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世界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
10488100000039

第39章 战火弥漫,玄机种种——解读枪林弹雨中世界战争之谜(4)

按照“巴巴罗萨”计划,希特勒设计的总体战略目标是:以快速战役击溃苏联,在6至8周的时间内将苏联从地图上抹掉。为此,希特勒下令出动了2.5万架飞机、1.8万辆坦克和190个步兵师。希特勒要求以绝对空中优势出其不意地袭击苏军机场,使苏联空军在战争伊始便陷于瘫痪。

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德国空军命令4个航空队紧急出航。1280架飞机从挪威的北角到东欧的黑海陆续冲向深沉的夜空,以临界高度在渺无人烟的沼泽和森林上空飞行,神不知鬼不觉地飞越苏联国境。3点15分,德军机群各自按照预定的军事目标袭击了苏联的66个空军机场。根据“巴巴罗萨”作战计划部署,德国空军以290架俯冲轰炸机、510架水平轰炸机携带“恶魔之卵”球形炸弹对机场实地轰炸,以440架战斗机和40架驱逐机实施低空攻击。德国空军的偷袭取得了成功,在苏军的各个机场上,成千上百架遭到袭击的苏军飞机在燃烧、爆炸。

据说,6月22日拂晓,斯大林曾命令西部军区将所有飞机均加以伪装。但是斯大林的命令似乎没有得到执行。苏联空军的新旧飞机均未加任何隐蔽,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跑道上,就像阅兵式一样。大部分飞机来不及升空便被炸毁了。

在“巴巴罗萨”空战中,苏联空军惨重损失。据德军4个航空队向德国空军总司令赫尔曼·戈林报告:德国空军轰炸机炸毁了来不及起飞的苏军飞机1489架,此外,德军战斗机及高炮部队击落了升空的苏军飞机322架,共计1811架。

“巴巴罗萨”空战仅仅24小时,德国空军竟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果,这当然是令戈林感到十分振奋的快事。但老谋深算的戈林深知德国军官好大喜功的本性,他不敢相信这个报告,下令4个航空队重新核实。与此同时,戈林密令空军总司令部的军官们分别到各个已被占领的苏军机场依据飞机残骸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未久,一份秘密调查报告呈送至戈林面前:“巴巴罗萨”空战的战果不是1811架,而是2000架以上。报告声称,被摧毁的苏联战机的准确数字已难以统计,但肯定在两千架以上。

那么,苏联空军在“巴巴罗萨”空战中究竟损失了多少飞机呢?是德军4个航空队初报战果时的错误,还是空军总司令部的军官们秘密调查统计时的错误?戈林没有再深究。两次战果统计,相差竟达200架飞机,无论如何,这不是一个小数字。因此,对德国空军来说,“巴巴罗萨”空战的战果是个谜。

“巴巴罗萨”空战以后,苏联空军没有公布损失飞机的数字。战争结束以后,苏联国防部一份文件披露,苏联空军在“巴巴罗萨”空战的第一天损失飞机1200架,其中800架以上是在地面上被炸毁的。苏联公布的数字与德国公布的数字竟相差600架至800架,到底谁公布的数据是真实的呢?令人奇怪的是,苏、德双方对于升空后被击落400架飞机的数字,统计结果是一样的,可是地面飞机的损失数字说什么也比空中击落飞机的数字易于统计。

战争总是充满了谜团,苏联在地面被炸毁的飞机是800架,1400架,还是1600架呢?偷袭成功的德军一定会夸大战果,而受到打击的苏军肯定要缩小损失,这样一来,希特勒发动的“巴巴罗萨”空战战果就只能是个不解之谜了。

珍珠港事件背后的秘密

一般认为,日军偷袭珠珠港完全出乎美国政府意料之外,然而一些证据似乎表明日军偷袭前罗斯福收到了情报,难道他真的以珍珠港为代价,唤醒民众的觉醒?

1941年11月26日,日本海军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在海军中将南云忠一的指挥下离开日本开往珍珠港。途中舰队保持彻底的无线电静默。除这六艘航空母舰外日本舰队还包括两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和三艘潜艇。此外还有八艘油轮和两艘驱逐舰只开到北太平洋等候。

12月7日凌晨,从六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第一攻击波183架飞机,穿云破雾,扑向珍珠港,对停泊在港内的美军重型战列舰、巡洋舰和陆上机场进行猛烈袭击。一小时后,第二次攻击波171架日机又投入战斗,珍珠港内一片火海。战斗结果,美军损失战列舰8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和其他船只8艘受重创。

基地内的美国空军飞机大部分被炸毁在机场上,只有少数飞机得以起飞和还击。12艘战列舰和其他舰船被击沉或损坏,88架飞机被摧毁,155架飞机被破坏,2403名美国人丧亡。仅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爆炸沉没时就有上千人死亡。美国太平洋舰队作战能力损失大半,而日军仅损失了20架飞机。

珍珠港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转折之一。它宣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促使了美国正式参战。从珍珠港事件发生以来,全世界有许多人相信它是日本人的一次偷袭。战后以来,随着二战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珍珠港事件的真相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一般认为,日军偷袭珠珠港完全出乎罗斯福政府意料之外。当时,美国政府虽然认识到美、日在太平洋地区的冲突不可避免,但是,他们一则想继续玩弄“远东慕尼黑”阴谋,二则认为日本必然首先进攻英国与荷兰的殖民地,不会首先进攻美国,更不可能袭击远离日本6000公里的珍珠港。因此,从美国政府、美军参谋总部直到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对于日军的行动都是没有准备的。

