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冉不去就职,他的家人埋怨说:“我们这样贫穷,幸有王奂并不嫌弃你,你应把握住这难得的机遇啊!”
范冉平静地说:“穷富有别,事情并不像你们想像的那样简单。我若再入官场,势必要与人勾心斗角。我没有余财,用什么打通各个关节?与其争无所争,不如不去的好。”
范冉给王奂回信说:“穷人多艰,奈何我并不是当官的材料,所以只能谢谢你的好意了。官场复杂玄奥,你也要处处小心。”
王奂对范冉的拒绝深感意外,他对自己的下属说:“没有人甘受贫穷的,可我的朋友范冉却穷不为官。他这样做有他的深意,想来我不能不佩服他了。”
后来,王奂升任汉阳太守,临行前范冉带着弟弟范协携带麦酒,在路边设坛等候王奂的车马。
见到王奂,范冉自责说:“你当县令时,我本应该在你的身边相从,但我自感卑贱,生怕给你带来负担,所以贸然不受命了。”
王奂连道无妨,又劝他随己同去汉阳为官,他说:“为了生计,有时勉强的事也要做啊,你别太固执了。”
范冉摇头说:“我不是固执,只是有些自知之明罢了,你现在也未必了解我了。”
范冉终生安守贫穷,生活虽苦,但精神愉悦,无灾无难。184年,范冉老死家中,终年74岁。
永远不要对自己绝望
人在遭遇挫折的时候,情绪低落,容易失去自信,低估自己的能力。要善于驾驭你的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所左右。哪怕你遭遇第一百次挫折,也要像遇到第一次挫折时一样,平静地去接受。
曹操在与吕布争夺濮阳的战斗中,屡战屡败,军队困于此地,局面很久都没有改观。恰在此时,一场历史上罕见的蝗虫灾害铺天盖地而来。而此时吕布军也在困境之中,双方都有了退兵的打算。
这时侯,在一旁隔岸观火的袁绍派人来到曹营,给他捎信说:“老曹啊,一个人单打独斗太不容易了,还是与我联合吧。你可以举家迁到邺城,我都为你安排好了。”这时曹操刚刚失去兖州,军粮无存,情绪正处于低谷,就准备听从袁绍的“忠告”。正在这时,东平相程昱出使回来,曹操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程昱说:“将军是否因为目前的局面而产生了自卑感呢?要不然决不会出此下策。那袁绍占据燕赵地区,有吞并天下的野心,又岂能容忍您在他营垒之中?况且袁绍这厮,是个小人,您又能安心屈服做他的部下吗?您是龙中之龙,不应该依附于人。现在兖州虽然残破,但还有三城在我掌握之中,还有万余忠贞的将士。凭将军您的神武,有荀彧和我程昱及诸将领,收拾余部,发挥他们的力量,称霸立业的机会不是没有的,希望将军三思而后行。”
程昱的话,犹如一记警钟,击醒了绝望中的曹操。是啊,与虎谋皮,投靠袁绍,我曹操又岂能心甘!从此,打消了与袁绍联合的念头。
人在遭遇挫折的时候,情绪低落,容易失去自信,低估自己的能力。而当你开始否定自己或怀疑自己的能力时,心中自会产生“理由”认同你的否定。怀疑、不相信、潜意识认为一定会失败以及并不真正渴望成功,是大部分人失败的原因。
所以,当你处在逆境时,一定要自信,不停地给自己鼓劲儿。用个形象的比喻来说,自信心好比是左右我们一生成就的调温器。一个平庸、原地踏步的人,他相信自己没有什么本领,所以获得成就也少;他相信自己成不了大事,所以他也就没成什么大事;他相信自己不重要,所以他扮演的始终是可有可无的小角色,而且从自己的谈吐、走路、行为等,都显示出他缺乏信心,除非他往上调高他的调温器,否则他会畏缩,妄自菲薄。同时,自轻者人必轻之,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别人更不会相信他了。
有一段格言正好说明了自信心对人生的影响:“思其败则必败,思其殆则必殆,思其难则必难,思不成则难以成。信其能是可能,信其行则可行,信其成则可成,成败自在人心。”
碰上困难时,如果你花过多的时间去设想最糟糕的结局,这等于在预演失败。就像一个高尔夫球员不停地嘱咐自己“不要把球击入水中”时,他脑子里将出现球掉进水中的映像。试想,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打出的球会往哪里飞呢?
