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老师在未预先给出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将故事情节强的课文开头和结尾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补齐当中缺失的空白。学生按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内容,进行创造作业。最后,老师可把课文全文推出,让学生评判,哪种写法最接近作者的原文。如果学生有更好的内容,则应予以赞扬。
有时,老师只给出一个提示,让学生按提示写出内容。如生物老师给出恐龙生活的年代、基本环境、恐龙种类,让学生根据想象,描述恐龙的活动,再与课文的描述相比较,找出两者不同之处。
空白法还可使用在策划活动上。有一期《商报》在第四版整版留出空白,边上用一行小字提示: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此法引起读者议论纷纷,迫使人们猜测想象应当画什么内容。次日,内容揭晓:原来是某房地产公司的商业策划,空白版暗示将有高档住宅介绍。
激励法
激励法类似于“激将法”,后者用反语刺激对方。产生应激行为,完成人们起初不敢想象的事。激励法与激将法不同之处在于:激励法不用反语,而是提出论题,通过角色的自我参与意识完成思维活动。
例如:爱因斯坦是人,我也是人,如果我像他那样思考宇宙,会有什么想法?
学生被激活思维,念头稀奇古怪,五花八门。如:
宇宙既然是曲线空间,光线具有弯曲度,那么从地球上发射的定向光束,经过若干年后,绕一个大围子,定会返回地球。同样道理,历史上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情形,会在某一天重新出现在地球上,那是光线绕一大圈的结果。
或者,按照现代科学的研究,宇宙间有物质便会有反物质,事物都有它的相对性;那么,有太阳系,便应该有反太阳系,当然也有反地球、反人类。那么反人类,也许头朝下、脚向上行走。
想法固然荒诞不经,创造力却充分得到应用,这就是教学的预定效果。
老师还可提出激励性的问题:
父母批评了你,你感到不服气,如果你当了父母,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如果你是联合国秘书长,你该怎样处理国际争端?
利用光线,能做到哪些事?
用第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作为下一个成语的头一个字,你能说出多少成语?
如此等等。
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
变更法
人们的思维由于受习惯影响,容易形成思维定势,约束了创造性思维的开展。变更法旨在改变某些习惯性做法的先决条件,迫使人们寻找另外的方法解决问题,进行创造。
小学课文有《曹冲称象》一文,有位老师采用变更法,提出“与曹冲比赛”,假定当时没有船,该采用什么办法测出大象的重量?
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提出办法:
让大象站着不动,画下它在阳光下的身影,然后用石块堆在地上,和大象影子差不多,用秤称石块,就能得到大象重量。
把大象赶到水池里。记下水涨的情况,然后往水池里灌水,灌入的水便是大象的重量。
做一个跷跷板,让大象站在板的一头,另一头站人,直到大象被跷起,人的体重总和就是大象体重。
孩子们提出的办法虽不一定正确,但都有一定道理。
变更法常常能解决科学难题。
例如,老师提出,在没有任何科学测量仪器的情况下,能否测量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这种情况,只能用“目测法”,根据人眼观看峰顶的角度,和人与山脚的距离估计,用三角尺在纸上演算,可得出大概数字。在从前,目测法常用于估计山峰高度。
在野外迷了路,辨别方向的办法都有哪些?
无船无桥无救生圈的情况下如何过河?
变更法在很多情况下更能使人发挥创造性思维。
改进法
对已有的事物,找出不足,改进其功能,制造出新事物。这是生产活动中常用的方法,课堂上同样可使用。
例如,老师展示一部旧电话机,让同学们观察,找出不尽人意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电话机应显示拨号数字,防止拨号错误。
应增加来电显示功能,方便查阅对方来电。
应储存拨号与来电的号码,便于查找使用。
应增加分机,免得主人接电话时不方便。
应有录音功能,录下对方话音。
应有图像显示,看到对方更好。
应有传真功能,能将语言变成文字输入或输出。
应和因特网相联,话费更便宜。
如此,一部功能先进的电话机便产生了。
汽车除了行驶,还能有什么功能?
宣传一种新产品,哪种方案效果最佳?
