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19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曾对他的儿子做过这样的教导:“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夹尾巴是一种道德选择,因为这不仅代表着你的清醒,还代表着你对以往朋友帮助的感谢。如果你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必然把尾巴翘得高高的。抑制不良的欲望,就要保持一颗平常之心,赶走狂妄的情绪。趾高气扬的人要获得人生的增长点,就应该向一切尊重人类生命的道德力量鞠躬,不要担心自己表现出愚蠢的样子,人应该全面地发展,就得质朴谨慎求实。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尾巴绝不是旗帜。我们衡量一个人有多么成功,从来不看它的尾巴有多么高,要看的是他脚踏实地的能量。而且,以另一个角度考虑,他只要投入,就很难有翘尾巴的时间,翘尾巴是闲人的专利,因为他们“无事”,所以总想表露自我,从而生出些“非”来。而有“心计”者恰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他们考虑的是如何更上一层楼,坐在冷板凳上不知疲倦的他们不把屁股露出来,所以,他们一直受到别人的尊重。
人们处于劣势时会有求胜的谋略,然而没有隐藏的功夫就会过早泄露天机,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得意不要忘形
运气好时,切莫得意忘形,乐极生悲,必须更加积极奋发。以使自己得到更大的发展。
美国南北战争时,北军格兰特将军,和南军李将军率部交锋,经过一番空前激烈的血战后,南军一败涂地,溃不成军,李将军还被送到爱浦麦特城去受审,签订降约。
格兰特将军立了大功后,没有骄奢放肆、目中无人。他很谦恭地说:“李将军是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人物。他虽然战败被擒,但态度依旧镇定异常。像我这种矮个子,和他那六尺高的身材比较起来,真有些相形见绌,他仍是穿着全新的、完整的军装,腰间佩着政府奖赐他的名贵宝剑;而我却只穿了一套普通士兵穿的服装,只是衣服上比士兵多了一条代表中将官衔的条纹罢了。”
也许你以为格兰特将军的自谦,固然值得赞美,而李将军以败将的身份,居然也昂首挺胸、衣冠整齐,似乎有些示之骄傲呢?其实不然,李将军虽然战败,但仍能坦然忍受耻辱,这正是他勇敢坚毅的地方。他这样做,是表示他把失败当作一种经验,而非一种耻辱,如果能再给他一次机会的话,他仍能挺身奋战、争取光荣。所以他也可以说是不失为一位伟大军人的风度。
格兰特将军不但赞美了李将军的态度,而且也没有轻视他的战绩。他认为自己的成功和李将军的失败,都是偶然的机会造成。他说:“这次胜负是由极凑巧的环境决定的,当时敌方军队在维吉尼亚,几乎天天遇到阴雨天气,害得他们不得不陷在泥潭中作战。相反的,我们军队所到之处,几乎每天都是好天气,行军异常方便,而且有许多地方往往是在我军离开一两天后便下起雨来,这不是幸运是什么呢!”
