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世界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
10488100000042

第42章 谍海迷踪,无间风云——破译鲜为人知的军报谍战密码(2)

1940年2月,德国对伦敦发动了大规模的空袭。为了保卫英国国土的安全,许多勇敢的飞行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烈火、刺耳的警报弥漫在英国全境和英吉利海峡上空达4周之久。借助先进的雷达技术和无线电控制系统,英国皇家空军司令赫兹·道林元帅能够提前知道德军的目标和战术,这使得英国皇家空军能够在恰当的时间布置他们的中队,在适当的地点和高度集中力量进攻德军,从而避免了一味追击敌人的假目标或次要目标,从而造成对本已经十分薄弱的皇家空军力量的无谓消耗。在这场被丘吉尔称为“不列颠之战”的战役中,英军截获的情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二战期间,间谍行为往往是双方同时进行的斗争。在道林元帅对戈林的总部进行监听时,德国人也有一条直接从英国战争内阁获得信息的渠道。尽管戈林和他的指挥官们并不知道英军的具体战术,也不知道道林截获了他们的情报,但是,希特勒和德军高级军官却能在英国政府作出极其秘密的决定之后数小时内即获知其内容,从而调整轰炸策略,加大对伦敦的打击力度。

1940年上半年,英国安全机构已经清楚秘密情报被泄露给德国。那么,谁是英国政府部门中的纳粹间谍呢?在1940年惨烈的不列颠之战中,在英德通讯中断的情况下,这个人是如何把包括最关键而且相当长的战争内阁会议记录传给柏林的?这个人的动机是什么呢?难道这个人不仅要提供绝密情报给纳粹,而且还要颠覆英国政府吗?

很多人将怀疑的目光投向了具有纳粹情结的美国人泰勒·肯特。肯特受过良好的教育,他非常好学,会说5种语言。但他坚信纳粹的宣传,认为是犹太人将世界推进了战争。尽管肯特的思想非常极端,他依然得到了约瑟夫·肯尼迪大使(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的充分信任。1938年10月,也就是战争爆发后一个月,肯特来到伦敦的美国驻英国使馆,并被派到最机密的使馆密码室工作。在那里,肯特得以接触到肯尼迪大使和美国国务卿科德霍尔之间的来往函电和其他驻欧公使派来的使馆官员,他们用伦敦通讯设施进行联络。更重要的是,肯特掌握了灰码——一种政府部门认为不会被破译的密码系统,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就是通过该密码系统进行联络的。从各种情况分析,肯特是德国间谍的可能性很大,于是英国情报部门采取了行动。

通过复杂缜密的调查,英国情报部门追查到了肯特。1940年5月20日上午10点,肯特被苏格兰场的侦探逮捕。侦探发现肯特有一套钥匙,能够打开大使存放密件的保险柜。尽管肯特否认自己是个间谍,侦探还是从肯特的寓所里搜出了1500份机密文件。得知这一消息,美国政府部门立即将肯特开除了。由于他不再享有豁免权,英国法院对他进行了审判并定罪,将他在英国最严酷的监狱监禁了7年之久。

自从1940年5月20日肯特被捕以后,他不可能再将战争内阁的情报通报给柏林。此时据不列颠之战开始还有三个月,然而,战争开始后,这条通往柏林的情报线并没有断,难道说肯特还有同伙?或者说肯特根本就不是向德国提供情报的那个间谍,真正的向希特勒提供英国战争内阁情报的间谍根本就没有被查出来呢?这件事情到现在也没有揭晓。

隐藏在美国国徽中的金唇

最危险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安全的地方,最贵重的礼物往往暗藏着最玄妙的杀机。

1933年11月16日,苏联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这一天起,克格勃特工便从未停止过对美国驻苏使馆的监听与监视。1938年,为了更详细具体地了解美国使馆的内情,克格勃开始向美国使馆放飞“燕子”。那些克格勃的职业“燕子”们装扮成国家芭蕾舞剧院演员,凭着沉鱼落雁的美貌轻而易举地飞进了美国外交官的卧房。与此同时,那些负责守卫使馆大楼的苏联女兵也不断向热情潇洒的美国男士抛送秋波。“燕子”们探明,美国使馆大楼顶层是其“要害”所在,会议室、武官处、密报室及大使办公室都设在这层楼上。