房屋除了方形、条形,还能有哪些形状?
任何事物均有改进之处,创造永无止境,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学生申请发明专利并非幻想。
回顾法
课堂教学并不要求学生发现什么,只是要求学习已有的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本身就是一部发明创造史。前人采用的方法,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回顾法要求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回顾,研究前人成功的方法和失败的教训,近而从中受到启发。
例如:明代我国曾进行过载人火箭试验,有位官吏让人把太师椅的四只腿捆上火药筒,他手里拿两把扇子,想象借火药力量把椅子送上天空,然后扇动扇子,像鸟儿鼓翅一样飞翔。结果可想而知。火药点燃后,官吏摔了个大跟斗。
做法固然幼稚,但却是人类想飞上天空的一次试验,意义十分重大。
根据这个史例,教师可让学生回顾这段历史,提出要求:
为什么明代才能进行这类飞行试验?
那位官吏失败在什么地方?
火箭升空需要哪些必要条件?
借古鉴今,学生懂得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解科学史的进程。
如《墨子·非攻》里描写墨子与公输般用攻城机械进行对抗,其中便已经提到了“飞天”的原理、指南车的制造方法、皮影戏的光学原理等等,包含着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智慧,可用来启发学生创造思维。
回顾近现代科学发现的成功和失败事例,能帮助学生学习前人的创造技法,探寻失败原因,避免走弯路。如66粉药剂的失败与成功,爱迪生发明灯泡走过的曲折道路,飞机、飞船从幻想到现实的艰难历程等等。
模拟法
教学中,老师模拟一个情景,让学生想出处理方法。如某银行发生抢劫案,罪犯破坏了监控系统,现场未留下痕迹,你作为探长,如何破案。
学生可进入角色,设想案发情景,寻找破案线索,采用所能想到的方法进行侦破。
报刊经常进行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的可能性讨论,宇宙史中确曾发生过类似情况。据说恐龙便因一次小行星撞击地球而遭灭绝。
模拟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场景,让学生思考对策:
人类该如何预防此类灾难?
如果真的发生了,人类该怎么办?
地球和人类社会还有存在的可能吗?
学生可运用过去所见所闻,结合创造性思维、想象,推测未来情形,锻炼创造思维。
创作法
创作法作为一种创造方法,可以渗透到教学活动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可用故事性强的卡通图片,让学生观看,然后想象图片角色会发生什么事情,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如小白兔和大灰狼的图片,会令儿童自然而然想到大灰狼捕捉小白兔的情景。如果小白兔能机智逃脱厄运,则构成一篇情节作文。
高年级的同学可运用创作法,写作短剧。老师给出几个特定人物和环境,如老大爷、小学生、小青年、公共汽车上。学生进行情节串连,很容易编成小品,小学生在车上给老大爷让座,小青年无礼抢座位。
也可以编成另外的情节,小青年给老人让座。老人让给小学生坐,因为小学生是他孙儿。
根据情节的曲折程度,给学生创作的小品打分,评出名次。
中学生已具有创作能力,命题作文和自由作文都属于创作法的范畴。老师可引导学生进入创作境界,如对课文进行改写,或观察生活,写出故事情节。
梦想法
梦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梦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常被人们认为毫无意义。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梦具有创造意义。
化学物质“苯”的分子式,就是一位科学家在梦中见到一条火蛇弯成圆圈而受到启发后发现的。有的文学家在梦里得到一个很好的情节,醒来便写出了优秀作品。
不过,青少年的梦由于知识含量太少,不大可能产生发明念头,但并不是没有。
梦想法是一种启发方式,青少年梦中所见,大多是白日活动的内容,加上其它脑波的干扰,有时显得离奇古怪,富有趣味。教师可让学生用语言或文字把自己的梦描述出来,看看有无可取之处。
梦想充满了大胆离奇的幻想,很浪漫很美好,这当然不包括噩梦在内。学生写出梦想,再加以补充联想,会成为不错的文章。
培养创造力
