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方圆全书
10407400000044

第44章 方圆有术职场人生名与利(3)

迈克尔是一位青年演员,刚刚在电视上崭露头角。他英俊潇洒,很有天赋,演技也很好,开始扮演小配角,后来成为主要角色演员。从职业上看,他需要有人为他包装和宣传以扩大名声。因此他需要一个公共关系公司为他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刊登他的照片及有关他的文章,以增加他的知名度。不过,要建立这样的公司,迈克尔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偶然的一次机会,他遇上了巴巴拉。巴巴拉曾经在纽约一家最大的公共关系公司工作过好多年,她不仅熟知业务,而且也有较好的人缘。几个月前,她自己开办了一家公关公司,并希望最终能够打入有利可图的公共娱乐领域。但是,一些比较出名的演员、歌手、夜总会的表演者都不愿与她合作,她的生意主要还只是靠一些小买卖和零售商店。一次偶然机会认识了迈克尔,两人一拍即合,联合干了起来。迈克尔成为了她的代理人,而她则为他提供出头露面所需要的经费。他们的合作达到了最佳境界。迈克尔是一名英俊的演员,并正在时下的电视剧中出现,巴巴拉便让一些较有影响的报纸和杂志把眼睛盯在他身上。这样一来,她自己也变得出名了,并很快为一些有名望的人提供了社交娱乐服务,他们付给她很高的报酬。而迈克尔不仅不必为自己的知名度花钱,而且随着名声的扩大,也使自己在业务活动中处于一种更有利的地位。

通过巴巴拉和迈克尔的相互合作与需要,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格局:迈克尔需要求助于巴巴拉,获得为自己宣传的开支;而巴巴拉为了在她的业务中吸引名人,需要迈克尔做自己的代理人。他们正是互相满足了对方的需要,从而达到了自己利益。

也许一个人常常想到只有自己得利,别人只是他个人得利的桥梁,不妨就将这个态度,变为先助他人成功,然后借着这桥梁成为自己得利的开端!

1988年,一个刚进到中国市场上创业的老板,因为要在内地开发生产工厂而向当地一个农村村长求助,他想,如果这些村民在穷困环境下打工,不仅生活水准不能提高,而且也会直接影响他工厂的士气和纪律,就向村长建议,将工厂所有的利润60%给他,他只要40%。这协议也告诉村长两个信息,第一,他比老板还赚得多!第二,老板是为他成功着想来求他帮助!于是村长就努力管好村民的工作态度与纪律这两个重大问题,他凡事也在为工厂着想。不到十年,这工厂生产已远远超过期望,虽然老板利润减少了很多倍,但圜工厂稳定和工人爱戴支持,他变为一个稳坐泰山的千万富翁,当然这位村长也富裕起来,本来是只有一个千万富翁,但却出现了两个!同时,村民的生活也得到了稳定,多数人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

从一个健康、成熟的态度来看,表面上帮助他人,实际上也就是在帮助自己,别人获利的同时,自己也获利不少,这才是一个健康的“双赢”态度。

这就像乔治·马秋所说的:“帮助别人往上爬的人,会爬得最高。”如果你帮助其他人获得他们需要的事物,你也能因而得到想要的事物,而且帮助得愈多,得到的也愈多。

助他人成功,你也能获得利益,这样双方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利”字当先

“人脉”就是经由人际关系而形成的人际脉络。人类是群居的社会动物,人与人在互动过程中产生了特殊的情感与利益关系,这就是所谓的“人脉”。但是,在人脉关系中,又有多少人是为了情感,似乎每一个人都是“利”字当先。

战国最出名的纵横家苏秦,两千多年前,他到各国游说国君不成而回到了家里,并用尽了父母的所有积蓄,见他没得到重用,家人没有一个愿意接触他,也包括他的父母;苏秦又出了家门,几年后,亲人得知苏秦得到了重用,于是铺上了大红地毯,设了酒宴,迎接他探乡归来。苏秦当时不禁自叹: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小时候,朋友在一起,为的是快乐;到了中学,朋友在一起,为的是开心,这些都是无瑕的。但越接近社会,因名利而往来的人就越来越多。

有人将自己工作的公司比作是在汪洋中行驶的一条巨轮,很多小船上的人想往大船上挤,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最靠近中心的驾驶舱(管理层),但想要挤进去,就必须把挡路者或一些阻碍者干掉,甚至挤进海里去。这就是职场的现实。职场上,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某种利益关系!人们可能都正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互相协作,所以,有的人总是试图把人脉关系搞好,为的就是到需要时能够助自己一臂之力,获得更多的利益。

