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保还想罗织罪名诛杀高拱,亏得张居正从中巧妙斡旋,才未得逞。在高拱去世后,张居正等人还向朝廷请求恢复他的官职荣誉。后来神宗亲政,重理高拱旧案,赠他太师头衔,追加文襄名号。就这样,张居正在勾心斗角的朝廷中,顺应局势的发展,在宫内宫外,先朝今朝,都游刃有余,稳稳当当地升官。
施于人者被施
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需要互相帮助。因为,也许有一天你也需要别人对你伸出援手。施恩于人,就有回报的惊喜等着你。
南朝宋孝武皇帝时,齐太祖萧道成担任舍人的官职,而刘怀珍任直阁将军,二人很早就结识了。有一天,刘怀珍请假回青州探家,萧道成有一匹白色良马,因为咬人,不能骑,就送给刘怀珍作为送别礼;刘怀珍因此回赠萧道成上百匹丝绢。有人对刘怀珍说,“萧君这匹马因为咬人不能骑,才送给你。你回报他丝绢百匹,岂不是回礼太重了吗?”刘怀珍说:“萧君器量堂堂,志向高远,还会对不住我送的丝绢吗?我打算把自己的性命和名声都托付在他身上,怎么,还能计较钱物的多少!”
唐朝雍州泾阳(今甘肃平凉西北)人李大亮,文武兼备,隋末曾在韩国公庞玉帐下任行军兵曹。唐高祖李渊入关以后,他归顺唐朝,被任命为金州(今陕西安康)总管府司马,后来升迁为左卫大将军、兼领太子右卫率、工部尚书等职,负责皇帝和太子两宫的警卫任务,皇上和太子都非常地宠信他。
李大亮为人忠厚、严谨、恭敬。他勤于职守,每到他值夜班时,一定是通宵不眠,实在困乏得支持不住了,也只是坐着打个盹。唐太宗曾夸赞他说:“每当大亮值夜班时,我便通宵安眠。”唐太宗每次出巡,都安排李大亮留守。宰相房玄龄十分看重李大亮,常常称赞李大亮有王陵、周勃那样的节操,可以担当重任。李大亮虽然位高望重,生活却十分简朴。他的住房低矮简陋,穿着也很朴素。当初,李大亮跟随庞玉在东都与李密作战,战败被俘获。李密的部将张弼释放了他。李大亮富贵以后,总想报答张弼的救命之恩。张弼当时任将作丞,绝口不言当年这件事。踏破青山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正当李大亮为打听不到张弼的下落而大伤脑筋的时候,有一天,两人在路上不期而遇。李大亮很快认出了张弼,抱着张弼痛哭不止,恨相遇太晚。李大亮要把自己的家产全部送给张弼,张弼说什么也不肯接受。于是,李大亮就把这件事禀告皇上,说:“微臣能够服事陛下,并有今天的荣华富贵,这都是张弼的功劳啊。我请求陛下把我的全部官职都转授给张弼。”唐太宗就任命张弼为中郎将。不久,又升迁为代州都督。
俗话说,授之以桃,报之以李,有时在无意中帮助别人,可以获利意外的收获。
鲁宣公二年(前607年),宣子在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一人非常饥饿,就去询问他的病情。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宣子就将食物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活着。现在离家很近,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宣子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子饭和肉。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一次,灵公想杀宣子,灵辄在搏杀中反过来抵挡晋灵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脱险。宣子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那个饿汉。”宣子再问他的姓名和家居时,他不告而退。
同时,知恩图报是一种美德。
作家马尔克斯年轻时供职于波哥大《观察家报》,1955年,他因揭露海军走私而引火烧身,以至于不得不狼狈逃窜,亡命巴黎。
他穷困落魄,举目无亲。多年以后,他是这样回忆的:没有工作,一人不识,一文不名,更糟的是不懂法语,所以只好呆在弗兰德旅馆的一个不是房间的房间里干着急。肚子饿得实在捱不过去了,就出去捡一些空酒瓶或旧报纸,以换取少量面包。这样的生活他品尝了整整两年。他在痛苦的期待和期待的痛苦中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过后他才知道,许多拉丁美洲流亡者都有过类似的乞丐经历。他和他同伴不谋而合,都发现了这么一个秘密:骨头可以熬汤!买一块牛排搭一大块骨头;牛排吃了,骨头不知要熬多少锅汤。即便如此,他诅咒过那些肉铺。在他看来,所有开肉铺、开面包店或旅馆的,都是可恶的小人。
由于马尔克斯实在穷得可怕,仿佛下辈子也还不清长期拖欠的房租了,弗兰德旅馆的老板拉克鲁瓦夫妇也许是自认倒霉或该当如此,不但不催不逼,最后似乎还不得不由他徒托空言、一走了之。后来,马尔克斯时来运转,竟无可阻挡地发达起来。1967年,《百年孤独》的出版更使他名满天下。
一天,春风得意、身处巴黎某五星级饭店的马尔克斯忽然想起了拉克鲁瓦夫妇。于是他悄悄来到拉丁区,寻找弗兰德旅馆。旅馆依然如故,只是物是人非,他再也见不到拉克鲁瓦先生了。好在老板娘尚健在,她一脸茫然,根本无法将眼前这位西装革履、彬彬有礼的绅士同10多年前的那个流浪汉联系在一起。为了让她相信眼前的和过去的事实并收下“欠款”,马尔克斯煞费了一番苦心。
再后来,马尔克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拉克鲁瓦太太得知这一消息后惊喜万分。她在《世界报》刊登一则寻人启事,诚挚地表示要把那一笔钱归还给他,也算是他们夫妇对世界文学的一点贡献。马尔克斯为此又专程前往巴黎看望老人家,而且陪同他前去的是拉克鲁瓦夫妇年轻时的偶像——嘉宝。马尔克斯诚恳地告诉拉克鲁瓦太太,她的贡献在于她的善良,她没让一个可怜的文学青年流落街头。他还说,她和拉克鲁瓦先生使他相信:巴黎还有好人,世界还有好人。