缺乏自信是事业不成功的主要原因。那么怎样才能拥有自信呢?
首先,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同时正确地认识周围的人。
你周围的同事并不比你强。他们之所以每天都神采奕奕、容光焕发,不是因为他们比你强,而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并能够在工作中找到快乐。如果你勇敢地承接了挑战,但很不幸你把事情弄糟了,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你不是故意捣乱,你的上司仍然会喜欢你,你的同事们也不会嘲笑你。对自己的能力坚定信心,必要时可以把自己的优点列在一张纸上,以时时勉励自己。
其次,在头脑中导入积极的思想。
不要一遇到难题就在脑中叮嘱自己千万不要失败,以及设想如果失败了自己该如何收拾残局。你应该把它当做一件平常事来对待,或者告诉自己,完成它不过是“小菜一碟”。告诉自己一定可以成功,并在头脑中设想事情成功以后你如何受到上司的重视和同事的羡慕,以及随之而来的加薪升职。凡事都有其积极的一面,只要善于运用这些积极的方面,你就可以轻松建立起自信。
最后,把过去成功的例子放在脑海里。
用自己过去的成功例子不断地鼓励自己,你就更容易建立起信心,也就有勇气去承担较有挑战性的任务了,成功的例子可以与眼前的这个任务有联系,也可完全无关,只要能让自己感到,自己是可以取得成功的就可以了。
要善于驾驭你的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所左右。哪怕你遭遇第一百次挫折,也要像遇到第一次挫折时一样,平静地去接受。
美名不独自享受
《菜根谭》说:“完名关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独孤皇后是隋文帝的妻子,颇有德名。她身为皇后,而且家族世代富贵,但她却并不仗势凌人、爱慕虚荣,而是努力做到以社稷为重。突厥与隋朝通商,有价值八百万的一箧明珠,幽州总管阴寿准备买下来献给皇后。皇后知道后,断然回绝,她说:“明珠不是我急用的。当今敌人屡犯边境,我军将士疲劳,不如把这八百万分赏有功将士。”
皇后喜爱读书,待人和蔼,百官对她敬重有加。有人引用周礼,提议让皇后统辖百官妻室。皇后不愿开妇人扰政的先例,没有接受。
大都督崔长仁是皇后的表兄弟,犯了死罪,隋文帝碍于皇后情面,想免他的罪。皇后却能从维护国家利益出发,顾全大局,她说:“国家大业,焉能顾私。”崔长仁终于受到律法的严惩。
我们不妨细细分析独孤皇后这些举动的高妙之处:独孤皇后不收明珠,却把它分赏将士;表兄弟违法犯罪,她却不因权徇私,确实做到了不露锋芒,因此,她也远离了许多祸害,同时也保持了名节,难怪文帝临终时对她念念不忘了。
东汉时,有个叫甄宇的人被人称为“瘦羊博士”,就是因为他办事留有余地,不过分求满求盈,淡然放宽,不苛求于人,因而受人尊敬。
据载,每逢腊月,东汉光武帝便下诏书赏赐每个博士一只羊。但是所分的羊大小肥瘦不等。当时,一些主持分羊的人提议把羊屠宰之后分肉,后来又有人主张通过拈阄,靠运气来决定所分的羊的大小。博士中有个叫甄宇的人对这种做法感到很讨厌,每次都是先要了一只瘦羊。他带了头,其他的人也就不好意思再争论不休了。一次在朝廷上,光武帝问:“瘦羊博士在哪儿?”甄宇“瘦羊博士”的美名便传扬开来。甄宇深知做事留有余地的道理。为羊的肥瘦发生争吵,终归是缺少雅量;那些人虽然得到了肥羊,但人格被看轻了。甄宇自己挑选瘦羊,也给人们开了一个好的先例,别人再也无法中伤他了。
放开一步,乐得平安。虽是小事,但也蕴含着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领悟人生真味
长孙顺德仗着自己是皇亲,贪赃枉法,挥霍无度,遭到太宗的惩治。赋闲的日子,他变得谦和恬淡,领悟了人生的真味。
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长孙顺德有大功在身,被封为薛国公,任左骁卫大将军。
长孙顺德人极聪明,不仅打仗过硬,而且在官场上也游刃有余,仕途通达。他曾嘲笑一个久不升迁的同僚说:“我和你同时投靠皇上,为何有今日的天地之别?你不该反省一下吗?”
