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地球神秘现象大全集
10486900000018

第18章 神秘失落的文明遗迹(3)

在美洲的著名古城特奥蒂瓦坎,有一条被称为“黄泉大道”的纵贯南北的宽阔大道。在公元10世纪时,最早来到这里的阿兹特克人,沿着这条大道来到这座古城时,发现全城没有一个人,他们认为大道两旁的建筑都是众神的坟墓,所以就给它起了这个奇怪的名字。

“黄泉大道”全长4000米,宽45米,南北纵贯全城。街南端为古城的最大的建筑群,是当时宗教、贸易和行政管理中心,如今已成为博物馆、商场和管理办公室的所在地。对面是占地6.75万平方米的城堡,里面有一座羽蛇神庙。现在庙宇已毁,但庙基尚存,庙基斜坡上的羽蛇头栩栩如生。街北端西侧是著名的蝴蝶宫,这是当时古城最繁华的地区。宫内石柱上刻有十分精致的蝶翅鸟身浮雕,形象生动,色彩鲜艳。

1974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美洲人大会上,一位名叫休·哈列斯顿的人声称,他在特奥蒂瓦坎找到了一个适合其所有建筑和街道的测量单位。经过使用电子计算机计算,该单位长度为1.059米。例如特奥蒂瓦坎的羽蛇庙、月亮金字塔和太阳金字塔的高度分别是21、42、63个“单位”,其比例为1∶2∶3。

哈列斯顿测量“黄泉大道”两边的神庙和金字塔遗址时,发现了一个让人惊讶的情况:“黄泉大道”上那些遗址的距离,恰好表示着太阳系行星的轨道数据。在“城堡”周围的神庙废墟里,地球和太阳的距离为96个“单位”,金星为72,水星为36,火星为144。“城堡”后面有一条运河,它离“城堡”的中轴线为288个“单位”,刚好是木星和火星之间小行星带的距离。离中轴线520个“单位”处是一座无名神庙的废墟,这相当于从木星到太阳的距离。再过945个“单位”,又是一座神庙遗址,这里的太阳到土星的距离。再走1845个“单位”,就到了月亮金字塔的中心,这刚好是天王星的轨迹数据。例如再把“黄泉大道”的直线延长,就到了赛罗戈多山上的两处遗址。其距离分别为2880个和3780个“单位”,刚好是冥王星和海王星轨迹的距离。

显然“黄泉大道”是根据太阳系模型建造的,肯定特奥蒂瓦坎的设计者们早已了解了整个太阳系的行星运行情况,并懂得了各个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轨道数据。

然而,人类1781年才发现天王星,1845年才发现海王星,1930年发现冥王星。那么在混沌初开的史前时代,是哪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建造特奥蒂瓦坎的人们指点出了这一切呢?

神秘现象关键词:特奥蒂瓦坎黄泉大道羽蛇神庙轨道数据

蒂亚瓦纳科的太阳门之谜

蒂亚瓦纳科遗址位于南美洲国家玻利维亚境内,是古代蒂亚瓦纳科文化、宗教、政治中心,也是玻利维亚印第安古文化遗址。它位于著名的喀喀湖以南约20千米处,海拔3500米。蒂亚瓦纳科在古印第安语中是创世中心之意,大批宗教建筑、绘画雕刻以及高度发展的古印第安文化都集中在此,太阳门是该遗址中最著名的古迹。

太阳门高3.048米,宽3.962米,由重达百吨以上的整块巨型中长石雕镌成,中央凿一门洞。据说每当9月21日黎明时,第一缕曙光总是准确无误地从门中央射入。门楣正中间刻制着一个人形浅浮雕,从这个人形神像的头部会放射出许多道光线。他的双手各持着护杖,在他两旁平列着3排48个相对较小的、生动逼真的形象。3排中的上下两排是带有翅膀的勇士,他们面对神像;中间一排是人格化的飞禽。这块巨石在发现时已残碎不堪,1908年经过一番整修,恢复了其旧观,放在今天人们看到的基地上。