这一番谦虚的话听在人家耳里,远比无数次的自吹自擂好得多。唯有对自己的成就发生疑问的人,才爱在人家面前吹牛,以掩饰那些令人怀疑的地方。一个真正有“心计”的人,是不必自我吹嘘自我炫耀的,因为你的成绩,你的成功,别人会比你看得更清楚,而且会记在心上。
格兰特将军把一场决定最后命运的大胜利,归功于天气和命运,这正表示他有充分的自知之明,始终没有让理智被名利的欲念所埋没。曾经有人说:“愈是不喜欢接受别人赞誉的人,愈是表示他知道自己的成功是微不足道的。”
看过特洛伊战争“木马屠城记”故事的人,都会记得特洛伊是怎样被毁灭的。
特洛伊人与入侵的希腊联军作战,双方互有胜负,后来联军中有人献计,假装全部撤退,留下一匹大木马,并将勇士藏在马腹内,其他的主力部队亦躲在附近。特洛伊人望见远去的舰队,以为敌人真的撤退了,于是在毫无防备下,将木马拖入城内,歌舞狂欢,饮酒作乐。就在他们睡梦中,木马中的敌人纷纷跳出,打开城门,里应外合,于是特洛伊灭亡了。
从这个故事中,教给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得意时不要高兴太早,否则危机马上就到。
有些人因为顺境连连而甚感欣慰,愉悦之情不时流露于脸上。然而,不能光只是高兴,应该想想怎么才能维持好运,永保成功。
人生处在顺境和得意时,最容易得意忘形,终致滋生败象,乐极生悲。得意忘形的人很多很多。得意而忘形,这是许多没有远见者的共性,他们本来就没有大志向也没有大目标,只是在一种虚荣心的驱使下向前奔跑,目的只是想博得众人的喝彩,等众人的掌声一响便认为达到了人生目的,便想躺在掌声中生活了,自然也就忘形了,认为自己可以不再奔跑,可以昂头挺胸地在人群中炫耀了。
得意而忘形,这是许多投机者的共性,他们本来没想扎扎实实地做一番事业,只是想得到荣华富贵罢了,于是靠着自己的小聪明、小伎俩侥幸做成一点事业,便以为自己有炫耀的资本了,有享乐的根基了,于是便忘形于自己的小聪明小伎俩,他们的一生也就只能如此了。
得意而忘形,也是一切谄媚者的共性,他们本来生就一副藤的性格,不想自己长筋骨却想爬得很高,于是只能攀附于高位者,他们攀到了有权者的头上便以为自己有权了,他们攀到了有名者的头上便以为自己有名了,他们攀到了有钱者的头上便以为自己富有了……他们忘形于自己攀附的成功,也忘形于自己因攀附而得到的利益。
得意而忘形,说明一个人没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有了一点点的得意便以为人生的荣耀不过如此了,这些人中有许多有才华的人有实力的人有发展前途的人,要是真的能尽力而为会成就一番事业的。只是有的人目光太短浅了,有的人又习惯于谄媚罢了。
忘形应该说是一种误解,一种把暂时的得意看成永久得意的误解,一种把暂时的失意当成永久失意的误解,只要我们明白,这个世上永远没有永恒的事物,一切都是暂时的相对的发展的,那就不会忘形了,那么人人都会生活得更美好。
假使你常常为芝麻小事而得意忘形,接受别人的称赞、自己拍自己的肩膀,把它当作一桩了不得的事情,那你无异是在欺骗自己,就像那些被魔术欺骗了的观众一样。从此你将走上失败之路,因为你早已没有自知之明,盲人骑着瞎马乱闯,怎么会有成功的希望呢?
实际上,只要我们仔细思考,就知道我们百分之九十九的成功,其实有不少是机动的成分夹杂在里边的,我们应该看清这些机运所在,将来如有同样事情发生,又缺乏这些机运时,知道怎样应用。
得意忘形背后潜伏着巨大的危机,所以,我们在得意之时切忌忘形。
喜怒不形于色
喜怒不形于色。这是多少人追求的一种境界。在实际生活当中,这种以静制动的功夫被称为“深藏不露”、“绵里藏针”,这也是一种为人处事的“心计”。
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屡败于项羽,最后兵困荥阳,处境危在旦夕。正在这时,刘邦的部下韩信在北线却捷报频传。
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胜利,韩信的政治野心也逐渐膨胀起来。他派人面见刘邦,要求封自己为王。刘邦一听,便怒不可遏,当着信使的面斥责道:“我久困于此,日夜盼望韩信前来相助,想不到他竟要自立为王。”