事实上,任何一个儿童都具有创造力,而且人的创造力的发展开始于婴幼儿时期。幼儿期和学龄期是培养和发展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时期,因为这是孩子们渴望自己能主动地去创造和发现的时期,此时所奠定的基础可能会影响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此时不但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研究者认为,要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家长或老师应该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为儿童创设一个易感应的环境易感应的环境是指儿童在其中可以轻易地受到各种潜移默化熏陶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机会接受刺激,也有多种形式的机会进行探索和尝试。在家庭中,家长应该为孩子准备形式多样的材料,这些材料不必是昂贵的。现在的许多家长不知出于何种心理,喜欢给孩子买许多高档的东西(包括高档玩具和学习用具),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家长对孩子的爱。其实,这样做不见得对孩子的发展有多少好处,也不见得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事实上,一些旧的杂志、书籍、报纸、旧衣物、旧钟表、旧电器和旧家具等东西可能更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施展和发挥。家长还要注意为自己的孩子提供必要的活动空间,为孩子提供一个能进行自由阅读和探索的空间。还要注意经常给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使孩子的劳动成果有展示的机会。家长应对儿童的各种想法及行为给予积极反应。家长的鼓励、支持和赞赏,或者家长的有益的建议和帮助,对于儿童积极从事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应该创设一种比较宽松和活跃的气氛,在这样的宽松环境中,老师随时准备回答来自儿童的各种提问,儿童有各种机会进行创作活动,强调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考试成绩不是评价学习效果的惟一标准等。
鼓励儿童独立从事操作性活动尽量要让儿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保证能取得一定的结果,使孩子体验到独立完成某一活动又取得较好效果的积极情绪。
为了鼓励和培养儿童进行独立操作的能力,家长或老师可以为孩子们建立一本“成果登记簿”,把儿童自己在一定时间里完成的事情全部记录下来。记录时不要过分考虑孩子做得是否很好,也就是说不要太强调质量。即使是一些做得实际上不太好的甚至是很糟糕的事情,也应该记录下来,但不要作什么评论。这份记录将成为儿童从事创造性尝试的完整记录。它不仅可以帮助家长和老师检查和识别儿童创造性活动的活跃时期和创造性活动进行的条件,而且也可以使家长和老师更好地了解孩子并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其创造力。
重视对孩子在感情上的支持我们强调培养孩子要投入感情。这里所说的感情投入不是指是不是爱孩子。可以说没有不爱孩子的家长,也没有不爱学生的老师。作为家长和老师要想把孩子培养成具有高创造性的人才,应该有这样的意识,那就是能够不惜“浪费”宝贵的时间于看起来可能毫无意义或所谓的“玩闹”上。孩子有时候有一些很好的想法,有时这些想法常常出乎我们成人的意料,因此,对于儿童的一些想法或做法,不能因为一时不合自己的想法就加以否定或反对。父母或家长应该多花些时间在思考儿童的想法上,尽可能地去发现儿童的想法或做法中的独特和巧妙之处。对于儿童的任何一种独特、巧妙的设想都应该表示积极的关注和评价。家长不要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要总希望孩子听自己的话,而对孩子的话不屑一顾。应该让孩子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应该静下心来仔细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并对其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加以积极的评论,表示对儿童创作结果感兴趣,对此加以赞扬或发表自己的建议,也要经常留意孩子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的独到之处。
为使信息能得到及时的反馈,教育者需要为自己准备一个记录本,随时记录自己倾听儿童表达自己想法的情况或记录自己和孩子们一起活动或参与孩子们的创造性活动的情况,并记录自己当时对孩子叙说的反应,如表示赞成、反对或提出什么建议等。倾听记录的不断增加,一方面表明你对孩子的成长确实很关心,另一方面也为你不断地积累关于孩子成长的第一手资料。
允许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退步要鼓励孩子勇于承认错误而不是隐瞒错误。当然更要让孩子从错误或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生活并不总是风平浪静的,人生的道路也不是一帆凡顺的。一定要提醒儿童,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或者学习上都会有挫折和失败,如果可能就应该让儿童有挫折和失败的体验。孩子应该认识到这样的事实:失败和挫折是常有的事。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当遇到挫折或出现失败时不会因为焦虑过度或承受不了心理压力而变得灰心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