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好习惯
努力学会为别人效力,做那些不惜花时间、精力和诚心诚意为别人设想的事情,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朋友。
如果成功有任何秘诀的话,就是了解对方的观点,并且从他的角度和你的角度来观察事情的那种才能。
这两句话都在表明人际交往的一个原则:如果你希望交到期望的人,那么就要做到既能了解对方的观点,又能在了解之后帮助他满足需求。总而言之,四个字:与人为善。
与人为善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策略,但对“善”的评价不该源自发起者,而应当是接受者。所以如何真正地为别人提供“善”举,还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才有可能为别人提供其真正所需的东西,有了惠人的能力,才有利己的可能。
那么现代社会,究竟什么素质是别人所需要的呢?
相信你也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诚实、自信、责任心、做事果断、有才干、有能力、有技术、能说会道……这些答案的得出都是站在你自己的立场上。即使你真的具有这些素质,也未必就能顺利拓展人脉。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别人需要的素质就是你能够想对方所想,然后结合自己的能力为他提供帮助。
我认识一位叫琼斯的房地产推销员,她的工作十分出色,引人注目。很多顾客在接受了她推销的房子之后,仍然与她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她也乐此不疲地愿意帮忙解决问题。
简而言之,琼斯是以想顾客所想的优质服务征服了对方,即使买房以后,顾客仍能感受到她贴心服务的魅力。她会经常打电话给顾客问寒问暖,偶尔还会接受顾客的要求去做客。然而在顾客的家里,琼斯不是纯粹的礼仪性拜访,而是仔细询问和察看房子的使用状况。虽然不懂房子的供水系统,但她能够注意了解供水是否正常。假如出现了水流不稳定,她会主动帮助顾客到物业部门去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她也能帮顾客安装电话和卫星电视等等。琼斯做工作仔细,她知道当地某学校某年级学生教师的比例,甚至叫得出老师的名字。她能说出郊区火车月票的价格——精确到美分。她还告诉顾客快车上只有二十分钟开空调的时间等等。每当新住户搬进新居前,她会准备一份礼物,并在到来的第一天与他们共享一顿美餐。她知道刚搬家做饭还不方便,第一天晚上她会邀请他们到自己家共进晚餐。她还安排新来者加入当地的俱乐部。她了解住户的宗教信仰,与当地教堂联系:“这里有新教友,见见面怎么样?”这些听起来不可思议,但琼斯做到了,她从各方面尽力帮助新住户迅速溶入社区生活。
显然作为一名推销员,既不能帮助顾客修马桶,也不懂该如何做好装修。但是她仍然能够凭借自己的细心和热情来赢得顾客的青睐。有一次她售房给一位顾客,那位先生十分满意,还向她推荐了十位潜在顾客,其中一位顾客又向她推荐了十个人。琼斯的业绩就是这么来的,而且她还很会享受与这些顾客朋友的友谊。
也许有人会怀疑,这样的方式自己需要付出很多,那么是不是值得呢?其实,“人心都是肉长的”,你所做的一切,别人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回报是迟早的事。而且,只要你真正把握住了对方的想法,有时候你只需在对方最要紧的地方添上画龙点睛的轻轻一笔,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倘若总是斤斤计较自己是否吃亏,而不愿意花力气和精力来为别人着想,是永远也无法赢得别人信任的。
助人者快乐
从小我们就接受这样的教育,要“乐于助人”,可大人们并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在实践了许多年以后,现在回头审视,仔细推敲一下这句话,我认为这里的“乐”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快乐,是说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既有益于他人,又愉悦了自己;其二是乐意,助人的过程虽然需要有所付出,但更有收益,所以理性的衡量也要求我们乐意地去帮助别人。
比如,在公交车上给行动不便的老人让个座,在电梯里帮手里拎满东西的邻居摁下钮,替忙于工作的同事带一份午餐……虽然都是再平常不过的日常小事,但换来的一个感激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总能够给你一天的好心情。而且,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缘好”,就是从这些点点滴滴开始的。所以的确应该承认,助人不但使人快乐,更重要的是也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