同僚说:“你和皇上是至亲,你又多有战功,这都是我无法和你相比的。”
长孙顺德摇头说:“在官场上最重要的是需要钻营,要用智,要敢为。我平日无时不在苦思,连说话的语气都要事先揣摩。看你埋头做事,却不思此中要义,落到今天的这个地步也就不奇怪了。”
唐太宗继位后,长孙顺德受封千户,还特别得到了宫女的厚赏,太宗为示优待,竟允许他经常住在宫中。在和唐太宗的闲谈中,长孙顺德总是劝谏说:“现在天下初定,陛下不可太仁慈,
当敢作敢为,不要顾虑太多的非议。天下是陛下的,陛下怎么做都不过分。”
唐太宗不赞成长孙顺德的说法,教训他说:“正因为江山稍平,朕才要顺应民意,以仁治国。个人的智慧不能取代民心,朕也不敢独断专行啊!你这个人强调自我,太过霸道,以后要有所改正才好。”
长孙顺德仗着皇上的宠爱,对朝廷法纪并不看重。一次,他和朋友聊天时说:“任何法纪都有它的漏洞,关键看你是否找出它的破绽了。有人说我违法,可他们查无实据,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长孙顺德贪赃枉法,挥霍无度,为了逃避制裁,他每次都指使家奴收受别人的贿赂,自己决不出面。他得意地对心腹说:“万一事发,我只推托不知罢了,大不了治我个管教家奴不严之罪。”
长孙顺德用尽心机,事情还是败露了。唐太宗又气又恨,他对大臣们说:“长孙顺德官高爵显,为什么干这种糊涂事呢?这是他自以为是、不敬上天的缘故。应该让他记住这个教训。”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唐太宗并没有惩罚他,而是赐他几十匹绢。
大理寺少卿胡进对唐太宗说:“长孙顺德已然犯罪,本该刑罚,陛下这样做不合法度,让人费解。”
唐太宗说:“长孙顺德是个聪明人,我这样做只想引发他的愧心。如果他不知羞愧,到时再惩治也不迟啊。”
长孙顺德见皇上不罚反赏,并没有深想,他只当皇上念及他的功劳,所以一点也没有悔改之意。
唐太宗见没有功效,立即将长孙顺德免职,并严加痛斥。
长孙顺德赋闲在家,一度怨气冲天,不可遏止。他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打骂家奴,浑似疯癫。一日,他的一位老友见他如此,叹息着对他说:“你心中不服,不甘如此,是这样吗?”
长孙顺德又吼又叫神情激动。
老友不听他的苦诉,打断他说:“你以聪明自居,不畏上天,鄙视他人,这是你的大病啊!你的心机用过头了,为什么不甘做一个愚人呢?你的祸患都是因为你的聪明而起,现在看来,你的聪明并不聪明,你要有勇气承认这一切了。”
长孙顺德苦思多日,终于想通了。他急把老友请来,诚恳地对他说:
“多谢你的教诲,否则我真是苦海无边了。我本凡夫俗子一个,却偏以圣贤自居,如此怎会心平气顺?我不知道天高地厚,早该受此责罚。”
从此,长孙顺德性情大变,分外谦和起来。他在家饮酒赏花,心情也不压抑了。还常对家人说:“我有幸衣食不愁,有酒有肉,这都是上天的恩赐,而我从前不知道珍惜,想想真是无地自容。我本来就不算什么,要感谢上天厚待我啊。”
一年之后,唐太宗观看功臣图,又怜悯起长孙顺德了。他派人去观察长孙顺德在做什么,去的人回报说:“长孙顺德无怨无尤,饮酒赏花,快乐逍遥,和从前判若两人了。”
唐太宗又深入了解了他的言行,十分高兴,他不仅恢复了长孙顺德的爵位,还任命他为泽州刺史。长孙顺德在刺史任上,一改过去自我放纵的恶习,行事低调,谦逊勤政。从前,泽州地方的官员中很多人接受百姓馈送的礼品,已形成一种惯例。长孙顺德彻底纠正了这弊政,下令禁绝,他告诫下属官员:“我们为官的并不比百姓高人一等,为百姓做事本是应该,倘若自我骄傲起来,那么祸不可测啊!”