1941年11月6日,日本东条内阁特派前驻德大使来栖三郎赴美,与驻美大使野村一起和美国谈判,并且递交了“和谈新建议”。美国国务卿赫尔于11月26日向日方代表递交了美国政府拒绝日本建议的照会。由于美国截获和破译了日本的密电,美国方面觉察到日本将有所行动,但并不清楚日本的具体进攻目标,对此,就连日本谈判代表野村和来栖也被蒙在鼓里。日本机动部队是在11月25日向珍珠港进发的,这是赫尔向日本递交备忘录的前一天,是东乡密电上指定的“绝对最后期限”的前四天。这就是说,日本根本不需要美国的答复,在一本正经的、无效的外交换文还在继续之际,战争就已经发动了。战后,包括美国、英国、法国、苏联等许多国家所出版的二战史专著中,都将珍珠港事件说成是日本玩弄外交手腕、违反国际惯例的一次不宣而战的偷袭。

然而也有人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美国人的阴谋,是美国故意让日本偷袭成功的,特别是一些日本人始终坚持认为珍珠港事件完全是一桩特大的阴谋。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因为日军的突袭看似非常成功,但一些莫名其妙的巧合使日军的战略意图没有一件达到。

据说,在日本准备偷袭珍珠港计划的时候,美国先进的无线电监听系统早已破译了日本的密码,得悉日本正在觊觎珍珠港。罗斯福对这件事是完全清楚的,但他故意使太平洋舰队处于无准备状态。因为当时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思想非常严重,使得罗斯福总统很多援助英、苏、中等国的计划受到掣制。而作为极富远见的杰出政治家,罗斯福很清楚,如果不及时援助正在艰苦奋战的英、中、苏等反法西斯国家,等到轴心国确实控制了欧亚大陆后,美国将无力独自抵抗已经根基牢固的德、意、日轴心国。所以早参战比晚参战有利,但国内的孤立主义只图眼前利益,不愿参战。因此罗斯福不惜以珍珠港为代价,唤醒民众的觉醒和敌忾,粉碎孤立主义思想。同时还必须让日本偷袭成功,才能激起粉碎孤立主义者参战的决心。

珍珠港事件已过去半个世纪了。但它的真相还应有更多材料的披露和进一步的研究。珍珠港事件是不是苦肉计,谁也不敢下定论,也许历史会告诉人们真相。

诺曼底登陆之谜

诺曼底登陆对盟军来说是一次十足的军事冒险,然而,冒险成功了。诺曼底登陆是二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胜利地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军的失败。

自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后(巴巴罗萨作战),苏联红军便一直单独地在广大的欧洲大陆上与德军作战,斯大林向丘吉尔提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对纳粹德国实施战略夹击的要求。

1943年5月,英美华盛顿会议,决定于1944年5月在欧洲大陆实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盟军立即开始制定登陆计划,首先确定登陆地点。根据历次登陆作战的经验教训,登陆地点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要在从英国机场起飞的战斗机半径内,二航渡距离要尽可能短,三附近要有大港口。几经权衡比较,盟军选择了诺曼底。

诺曼底虽然距离英国较远,但诺曼底登陆也有许多对盟军有利的条件。当时德国潜水艇已经基本被肃清,盟军空军已经赢得了制空权。由于法国抵抗组织的破坏,法国北部已经成为“无铁路区”。另外,德国对盟军可能从什么地方登陆琢磨不清。英国成功地对德国实施了疑兵之计。他们集结了一支假的“舰队”,同时还发出大量电讯,造成盟军司令部在肯特的假象。此外,美国著名将领巴顿也引人注目地出现在肯特,让德国情报认为他已经受命指挥装甲部队进行主攻。

终于,德军西线司令部小心翼翼地上了钩。德国最高统帅部判断盟军最有可能选择狭窄的多佛尔海峡登陆,而诺曼底行动只是佯攻。这就导致了德军在西线的大部分兵力、兵器被浪费在加莱地区,而在诺曼底则因兵力单薄无法抵御盟军的登陆。战后缴获的文件表明,希特勒倒还没有完全上钩,出于外人无法理解的直觉,他反复叫嚷,要注意诺曼底!

1944年6月5日夜晚,一支由英国、美国、加拿大海军组成的强大舰队从英格兰南海岸起航出海了。这支舰队包括143艘英国和加拿大战舰,46艘美军战舰,11艘其他盟军海军战舰。为舰队打头阵的,是数百架英国皇军空军重型轰炸机。

这支部队共有2万3千名伞兵、滑航和运载的突击部队、紧随舰队的五千艘其他各种船只装载着十七万六千人的进攻部队、两万多辆军车,这只联合舰队将决定纳粹德国的命运,它预计在48小时内渡过英吉利海峡,登上法国诺曼底海岸。

6月6日,联军在诺曼底海岸登陆,完全出乎德军的意外,对德军的指挥和行动造成了极大混乱。德军未能及时向装甲预备队下达向登陆场开进的命令,预备队开进时又受到联军空军阻挠,丧失了有利时机,组织不起来强有力的反击。

至6月12日,诺曼底德军认为已无力夺回被占领的海滩阵地恢复原态势时,就全面转入防御,限制联军扩大登陆场,以等待更多预备队的反突击。

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宣告了盟军在欧洲大陆第二战场的开辟,意味着纳粹德国陷入两面作战,减轻了苏军的压力,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