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无论你有多哀伤多愤怒,除非你的至亲好友,否则不会有人对你的喜怒哀乐有兴趣,并进一步表示关怀,更不可能倾听你的哀伤或是愤怒。你若不知此点,不但会造成自己极大的压力,也会留给对方极坏的印象,因而下意识地看轻你。
“变脸如翻书”,也不失是一种圆融的处世姿态。在复杂的社会里’若无变脸的功夫,怎能同时与许多不同的人相处呢?
不随意逞口舌之快
津津乐道逞口舌之欲,真的不是一件好事,有“心计”的人都会慎言畏出,缄默守声,不随意表达自己的心声和对外界事物及其他人的看法。
夏充彝在《幸存录》中记载:一天,某旅店里有五个人在一起饮酒,其中一个姓徐的术士说魏忠贤作恶多端,不久肯定会倒台。另外四人有的沉默,有的害怕,有的劝他说话要慎重,不然会招来灾祸。那人大声说:“魏忠贤虽然专横,他总不能把我剥皮,我怕什么!”夜里,众人熟睡,忽然门被推开,闯进来几个人,把那位随口说大话的人逮走了。不一会儿,又把一同饮酒的另外四个人带到一处衙门,先捕的那人一丝不挂躺在那里,手脚都钉在门板上,堂上高坐着魏忠贤。他对四个人说:“这位说我不能剥他的皮,今天不妨试一试。”就命令手下人取来熔化的沥青浇在那人身上,过一会儿沥青冷却凝固,用锤子敲打,只见沥青和人皮一齐脱掉,形成一副完整的人的皮壳。那四个人吓得半死,魏忠贤对他们每人赏给五两银子压惊,把他们放走了。
喜欢表达自己的见解是人的一种偏好。有水平、没水平的人,有知识、没知识的人,见过世面、没见过世面的人,都爱如此。发生了一件事情,我们喜欢议论;看了一部电影,我们喜欢评论;有什么与我们利益相关的事,我们更是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没了;如果有人请教我们,我们更当仁不让地做激情洋溢地演说。有时我们偏执到像故事中那个姓徐的术士一样不知安危得失只图嘴巴说得快活,结果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
津津乐道逞口舌之欲,真的不是一件好事,有“心计”的人都会慎言畏出,缄默守声,不随意表达自己的心声和对外界事物及其他人的看法。这里面有着很深的道理和觉悟。下面我们来看看口舌表达(赞赏、反对,说得对或说得不对)有哪些惹火烧身的地方:
1.你的见解意在阐明你的某种主张。你明确地表达你的主张,在很多时候和情况下不仅无益,还十分危险。这无异于你把自己赤身裸体地暴露在他人的面前,让人们从任何地方都可以明白无误地攻击你。这对你的打击将是致命的,而他人又不会有太大的危险。虽说直陈你自己,也能为你吸引意气相投者,也能表明你的一种天地正义,但就个人来说,太暴露自己的确不是上策,它给自己带来的益处远远小于它将给自己带来的祸害。因为人群复杂,把自己置身在不明底细的环境中,自己在明处,人家在暗处,你哪能占到什么便宜呢?而且从哪里飞来的祸害或什么人将与你作对,你都浑然不知。因此,在一个不明根底的场合中,轻易地暴露你的身份、主张和想法,这是十分危险的和不智的。要学会含而不露,模糊主张,这样才能较少树敌,争取更大的外围基础和内围力量。
2.你的见解意在赞赏他人的观点、身份、主张。赞赏他人,虽说不会让他人直接反感,但赞赏的方式和内容也智愚有别,使用的场合不尽相同也言而有别。因此,赞赏他人也并不一定就能得到他人的赞许和好感。比如你水平太臭,对人家的赞美夸错了地方,犹如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马儿没有给你一个吻,却蹦给你一个马蹄子。又如你身份太低,见识太少,你想对一个司令进行赞赏,却用了对连长的赞赏标准(甚至你根本没有资格对一个远远在你身份之上的大人物夸奖褒誉)。这些,都会使人接受不了你的赞赏,甚至会反感你的赞赏。谁知道自己有没有赞赏他人的水平和资格呢?看来夸夸别人,也不是随口就能做到的。而且,赞赏也表明了你的一种态度,会与你的意见相左的人结仇。
3.你的见解意在反对他人的观点、身份、主张。反对他人,当然不会有人会感谢你了。虚心纳谏的齐王和唐太宗也是凤毛麟角。一般的人,哪有虚心待人的气度呢?如果你有,你也就不会言之凿凿的讥刺他人了。也许在给他人提出反面意见时,你只是一时热情,一种见解,并没有太深的考虑和什么利益攸关的地方,你只是随便说说,随口而出,谈不上善意,也绝没有恶意。但是人家听话时,就不是你想像的样子了。人家可能十分反感,十分在意。你的话也会对环境和舆论起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人家更会记恨在心,试图报复。如此看来,如果你和他人没有某些根本上的、实质性的矛盾,千万不要随口胡乱批评他人。因为你是无心的,无目的的,而他人却并非如此,他们是有心的,认真的,要报复的。从你说话对他们的不利影响来看,他们这样的反应似乎也不无道理。这么严重的人际关系问题,当你没有什么必要时,你何必难为自己和他人呢?
