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慢慢叹道:“我刚一进来,就看到来客的脸色变了,神情有些惊惧,视线低而时时露出忤逆之意,奸邪之形完全泄漏出来,我觉得他一定是个刺客。”
于是很快下令派人追出去,刺客却已经跳墙离去了。
感悟心语
慎思辨才,才能避祸求福。
105.智取帅印
司马懿是曹操丞相府的长史。所谓长史即是总管的意思,官职并不小,但总管属幕僚,没有实权。他深有韬略,逐渐成了曹魏政权的重要参谋,后来三国分别称帝建制,在曹丕、曹睿相继称帝时,他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但他仍处于辅佐地位,实权依旧掌握在曹氏宗室手中,这种情况使他难展宏图。每次战争,功劳是他的,但是得益最大的都是曹氏亲属,他因为这种情况深为苦恼。
刘备死后,蜀汉由诸葛亮主政,屡次兵出祁山,进伐中原。魏明帝在对蜀战争中的大将军是曹真,而司马懿只是担任他的副手,其实司马懿此时已成为诸葛亮的主要敌手。
诸葛亮初出祁山,占天山诸郡,收服姜维,取得大胜,后因马谡失去重要战略要地街亭才被迫回川。数年后,经过休养生息,诸葛亮重聚大军兵出祁山,再伐中原。大军一路前行,势如破竹,并再次联络东吴,共伐曹魏。
在这紧急关头,大将军曹真却身染重病,只得回洛阳养病,军中无主,眼看曹魏形势更加恶化,魏明帝一时有些六神无主。就在这时,司马懿主动向魏明帝分析了形势,他认为蜀汉与东吴的联盟是貌合神离,东吴在吕蒙白衣过江夺取荆州和在夷陵之战中大破蜀军后,已与蜀汉结下了深仇,不可能真心实意地帮助蜀汉。所以这一路兵马不足为患,所忧的倒是陇西诸葛亮的一路军马。现军中无主,得派得力之将前往主军,等蜀军粮草供应不济,定可反败为胜。
曹睿见司马懿分析得头头是道,鉴于曹真有病,就委派司马懿为都督,总领陇西各路军马,抵御蜀汉进攻。他还命人立即去曹真那里取帅印交给司马懿。
司马懿却说:“臣自去取帅印便可。”他来到曹真府上,先探病情,再告以前方军情。曹真因在病中,家人怕他病情加重不敢告以实情,现听说军情如此紧急,不禁深感忧虑,便说:“现在国家如此危急,皇上为什么不拜你为都督,以退蜀兵呢?”司马懿明明已经受封,却装作毫不知情,这时仍推辞说:“我才疏学浅,不堪重任。”曹真信以为真,忙叫人将帅印交给司马懿。司马懿仍是不住地推托:“帅印仍请大将军掌管,我一如既往,竭力辅佐。”曹真忙说:“你不接帅印,我又不能理事,现在国家危险了,军队怎么能没有统帅呢?我要抱病去向皇上保举你。”
此时,司马懿才说出实话:“皇上已有恩命,只是我不敢领受罢了。”曹真一听,高兴地说:“有你挂帅,蜀兵可退了。”于是,司马懿假意推辞不过,拜谢再三,接过了帅印。
既然皇上有命,司马懿何必还要装腔作势,自取帅印,好像是多此一举。其实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他处心积虑地分析过,知道明帝命他挂帅是在紧急状况下做出的决定,一旦击退蜀军,帅印仍会回到曹真手中。再说曹真正在病中,被人取去帅印,心中必会不快,甚至要疑心司马懿从中作怪。现在司马懿亲往取帅印,而且再三拜辞,既可释除曹真的疑虑,也可长保帅印。
感悟心语
司马懿深谋远虑,处事圆滑,既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使别人诚心诚意地信服,其中的处世技巧值得借鉴。
106.机智救库吏
东汉末年,丞相曹操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制订了许多严刑苛法。属下稍有失误或过错,就可能受到重罚。
有一天,一名库吏发觉收藏在仓库里的曹操坐骑的马鞍,被老鼠咬坏了一点,吓得寝食,难安,心想:“这下可完啦,丞相如若追究起来,恐怕我这小命就难保了。”
“由于我的工作失职,马鞍被老鼠咬坏了。”
曹冲想了一想,连忙帮他解除了绳索,劝告道:“您不用着急,我自有办法救你的。”
于是,曹冲去找了把小刀将自己穿的衣服戳了许多小洞洞,活像老鼠咬坏的一样。完事后,便装成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去见曹操,一脸苦闷地说:“父亲,您看,我的衣服给老鼠咬成这样。听说,老鼠咬坏了衣服,主人一定凶多吉少。我真有点发愁呀。”
曹操听了不禁哈哈大笑,摸了摸儿子的头,劝慰道:“你别听人瞎说,绝没那回事,这纯属是迷信,胡说八道!”啊
曹冲拜别父亲后,去见那个库吏,胸有成竹地说:“现在,您可以去自首了,我保您没问题!”
