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科学未解之谜大全集
10487900000015

第15章 温驯的海洋,也有着骇人的脾气(1)

40亿年前堪比海啸的潮汐

40亿年前,地球上的潮汐比现在要高出1000倍,而且以近500千米的时速向岸边推进。如此,便会以强大的动力伸向内陆,给陆地造成重大的灾难。潮汐来时,气势汹汹;等它退后,留给陆地的是一片狼藉。这种巨大的潮汐堪比海啸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不过,像这种灾难性的潮汐已经很少了,因为月亮正在慢慢变小,渐渐远离地球。

潮汐是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因白天为朝,夜晚为夕,所以把白天出现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出现的海水涨落称为“汐”。这种潮汐现象,使海面呈现规律性的起伏,就像人们的呼吸一样。那么,为什么大海会有潮涨潮落的现象呢?

17世纪80年代,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认为潮汐是由月球和太阳对海水的吸引而出现的。这就比较科学地解释了潮汐产生的原因。

现在人们知道,在海洋中,月球的引力使地球的向月面和背月面的水位升高。由于地球的旋转,这种水位的上升以周期为12小时25分和振幅小于1米的深海波浪形式由东向西传播。太阳引力的作用与此相似,但是作用力小些,其周期为12小时。当太阳、月球和地球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产生大潮;当它们成直角时,就产生小潮。除了半日周期潮和月周期潮的变化外,地球和月球的旋转运动还产生许多其他的周期性循环,其周期可以从几天到数年。同时地表的海水又受到地球运动离心力的作用,月球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正是引起海水涨落的引潮力。除月球、太阳外,其他天体对地球同样会产生引潮力,但对地球上的潮汐影响最大的仍然是月球。

有涨必有落。从全球范围来考察潮汐现象,那么一些地方发生涨潮,必在另外一些地方发生落潮;反之,一些地方若是落潮,正好证明另外一些地方正在涨潮。这种此起彼落的海水运动,称为潮波。另外,潮汐涨落是通过海水的流动来实现的。海水的流入造成涨潮,海水的流出造成落潮。海水不断地从正在落潮的海域,流向正在涨潮的海域。这样的海水流动,叫做潮流。

总之,从全球范围来看,潮汐现象实际上是海水的一种波动。它既有垂直的升降,也有水平的流动。因为海水在潮汐现象中会具有强大的动能和势能,所以很多国家都借用潮汐产生的能量来发电。

无人船的元凶——海洋次声波

你相信吗?在茫茫大海上会经常出现无人船。这些无人船上淡水、食物供给都很充足,船体也完好无损。可以说除了没有人,其他看不出什么异常。如果你不相信,请看下面几个例子:

1855年2月28日,英国三桅帆船马拉顿号在北大西洋遇到一艘美国无人船徒瑞姆斯·切斯捷尔号。据描述称该船除了没有人之外,船体完好无损,货物也都还装备完好,食物淡水充足,也没有发现任何搏斗和暴力的痕迹。

1880年,人们在美国罗德艾兰州纽波特市伊斯顿斯·比奇镇附近的海面上也发现一艘名叫西拜尔德的无人船,也是除了没有人之外,其他都完好无损,甚至船长室的早餐都还在,而全体船员却不知去向了。

像这样的让人匪夷所思的例子还有很多。那么船上的人呢?难不成是船自己在大海上行驶吗?对于无人船案件,科学家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谜底:海洋次声波。那么,什么又是海洋次声波呢?

