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受益一生的34种记忆方法
10460400000032

第32章 理解记忆法

在开始这一节的讲述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测验,请大家对下面的两组材料进行记忆——

泰国首都曼谷的全称:恭贴玛哈那空,阿蒙功达纳哥信,玛杏特拉瑜地耶,玛哈底陆魄,诺帕功特纳拉察他尼布里隆,乌童拉察尼卫玛哈萨旦,阿蒙劈曼阿哇又萨蒂,萨格塔底耶维萨奴甘巴席。

接下来我们不妨来背背这两首诗,一首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还有一首是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绝句《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怎么样?要把第一则的41个字都背下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恐怕比记圆周率小数点之后41位还要难得多吧!而第二则的这两首诗的总字数比泰国首都全名还要多7个,可是只要读几遍也就会背了。

其实我们来看一下曼谷的中文意译:天仙之都,供奉玉佛的皇都,攻不克的京城,幸福的京都,田比湿奴建的,因陀罗赐的都城。现在是不是很简单了?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古文《李斯谏逐客书》中的这样一段:“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只要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对此念过两三遍以后,想必都能背得下来。

但是如果把刚才的文字写成:“泰能不山就其,成土细深让,大能其故流不,河故海让择。”同样是22个字,恐怕念上十遍、二十遍,也不容易记住。

原因何在呢?因为杂乱无章的文字无法使人理解,只能靠机械记忆去死记硬背。而有意义的内容则可以在思考理解之后再记,这就容易得多了。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

人们常说,理解是记忆的第一步。为了进一步了解理解对记忆的重要性,请您再看看下面的一些例子。

斯陀夫人的世界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是南北战争前出版,还是南北战争后出版的?芽只要了解这部小说揭露了黑奴制度的罪恶,引起了黑奴问题的探讨,影响了南北战争的爆发,林肯对这本书评价很高,这样出版时间就迎刃而解了。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有许多事物应该记住但却没有记住,其原因往往是由于只注意枝节,而忽略了对本质的理解造成的。

美国前总统林肯出身贫寒,小时候买不起书,只好去借。只要有人肯借给他,无论走多远的路他也要去。借回后反复阅读,直到完全理解和记住。靠着这种阅读——理解——记忆的方法,林肯积累了大量知识。最后,他终于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总统之一。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做记忆的实验中发现:为了记忆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心理学实验表明,理解记忆的效果要比机械记忆的效果大约高25倍。

日本教育界提倡的一句口号是:“要思考,不要死记硬背!”这里所说的思考,首先也是指理解。

所谓理解,用古语来说,就是不仅要知其然,而要知其所以然。从生理学角度来说,理解就是在已有的条件反射基础上,去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并将新旧条件反射组成系统。巴甫洛夫说过,利用已获得的条件反射就叫做理解。理解就是懂得客观事物的意义,实际上就是利用旧知识去获得新知识,并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的系统中。而我们这节要讲述的释义记忆法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语词的一种方法。简而言之也就是理解记忆法。

理解记忆法,就是借助积极的思维活动、弄懂事物的意义、把握事物的结构层次、理解事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记忆活动方式。释义记忆法的基本条件就是对记忆材料的理解和积极的思维加工,可见它是建立在更高智力水平上的记忆。

理解记忆法基本特征

①与积极的思维活动相结合,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类和系统化等思维活动,把握记忆材料的含义、范围和结构层次,掌握其本质与非本质特征以及事物间的联系,加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和整体结构的把握。

在记忆各种材料时,还可以通过思维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上去理解材料的意义,以增加多种联系和多维度思考,使记忆材料意义更加深刻全面,进而纳入认知结构系统,形成长时记忆。

②运用已有知识经验。

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对比,找出相同与相异之处,使新材料或融入已有知识体系,或丰富、扩展已有知识体系。学习新知识时,很好地联系已有知识,是理解记忆法的重要一环,个人已有知识经验越丰富,结构越正确,越有助于理解记忆力的提高。

③灵活运用各种记忆策略和方法。

针对记忆材料的不同性质、数量和范围大小,及不同学习情境和个人情况,分别采取恰当的策略和方法,能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④复述程度也能表明理解水平,用自己的言语去解释或复述新知识,能增强理解,有助于记忆。

我们从理解记忆的四个特征的情况,来衡量理解记忆的运用水平。如果这几个方面做得好,就可以全面、精确、牢固、迅速地提高记忆效果。

如何实现理解过程

要实现理解记忆,我们首先要了解如何实现理解这个过程。我们要知道分析与综合是理解的实质。

如何进行分析与综合呢?具体方法可以分为5步进行。

第一步:了解大意。

当您记忆某个事物的时候,首先要弄清它的大致内容。拿读书来说,先要通读或者浏览一遍。如果是记忆音乐,先要完整地听一遍全曲。了解了全貌才能对局部进行深刻的理解。这也就是“综合”。

第二步:进行局部分析。

对事物有了大致了解后,就要逐步深入分析。比如对一篇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论据,根据结构分成若干段落,逐个找出主要意思,也就是要找出“信息点”,加以认真分析、思考,以达到能编制文章纲要的程度。