感悟心语
当我们面对某个问题感到很难解决的时候,不妨找一个参照物来与之做一下比较,可能那些问题就会变的微不足道了。
107.帐中保命
东晋王羲之10岁的时候,聪明伶俐,清秀可爱。大将军王敦非常喜欢他,经常带他在身边,有时安置在帐中同寝。
某日,大将军王敦早起,而王羲之仍贪睡未起。不一会儿,王敦属下钱风进来,于是王敦屏退左右,密议叛国起兵的大事,全然忘了王羲之还在帐中睡觉。
王羲之在床上听得分明,发现竟然是密谋造反之事,不由得暗自吃惊,随即一想,既然自己已听到逆谋,断无幸免存活的可能。于是灵机一动,吐出口水,把被褥、床头和自己的面颊、嘴角全都涂染,继续假装熟睡。
王敦与钱风正谈得起劲,忽然想起帐中仍有王羲之,不由得大惊道:“糟了!我们的话都被他听到了,事到如今不得不除掉这小娃儿了。”
他前去打开帐子一看,只看到唾液处处,玷污了一大片,王羲之似乎仍好梦正酣呢!
王敦看了大为放心,消除了杀意。王羲之终于保全了一条小命。
感悟心语
自己假装愚蠢笨拙,令敌人放松戒备,不失为一条保身妙计。
108.鞭主得脱险
东魏和西魏在芒山展开交战。东魏丞相高欢统领10万大军来到黄河北岸迎战。西魏关西大都督宇文泰火烧河桥,想遏止高欢南渡,但还是失败了。高欢借机率军抢渡黄河,将芒山的有利地形一一占据了。
公元543年,宇文泰借助李穆的力量,和他一起偷袭,但并没有成功,东魏大军乘胜反击,西魏兵士丢下兵器和盔甲争相逃命,最后有三万人死在了战场。战斗中宇文泰的战马中了数箭,由于疼痛,马抬起了前蹄,把宇文泰摔在了地上,处境非常不妙。他还未来得及爬起来,东魏追兵已经赶到,士兵看见他后,将他团团围住。这时,被一同围住的李穆脑中有了主意,翻身下马高举马鞭狠狠地抽打宇文泰,并扯着嗓子骂道:“西魏的小兵,你们主人宇文泰在哪里?为什么只有你一人留了下来?”东魏追兵看见李穆敢于鞭打字文泰,就认为眼前的这个人不是西魏的主要将领,他们丢下宇文泰继续向前追击。
第二天,宇文泰、李穆经过乔装打扮,平安地逃离了芒山。回到自己的领地后,两人抱头痛哭,宇文泰非常感谢李穆,因为李穆救了他一命。他看了看李穆,然后对左右的侍从说:“李穆就是助我成就大事业的合适人选。”后来,他授李穆为武卫将军、仪同三司,进封安武郡公。前前后后的封赏,难以数清。宇文泰说:“生命是最宝贵的,李穆能舍身保护我,这是用任何东西都无法报答的。”后来,特赐李穆丹书铁券,赦以不死。
感悟心语
当危险来来临时,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有时一个机智的举动就可能让自己逃避危难。