海洋次声波一般出现在风暴和强风下,其频率低于20赫兹。波浪表面波峰部波流断裂的程度决定着次声波的能量。如果是大风暴,次声波的功率可达数十千瓦。而次声波属弱衰减型能量,因而可以传得很远。

那么,为什么说次声波是罪魁祸首呢?因为次声波对生物体会造成辐射现象。某些频率的次声波,可引起人的疲劳、痛苦甚至失明。此外,如果是过强的次声波,还会使人们感到惊恐,进而导致人员的集体失踪。

这也就揭开了无人船的谜底了。无人船并不是没有人,而是在大海上行驶时遇到次声波的侵扰遇难了。

针对上述情况,不少国家已经建立了预报次声波的机构。当它接受到危及生命的次声波时,立刻就会向有关单位发出警报,进而大大降低了海洋次声波给航海人员造成的危害。目前,这类骇人听闻的事故已经越来越少了。

摧毁矿船的萨特大旋涡

有一种旋涡,它每天四次准时出现,它来临之时先是伴随着一声巨响(数里之外都能听到),接着海水翻卷打转,渐次形成千百个小旋涡,随即越来越大,越转越快……最后形成一个直径10多米,深陷亦达10米以上的黝黑的大旋涡。最后,当海水在回旋时,水上的空气也随着渐渐旋动,发出一阵凄厉的呼啸声。这就是萨特大旋涡。

旋涡旋转得最急时,非常危险,大小船只一律都不能通过。如果有船只想冒险,那最终只会粉身碎骨。

1905年,“英雄号”瑞典铁矿船船长,试图驶过萨特涡流。但旋涡太大了,根本过不去。到船长打算折回时,船已被冲走,撞向一个小岛。船员设法爬上陆地。但那只可怜的船却已被撞得粉身碎骨,最后那一点点残骸也被卷进旋涡。

鉴于上述情况,当地在水道两端都设有信号站,白天悬挂一个红球,夜间亮一盏红灯,表示水道不宜航行;若是两个红球或两盏红灯,则表示船只可安全通过。因此,航海人员一定要看好信号灯,能通过时再通过,千万不可硬行。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萨特大旋涡呢?

萨特旋涡位于北极圈稍北的挪威海岸处。它的出现与特殊地形和潮汐有关。那么这是怎样的一个特殊地形呢?这些海流沿着连接两个大峡湾的水道流出来。有三条水道,南北两条少有船只航行;第三条在中间,叫做斯陀海流,是两峡湾间最主要的交通通道与海水通道。大旋涡就在这里出现。

大潮期间,海流时速可达18千米以上;每次涨落潮时,流过峡湾的海水超过7500万立方米以上。巨量海水从峡湾深邃狭窄的水道中流出流进,形成几道强有力的海流,互相冲撞搏击,萨特大旋涡也就因此而形成。

那么,为什么会是每天四次准时出现呢?

因为潮汐每天两起两落,萨特涡流也按时出现四次。造成旋涡的水势随月相而变化,朔望时水流最强,上下弦时最弱。风向对旋涡也有影响。

综上所述,海平面也不是风平浪静的,也有暗流涌动的时候。

填不满的海洋无底洞

在茫茫的大海上存在着一种能够吞噬一切的无底洞,许多世纪以来怎么也填不饱它,每天它都在贪婪地吞入大量的海水,甚至吞噬航行至此的船舶。因此,这里也是海难频发的地方。这就是可怕的海洋无底洞。在“无底洞”附近,有着异常的电磁波动,发生过多起神秘海难。

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无底洞总共有两处,分别在印度洋和地中海。印度洋无底洞位于印度洋北部海域,北纬5°13′,东经69°27′,半径约3海里。这里是典型的季风洋流,受热带季风影响,一年有两次流向相反变化的洋流。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海水由西向东顺时针流动;冬季则刚好相反。但无底洞海域则不受影响,风平浪静。

地中海无底洞位于在地中海东部希腊克法利尼亚岛阿哥斯托利昂港附近的爱奥尼亚海域。据统计,每天有3万吨海水从这里消失。

那么无底洞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兴趣。1992年8月,澳大利亚哥伦布号科学考察船便在印度洋北部海域进行科学考察,根据海水振动频率低且波长较长来看,“黑洞”可能存在着一个由中心向外辐射的巨大的引力场。但这一结论还只是猜测,需要科学家进一步考察。

无独有偶,美国地理学会也曾先后两次在地中海无底洞进行考察。第一次,没有什么成果。第二次他们用玫瑰色的塑料小粒替水做标记,他们把130千克重的东西投入无底洞,随即便整体都被无底深渊所吞没。就这样,第二次也失败了,地中海无底洞也成了“千古之迷”。