4.你的见解说得不对。那还有什么必要对人说呢?人家会十分轻视你、蔑视你,把你当个傻瓜看待。你为什么非要把你浅薄的东西或地方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中呢?这是十分不必要的。而且,由于你的见解谬误,他人会认为你不怀好意,是个十足的敌人。你有心如此,倒也没有什么。你无心如此,那就太划不来了。人家以你为敌,欲图报复,你何苦呢?糟糕的是,我们大都没有这种自知之明,我们不知道我们的浅陋和鄙俗,反把浅陋和鄙俗张扬得众人皆知,我们不知其丑,反自得意。当了小丑,还以为是个大英雄,其实还是个要被人报复的小丑。
5.即使你的见解说得很好,你的见解说得很对,也不一定能引起别人的好感。这里面还有很多因素在左右着人们的感情和是非选择。如批评对象的气度、受教育程度,批评时的场合,批评产生的影响等等。这还没有把批评对象的阶段立场和利益关系考虑进去,如果考虑进去,那就更复杂了。人们对真理和是非的判断从来没有相同的判别标准和尺度。对同一事物,人们往往会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断和选择。不同立场上的人,完全没有相同讨论的可能性。把那些最有宽容精神的学者、知识分子、艺术家等人包括起来,他们也没有根本上的包容性,只有极少数的人例外。而你面对的那些人,连那些有宽容精神的人都不如,他们哪能和你心平气和、天地为公地讨论是非得失呢?因此,即使很高明的见解,也不一定要对人说。有告诉别人的冲动,实是一种城府有限、境界有限的表露。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们做人要有“心计”,要学会三缄其口,金口不开。以少去口舌是非的侵害。回头想想,对懂得你道理的人,有什么说的必要呢?对不懂你道理的人,说了又有什么用处呢?看来,对亦不说,不对亦不说,不言真君子。同时,不表达什么,还是一种策略,让人莫辨根本,从而免受敌害。再说,不表达什么,也是一种境界,是超越人间是非和人的认识有限性的一种豁达和彻悟。
单就个人做人处世而言,随意直说、乱说,有时候都…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一句话不投机,一句话说错"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
专心做好一件事
对于任何东西,你都可以渴望得到,而且,只要需求合乎理性,并且十分强烈,那么,“专心”这种力量将会帮助你得到它。
有一位朋友,是一位胸怀大志的人,他在大学期间就立下了志愿:要熟练掌握5门外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每天不断在背诵,结果10年过去了,他所学的几门外语都还是初级水平。从这位朋友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四处出击、平均消耗注意力的恶果,假如他在10年的时间里,集中精力钻研一门外语,相信他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林肯专心致力于解放黑奴,并因此使自己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李斯特在听过一次演说后,内心充满了成为一名伟大律师的欲望,他把一切心力放在这一件事上,结果成为美国最有名望的律师之一。
伊斯特曼专心致力于生产柯达相机,这为他赚进了数不清的金钱,也为全球数百万人带来无比的乐趣。
伍尔沃斯的目标是要在全国各地设立一连串的“廉价连锁商店”,于是他把全部精力花在这件工作上,最后终于完成了此项目标,而这项目标也使他获得了巨大成功。
海伦·凯勒专注于学习说话,因此,尽管她又聋又哑,而且又瞎,但她还是实现了她的明确目标。
可以看出,有“心计”的人,都把某种明确而特殊的目标当作他们努力的主要推动力,专心致力于做好一件事。
有“心计”的人不会把精力同时集中于几件事上,一次只专心做好一件事。也就是说,不能因为从事分外工作而分散他们的精力。
中国古代的铸剑师为了铸成一把好剑,通常在深山中潜心打造十几年,有道是“十年磨一剑”。专注能够保证工作效率的最大的发挥,为了专心做好一件事,必须远离那些使你分散注意力的事情,集中精力选准主攻目标,专心致志地从事你的事业,这样才可能取得成功。
如果大多数人集中精力专注一项工作,他们都能把这项工作做得很好。
把你需要做的事想像成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小抽屉。你的工作只是一次拉开一个抽屉,令人满意地完成抽屉内的工作,然后将抽屉推回去。不要总想着所有的抽屉,而要将精力集中于你已经打开的那个抽屉。一旦你把一个抽屉推回去了,就不要再去想它。