第三步:寻找重点和关键。

也就是韩愈在他的《进学解》中所说的“提要钩玄”。找到文章的要点、关键和难点,并弄明白,牢牢记住。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理解和记住其比较次要或者从属的内容。正是“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挈一领。”

第四步:融会贯通。

就是将所理解和记住的各种局部内容,联系起来反复思考,全面理解。这样更有利于加深记忆。

第五步:在实践中运用。

所学的东西,是否真正理解了,还要看在实践中能否运用。如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就“卡壳”,那就说明并未真正理解。真正的理解是有具体标准的。一是能够用语言和文字解释,一是会实际运用。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会继续深化理解。

如何做到理解记忆

首先,我们既然知道了记忆的这种规律特点,那么在记忆的时候就要经常有意识地运用理解记忆,在记忆的时候展开积极的思维,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在可以运用理解记忆的时候不去运用,而偏偏要使用机械记忆进行无意义的重复,那可就不止事倍功半,而是相差十倍二十倍了。

我们在记忆材料的时候,只要它是有意义的,就应该向自己提出“先理解、后记忆”的要求,把材料分成大小段落和层次,找出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而不要从一开始就逐字逐句地记忆。例如背古文,如果不把古文的意思弄懂,那么就会像背天书一样,非常吃力。如果把古文里的实词、虚词都弄懂了,把全篇的中心意思掌握了,这时再背,就是在理解基础上记忆,背起来就有兴趣得多,也快得多,印象也深得多。而对于那些没有明显意义联系的学习材料,如历史年代、数字、外文单词等,我们可以利用记忆术的一些方法,采用联想、谐音、歌诀等人为的方法去建立起一定的意义联系,帮助记忆,变死记为活记,从而提高记忆的效益。

理解记忆的应用注意

理解记忆是以理解材料内容为前提的。这种理解不仅是看懂了材料,而且包括搞懂了材料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该材料和以前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要做到真正理解记忆的对象就必须做到:

①对识记材料要分析综合,真正弄清事物的意义,概念的含义,所学的内容的精神实质;

②把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要在运用中重复已经记住的材料,使理解不断加深。

运用理解记忆法去记忆材料时,应注意向自己提出“先理解,后记忆”的要求,把材料分成大小段落和层次,找出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而不要从一开始就逐字逐句地记。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说理解记忆效率高、效果好,是不是说只要理解了就一定能记住呢?这可不一定。对于理解的东西,往往也还需要多次重复才能记住。有的人理解了某个学习内容,就以为学习过程已经结束,没有有意识地要求自己记住它们,不再通过重复加深印象,那么,是不可能把学习内容完全、准确地记住的。理解了也需要重复记忆。

理解记忆法小练习

背诵下面这段文字。

从逐字阅读到一个短语一个短语地阅读,我们学习阅读往往是从理解字词开始的。根据老师教的方法,我们先确定每个单词的发音和意义;然后,我们把这些单词连成句子,如“看见……鸽子……在跑,”就学习阅读而言,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对阅读实践而言,它却是一种糟糕的方法。

导致你不喜欢阅读的一个原因可能是你觉得阅读太费时间,你自己思考要比阅读快得多。你感觉阅读就像是朝着一个遥不可及而又不怎么重要的目标缓慢前行一样。

调查显示,那些放弃了逐字阅读方式的人很容易就学会每分钟读600个词,1000个词,甚至2000个词。这一速度比那些每次都在心里复述每个单词的人快好几倍。科学研究发现了一种适用于成人的、全新的、有效的阅读方法。童年结束时,我们的大脑发展起一种即时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通过这种能力,我们可以跨越老式的逐字阅读方式。

如果你是个逐字阅读者,你可能认为这种新的阅读方式犹如空中楼阁。然而,这种新的阅读方式有非常牢固的基础,你知道,成人大脑所能吸收和理解的知识远远多于小学生的大脑。也许你认为这和阅读没有什么联系,但事实上阅读也需要发挥大脑获取和管理知识住处的能力。

成人大脑的构造使他们只需瞥一眼就能抓住并理解一个词组或短语的含义,而不必逐字解码或朗读。你能学会一个短语一个短语地阅读,并以此取代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假设平均每个短语由三个单词组成,那么你的阅读速度会提高三倍。

一般说来,绝大多数信息能通过句子里的短语反映出来(每个短语代表一个完整的意思),看看这一组一组的短语,如“绝大多数信息”……“通过”……“句子里的”……“短语”……“反映”。

以上一段的结尾句为例:“假设每个短语由三个单词组成,那么你的阅读速度会提高两倍。”如果你逐字阅读,你会把它看成一个个相互独立的单位,如:“假设……每个……短语……由……三个……单词组成,那么……你的……阅读……速度……会……提高……两倍。”

但是,如果你经过了训练,能够充分发挥大脑一个短语一个短语知觉文字材料的能力,情况会变成什么样?芽你会把这句话看作是:“假设每个短语……由三个单词……组成……那么你的阅读速度……会提高两倍。”一个短语一个短语地阅读会解放你的阅读能力,使过去缓慢艰难的阅读变得容易和快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