到现在为止,无底洞仍然是个未解之谜。谁也解释不了到底海水为什么会总这么漏下去。这个“无底洞”究竟是怎样一个洞呢?这些问题都有待科学家们进一步探索发现。

奇怪的海上光轮

你信吗?大海上有一个直径约500米~600米的圆形光轮旋转前进,还散发着一股刺鼻的硫磺气味。如果不相信,请看看下面的例子。

1880年5月的一个深夜,“帕特纳号”轮船正在波斯湾海面上航行。行着行着,突然船的两侧各出现了一个直径约500米~600米的圆形光轮。这两个“海上光轮”,在海面上围绕着自己的中心旋转,并跟随着轮船前进,大约20分钟之后才消失。

与船擦边而过的还算是幸运,下面这艘船就没那么幸运了。

1909年,在英国某协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有人曾宣读了一艘船只的航行报告。报告中,提到了两个海上光轮的记载,当海上光轮靠近该船时,船只的桅杆倒了,随后又散发出一股刺鼻的硫磺气味。

1910年8月12日夜里,荷兰“瓦伦廷号”轮船船长布雷耶在南海上航行时,也看到了一个海上光轮在海面上飞速地旋转着。但与上面两个案例不同的是,在光轮出现的时候,船员均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让人们不解的是,海上光轮大多出现在印度洋或印度洋邻近的海域。那么海上光轮这种奇怪的现象又如何解释呢?主要有以下几种猜测:

第一,发光体为一些海洋浮游生物。当两组浪形成相互干扰便促使这些浮游生物移动。

第二,舰船的桅杆、吊索、电缆等的结合可能产生旋转的光圈。

但以上结论均属于人们的猜测。到目前为止,海上光轮还是个未解之谜,这还需要海洋工作者和科学家的进一步调查研究,以便早日揭开其中的奥妙。

流量惊人的深海逆流

你是否还以为海水都是朝着一个方向流动的呢?其实不是这样的。在有些海洋的深处,存在着惊人的逆流。

1950年,科学家汤森·克隆威尔发现在赤道附近,海面200米深处海流幅宽达300千米,而且在100米深处的流势最为强大,中心流速每秒可达150厘米。后来这股海流就以汤森·克隆威尔命名为克隆威尔逆流。它从西经92°到东经160°,总长为6500海里。它一般都在赤道海面上流动,有时也浮到海洋表面漂荡。

1955年,德国海洋学家卫斯特发现在接近南美沿海约几千米的深水层中,有一股流势特别惊人的巨大潜流。据卫斯特测定这股潜流也不总是流势惊人,在南大西洋巴西和阿根廷海域内,靠近南美大陆,在1500米~4000米深处时就很小了。但在巴西海域的海面下1500米~4000米深水层中,它的流量比黑湖还大。

在海洋深处,究竟有多少潜流、逆流以及它们究竟是怎样形成的,目前还没有定论,有待于科学家的进一步探索。

大海也会着火吗

海水也会着火吗?如果不是火,那么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先随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吧。

1933年3月3日凌晨,日本三陆海啸发生时,人们便看到了海火。当波浪涌进时,在浪的最下面出现了三四个像草帽般的圆形发光物横排着前进,色泽青紫。随着浪花之间的互相撞击,这圆形的发光物就破碎,随之就不见了。

与之类似的还有1975年9月12日傍晚,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那个发光物随着波浪的起伏而跳跃,一直到天亮才逐渐消失。第二天傍晚,亮光再现,亮度更强,以后逐日加强。到第七天,海面上涌现出很多泡沫,当渔船驶过时,激起的水流明亮异常。但几个小时之后,这里就发生了地震。

同样,在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的前一天晚上,北戴河一带的海面上也有这种发光现象。曾有纪实性影片《蓝光闪过之后》反映此次大地震的过程。

其实海火并不是真的,只是一种海发光现象。那么究竟什么在发光呢?目前普遍有两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