109.智辩胜狂僧
隋朝时,有个和尚叫三藏法师。他对佛经略知一二,但学得不深,只懂得几许皮毛,可是他却常常夸夸其谈,大言不惭地自诩为天下佛学权威。一些善男信女为他的“博学”所迷惑,对他佩服得是五体投地。
一天,他照例设斋拜佛,讲经说法。各地佛教信徒都慕名赶来,将设置讲桌的斋坛围得风雨不透,水泄不通。
这时候,三藏法师清了清嗓子,摸了摸发亮的光头合掌于胸,微闭双目,口中念念有词,睁开双眼,面带微笑,正式地讲起学来。
信徒们一齐恭而敬之地聆听三藏法师那天书似的教课。有的实在是听不懂他在讲什么,只能自怪娘生了自个一颗笨脑袋,就端详起法师嘴角的白沫沫,看着它们忽儿起泡儿,忽儿消散开,倒也是打消瞌睡的好办法。
好容易等他讲完,那些健嘴巧舌的子弟便迫不及待地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难题来,哪知三藏法师竟是对答如流,而且还说这答案出自某某佛经。从没有看过什么佛经、文化水平很低的信徒们,只得个个耷拉着脑瓜子,仰望着大师诚惶诚恐地崇拜起来。
此刻,三藏法师看到自己这些信徒们崇拜自己的样子,显示出一副志得意满的神气,眼睛微微乜斜着,流露出“天下佛学舍我其谁”的狂妄之光。
这时忽然间,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从信徒人群中倏地站了起来,大声问道:“大师,我记得有部佛经上写着关于野狐和尚的事,它把‘狐’叫做‘阿舍黎’(佛家语,意思是可作规范的高僧)。请问,这部佛经叫什么名字?”
三藏法师听了面色刷地变白,一时语塞。但毕竟他吹牛讲学多年,也算是阅历丰富,便很快恢复了从容的态度,“嘿嘿”冷笑两声,来了个偷换论题的把戏,向小孩严厉反问道:“你这小鬼嗓子尖,个子小,为什么不拿‘声音’来补养你的身子呢?”
小孩不甘示弱,当即针锋相对,反唇相讥道:“请问你眼窝深,鼻子长,怎么不割下鼻子来充补眼睛呢?”
三藏法师又羞又恼,还没有发作,这时坛下的人们已经哄然大笑起来。
感悟心语
靠欺骗和蒙蔽来混日子,它的生命是不会长久的,肥皂泡即使再美,最终还是要破裂的,因此要想做个不一般的人要靠真本事。
110.小童捉贼
某官宦人家,有个5岁的孩子,这个孩子聪颖过人,活泼机灵,人见人爱。
元宵佳节,老家人背着五龄童上街观灯。今年的灯会热闹非常,街上红男绿女,熙攘喧闹,个个兴高采烈,人人流连忘返。
老家人观灯正看的出神,忽然感觉肩上一轻,五龄童已不在背上,忙四处查看,已经看不到小主人的踪影!
