如我了解的多。”

“这其实是双向的,信息了解多了,见识多了眼界宽了,谈吐和见地自然与众不同,这些企业家也就更愿意和你交朋友。”

“关键在于你是个怎么样的人,这一点决定了你能进入怎样的圈子。”许飞把这句话重复了很多遍。

许飞现在公司的主要业务以金融系统的培训为主,简单地说他所做的事情无非有两个重点,第一找合适的人来教课,第二吸引目标群体来上课。有别于一般的培训,他所瞄准的目标群体都是银行界的高层,学费自然昂贵,而邀请来授课的也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不是随便请得动的。现在已经在这个圈子里纵横捭阖的许飞回忆起最初的艰难时光,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某银行北京分行的经理徐健。徐健的另一个身份是某著名大学MBA联合会秘书长。因为许飞当时对运营MBA课程项目充满兴趣,所以主动找到徐健请教。两人相聊甚欢,没多久就称兄道弟了。“我那时候还经常住在他家里,我们两个常常聊天到深夜。”聊天的内容天马行空,其中最多的大概就是银行业务。

“虽然徐健的职位不算很高,但是他几乎在银行的每个部门都待过,对银行内部的业务问题有很深刻和独到的看法。”许飞说,正是徐健毫无保留的、真诚的帮助,他才得以顺利地进入这个圈子。

“因为一直在银行工作,徐健自己在银行界有很多人脉关系,而且作为MBA联合会秘书长,他在ⅧA的圈子里也有很广泛的网络。我最初认识的银行界朋友很多是他介绍认识的。”可以说徐健为许飞搭起了一座桥。门户打开后天地顿宽,之后许飞的人脉雪球越滚越大,关系网也迅速膨胀。

“其实最重要的不在于你认识谁,而在于你想认识谁。”积极主动地结交朋友,友情才能开花结果。

对于自己想认识的人,许飞似乎总有办法。其中最能体现他创意的经典案例就是结识《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的章旭。“当时我自己想尝试做一些小的项目,希望能找到好的媒体品牌共同发展,于是我想到了《中国质量万里行》。这本杂志的口碑不错,但是我并不认识里面的人。”

巧合的是,当时这本杂志正有招聘新人的打算。拿着招聘启事,许飞就冲向了他们的办公室。“我装作是前来应聘的人,而章旭恰巧就是面试我的人。面试到了最后反而变成了我在采访他。我们两个聊得非常投缘,章旭还请我吃了晚饭。我们就是这样认识的。”

和章旭的交情,许飞说来很感慨。“那时候大概是我最困难的时期,业务没有起色,和章旭的合作项目运行的也不是很成功,心情压抑到了极点。后来章旭送了我很多书,比如《孟子》、《荀子》、谋略方面的书等等。这些东西其实很抽象,不过当你能从哲学的高度来看待人生和事业的时候,很多东西都能豁然开朗。”许飞很庆幸,那些最初因为工作来往的伙伴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常常都会伸出援手。

不过有趣的是,许飞说他通常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我平时没事情不会主动联络别人,没事情打电话联络感情我觉得挺虚伪的。但是在交往的时候,我希望给人留下认真、真诚、友善的好印象。”

对于人脉关系的经营,许飞的见解很独到。“我是个没有底牌的人,当初两手空空来到北京,唯一能用来打动别人的就是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依靠一些特别的事情让别人愿意和我交往,这是第一步。只有在过程中,他们才会加深对我的了解,这种认识因为某一件事情而变得深刻。或许某一天恍然大悟,许飞原来是这样一个人。是可以结交的朋友,也是可以共事的人。”许飞反复地说,只有当人们对你有了深刻的认识,认为你值得帮助,他们才会伸手。最重要的是,你必须提供别人认识你的机会。

这些机会现在成了许飞事业的基石,他的公司项目不断,从高级银行家、企业家的课程到全国知名大学的高级研修项目,从专业网站到信息平台的建设,每一个项目的运营都能为公司带来可观的赢利。而且在董功文的鼎力支持下,许飞的普尼科投资顾问公司正在着手更长期更大胆的规划,希望公司有一天能成为行业中的龙头。

社会活动家张玉川

当朋友把张玉川推荐给自己的朋友时,总要加上一个称谓:

“京城著名社会活动家”,这就更加深了人们对他固有的印象。

虽然张玉川否认了“社会活动家”的评价,但他也想刻意去改变什么。“毕竟一个人对你的判断,总是基于对你的最初印象。”

至于欧文沙龙的起源,张说当年在对欧洲社会的考察访问中,上层社会的交际方式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回国后,张玉川利用《现代企业导刊》为平台,举办了一系列由编委和理事参加的晚宴。

“我们杂志的编委基本都是司长,而理事也都是国内各大企业的老总。由此就想到组织一次欧洲沙龙风格的聚会。”

为了更好地沟通,第一次举办活动,张玉川就大胆的取消了中国传统的圆桌晚宴形式,采用了在当时还不流行的冷餐酒会形式。而新型的聚会方式,为参与者带来了很高的热情。

“当时反应很好,因为参与者交流充分。传统的圆桌会把你的交际范围限制起来,而冷餐酒会没有固定席位,你可以和很多人交流,它会带来更大的交际空间,也会给参加者平等的感觉。”

第一期的主题是由外经贸部条法司司长张月姣主讲的《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内幕》,谈到选题张玉川说:“我有理由让这些英才吃点‘小灶’。”

随着欧文沙龙的影响力日趋扩大,渴望参与者也越来越多,但是张玉川最终并没有扩大规模,而是把与会者数量固定在70至80人。他说这个数量便于服务,同时也会让会场气氛很热烈。

限制数量的同时,张玉川还严格限制参会者的身份,政府官员级别为司级到副部级,参加的企业家则企业净资产要达到3亿以上,而对于服务性质的行业,则规定必须在行业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同时张玉川还邀请了一些文化、演艺界人士参加,但数量控制比较严格,每期最多为8人,演员则要求国家一级演员,著名作家毕淑敏、余华,诗人汪国真也都曾参与欧文沙龙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