此时,张良正坐在刘邦身边,急忙附耳说道:“汉军刚刚失利,大王有力量阻止韩信称王吗?不如顺水推舟答应他,使其自窃,否则将会产生意外之变。”
刘邦立即心领神会,话锋一转,反改口骂道:“大丈夫要做就做个像样的王!,’,刘邦原本爱骂人,这一骂不足为怪,况且前后两语衔接不错,竟也没露出什么破绽。
不久,刘邦派张良作为专使,为韩信授印册封。
刘邦不动声色稳住了韩信,为汉军日后十面埋伏,击败项羽做了组织准备。如果当时就为此事与韩信闹翻,后果将不堪设想。以当时韩信的实力,独自称王逐鹿中原也并非没有可能。
不过深藏不露,喜怒不形于色如果做得过了头,也会引起别人的逆反心理,结果适得其反。
民国初年,袁世凯一心想登上皇帝的宝座。他指使党羽大造舆论,一时间谣言四起,劝进者络绎不绝。袁世凯心中暗自高兴,但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表白自己是拥护共和忠于民国的。即使在他的心腹大将冯国璋、段祺瑞面前也是如此。
据说,冯国璋曾专程赶到北京向袁世凯探听虚实。袁世凯装得一本正经:“华甫,你我是自己人,难道你不懂得我的心事!不妨对你明说,总统的权力和责任已经与皇帝没有区别,除非为儿孙打算,实在没有做皇帝的必要。我的大儿子身带残废,老二想做名士,我给他们排长做都不放心,能够承担重任吗?而且,中国一部历史,帝王家总是没有好结果的,即使为儿子打算,我更不忍把灾害给他们。当然皇帝还可以传贤不传子,但总统同样可以传贤,在这个问题上总统与皇帝不就是一样的吗?”冯国璋听后插言道:“总统说的是肺腑之言。可是,将来总统功德巍巍,到了天与人归的时候,只怕要推也推不掉哪!”
袁好像很生气的样子,坚定地说:“不,我决不干这种傻事!我有一个孩子在伦敦读书,我叫他在那里置了一点产业。如果有人一定要逼迫我,我就出国到伦敦,从此不问国事。”冯国璋听了袁世凯如此诚恳和坚实的表白,自然也就不存在任何疑心了。
然而,冯国璋刚刚离开袁府,袁世凯就气冲冲地回到书房,大骂冯国璋忘恩负义。连声说:“冯华甫真是岂有此理!岂有此理!”老奸巨猾的袁世凯向来喜欢让部下猜测自己的心思,由于城府过深连心腹大将有时也难以领会他的真实意图。冯国璋自恃跟随袁世凯多年,他把袁世凯的一番假话当成了肺腑之言。
但纸是包不住火的,冯国璋回南京不久就听到袁世凯称帝的消息,冯不禁跳起脚来发火说:“老头子真会做戏!他哪里还把我当作自己人。”从此与袁世凯分道扬镳,真可谓“聪明反被聪明误”。
物极必反,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限度。
喜怒哀乐是人的基本情绪;这世界上应该没有心如止水的人的,没有喜怒哀乐只能是“植物人”。
没有喜怒哀乐,这种人其实蛮可怕的,因为你不知道他对某件事的反应、对某个人的观感,当人面对他时有不知如何应对的慌乱。但在复杂人际交往中,喜怒不形于色,做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的喜怒哀乐表达失当,有时会召来无端之祸。因此,高明的掌权者一般都不随便表现自己的情绪,以免被人窥破弱点,予人以可乘之机。越是精于此术的人,城府便越深。
不轻易表露自己的观点、见解和喜怒哀乐,这种方法称为“大智若愚”、“大动若静”,这是上司用以控制下属的一种重要方法。有“心计”的上司会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不让别人窥出自己的底细和想法,这样部下就难以钻空子,就会对上司感到神秘莫测,就会产生畏惧感,也不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面目。
有“心计”者大智若恿,大动若静,喜怒不形于色,这是他们做人的精明之处。
难得小事糊涂
真正有“心计”的人,并非时时处处都工于“心计”,他们看问题能抓住主要环节,对主要环节能全力以赴,精明待之;而对于无关的次要环节,则又能糊涂为之。
