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地球神秘现象大全集
10486900000022

第22章 神秘失落的文明遗迹(7)

两河流域文明时代最早的居民是苏美尔人,他们在公元前5000至公元前4000年期间就来到了这里,并且创立了辉煌的两河流域文明。

1835年,位于现今伊朗的克尔曼沙阿东的贝希斯屯浮雕石刻文字吸引了英国军官罗林森的注意。此后,德国哥廷根大学希腊文教授格罗特芬德释读了一篇铭文中40个楔形文字中的8个字,运用这8个字读出了石刻上3个国王的名字。1848年~1879年,欧洲人雷雅德在库云吉克附近挖掘出亚述帝国首都尼尼微绒的遗址,庞大的宫殿、宽阔的马路、坚固的城墙让人惊叹。他们共发掘出2万多片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和5万多件各式文物,这些重大发现为进一步了解两河流域古代文明打下了基础。

1899年,考古学家科尔维德在卡色尔堡遗址的土丘上发现了巴比伦城遗址。“巴比伦”本意为“神之门”,经过考证,这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最大城市,曾经是巴比伦王国的首都。后来另一位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更加古老的文明遗址——苏美尔文明,起自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些考古发掘有力地证明了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根据考古资料推断,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体系源于苏美尔。约公元前4000年后期,苏美尔人创造了图画式文字。到了公元前3000年,这种文字发展成为楔形文字。苏美尔人通常用平头的芦秆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印刻出字迹,笔道呈现楔形。最初,楔形文字被刻成直行,后来逐渐演变成由左而右、由上而下的刻写方式。

苏美尔人已经具备了很丰富的天文学知识,他们在观察月亮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编制了太阴历,将两次新月出现的期间作为1个月,每月包括29天或30天。全年分成12个月,6个月为29天,6个月为30天,每年计354天,苏美尔人置闰月加以调整。

然而开创了辉煌文明的苏美尔民族却是一个外来的民族,他们的长相、语言、生活习俗、宗教信仰,都与他们的邻居截然不同。

苏美尔人喜欢在平原上堆起土丘,然后在土丘上面建起神庙。苏美尔的富人们也常在山顶上建起堡垒或大厦,甚至在苏美尔人消亡多年后,犹太人来到巴比伦时,仍会看到这些矗立在绿色平原上的奇怪矮丘。这表明苏美尔人可能原先居住在山林中,后来,他们虽然为了追求肥沃的土地而离开了山林,却并没有抛弃他们的习俗,仍然在平原上堆筑起无数小山般的矮丘。

在苏美尔人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圆柱形的印章。它们大多由贵重的金属或玉石制成,印章外壁刻上了精美的图案和文字。这样的印章在印度河流域也曾大量发现,这似乎表明苏美尔文明与印度河文明存在着某些联系。是苏美尔文明来自南亚印度,还是印度河文明传自西亚呢?苏美尔人的语言又与汉语有些相似,含有不少汉语的语音,这是不是表明苏美尔人来自远东呢?

还有些人认为如此发达的文明只能来自外星球,这一点可以从苏美尔人的传说中找到证据。据说他们的祖先是降落到人间的众神子孙,从一些古老的史诗中也能发现类似描写空中飞行的词句段落。

苏美尔人究竟从何而来,至今仍未有明确的答案。也许,随着进一步的考古发掘,我们会对苏美尔人有更深的了解。

神秘现象关键词:两河流域文明贝希斯屯浮雕石刻文字图画式文字印章

两千多年前的古代电池之谜

众所周知,世界上第一个电池是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在1800年发明的。如果说两千多年前的阿拉伯人就会用电,那就近乎“天方夜谭”了。而这“天方夜谭”确实出现在了伊拉克。

1936年6月的一天,一群筑路工人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城外修筑铁路时,挖掘出一个巨大的古代石棺,石棺中埋藏着大量古波斯时代的文物。在一大堆金银器等贵重殉葬品的旁边,还有一些奇特的陶制器皿、锈蚀的铜管和铁棒。

当时担任伊拉克博物馆馆长的德国考古学家瓦利哈拉姆·卡维尼格对这些铜管、铁棒和陶器进行了研究和鉴定。不久,他得出了一条惊人的结论:“这些出土的铜管、铁棒和陶器是一个古代化学电池,只要向陶瓶内倒入一些酸或碱性水,便可发电。”这意味着,远在公元前248年至公元前226年之间,居住在巴格达一带的阿拉伯人就会使用化学电池。并且认为,“根据出土文物中共有可装配10个电池的材料来分析,这些电池当时是串联使用的,串联的目的是通过电解法将金粉镀在雕像或装饰品上。”

卡维尼格的惊人发现很快震惊了考古界,也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他的论断却长时间得不到考古学界的承认。人们很难相信,化学电池竟会在伏特之前两千多年就已经投入使用。