美国考古学家温德尔·贝内特用层积发掘法证明蒂亚瓦纳科文化的最早年代是在公元300~700年,而太阳门和其他一些建筑应是在1000年前正式建成的。

蒂亚瓦纳科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玻利维亚考古学家卡洛斯·庞塞·桑西内斯和阿根廷考古学家伊瓦拉·格拉索用放射性碳鉴定,蒂亚瓦纳科建筑应该是开始于公元前300年,而建成美洲这一灿烂辉煌的文明大约是在公元8世纪以前,一般看法认为在公元5~6世纪。

面对着“太阳门”,惊叹之余,人们必然要产生种种疑问。首先,古代的印加人为何要不惜巨大的劳动力来建造这巨大的石门?或者说,“太阳门”究竟是作什么用的呢?

从“太阳门”秋分时节射入第一道太阳光这点来看,有人认为,“太阳门”上刻的是历法知识。如果是这样,那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历法。

美国学者贝拉米与艾伦在《蒂亚瓦纳科的偶像》一书中,对这些符号作了详细研究,认为上面记载了大量的天文知识,并记载了27000年前的天象。这些知识是建立在地球为圆形的观念上的。那么,古代印加人是如何知道这些知识的,又是如何了解地球是圆形的呢?又是如何通过图案与符号来表达历法的?无人能解释。

也有人认为建筑者可能是居住在安第斯山区的科拉人,他们认为蒂亚瓦纳科曾是一个举行宗教仪式的中心场所。太阳门极有可能是阿加巴那金字塔塔顶上庙堂的一部分。

关于太阳门是如何建造的也是一个谜。

当时的生产力十分低下,要把上百吨的巨石从5千米外的采石场放到指定地点,至少每吨要配备65人,这就需要有26000多人的一支庞大队伍,而要安顿这支大军的食宿,就得有一个庞大的城市,但这在当时还没出现。

还有人认为,当初是用平底驳船经过喀喀湖从采石场运石料的。根据地质考察,当时湖岸与太阳门所在地位置十分接近。

玻利维亚的科学家们做过实验,用木筏在水上只能运输较小的石块。如从陆上运输,6名士兵才能拖动一块半吨重的石头。而“太阳门”的重量在一百吨以上,该用多少人来拖动?而要把这么庞大沉重的石门立起来,必须要用大型的起重机。而当时的印加人连车辆都没有发明,他们是怎样把这巨大的石门立起来的?这一切的未知,都需要等待考古学家来解答。

神秘现象关键词:蒂亚瓦纳科太阳门层积发掘法

复活节岛上的神秘巨像

位于东太平洋南部的复活节岛是从南美洲到澳洲的必经之路。多年来,矗立在岛上的巨石像使复活节岛享誉世界。

如今一提起复活节岛,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矗立在岛上的600多尊巨人石像,当地人称这些石像为默艾。它们或卧于山野荒坡,或躺倒在海边。其中有几十尊竖立在海边的人工平台上,单独一个或成群结队,面对大海,昂首远视。石像造型之奇特,雕技之精湛,着实令人赞叹。

这些石像一般高7~10米,重达30~90吨,有的石像一顶帽子就重达10吨之多。所有的石像都没有腿,全部是半身像,外形大同小异。石像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它的眼睛是专门用发亮的黑曜石或闪光的贝壳镶嵌上的,格外传神。个个额头狭长,鼻梁高挺,眼窝深凹,嘴巴噘翘,大耳垂肩,胳膊贴腹。所有石像都面向大海,表情冷漠,神态威严。远远望去,就像一队准备出征的武士,蔚为壮观。

这些奇特的雕像自然会引起人们无数个疑问:石像雕于何时?如此高大的石像又用什么办法搬到海滨?这么多的石像是什么人雕琢的?雕琢如此众多的石像的目的是什么?