关于这个想法我也常和朋友们交换意见。我的一个外国同事,彼得,非常支持我的观点,而且他还认为帮助别人除了能够让自己快乐外,还能增加自己的信心。关于这方面,他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彼得在上大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不太好,只能算是中等。这对于一个有抱负的年轻人来说是很糟糕的。尽管他在各门功课上都付出了很多,但仍然收效甚微。一次次的失败使他的雄心壮志开始动摇,他开始变得有些自卑。而这种心态显然更不利于他的学习,一个恶性的心理循环差点就要葬送了这个年轻人的美好未来。
然而有一天,他的一个朋友想成立一个学生社团,因为缺乏人手,邀请他加入。这件事对他来说是个转机。一个接一个的挫折让他对学习产生了厌烦的情绪,现在突然有一件完全不同的事情要做,恰好可以调节一下心理状态。于是,他很快地将精力转移到社会工作上,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个社团的各项事务,从开始筹备到工作开展,从第一个活动策划到工作反思。一个学期下来,他成了社团负责人手下最得力的干将,很多时候他也能够独立地处理一些事情,做出一些很精彩的决策,许多新加入的会员都为能在他手下工作而感到荣幸和骄傲。
逐渐地,他的自信恢复了,而且因为充满自信和懂得了方法的重要性,使得他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落下去,反而不断提高。彼得就是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生活的转机,实现了自己的飞跃。
古语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但是如何从步履维艰的困境转换到柳暗花明的新天地?或许帮助别人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而走出自卑自闭的心态,树立强烈的自信,是开展交际的必备素质。难以想象一个做事畏首畏尾,总是唯唯诺诺的人有很多的朋友,而相反地,只有对自身的能力充满自信并且充分予以表现的人才会赢得大家的欣赏和尊重。
在彼得大学临毕业的最后一年,他已经是学校里最有声望和最受欢迎的社团负责人之一了。回顾这段经历,他感慨地对我说:“如果没有在社团中为别人服务的工作锻炼,如果不是从中培养的良好心态,我肯定将在自闭中默默无闻地上完大学,而不会被同学们评选为‘优秀毕业生’,也更没有机会坐在这里和你聊天了。”
精心打造你的名片
我记得一个人际交往专家说过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在现代生活中,一个没有名片的人往往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人。换而言之,在日常交往中,尤其交际圈子比较大的时候,名片是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而如果在社交场合需要交换名片时拿不出来名片,不但显得很失礼,还会损害自身形象,令别人认为你无足轻重,交际圈窄,用不着名片。
第二句话,在现代生活中,一个不会使用名片的人是没有交际经验的人。名片的使用不仅仅是简单的自我介绍,还会反映你的身份地位,也代表了你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尤其在讲究品位的社交场合,有时一张名片所传递的信息,往往胜过罗嗦而乏味的介绍和自我介绍。
销售冠军乔·吉拉德有一个习惯:只要碰到一个人就马上把名片递过去,不管是在车行里还是在大街上。他认为,生意的机会遍布于每一个细节,销售的要点不是商品而是他自己。
“如果你出名片时想,这是很愚蠢且尴尬的事情,那么你怎么能给出去呢?”他说。而事实上,那些举动显得愚蠢的人,恰恰是那些成功的有钱人。这些人到处用名片,留下他的味道、痕迹,人们就像绵羊一样来到他的办公室。很可笑的一件事是:有些销售人员回到家里,甚至连他的妻子都不知道他是卖什么的。
所以,为自己精心准备一张专业化的高品质名片实在是非常重要的,剩下的工作就是发出它们。记住,每一张递出的名片都可能打开一片天地。
那么什么样的名片是高品质名片呢?答案是四个字:简洁、清晰。
一般来说,制作名片应该选择质地较硬的卡片纸,通常规格是5.5×9的,注意别太大也别太小。我们现在用的名片包名片夹都是统一规格的,名片太大肯定放不进去,当然太小的话也显得不合适。
名片材质一般选择标准纸板最好,这样符合通行的标准。不能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比如做木材生意的用木片,做皮革生意的用皮片,这样虽然显得自己“干一行,爱一行”颇有新意,但这种“名片”只能让接受者哭笑不得。
名片的色彩总体上要控制在三种颜色之内。如果颜色多于三种,就会产生杂乱无章的感觉,所以名片的颜色,少点比较好,两种颜色其实是最好的,纸用一种颜色,而字另一种颜色。纸张最好选择本白的,就是天然质地的那种白色或者浅灰色、浅蓝色、浅黄色这一类的浅色,这样印上深色的字迹比如黑色就比较好看,也显得素朴大方。在颜色方面注意千万不要故弄玄虚。
现在时尚界都在倡导简约,不尚浮华,名片也不应该例外,不管是选材、色彩还是上面的信息,保持简洁明快的风格会令大家都感到舒爽。
另外,名片应该保持清晰,涂改和手写名片都是很失礼的行为,也不要因为一时的心血来潮,在名片上添加一些不必要的语句。
