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习惯成就命运
10406200000019

第19章 好习惯赢得好人脉要遵时守约(10)

俗语说:“骏马虽千里,耕田不如牛,耕牛虽勤奋,看家不如狗。”如果我们以健康的心态来看待别人,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所以,我们要懂得把掌声送给他人,懂得肯定他人。

人与生俱来都有自尊心,与生俱来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重视。当别人出了成绩,干好了工作,获得了某种荣誉时,要学会为别人鼓掌,诚心诚意地肯定他人的优点、成绩和贡献。

2004年底,美国总统选举结果揭晓,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当天打电话给连任的布什总统,诚恳地承认自己在选举中失败,并祝贺布什成功连任。克里还在演讲中表示他“不愿看到因选票争端而使国家陷于分裂,希望从今天开始愈合由于选举大战而裂开的伤口”。布什也在随后发表的简短演讲中称赞克里是一个“令人钦佩的对手”。这个美好的局面使原先担心因总统大选出现的选票争端而损害美国形象的分析家们松了一口气,支持克里的人说他们没有看错人,布什的支持者也认为克里的表现无可挑剔,说他是输了大选,却赢得了尊敬。克里虽败犹荣,以一个智者的形象很体面地告别了大选。

有些时候我们只知道为自己的成功而庆贺,却将别人的成就一笔带过,那样只会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遥远。所以请将自己为他人喝彩的本能发挥出来,用心地为他人鼓掌。

有一位街头卖艺的老者,他双目失明,每天都在街道附近人较多的地方拉二胡,二胡的声音非常悦耳动听,给人以如临仙境的感觉。因为过往的人很多,所以有很多人驻足观看,老者却看不见,只能听见铁桶中钱掉落的声音,但他一点儿也不在乎,不停地拉着二胡。老者桶里的钱越来越多,但他依然坚持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人们不理解,直到有一位中年人说了一句话:“老先生拉得不错啊!”并伴随着一阵掌声,老者顿时停止了演奏,站了起来,似乎在寻找什么,中年人把手递了过去,老者双手紧握那个中年人的手,老泪纵横地说:“我在这个地方拉了两年多的二胡,每天听到我演奏的人不少于几百个,但你是第一个为我喝彩的人。”众人听完老者的这句话,鼓起了热烈的掌声。老者走了,但却留下了那个装满钱的铁桶。也许老者认为今天喝彩和掌声的价值永远大于那桶钱!

其实在我们干任何事时,我们想要的是别人给我们的掌声或鼓励的话语,这样我们就会认为自己做的事是值得的。当你失落丧气时,你希望有人给你勇气;当你犹豫彷徨时,你希望有人给你理解;当你精神委顿时,你希望有人给你鼓励的掌声。是的,我们在不断地等待着,祈求着爱心的降临,但我们更在时时刻刻寻找着知音,寻找着精神世界的同路人。所以只要有掌声响起,那就是一种幸福。

生活中,很多人只知道为自己的进步窃喜和欢呼,对别人则常常冷嘲热讽或面无表情、无动于衷。很少有人能够真心真意地为别人鼓掌,其实为别人鼓掌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别人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为别人鼓掌是一种美德,你付出了赞美,这非但不会有损你的自尊,相反还获得了友谊与合作;为别人鼓掌还是一种人格修养,赞赏别人的过程,其实也是自己矫正狭隘自私和妒忌心理,从而培养大家风范的过程。

当我们没有成功时,我们应该真诚地为走向成功的人鼓掌;当我们走向成功时,我们更要学会为别人鼓掌。相互鼓掌才能相互提高,当你善于为别人鼓掌时,你才会获得更多人的喝彩。

把掌声送给别人,不是刻意抬高别人,贬低自己,更不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而是对别人的闪光点给予肯定。

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别人

《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无论何事,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别人。”通俗地说,就是“像你期望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对待别人”,或者“怎样被对待,就怎样对待别人”。其实说白了就是要善待他人。

只有当一个人懂得善待他人的时候,他所处的人际关系才会和谐友好、充满温情。对于他人,假如你遇事往好处想,多感念别人的恩德,即使别人冒犯了你,也不要介意,这样,别人自然会被你的诚意所感动,进而以真诚回报你;假如你遇事往坏处想,以一种敌视的眼光看待别人,即使别人无意冒犯了你,你也耿耿于怀,甚至伺机进行报复,那么,即使别人本无敌意,也会被你推到敌对的立场上去。不难想象,这样的人际关系该是多么僵硬甚至可怕!