人脉关系是为符合双方持续需求所形成的一种关系。你付出,便有收获;不付出,就没有收获。

职场中的人际关系,首先就是利益关系,其次才是朋友关系或者是同事关系。而且利益关系是职场人际交往的底线。利益关系与朋友关系并不对立,利益关系是基础,朋友关系是黏合剂。公司不是家,公司的主要功能是赢利,满足其成员的利益需求。公司里的人际冲突,根本症结是利益冲突。表面上看去都是以情感冲突表现出来,实际上,那些情感反应都是因为利益受伤而导致的。毕竟中国人比较含蓄,况且重利一向被人们所唾弃,那就只好以情感冲突做幌子。换言之,在职场中,只要把握住利益关系这条底线,人际交往就变得简单些,不至于被情感因素扰乱。有些公司的老板对员工无微不至地关怀,其实,那样做并不是出于他们的本意,他的真正目的是,让员工们给他好好工作,也使员工们不好意思提出加薪要求。其实,公司里情感管理的国的还是为了赢利。

职场中有两类朋友,一种是以情感维系的,另外一种则是以利益维系的。人际关系是互动的,无论情感或利益,都要双方努力,这样才能和谐相处。职场中的人际冲突,一方面是利益冲突,另一方面是由于交往底线混乱所致,比如X以情感维系与Y的关系,而Y却以利益维系,这时X可能就觉得很受伤,因为自己的情感付出得不到回应。其实,x只要调整与Y交往的底线就好了,反之亦然。无论以哪个作为交往底线,彼此信任最重要,情感骗子和利益骗子同样可怕。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各种利益交织构造而成的世界里,表面上知识是时代进步的特征,实际上,不同社会的人际关系是要用智慧处理的。因为人类社会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就在于人们之间相互需要,也就是有着利益上的相互需求。换句话说,一个人要想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并且活得很好,就必须要进行利益的追求和交换。利益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它向我们展示了生活最初始也是最朴素的一面。在现实生活中,一切能够给人带来物质或精神满足的东西如金钱、地位、名誉等,都是生活的追求与交换筹码。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但是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不过,当你有了丰沛的人脉时,你就能够建构互补的外部梦幻团队。人脉是一种杠杆,因此前人才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人脉的价值就在于此。

那么,生活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是最成功的人呢?人本为重利,一切皆为利益驱使,自己的本性忠于利益,行于利益。一个有钱的人给人的形象是勤劳,能屈能伸,头脑冷静,六亲不认,心狠手辣。具备这些特征的人,算是可以打造一个一时的富人,然而却远远不能打造一个很成功的人。一时的财富是守不了一世的,最终还是会转瞬即逝的。

人们存在竞争,而商人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一个“利”字。财富看上去是有限的,你占有的多,别人就得到的少。其实财富是无限的,财富不停地被创造,只要能够达到一种平衡的机制,财富是会源源不断地出现的。聪明的商人头脑很冷静,表面上的荣辱虚名不能成为自己行为的驱动者,商人唯一的驱动者是利,只有利才能从事,表面的虚名荣辱并不能成为商人的阻碍。

聪明的人谋利而不谋气,在利字面前没有永远的敌人和朋友。如果一时生意占了上风,就想乘机致对方于死地,不得翻身,这是最糊涂人的做法。聪明的人不会那样做,即使自己有了敌人,他也会利用人脉疏通关系,他们遵守的是“和气生财”这一原则,只有共同繁荣,维持人脉资源才是大道。人们处世应该学会圆滑,切不可将事做绝,任何事情留些余地,危难时刻就会受益匪浅。归根结底,维持人脉资源,还是以利字当头的。

当你满脑子利益取向时,与人相交就显得虚情假意,很难赢得真情实意。但人脉之所以有用,是对方真心认同你,珍惜这份情谊,才会在适当的时候助你一臂之力。相对于点滴累积的“节流法”,人脉理财属于“开源法”,助你事业上处处逢源,也能帮你结交值得的人生缘分。懂得人脉理财者,有形与无形的人生财富将由你掌握。人们为何要掌握良好的人际资源,说到底,还是为了利益。在人脉关系中,即便是真情实意,也无非是为了利益,似乎一切都是为了利益而做。名利是人一生的追求?

俗话说:“名利乃身外之物。”但又有多少人会放弃名和利呢?现今,似乎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地追求名利。有人追求名,有人追求利。名与利,人人想要。为了名,用尽手段;为了利,绞尽脑汁。有得必定有失,要得到,必定要付出代价。在执意追逐名利的过程当中,往往也会失去许多珍宝、失去许多福分、失去许多的平静。不管怎样,人们还是在追求。

虽然说:名利为身外之物。但到底要多少才够?到底要怎么才算完美?当繁华落尽,再没有所谓的名和利做后盾之时,你的心境会是如何呢?有名有利,或无名无利之时,都一样能处之泰然吗?能与不能,这并不妨碍人们‘对名利的追求。但是名与利已成了很多人一生的追求。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中,大街上的人们每天都是行色匆匆,为了更好地生活,他们整日奔波;为了争名逐利,他们可以欺骗与背叛任何人。也许是因为他们在名利场里迷失了自己。