再说那五龄童也在出神看灯,正在人群拥挤当口,忽觉身子一掀,两手脱离了老人家的肩膀,待等再抓住老家人肩膀时,眼前的灯队又变了花样,他便目不转睛地观看灯队的表演。但稍过片刻,五龄童就觉得情况不大对劲,背他之人不往人多处挤,反而向人少处跑。再细一辨认,那人衣着、身影都不似家中老仆,他顿觉自己被骗子拐跑了。
背他之人确实是个骗子,外号“雕手儿”,生得精悍,出手迅捷。他见五龄童穿着华丽,特别是一顶帽子镶嵌着一颗硕大的“猫眼儿”宝石,就使出绝技,将小儿移至自己背上,准备背到僻静处再取他的衣帽,因此远离灯市,专拣小路和僻巷行走。
五龄童年纪虽小,却颇有心计,他默不出声,佯装不知受骗,想着脱身之计,他先想到帽子值钱,故将帽子取下,藏在袍袖之中。
“雕儿手”是个骗子行家,尽管后脑并没有长眼,但已发觉了五龄童的举动。心里不免暗暗得意:毕竟是小孩子家,你人尚且在我手里,将帽子藏起又有何用,于是他继续向偏僻处快跑,默不作声。脚步交错,摇摇晃晃,他觉得背上的孩子竞伏在他肩上睡着了,他更觉得意。这下省事了,即使在路上遇到人也不必担心了。
当他转入一条小巷,劈面过来一乘轿子,“雕儿手”便向路边稍候,让那轿子过去。正当轿子擦肩而过时,五龄童突然向轿内大声喊道:“叔叔,叔叔,快来救我!”这一喊声,出乎“雕儿手”的意料,吓得他连忙将他扔下,折回原路,混入看灯回家的人群之中。
原来,五龄童刚才是假装睡着,以麻痹骗子,轿中之人根本的不是他的“叔叔”和熟人,却是一个突发急病要去求诊的老妇人,那病妇问明了情况,将五龄童交给了巡街的官员。
那巡街的官员却是认识五龄童的,知道他是某高官的爱子,虽然孩子没有被骗子拐走,但毕竟受了惊吓,自己身为巡街官员,职责攸关,便想抓到骗子,将功赎罪,也好向上司作个交待。他问五龄童:“那骗子长得什么模样?”
五龄童回答道:“我驮在他的背上,怎能看得见骗子的面容呢?”
巡街官员自觉问得可笑,正不知如何抓贼时,五龄童眼珠一转,又笑着说:“不过我已在那骗子身上留下了记号。”
原来,五龄童所戴之帽上,母亲给他插上了一枚避邪的金针。五龄童在藏帽之际,偷偷地将金针穿在那“雕手儿”的衣服上。
巡街官员便封锁路口,开始根据记号抓捕骗子,果然时间不长,便在人群中找到了“雕手儿”。
且说,那老家人因遍找不到小主人,已急匆匆回家报讯。正在全家一片慌乱之际,五龄童却笑嘻嘻地回家来了,合家上下转忧为喜,齐夸他聪明机智。
感悟心语
在面临困难和危险的时候,不要慌乱,要努力保持镇静,积极的开动脑筋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就看你是不是能够想到了。
111.智退突厥
李世民年轻的时候,就聪慧过人,足智多谋。他16岁那年,隋炀帝在雁门关被突厥围困,把诏书绑在木头上放进汾河水中,募兵救援,李世民马上应募,在将军云定兴的部下服役。
李世民对云定兴说:“突厥人敢围困我们的皇帝,就因为外边没兵马救援,现在应该派人在几十里外虚张旗帜,让突厥人白天看到漫山遍野都是旗帜,夜里听到鼓声不断,他们肯定会认为救援大军赶到了,这样不伤一兵一卒就可化解了雁门之围。如果不这样的话,等到突厥了解了我们的底细,前来阻击,那么鹿死谁手就难以预料了。”
云定兴听从了李世民的计策,率兵到达崞县。突厥侦察兵看见周围几十里旗帜飘扬,军队来往不断,急忙把情况报告给了可汗。突厥可汗说:“这肯定是隋军的大队救兵赶到了。”
于是他们就赶忙撤兵了。
感悟心语
有时候,虚张声势,无中生有,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它可以让你不费吹灰之力而以弱胜强。
112.先发制人
李世民是李渊的第二个儿子。他从小勤奋学习,研修兵法,抱负远大,李渊起兵反隋就是在他的劝告和敦促下实行的。后来他率兵东征西讨,屡战屡胜,夺取了天下,可以说唐朝的建立,他的功勋最大。
唐朝建立后,李渊当了皇帝,但是在继位问题上产生了矛盾。论功劳,讲实力,凭才智,李世民都首屈一指,理应由他嗣位,但他的长兄李建成,以“长幼有序”为由想继承帝位,便勾结三弟李元吉竭力排挤李世民。他们曾经千方百计地假送劣马和下毒酒想害死李世民,但都未得逞。后来他们又想出了一条毒计,趁着边境突厥来犯,由李建成出面奏请李渊,让李元吉出兵征讨,要把李世民麾下之大将和军队交由李元吉指挥,然后在军队临行之时,派人暗杀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