有一个小孩儿,不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道:“喂!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大叫:“你是谁?”回声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蠢材!”立刻又从山上传来“蠢材”的回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孩子回到家后向母亲告状,母亲对他说:“孩子啊,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它说话,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

尊敬他人是得到别人尊敬自己的前提条件。小时候马明和几个伙伴去景山公园玩儿,中途有人想上厕所,于是大家派马明去探路,平时不善交际的马明走到一位坐在树下的老者面前,一紧张,开口便问:“厕所在哪儿?”老者不做声,连看都不看马明,马明以为他听不到,此时顽皮的弟弟跑过来:“老爷爷,厕所在哪儿呀?”只见那老人笑着回答他:“从这儿下去,往左走,再……”马明诧异了,他听得见,那为什么……?噢!他恍然大悟!是自己太没礼貌了。至今想起这件事,马明仍然脸红,但它使马明深深地理解了什么叫互敬,也是从那次之后,马明再也不会那么没礼貌了。

这与照镜子的原理相似,若是你对它笑,镜子里的人也会对你笑,你对它做鬼脸,镜中人也对你做鬼脸。同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人,敬重他人,爱戴他人,自己也会被尊敬、被关爱。整个社会没有争吵,没有战争,日月轮回,昼夜更替,人们都相互爱戴,亲如一家,那么这个世界该多么美好。

在19世纪中叶的一个冬季里,有一个少年流浪到了美国南加州的沃尔森小镇,在那里,善良的杰克逊镇长收留了这个少年。

冬季的小镇雨雪交加,镇长杰克逊家花圃旁的那条小道变得泥泞不堪,行人纷纷改道穿花圃而过,弄得里面一片狼藉。看到这些,被镇长收留下的少年心里很不忍,因此他便冒着雨雪看护花圃,让行人仍从那条泥泞的小路上走过。此时,镇长挑来了一担炉渣,将那条小路铺好了,于是行人就不再从花圃中穿行了。镇长对少年说:“关照别人不就是关照自己嘛!”

“关照别人不就是关照自己嘛!”虽是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让少年的心灵受到很大震撼和启迪。他就此悟出:关照别人虽然也需要付出,但同样能得到收获。镇长的一句话成为这个少年终生享用不尽的巨大财富,他后来成了石油大王,他就是哈默。

孟子曾经说过:“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那些慷慨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往往容易获得成功;那些自私吝啬、斤斤计较的人,不仅找不到合作伙伴,甚至有可能成为孤家寡人。有的朋友会问:怎样才算与人为善呢?与人为善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包括相当广泛的内容。如:关心他人,当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伸出友爱之手;尊重他人,不去探究他人的稳私,不在背后议论他人;善于和别人沟通、交流,善于和那些与自己兴趣、性格不同的人交往;承认别人的价值,负起自己该负的责任……总的说来,善待他人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要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遵从这个原则,你将获得许多好朋友、好伙伴。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黎巴嫩的一位作家在《你是人》中说:“如果没有你,便没有我之为我;如果没有我,便没有你之为你;如果没有我们,便没有他之为他;如果没有先于我们者,便没有我们;如果没有我们,便没有广阔的世间中的任何一个人。”世界便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唇齿相依的关系,那种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却认为遗世独立就能生活得更好的想法是非常荒谬的。生活中常是这样:对人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其实就是支持和帮助自己,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只有我们先去善待别人,善意地帮助别人,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获得他人的愉快合作。善待他人,应学会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会宽容,我们的周围便会多一份阳光的照耀,少一种阴暗的色调。善待他人,应尽量体会别人的难处,体会学校的难处,体会社会的难处,不至于一点点不公便不能释怀,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了自己。

善待他人是人们在寻求成功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一条基本准则。在当今这样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只有我们先去善待别人,善意地帮助别人,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获得与他人的愉快合作。

时刻绽放你的笑容

密歇根大学心理系教授詹姆斯说过:“常露笑容的人,比不露笑容的人在经营、买卖、教育等方面比较有效果和成就。”交往也是如此,笑意是善意的象征,它可以使自己和对方明朗活跃起来,对对方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反之,脸色忧郁、刻板、阴沉,别人自然会远而避之,不愿与你交谈,更不会与你交往。因而,在交往中,要面带微笑。态度和蔼、语气温和是十分重要的技能。

个体的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而外在行为表现也可以反过来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因此,当你感到心情抑郁时,不妨放松你脸上的肌肉,给自己一个甜美的微笑,很可能你的忧愁会随风消逝,你的心情也会变得轻松愉快起来。古人云:“笑开福来。”微笑因幸福而发,幸福伴喜悦而生,即“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在具体事务中,只要你时时超越自我情绪的困惑,就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你的面孔也会因此而涌起幸福的微笑,并感染他人。这无疑会极大地促进你优美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为你的人际交往铺下一块块“基石”。