有些人为了得到名利,甚至不惜把真理抛之脑后,把名利挂于心头。他们热衷于主席台上发言、镁光灯下讲话,向往的是荣华富贵,图谋的是加官进爵,学术只是他们的垫脚石和敲门砖而已。他们往往头衔一大堆,兼职挂满身,跑工程要项目’以学术之名,行私欲之实,实在当得起一个“伪”字。

有了名利心,自然上下其手、以假乱真:伪造学历、工作经历以及实验数据者有之,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者有之,请人捉刀、冒名顶替、坐享其成者有之,批量生产、“著作等身”、大放“学术卫星”者亦有之……凡此种种造假之术初时尚属隐秘,但此风熏染一久,有人竟然明目张胆,公然为之。由此,学术界泡沫横飞,便不足为怪了。

人类历史在不断地变化着,在代表着这种变化的事物里面,其中就有人认为“名利”的观念,是一种价值观。原来被人轻视的东西,现在众人所望;原来奉若神明的东西,现在让人不屑一顾。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举不胜举。

有人说“名利场”是一个可怕的场地。视其为罗网,如刘禹锡,而有“名网”之名;或视其为缰绳与枷锁,如柳永与秦观,而有“名缰利锁”之语;《韩诗外传》甚至断言“喜名者必多怨,好誉者必多辱”。

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名与利的。士人不争名,官场空荡荡;商人不夺利,市场冷清清。利字不谈,只说一个“名”字,就与我们脱不开。我们把社会影响大的人,称为“名人”或“名士”;我们把技术专精的人,称为“名师”或“名手”;我们把有声望地位的家庭,称为“名门”;我们把社会知名人士或学有专长者,称为“名流”或“名家”;我们把尊敬的老前辈称为“名宿”,把其地位称为“名望”;孔子甚至有“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之言,担心死后名声不好……有这样多的“名”在那里保存着,却又不让众人去争取它,这恐怕是很难办到的。

人们为了追求一名,不惜搏命演出;利字当头,不惜恶名远扬;人们可以无功而名,同样,成名之后,也可以“名”“节”骨肉分离。名利场已俨然一缸老酱,蚊蝇与妖怪齐舞,唾沫共涕泗横飞。

一个普通职员,会因为手中的一点权利,在接受“当事者”一次宴请或几条香烟的贿赂或几句廉价的恭维中,视为人生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一位鄙视权利和金钱的学者,也许会为一篇学术论文的署名而犹豫不决;一位权倾一方的执政者,因为没能实现心目中更为远大的“目标”而郁郁寡欢;一位“富可敌县”的商人,为早一天完成“富可敌省”的理想而疲于奔命。

所有这些,几乎成了人们生活的全部现象。他们是存在的,根据“存在即合理”的观点,他们也是合理的。的确如此,人类对名利的欲望和追求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天性,是人类的特征。

有了名利就能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所以,人生活在社会中,最喜欢的就是名利。古往今来多少的豪杰志士,都是在名利二字上消磨了青春年华。

有人曾说:真正的快乐或者幸福,并不在于名利二字上。但是人活世上,不为名,不为利,那为什么?为了活得开心?如果没有那些名、利,怎么可能会活得快乐呢?若不是那些利,哪来的经济基础让你享受快乐,换句话说,你连生存都困难了,还再怎么谈快乐,恐怕笑的力气都没有了。

古往今来,真正淡薄名利的能有几人?或许只是因为能够得到的利益并不能让他们感到满足,所以才故作清高博了个淡泊名利的好名声罢了。

虽然人们提倡不为名、不图利的公共美德,提倡的愿望是好的,但这并非符合我们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名和利是一对孪生姐妹,但脾性并不那么融洽。慕名总被逐利所累,逐利也总为慕名所困,想鱼和熊掌兼得,做到名利双收,除非运气特别青睐于他。多少人为利益所驱,或贪赃或枉法,牟取暴利,得来骂名却毫不足惜;又有多少人为留下清名,视钱财如粪土,甘守清贫。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不为名,不图利”只是一种虚伪的说教,有一些虚伪的因素在里面。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不为名利所动?相传有一皇帝下江南,路过镇江,特登上金山游览,问一老和尚道:“和尚!你看前面大江之中,风帆片片,碧天无际,烟波淼淼,你知道这江上来来往往有多少的风帆吗?”

那老和尚定一定神,悠悠地答道:“皇上,依贫僧所见,只有两张帆。”

皇帝问道:“是哪两张帆呢?”

老和尚说:“就是为名、为利的两张帆。”

这位皇帝便在那老和尚的肩上一拍,笑道:“好一个为名为利!”

“名成利就”,似乎是人生中莫大的安慰。有了名利,仿佛对人生就有了交待,但问题在于“名利”是个无边无际的黑洞,当你获得些许的名利时,就会想要更多的名利。

“名利”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会为不同的“名利”而发“追求”之力;“名利”也是分“档次”的,不同“档次”的人,会追求不同“档次”的“名利”。

站在池塘边喂鱼,本是一池静水,平静无波,不过撒下手中小小的饵,一切自是另一番景象:红鱼争食,自相残杀,互相践踏,只为明显需大于供的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