了解你在每次任务中所需担负的责任,了解你的极限。如果你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和失去控制,那你就是在浪费你的效率、健康和快乐。选择最重要的事先做,把其他的事放在一边。做得少一点,做得好一点,才能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快乐。
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投入并积极地希望它成功。这样你的心里就不会感到筋疲力尽。不要让你的思维转到别的事情、别的需要或别的想法上去。专心于你已经决定去做的那个重要项目,放弃其他所有的事。
在激烈的竞争中,如果你能向一个目标集中注意力一次只专心做好一件事,你获得成功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珍惜生命中的每一秒
用“秒”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收获要大得多。
小陈每天早晨与妻子一起上班,但他的动作总是比妻子快,这样每天他就要在车里等妻子10分钟左右。小陈是一个珍惜时间的人,当他发现每天都有这样一段时间可以利用的时候,他就放一本英语书在车上,每天看几个单词,学几页英语。这样坚持下来,虽然看不出每天有多大的收获,可是后来小陈报考英语四级的时候,他才发现英语的学习变得很简单,原来每天仅10分钟的积累已经显出成效来了。
小陈等于没有花多余的时间在英语学习上,但他已经赢得了整个英语学习。这就是他珍惜时间的结果。
进化论的奠基人、英国的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后还是个无名小辈,接着他参加了环球考察,他在“贝格尔”号轮船上,珍惜每一天时间,进行了大量的考察,搜集了足够研究50年的标本。在别人闲聊时,他坚持写航海日记,还与国内的科学界朋友保持书信联系,其中不少信件很快就被作为学术论文发表。当他踏上阔别了5年的国土时,惊讶地发现自己已被称为海洋生物学专家。有人问他何以能作出那么巨大的成绩的时候,他回答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短的一段时间。”
现代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在他作画的60多年中,据说只有两次间断,10天没有动笔。一次是他63岁时生了一场大病,几次不省人事,另一次是64岁时母亲病故,他因过度悲伤,没有作画。85年那年,有一天他连画4张条幅,已经很累了,可他仍要坚持再画一张。画毕,他在条幅上题写了这样的话:“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一张补充之,不教一日空闲过也。”齐白石在艺术的道路上,十分爱惜时间,不停地辛勤探索,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绘画成就。
华罗庚说:“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时间的价值非比寻常,它与人生的发展和成功关系非常密切。一个人在时间面前如果是个弱者,他将永远是一个弱者,因为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同样放弃了他。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有一句至理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谁都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但是,一旦要求你抓紧时间的时候,总是有许多的借口,时间就在借口当中流逝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古往今来,只有那些善于利用时间、懂得时间宝贵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在我国历史上,引锥刺骨的苏秦,以绳悬梁的孙敬,凿壁偷光的匡衡,都是善于利用时间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