另一位德国学者艾杰布里希特试图通过试验进一步论证卡维尼格的论断。他仿照巴格达电池制作了一些陶瓶、铜管和铁棒,然后取来新鲜的葡萄汁倒入铜管内,结果和仿制电池连接在一起的电压表的指针竟然移动起来,显示电池有半伏特的电压。

艾杰布里希特有一个公元前5世纪的古埃及银像,外面镀着一层又薄又软的金箔,他认为,这样的镀金用粘贴或镶嵌的办法是做不到的。于是,他将一个小雕像浸在金溶液里,然后用仿制的巴格达电池通电,两个多小时以后,一个镀金雕像完成了。经过反复试验,他最后宣称自己已经证实了卡维尼格的论断。

事实上,为了给铜首饰包银,现在的伊拉克的工匠们仍然在使用一种原始的电镀方法。这种技术可能是从安息时期或者更早的时候起一代代传下来的。

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们可能永远也搞不清古代的电学实验究竟做到了何种程度。古代伊拉克的工匠们对他们的技术知识妥加防范,秘不外传;巴比伦泥板上确实列出了制作彩色玻璃的配方,但配方中往往夹杂着行话,只有行家才能看出其中的门道。电镀的秘诀肯定是秘不外传的宝贵财富,或许从未以简洁易懂的文体见诸文字。好在伊拉克还有数百个坟冢未曾发掘,博物馆中也有数千块泥板,泥板上涉及科学的文字在等人翻译。或许最保险的说法是,古人所掌握的电学知识,其涵盖范围之广可能还会给人们带来种种惊喜。

神秘现象关键词:化学电池波斯时代电解法

巴比伦空中花园之谜

巴比伦空中花园在幼发拉底河东面,是古代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时代建造的,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千百年来,关于“空中花园”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娶了米底的公主米梯斯为王后。公主美丽可人,深得国王的宠爱。可是时间一长,公主愁容渐生。尼布甲尼撒二世不知何故。公主说:“我的家乡山峦叠翠,花草丛生。而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巴比伦平原,连个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么渴望能再见到我们家乡的山岭和盘山小道啊!”原来公主得了思乡病。于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区的景色,在他的宫殿里,建造了层层叠叠的阶梯形花园,上面栽满了奇花异草,并在园中开辟了幽静的山间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工匠们还在花园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楼,矗立在空中。巧夺天工的园林景色终于博得公主的欢心。由于花园比宫墙还要高,让人感觉像是整个御花园悬挂在空中,所以叫做空中花园。

公元三世纪哲学家菲罗曾描述过巴比伦空中花园:“园中种满树木,无异山中之国。其中某些部分层层叠长,有如剧院一样,栽种密集枝叶扶疏,几乎树树相触,形成舒适的遮阴。泉水由高高的喷泉喷出,先渗入地面,然后在扭曲喷发,通过水管冲刷旋流,充沛的水汽滋润树根土壤,永远保持湿润……”但在巴比伦的记载中,关于空中花园的记述很少,甚至没有,所有描述空中花园的人几乎都是转述别人的话。

20世纪初,巴比伦王国的遗址被发现。在遗址宫殿北面外侧不远的一堆矮墙中间是一个深深的地下室,散发着一种异样的味道。原来这就是空中花园的所在地,阿拉伯语称其为“悬挂的天堂”。据说,花园建于皇宫广场的中央,是一个四角锥体的建筑,堆起纵横400米,高15米的土丘,共有7层,每层的平台就是一个花园,由拱顶石柱支撑着,台阶上铺着石板、芦草、沥青等材料。而眼前所看到的只有盛开的鲜花和翠绿的树木,而不见四周的平地;同时泥土的土层也很厚;虽然最上方的平台只有20平方米左右,但高度却达105米,看上去像是一座小山丘。

这是空中花园的遗址吗?仍不能确证。资料上记载空中花园在幼发拉底河边上,但这距离幼发拉底河有20多千米。

如果不是,那么真正的空中花园在哪呢?至今没人能说得清楚。

也有很多人认为空中花园更可能建在尼尼微而不在巴比伦,它的建造者也不是尼布甲尼撒二世,倒有可能是早他100年的亚述国王辛那赫瑞布。但按照这种说法,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著作中对巴比伦的宫殿和神庙建筑等多处都做过仔细描述,可是书中却为何没有提到空中花园?同样,罗马史学家色诺芬在其著作中赞美了巴比伦城墙的雄伟壮观,但对空中花园也是只字未提。

虽然人们对空中花园的确切位置无法断定,但它在巴比伦的这种说法应该更具可信度,只不过还需要更多的考古发现来证实。

神秘现象关键词:空中花园菲罗幼发拉底河

印度古城摩亨佐·达罗毁灭之谜

在巴基斯坦信德省的拉尔卡纳县南部,滚滚流淌的印度河右岸,有一座半圆形的佛塔废墟,修建年代没有人知晓。白日狂风沙尘呼叫,夜晚寒风习习,尽收眼底的只有一望无际的信德沙漠。当地人称之为“死人之丘”。多少年来,这里一片荒芜,满目凄凉,没有人烟。可是,有谁想到这漫漫黄沙之下埋藏着一个曾经高度发达的文明城市呢!