1943年,德黑兰会议结束后,斯大林责令当时苏联克格勃领导人贝利亚,要不惜一切代价、动用一切手段对美国大使阿维列拉·卡里曼的办公室进行窃听。贝利亚与其手下高参开始绞尽脑汁,设计窃听使馆心脏部位的行动方案。

1943年12月17日,贝利亚向斯大林报告说,针对美国使馆专门设计的窃听设备已顺利通过检验,其性能“无与伦比”,功效“令人称奇”。

这种特制“窃听器”被命名为“金唇”。将其安放到美国大使办公室的行动被命名为“金唇行动”。

“金唇”窃听器在当时的确代表了世界顶级水平。它不需要电池,也不需要外来电流,从而使当时的反窃听设备不可能捕捉到任何信号。“金唇”可以接收到300米以内大耗电量振荡器所发出的微波脉冲,其工作寿命可以无限延长。从外表看,这种窃听器就像一个带尾巴的蝌蚪。

苏联特工机关将微波振荡器及蓄电池安装在美国使馆对面居民楼的顶层,并将那里的居民全部换成克格勃工作人员。家家户户的阳台上经常挂着“家庭主妇们”的劳动成果。每逢星期天,克格勃的女中士们都要在阳台上抖落和晾晒地毯及被褥,她们非常自然地将灰尘一样的“蝌蚪”撒到美使馆大院内。

但是将“金唇”安放到大使办公室却并非易事。为此,克格勃特工人员费尽了心机。他们曾精心在美国使馆内设计了一起火灾,但是那些扮成消防队员的特工人员却始终没有机会进入卡里曼大使的办公室。几经周折后,克格勃的高参们最终想出将窃听器放在礼品中送给美国大使这一妙计。于是,二十几种木制及皮制的贵重工艺品送进了克格勃高官的会议室,经过精心筛选,黑色檀木制成的斯基泰盾牌、两米长的猛玛象牙、瑞典国王送给尼古拉二世的象牙电话机及用象腿骨制成的一米高纸篓被确定为“金唇”载体。贝利亚特地请来窃听器研究权威、苏联科学院院士贝尔格和伊奥费对选定的礼品进行最后检验。两位专家检测后一致认为,这些礼品无法胜任运载“金唇”的使命,最佳选择是根据“金唇”的特殊性能制作相应礼品。贝利亚接受了两位专家的意见,并指示礼品制作与窃听器安装工作要同步进行。

1945年2月,世界三大政治巨头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会面。克格勃认为这是实施“金唇”行动的绝好时机,关键问题是如何将美国大使卡里曼从莫斯科引到克里米亚。苏联特工制定出一整套诱引方案。2月9日,苏联宣布在黑海之滨举行“阿尔台克全苏少先队健身营”开营典礼,并以苏联少先队员的名义向罗斯福总统及丘吉尔首相发出敬请光临的邀请。少先队员们在请柬中用尽动听的词句,诚挚感谢两位政治家在战争期间对苏联人民的帮助。克格勃预想,宣扬“平等与博爱”的美国人绝对不会拒绝孩子们的邀请,但是百忙之中的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又不可能应邀而来,委派其他官员前来参加孩子们的活动也并不合适,最合适完成这一使命的非两国驻苏大使莫属。果然不出苏联特工所料,美国大使卡里曼与他的英国同行如期从莫斯科赶到黑海之滨出席开营典礼。

乐队奏响了美国国歌,苏联少先队员用英语合唱美国国歌,开营典礼进入了高潮。卡里曼大使完全沉浸在孩子们纯真稚嫩的歌声中,应有的戒备与警惕早已被欢歌笑语所淹没。恰恰在这一时刻,四名苏联少先队员抬着一枚精美绝伦的巨大木制美国国徽走到卡里曼大使面前。斯大林私人翻译瓦列里·勃列日科夫马上向贵宾们翻译这枚国徽的做工及用料是如何讲究:这枚美国国徽是由名贵的紫檀木、黄杨木、红杉木、柔美棕、波斯帕罗梯木、红木及黑木拼装而成。苏联工匠高超精湛的制作工艺使这位见多识广的美国外交官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天哪!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把它放哪儿最合适呢?”勃列日科夫不失时机地低声对卡里曼说:“就把它挂在您的办公室,英国人肯定会嫉妒得发疯。”