雪中送炭要比锦上添花更让人感激和感动,在你帮别人的同时也是在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所以当别人有难的时候,请不要犹豫地伸出你的手。
办事不要走极端
在待人处世中,万不可把事情做绝,要时时处处为自己留下可回旋的余地,俗话说:“过头饭不吃,过头话不说。”就是这个道理,凡事要留有余地。
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出任宁州(今甘肃宁县、正宁一带)刺史。当时,宁州为各民族杂居之地,狄仁杰注意妥善处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抚和戎夏,内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为他歌功颂德。是年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宁州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返朝后上表举荐,狄仁杰升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抚使。狄仁杰针对当时吴、楚多淫词的弊俗,奏请焚毁祠庙1700余所,唯留夏禹、吴太怕、季札、伍员四祠,减轻了江南人民的负担。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当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响应,武则天平定了这次宗室叛乱后,派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当时,受越王株连的有六七百人在监,籍没者多达5000人。狄仁杰深知大多数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军中服役的,因此,上疏武则天说:“此辈成非本心,伏望哀其诖误。”武则天听从了他的建议,特赦了这批死囚,改杀为流,安抚了百姓,稳定了豫州的局势。其时,平定越王李贞的是宰相张光迅,将士恃功,大肆勒索。狄仁杰没有答应,反而怒斥张光迅杀戮降卒,以邀战功。他说:“乱河南者,一越王贞耳。今一贞死而万贞生。”“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兵暴横,无罪之人,肝脑涂地。”“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如得上方斩马剑加于君颈,虽死如归。”狄仁杰义正辞严,张光迅无言可对,但怀恨在心,还朝后奏狄仁杰出言不逊。狄仁杰被贬为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南)刺史,入为洛州司马。
但是,狄仁杰的才干与名望,已经逐渐得到武则天的赞赏和信任。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被任命为地官(户部)侍郎、同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平章事,开始了他短暂的第一次宰相生涯。身居要职,狄仁杰谨慎自持,从严律己。一日,武则天对他说:“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谮卿者乎?”狄仁杰谢曰:“陛下以臣为过,臣当改之;陛下明臣无过,臣之幸也。臣不知谮者,并为善友。臣请不知。”
张光迅因为遇到的是狄仁杰,所以幸免于难,在我们赞赏狄仁杰的坦荡豁达的时候,还要吸取张光迅的教训,事事难料,所以不要走极端,要给自己留有余地。
下面这个例子也是做事走极端的故事。
商朝时期,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了,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逃走了。叔齐不肯继承君位,也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并把他的木制灵牌载在兵车上,向东方进兵去讨伐殷纣。伯夷、叔齐勒住武王的马缰绳谏诤说:“父亲死了不葬,就发动战争,能说是孝顺吗?作为臣子去杀害君主,能说是仁义吗?”武王身边的随从人员要杀掉他们。太公吕尚说:“这是有节义的人啊。”于是搀扶着他们离去。等到武王平定了商纣的暴乱,天下都归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仁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那歌词是:“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薇菜。以暴臣换暴君啊,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唉呀,只有死啊,命运是这样的不济!”于是饿死在首阳山。
追求仁德是圣贤所为,但凡事都不应钻牛角尖,伯夷、叔齐就是因为太强调仁德不会变通,才饿死在首阳山。
中国人办事讲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不左不右,折衷调和,不走极端。在为人处世时,严格要求自己,办事知道节度,不走极端,可以通行无阻,马到成功。
施恩于人的技巧