研究者们在复活节岛上的拉诺拉拉库地区发现了一些采石场,在这些采石场中有很多未完成的石像;还有一些少量的石制工具被遗弃在那里。这些石制工具主要是一些石斧、石镐等,它们由一些坚硬的玄武岩制成,被当地人称为托其(toki)。这些工具坚硬而且锋利,可以用来雕琢那些稍软的凝灰岩。在20世纪50年代,著名挪威考古学家海尔达尔曾雇了6个当地人利用这种石斧雕刻一座石像。虽然这些当地人只干了3天就辞职了,但是根据其进程,海尔达尔估计6个人用12~15个月的时间就可以雕刻出一尊石像。

如何将雕刻好的石像运到海边呢?这与英国的巨石阵一样是难解之谜。在岛的东南部采石场,还有300尊未雕完的石像,最高的一尊高22米,重约400吨。如此巨大的石像在那个时代,仅靠人力和简单的工具是运不走的。据当地人传说,要运走这些石像,是靠鬼神或火山喷发的力量搬到海边的。还有的说,是用撬棒、绳索把躺在山坡上的石像搬到大雪橇上,在路上铺上茅草芦苇,再用人拉、棍撬一点一点移动前进的。但是,一些考古学家通过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方法行不通。

这些石像是谁建造的?人们对此也充满了种种猜测。挪威的科学家托尔·海尔达尔提出,复活岛上曾居住过南美印第安人,并认为是他们是巨像的建造者。但后来经过研究,更多的学者认为岛上的居民是从波利尼西亚迁移过来的,而不是从南美洲迁移过来的。首先,岛上居民使用的文字更接近波利尼西亚文字;其次,对他们的骨骼研究,发现他们的骨骼更接近东南亚人。另外,更具有说明意义的是,由于波利尼西亚人非常盛行祖先崇拜,因此那些巨像可能是由岛上的家族或部落建造的用于纪念先人的墓碑。

复活节岛对于旅游者来说,实在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

神秘现象关键词:复活节岛巨人石像南美印第安人

失落的印加帝国

印加帝国信奉太阳神,他们建立了高度的文明,在西班牙入侵以后,他们神秘地失踪了。是发生了毁灭性的瘟疫呢,还是他们遁入了山林?

美洲一直是一个被认为缺失古文明的大陆,直到1911年失落了很多个世纪的古城马丘比丘在秘鲁被发现,一段古老的文明终于重见天日。

大约在12世纪,秘鲁利马附近的库斯科谷地中的印第安部落逐渐强盛起来,开始向外扩张,兼并周边地区。1438年他们统治了安第斯山脉北部山区,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印加帝国。16世纪初,印加帝国达到鼎盛时期,曾控制南美洲广大土地,人口多达600万,建都于库斯科。印加帝国雄霸一方,他们信奉太阳神,建立了完善的农业体系。他们还有进步的政治制度,能够推动完善的法律来治理百姓,绝不以严刑峻法苛难。

以农立国的印加人,早在公元前400年就知道集约栽培法,他们栽培玉米的技术高超且无人能与之比拟。此外,印加人在纺织品的生产技术上,更有伟大的突破,各色各样的织法以及各种形态的精致图案,都具巧夺天工的技巧。

首都库斯科(在今秘鲁南部)有巨大的太阳神庙,庙中墙壁是用黄金片镶嵌的,中间一个金制圆球,代表太阳;旁边有几百条金制线条,代表太阳的光芒。壁上金光闪闪,豪华非常。从首都到全国各地,包括现在的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全部,以及哥伦比亚南部和智利的北部、中部,都有宽广的驿道相通。

由于发掘了金矿,在帝国庄严的宫殿建筑上,四处均镶着金饰品,灿烂耀目,光彩辉煌,但这也同时为其本身带来了不幸的灾难。印加人已大量使用青铜器,但是他们还不知道炼铁,不会使用火器和马。