1922年,几名印度勘察队员偶然来到这里,在佛塔的废墟里,找到了几块刻着动物图形和令人费解的文字的石制印章。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几个考古工作队相继来到这里进行了发掘和整理,终于发现这里是一座重要的古代城市的废墟。这一考古发现,向世人证明了印度河文明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一样古老而灿烂。这座标志着“印度河文明”的古城,就是举世闻名的摩亨佐·达罗。

然而到了大约公元前1500年左右,不知什么原因,摩亨佐·达罗人烟绝迹,一个灿烂的文明戛然而止,这让考古学家们大惑不解。关于摩亨佐·达罗究竟是如何消失的,这也成了考古学家们探测的重要课题。

有人设想是由于城市内部发生剧烈的变革和斗争的结果。但是这种设想似乎缺少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又有人认为雅利安人的入侵是导致这一毁灭过程的基本原因。在这座城市的街道和房屋中,人们挖掘出很多集中死亡的人类的遗骨,这些人有的还带着手镯、戒指和串环,很显然是突然死亡的,所以这种观点流传很广。但有史料明确记载,雅利安人到达印度是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而这座城市毁灭是在公元前2000年之前,其中有500年的差距,也就是说,在雅利安人到达的500年前,这座城市已遭到毁灭。

还有人从自然灾害方面来找原因。在公元前1700年前后,地球上有过一个地震活跃期,历史上有许多城市都是在这个时候被毁灭了。印度河诸城被大地震破坏后,森林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气候变得恶劣,河道淤塞,导致洪水泛滥。人们在此地不能生存,只好背井离乡,迁徙到其他地方。这种说法似乎更有说服力,因此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赞同。

近年来,有一种新的说法认为,摩亨佐·达罗毁于一次史前大爆炸。从挖掘的现场来看,全城居民几乎死于同一天,显然是遇到了某种不可抵抗的灾难。不仅如此,研究者们还惊奇地发现:这座古城焚烧后的瓦砾场,看上去极像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和长崎,地面上还残留着遭受冲击波和核辐射的痕迹。联系到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对5000年前史实的生动描述,后人对“核死丘”的遭遇也就可以领悟一二了:“空中响起轰鸣,接着是一道闪电。南边天空一股火柱冲天而起,太阳耀眼的火光把天割成两半……房屋、街道及一切生物,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天火烧毁了……”“这是一枚弹丸,却拥有整个宇宙的威力,一股赤热的烟雾与火焰,明亮如一千颗太阳,缓缓升起,光彩夺目……”“可怕的灼热使动物倒毙,河水沸腾,鱼类等统统烫死;死亡者烧得如焚焦的树干,毛发和指甲脱落了,盘旋的鸟儿在空中被灼死,食物受染……”难怪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认为这部印度古代叙事诗中记载的分明是史前人类遭受核袭击的情形。科学家证实,这种巨大的爆炸力来源于大气中电磁场和宇宙射线的双重作用。

这种观点虽然耸人听闻,但通过考察亨佐·达罗的遗址,证明它确实是有爆炸的痕迹。

怎样才能给亨佐·达罗的毁灭一个圆满的解释,这真是一个难解的问题。

神秘现象关键词:摩亨佐·达罗死人之丘史前大爆炸核死丘

吴哥“无人城”之谜

1861年,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来到法国领地印度支那半岛(即中南半岛)的高棉,寻找珍奇蝴蝶的标本,却在无意中却发现了一座隐藏在丛林中的古城!这座古城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吴哥城,古名禄兀。

吴哥城东西长1040米,南北长820米,堪称一座雄伟庄严的城市,其中宝塔林立,周围更有宽200米的灌溉沟渠,好像一条“护城河”,守卫着吴哥城。建筑物上刻有许多仙女、大象及其他浮雕,尤以172个人的“首级像”显得壮观雄伟。在这座古城中有寺庙、宫殿、图书馆、浴场、纪念塔及回廊,说明当年在此兴建都市的民族必定是个文化颇为发达,并有高超建筑技术的民族。穆奥后来写道:“那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留给我们的任何东西都更为壮观,你无法想象在世界上一个最偏僻地区的密林深处,不知从什么地方搬来了一座座最美丽的建筑。

吴哥文明的建筑之精美令人望之兴叹,然而却在15世纪初突然人去城空。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吴哥地区又变成了树木和杂草丛生的林莽与荒原,只有—座曾经辉煌的古城隐藏在其中。直到19世纪穆奥发现这个遗迹以前,连柬埔寨当地的居民对此都一无所知。

在历史上,吴哥是—个曾经繁荣过600年的王朝,据考察,在吴哥地区过去曾有一百万人口以上居住。但它的文化竟一下子就忽然中断、忽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这真是一个难解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