当你伸出援手,提供建议给有需要的朋友时,有时觉得效果似乎并不怎么理想,在助人过程中,有时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那时因为在帮助别人时也需要技巧。良好的人脉关系是在平时的交往和联络中建立起来的,没事相求时也要想到与朋友交流一下思想、道一声问候。在这种交往、联络过程中我们更强调真心和坦诚,而不是一种形式和纯利用的商业化关系。如果你只是出于商业目的而刻意去培养友谊或者纯粹把它作为促进自身事业的一种手段,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你与你周围的人关系良好,你对别人也友善热情,但别人一旦发现你的意图之后,就不会把你当作真正的朋友。在你经营失败或遇到灾难的时候,那些表面的朋友都会一个个地离开你,原因就是你平时不是真心待别人,而是在利用别人,从未不求回报地帮助过别人。如果想交到真正的朋友,建立牢固的人脉关系,还必须努力培养一些高尚的品质,宽宏大量、发自内心深处的友善和施恩不图报的乐于助人的精神。
战国时代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有一次,中山的国君设宴款待国内的名士。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全都喝到。有一个没有喝到羊肉羹的人叫司马子期,此人怀恨在心,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楚国是个强国,攻打中山易如反掌。中山被攻破,国王逃到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拿武器跟随他,便问:“你们来干什么?”两个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获得您赐予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就是他的儿子。父亲临死前嘱咐,中山若有任何事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王。”中山国君听后,感叹地说:“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而失国矣。”即给与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我因为一杯羊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
而如何有技巧地施恩于人并让对方为已所用,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贞观晚年,名将李勋患重病,名医遍治,均用药无效。有人提出惟有用须灰和药才能治疗。唐太宗闻讯,“乃自剪须以和药”。李勋得到龙须,感激涕零。突厥将领李思摩,原名阿史那思摩,因立军功,唐太宗赐姓李,授职右卫大将军。他于贞观十九年随驾出征,在进攻白岩城的战斗中,被弩矢中伤,唐太宗爱将心切,“亲为之吮血,将士闻之,莫不感动”。唐太宗懂得如何施恩,换来了良臣的辅佐。
帮助别人是件好事,但同时要考虑到对方的自尊心,在尊重对方的前提下,给与帮助才会换来对方的感激。
纽约的冬天真是冷极了,暴风雪几乎就是家常便饭,有时几尺厚的积雪使部分单位和商家也不得不暂时歇业。可是,公立小学却依旧照常开课。接送小学生的公车艰难地爬行在风雪路上,按时接送孩子。许多家长对校方的这种做法很不理解:有必要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非让孩子们去学校吗?陈太太忍不住打电话给学校,打算向校方提出停课的建议。说明原委后,校方的答复却令陈太太感动良久:“正如您所知,纽约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不少穷人家庭冬天甚至用不起暖气,接送那些小孩到学校上学,他们不仅能享受到一整天的温暖,还能在学校里享受到免费的营养午餐!”“施恩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保持人的尊严。我们不能在帮助那些贫穷孩子的同时,却践踏了他们的自尊。”
施恩时不要说得过于直露,挑得太明,以免令对方感到丢了面子,脸上无光;给别人已经帮过的忙,更不要四处张扬。施恩于人,不要老是想从别人身上得到什么,应该想我能够给予别人什么,付出什么样的服务与价值来让对方先获得好处。施恩不可一次过多,以免给对方造成还债负担,甚至因为觉得被瞧不起而怨恨于你,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大恩若仇。
人情就是财富,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给人帮忙的机会,要热情地给予援助。当你能持续这么做,并且大量帮助别人获得价值的时候,也就是你成功的时候了。
刚柔相济,张弛有道
曾国藩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做人的道理,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就会萎靡,太刚就容易折断。刚并不是说要残暴严厉,而是强娇丽已。趋事赴公,就需强娇。争名逐利,就需谦退。”
老子也提出:“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燥。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一类。”“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攻入天下最坚强的东西里面去,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普天之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攻克最坚强的东西,却没有什么可以胜过水了。弱胜过强,柔胜过刚,对于如此的道理普天之下的人们没有谁不知道,然而就是很少有人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