清廉自守的查道
不管什么时候,为官不贪都应该是荣耀的事,它的长远效益是短视者无法预见的。当官决不是个捞钱的职业,明智的人不会被铜臭熏倒。
北宋时,家境贫寒的查道刻苦好学,成绩优异。一次,查道的老师问学生的志向,学生中的多数人都回答说要当官,而查道却说:
“当官就要清廉守节,否则沦为贪官污吏,便不能为民造福,还要受万世唾骂,这样的人不是太没有见识了吗?”
端拱元年(988年),查道举进士名列第一,从此走上了仕途。
做官不久,查道的一位好友因病而死,好友的女儿被典押于人。为了救助好友的女儿,同样贫寒的查道一愁莫展了。这时,知道内情的一位富豪主动上门,对查道说:“我知道大人为救助好友之女而心急,做善事也要用钱,我的一点敬意你就收下吧。”
富豪献上重金,查道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查道对家人说:
“这位富人和我并无交情,他送上重金,分明是有意拉拢我。日后他若生事枉法,我还能秉公办理吗?这种恶例决不能开,否则我就会被拖下水的。”
查道向另一位友人借了一笔钱,将好友女儿赎了回来。
查道俸禄并不少,但因查道长年养着许多无依无靠的亲族老者,所以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并不比寻常百姓家好。有人见查道家中陈设简陋,有时甚至一天只吃一顿饭,禁不住劝他说:“你家中人多,用度不少,为什么不想点办法呢?只靠节俭是无济于事的。”
查道知道他的用意,笑着说:“你说我不会当官,是吧?”
那人也笑了,道:“当官也要穿衣吃饭,只要多些变通,何愁不富呢?”
查道突然变脸,怒声说:“你这不是关心我,而是要害我啊!我不是不知道当官弄钱容易,可后果呢?贪官是喝老百姓血的,他们虽然一时快活,但是没有好下场的。我就是穷死,也不想当那丧尽天良的贪官!”
一次,查道带着下属外出视察。时值夏日,天气炎热,一行人饥渴难耐。路过一片枣林时,下属摘了一些枣。
查道眉头不展,批评下属说:“为官者要注意自身形象,要不然何以治民呢?现在枣林主人不在,你们这样做就大为不妥。此事虽小,但可见你们律己不严,将来如不约束,是要出大事的。”
查道按照市场上的价格,把钱桂在树上,这才离开枣林。
当时,官场黑暗,官吏循私舞弊、贪赃枉法的事情十分普遍。查道对此十分愤恨,他专门上书给真宗皇帝说:“有些人为了私利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如此之人是不配在朝为官的。他们把当官视为一条发财途径,以清贫为耻,鱼肉百姓,如果任其横行,那么陛下的江山就危险了。”
朝中奸小知道了查道的上书,纷纷指责他危言耸听,他们对真宗皇帝说:“查道官小职微,为了邀功求宠,竞不惜诽谤朝廷,污蔑百官,他是别有用心的,陛下切不可相信他。”
真宗皇帝冷笑着说:“朕虽不出宫门,却也对天下事略有所闻。依朕看来,查道所言切中时弊,他才是真正为国分忧啊!”
真宗皇帝嘉勉了查道,又按他的建议,给朝廷派出的转运使和副使,增加了对郡县官吏的考察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