上世纪30年代,一位犹太传教士每天早晨都会到一条乡间土路上散步。无论见到任何人,他总是热情地打一声招呼:“早安。”

其中,有一个叫米勒的年轻农民,对传教士的这声问候反应冷漠,在当时,当地的居民对传教士和犹太人的态度是很不友好的。然而,年轻人的冷漠未曾改变传教士的热情,每天早上,他仍然给这个一脸冷漠的年轻人道一声“早安”。终于有一天,这个年轻人脱下帽子,也向传教士道一声:“早安。”

好几年过去了,纳粹党上台执政。

这一天,传教士与村中所有的人被纳粹党集中起来,送往集中营。在下火车、列队前行的时候,有一个手拿指挥棒的指挥官在前面挥动着棒子,叫道:“左,右。”被指向左边的是死路一条,被指向右边的则还有生还的机会。

传教士的名字被这位指挥官点到了,他浑身颤抖,走上前去。他无望地抬起头来,眼睛一下子和指挥官的眼睛相遇了。

传教士习惯地脱口而出:“早安,米勒先生。”

米勒先生虽然没有过多的表情变化,但仍禁不住还了一句问候:“早安。”声音低得只有他们两人才能听到。最后的结果是:传教士被指向了右边——意思是生还者。

人是很容易被感动的,而感动一个人靠的未必都是慷慨的施舍、巨大的投入。往往一句热情的问候、一丝温馨的微笑,足以在他人的心灵中洒下一片阳光。

不要低估了一句话、一个微笑的作用,它很可能使一个不相识的人走近你,成为你开启幸福之门的一把钥匙,成为你走上柳暗花明之境的一盏明灯。有时候,“人缘”的获得就是这样“廉价”而简单。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人们都会不知不觉地去模仿对方的表情。当你面带微笑,对方也会不自觉地被你感染,去模仿你的微笑,对方心情也会变得愉悦;当你带着满脸的愁云去面对别人,别人也会因你的忧郁而变得压抑,感到心情抑郁而远离你。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你对对方致以微笑,对方也对你微笑,双方的距离很快就拉近了,而冷若冰霜只会让你们越来越远。

两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同到一家公司应聘。面对发问,甲滔滔不绝,甚至不等主考官说完就发表意见,颇为张扬;而相貌平平的乙却始终面带微笑,平静而又不失时机地陈述着自己的见解。结果是只有乙被录用了。究其原因,用主考官的话来说,就是他从乙的微笑中看到了乙礼貌、自信和稳重的品质,感觉到了乙潜在的创造力。因此,无论你是生活上求助于他人,还是学习中遇到难题,只要你巧施微笑,就会左右逢源,万事顺利。

给生命一个真诚的微笑,用你对自我的虔诚和笃信,用你对他人的挚爱和尊重,摆脱一切来自外界的纠缠和来自内心的牵绊,挥别生活中的郁闷和重压,纯纯地笑,忘情地笑,透溢出人格的亮色,一展生命中灿烂的光泽。

给生命一个真诚的微笑,我们将拥有温馨煦暖的春阳、空旷幽静的小河、蔚蓝高远的晴空、生命中最为动人的凯歌。

微笑是特效护肤露,把它抹在脸上,我们将愈加美丽;微笑是心底的一眼灵泉,它使我们的内心丰盈而深情。微笑,于朋友,是心灵的默契;于陌生人,是距离的缩短。

用幽默点缀生活

对于生活中的幽默,哲人有过精辟的论述,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罗兰说:“缺乏幽默感,生活就会变得非常单调和枯燥。”由此可见,幽默是人与人友好相处的良药,是化解尴尬和矛盾的妙方,是调解生活情趣的作料。所以,日常生活中不能没有幽默。

被称为“幽默大师”的林语堂,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最畅销的是1937年完成的《生活的艺术》。该书在美国已经发行了40版以上,历经数十年不衰。

林语堂不但文章好,而且言谈风趣。有一次,纽约某林氏宗亲会邀请他演讲,希望借此宣扬林氏祖先的光荣事迹。这种演讲吃力不讨好,因为不说些夸赞祖先的话,同宗会失望,若是太过吹嘘,又有失学者风范。

当时,他不慌不忙地上台说:“我们姓林的始祖,据说是商朝的比干,这在《封神榜》里提到过;英勇的有《水浒传》里的林冲;旅行家有《镜花缘》里的林之洋;才女有《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另外还有美国大总统林肯,独自驾飞机越大西洋的林白,可说人才辈出。”

林语堂这一段简短的精彩演讲,令台下的宗亲雀跃万分,禁不住鼓掌叫好。然而,我们细细体会他的话,就会发现他所谈的都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或是与林氏毫无关系的美国人,并没有对本姓祖先进行吹嘘,不愧为中国的“幽默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