印加人没有文字记录,人们普遍使用的记录符号是“结绳文字”,即用不同颜色、不同距离、不同大小的绳结来记事、记数。

1532年,印加帝国正当全盛期,拥有600万国民,掌握了当时先进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技术,能制造出一流的冷兵器,还有像马丘比丘那样险要的城堡可坚守。可是数百名西班牙殖民者闯入印加帝国后,印加末代国王阿塔瓦尔帕被斩首,很短的时间内帝国就消亡了,马丘比丘的印加文明失落了。

据口传历史记载,在印加帝国到了多拿卡巴克王统治时,造成了印加无与伦比的盛世。多拿卡巴克王死后,把印加帝国分为两部分,传于瓦斯卡尔和阿达瓦尔巴两个儿子统治。在1532年,兄弟反目,印加帝国因两位王子争夺王位而爆发内战,印加人形成了派别,开始了血腥战斗。正值印加人因分裂而国力日衰之际,残暴的西班牙冒险家们乘虚而入,他们攻击印加人,疯狂掠夺黄金。在这个动荡纷乱的帝国中,他们巧妙地攫取了意想不到的利益。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轻而易举地战胜了数万人的印加军队,武器的先进固然是一个因素,但事情显然并非这般简单。西班牙人的胜利完全是由印加人自己拱手送上的,内乱已经使他们筋疲力尽了。

由于印加人民没有发明文字记载,使得遗留下来的问题更具神秘性。又有一班学者根据印加人的记录,大胆推测当时印加帝国虽然拥有高度文明,但却被突袭而来的恐怖瘟疫横扫全国。然而就算是发生瘟疫,难道当时的西班牙人具有免疫力?即使印加人真的发生瘟疫,怎么能够使600万人全部消灭殆尽呢?

也有学者认为,在西班牙人入侵印加帝国后,另一位国王瓦斯卡尔率领着数以百万的印加人深入蛮荒的安第斯山中,在整座山上建筑藏身的栖息之所,打算再度恢复当年的印加势力。然而,大瘟疫再次袭来,残存的印加人无力再重振势力,只得继续逗留在丛林中,埋葬死者,消灭遗迹。为了避免再度引起纷争,他们销毁了高度的文明,企图掩饰当年印加帝国的强盛,然后以最简单的方式,聚集部落为生,形成今日印第安人的祖先。

实际上,近年来许多考古学家在绵延的安第斯山脉中,陆续发掘到许多印加帝国的遗迹,证明印加人确实曾经抛弃辛苦经营的帝国,而在蛮荒的山地中再建王国。

古老的印加帝国遗留下来的重重疑云,为古老帝国的神秘灭亡增添了点点色彩。印加帝国消失的真正原因有待于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们继续考证,为它寻求一个正确的答案。

神秘现象关键词:印加帝国太阳神集约栽培法结绳文字

“空中之城”——马丘比丘之谜

16世纪中叶,当秘鲁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后,民间就一直相传:在茫茫的安第斯山脉中,有一座神秘的印加古城。直到1911年失落了很多个世纪的古城马丘比丘在秘鲁被发现,一段古老的文明才终于重见天日。

马丘比丘是南美印加帝国时代最早的一座都城,位于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西北120千米处。这个“空中之城”座落在老年峰和青年峰中间陡峭狭窄的山脊上,四周被崇山峻岭重重包裹。在这没有人烟的地方,印加人却建起了他们的城市。从远处看起来,马丘比丘似乎随时都可能从狭窄的山脊上滑下万丈深渊。古代印加人怎么能在绝顶上建造城市着实令人费解。

古城的全部建筑都用巨大的花岗石垒砌而成。这些建筑没有使用灰泥,完全是靠工匠精准地切割、堆砌石块而完成的。在尚未发明文字,也不知道使用车轮和牲畜的年代,把重达20吨的巨石运到山上并放在恰到好处的位置,依着山坡一层层建起城池,这对当今第一流的建筑工程学家来说也是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