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换电话号码了,图一时之便,在名片上就信手涂改,其实这是大忌。名片犹如自己的另一张脸面,怎么能在上面随意涂抹呢?恰当的做法,是立即重印名片,而如果来不及,宁可当时不给,向对方解释,也不要掏出一张改得乱七八糟的名片,而给对方留下做事随意、不负责任的印象。
至于手写名片,则是更不足取了。也许有的艺术家喜欢这种浪漫的方式,但试想一下,在一个严肃的公务场合,大家都衣饰笔挺,正襟危坐,对方给你递上正式的烫金名片,而你掏出的是一张皱巴巴的纸片,还需要现拔出钢笔在上面签写,这不是个性,而是寒酸,既不尊重对方,也不尊重自己。一个成熟稳重的成功人士,是绝对不应该如此没有准备的。
从今天开始,诸位不要再隐藏了,应该让别人都知道你,知道你所做的事情。
轻松打招呼
在人际交往中,会面之初,寒暄和问候,即通常所说的“打招呼”、“say hello”,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事务性会谈,如果绕过这个程序而直奔主题,虽然显得爽快,但往往会令对话气氛变得生硬,不利于进一步的展开。
寒暄和问候,形式差不多,但在功能上略有区别。
寒暄的主要的用途,是在人际交往中打破僵局,缩短人际距离,向交谈对象表示自己的敬意,或是借以向对方表示乐于与之结交之意。与陌生人见面,开场白往往就是寒暄问候,然后双方能打开局面,畅谈起来。所以说,在与他人见面之时,若能选用适当的寒暄语,往往会为双方进一步的交谈,做好良好的铺垫。
反之,在本该与对方寒暄几句的时刻,一言不发则是极其无礼的行为。
社交场合,在被介绍给他人之后,应当跟对方寒暄。若只点点头,或是只握一下手,通常会被理解为不想与之深谈,不愿与之结交。这对于你的人脉拓展来说,其实就失去了一次机会。
碰上熟人,当然应当跟他寒暄一两句。若视而不见,不置一辞,难免显得自己妄自尊大,也可能会让对方觉得你是不是对他有什么意见,从而造成误会。
在不同时候,适用的寒暄语各有特点。
跟初次见面的人寒暄,最标准的说法是:“你好!”“很高兴能认识您。”“见到您非常荣幸。”
比较文雅一些的话,可以说:“久仰”,或者说:“幸会”。
要想随便一些,也可以说:“早听说过您的大名”、“某人经常跟我谈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读过您的大作”、“我听过您作的报告”等等,可以很快拉近彼此关系,找到下一步的话题。
跟熟人寒暄,用语则不妨显得亲切一些,具体一些,可以说“好久没见了”、“又见面了”,也可以讲:“你最近气色不错”、“今天穿的衣服很好看”、“今天天气不错”、“干嘛去呢”。
寒暄语不一定具有实质性内容,而且可长可短,需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但无论如何,它都应该具备简洁、友好与尊重的特征。
寒暄语应带有友好之意,敬重之心。既不容许敷衍了事般地打哈哈,更不可用以戏弄对方。因一句“戏言”而惹来麻烦甚至致祸的例子,历史上是并不鲜见的,所以对此应当慎重。“去哪儿”、“忙什么”、“身体怎么样”、“家人都好吧”等等。
问候语具有非常鲜明的民俗性、地域性的特征。比如,老北京爱问别人:“吃了吗?”其实质就是“你好”。但是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文化背景,照实回答说“没有,走,我请客。”就闹出了笑话:人家会像电影《不见不散》里所说的,给你来一句“没吃自己回家吃去!”
在阿拉伯人中间,也有一句与“吃了吗”异曲同工的问候语:“牲口好吗?”你可别生气,人家这样问候您,绝不是拿你当牲口,而是关心你的经济状况如何。在以游牧为主的阿拉伯人中间,还有什么比牲口更重要的呢?问候“牲口好吗?”其本意的确是关心你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寒暄问候是为了表达愿意与对方进行交流的意愿,有些人能够利用好寒暄、问候这段时间,找到与对方进一步交流的切入点,使得接下来的交流顺理成章。所以寒暄要自然,不必没话找话,反而显得生硬。在和对方并不熟的情况下,实在一时想不到说什么,谈谈天气也是可以的,而贸然地冒出一句“你太太好吗?”倒会令双方都陷入尴尬。另外有一点也需要注意,牵涉到个人私生活、个人禁忌等方面的话语,最好避开。例如,一见面就问候人家“跟朋友吹了没有”,或是“现在还吃不吃中药”,都会令对方反感至极。
总之,无论是寒暄还是问候,无论是面对朋友还是客户,怀着尊重对方的心态,运用轻松自然的方式,就会达到良好效果。
赞美别人
什么样的人最招人喜欢?答案就是:懂得赞美别人的人。交朋识友,人脉拓展都离不开对别人的赞美。见到老人,赞美其身体康健,鹤发童颜;见到女性,赞美其相貌出众,气质不凡;见到男性,称赞其事业腾达,气质潇洒;见到小孩,夸赞其聪明伶俐,可爱活泼……很多人已经将这些看成人际交往中的必然需要。
不过,赞美绝不是“拍马屁”、阿谀奉承,必须要懂得适时、适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充分发挥赞美的功效,赢得好人缘。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引起别人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