宋代宰相韩琦以品性端庄著称,遵循着得饶人处且饶人的生活准则,从来不曾因为有胆量而被人称许过,可是在下面两件事上的神通广大,实在是没有第二个人,这才是“真人不露相”的注脚。
当宋英宗刚死的时候,朝臣急忙召太子进宫,太子还没到,英宗的手又动了一下,宰相曾公亮吓了一跳,急忙告诉宰相韩琦,想停下来不再去召太子进宫。韩琦拒绝说:“先帝要是再活过来,就是一位太上皇。”韩琦越发催促人们召太子,从而避免了权力之争。
担任入内都知职务的任守忠这个人很奸邪,在皇帝和太后间进行离间。有一天韩琦出了一道代头敕书,参政欧阳修已经签了字,参政赵概感到很为难,不知怎么办才好,欧阳修说:“只要写出来,韩公一定有自己的说法。”韩琦坐在政事堂,用未经中书省而直接下达的文书把任守忠传来,指责他说:“你的罪过应当判死刑,现在贬官为蕲州团练副使,由蕲州安置。”韩琦拿出了空头敕书填写上,派使臣当天就把任守忠押走了。
要是换上另外的爱耍弄权术的人,任守忠会轻易就范吗?显然不会,因为他也相信一贯诚实的韩琦的说法,不会怀疑其中有诈。这样,韩琦轻易除去了蠹虫。
大智若愚,即小事愚,大事明。这是一种很高的修养。愚,并非自我欺骗或自我麻醉,而是有意糊涂。由聪明而转糊涂,由糊涂而转聪明,则必左右逢源,不为烦恼所扰,不为人事所累。
一个晋代人谢万,字万石,是谢安的弟弟。曾经和蔡系争一个座位,蔡系把谢万从位子上推了下去,把帽子和头巾都弄得快要掉了。谢万慢慢站起来,拍拍衣服说:“你差点儿弄伤我的脸。”蔡系说:“本来就没有考虑到你的脸。”后来两人都没有把这件事挂在心上,当时人们都称赞他们。
这是历史上有名的装糊涂的故事,受侮受损的一方都没有为自己的难堪而大发其怒,记恨在心。相反,都表现出了宽宏大量,毫不计较的美德和风度。结果不仅没有受到更多的伤害反而得到了大家的敬重。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事不能太认真,太较劲。特别是涉及到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太认真,不是扯了胳膊,就是动了筋骨,越搞越复杂。
顺其自然,装一次糊涂,不丧失原则和人格;或为了公众为了长远,恐怕暂时忍一忍,受点委屈也值得,心中有数(树),就不是荒山。有时候,事情逼到那个份上,就玩一次智慧,表面上给他个“模糊数学”,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人一生不应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该糊涂时就糊涂,不计较、糊涂处置一些不关大局的小事情;但对重要问题,原则问题,就不能糊涂,该聪明时就得聪明。有句成语“吕端大事不糊涂”,说的正是小事装糊涂,不耍小聪明.而在关键时刻.才表现出大智大谋。
对于小事可以以糊涂为主,但对于大事要牢记“吕端大事不糊涂”。
装糊涂,问前途
有的时候,装装糊涂或许更能测出事实的真相。
楚成王将商臣立为太子之后,有些后悔,想要废掉他,所以就着手秘密征询各方意见,准备另立公子职来取代他。
关系着未来王位继承与否,这对商臣而言,是何等的大事!当他得到消息后,心中非常紧张,但又不知道消息是真是假,就跑去请教他的老师潘崇。
潘崇想了一下,便说:“我看,你到大臣江芈那里去走一趟,送给他一样他平常不喜欢的东西作为礼物,而且举止上要轻浮一些,看看他有什么反应。”商臣就照着潘崇的建议,来到了江芈的官署,无厘头地送了礼,让江芈顿时之间,觉得真是莫名其妙,本来还想行礼如仪,但接下来,看见商臣举止轻浮,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立刻按捺不住脾气,气呼呼地说:“你这不成材的臭小子,看来君王想要废掉你,并不冤枉你,我看另立公子职,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商臣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后,不得不带着沉重而又落寞的心情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