自1945年2月,从这枚内藏苏联克格勃“金唇”窃听器的美国国徽被悬挂在卡里曼办公室的那一刻起,克格勃窃听美国大使的代号为“自白”的行动便开始启动。这一行动共持续了八年。八年间,“金唇”送走了四任美国大使。最令人惊奇的是,每一位新大使到任后从墨水瓶到地板块全部更换一新,就是从未动过这枚美国国徽。它无与伦比的艺术美感赢得了四位美国大使的钟爱,甚至大使办公室的窗帘及家具色调也相应做了些改变,以与这枚国徽相匹配。

美国中情局在发现“金唇”窃听器后,始终没有勇气公开他们的“耻辱”。直到1960年5月,苏联击落由巴乌埃尔森驾驶的美国U2高空侦察机后,华盛顿才公开“金唇”的秘密。虽然美国特工和英国特工曾多次试图制作同样的窃听器,但却都是枉费心机,“金唇”的秘密技术无法破译。如今,克格勃的“金唇”仍旧陈列在美国中情局的博物馆内。

美军的“无敌密码”

土著语言的使用范围非常狭小,然而这恰恰符合情报密码的条件,是谁发现了美国的土著语言,并将其演变成美军的“无敌密码”呢?

在战争中,为了使己方的情报能够准备无误且不被敌方破解,战斗的双方往往要在情报密码上下很大的工夫。毫不夸张地说,打赢了情报站,就相当于战争获胜了一大半。

二战中,为了破译德国的“谜语机”密码,英国倾尽了全国之力,这也大大加速了二战的进程。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破解了日军密码,由此发动空袭,击毁日本大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情报密码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战争期间,为了编制一套安全的密码,美国费尽了心机,尝试了很多方案,但都不能尽善尽美。后来,一个叫菲利普·约翰逊的人给军方提供了一个绝妙的建议。

约翰逊的父亲是个传教士,曾到过纳瓦霍部落,能说一口流利的纳瓦霍语,而在当时,纳瓦霍语对部落外的人来说,无异于“鸟语”。极具军事头脑的约翰逊认为,如果用纳瓦霍语编制军事密码,将非常可靠而且无法破译。因为这种语言口口相传,没有文字,其语法、声调、音节都非常复杂,没有经过长期专门的训练,根本不可能弄懂它的意思。另外,根据当时的资料记载,通晓这一语言的非纳瓦霍族人全球不过30人,其中没有一个是日本人。根据约翰逊的实验,用纳瓦霍语编制的密码可以在20秒内将三行英文信息传递出去,而同样的信息用机器密码却需要30分钟。

1942年初,约翰逊向美国太平洋舰队上将克莱登·沃格尔提出了这个建议并得到认可。1942年5月,第一批29名纳瓦霍人被征召入伍,并被安排在加利福尼亚一处海滨编制密码。他们根据纳瓦霍语共创建了有500个常用军事术语的词汇表。由于纳瓦霍语没有描述现代军事设备的词语,因此他们经常使用比喻说法和拟声词。这些纳瓦霍族人参加了美军在太平洋地区发动的每一场战役。他们用密码下达战斗命令,通报战情,紧急时还参加战斗。他们的英勇献身,为最终打败日本军国主义者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纳瓦霍语外,美军在二战中还曾使用另一种印第安语——科曼切语作为密码。纳瓦霍语主要在太平洋战场使用;而科曼切语则在欧洲战场大显身手。美军根据科曼切语创建出包括250个军事术语的词汇表。在这个词汇表里,轰炸机成了科曼切语中的“怀孕的鸟”,自动化武器由于发出时断时续的声音而被称为“缝纫机”,而希特勒则被称为“疯狂的白人”。

1944年美军登陆诺曼底成功后,时任话务员的查尔斯·希比蒂迅速通过无线电发报机用科曼切语发出了登陆成功的信息。这似乎只是历史上一个微不足道的瞬间,但美国陆军竟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拒绝公开承认这个事实——科曼切密码通讯员希比蒂发出了第一条登陆诺曼底的信息。继在诺曼底滩头大显神通之后,希比蒂又被派往法国,亲眼目睹了盟军在巴黎的军事行动。

对于这种密码,纳粹德国的情报部门也绞尽了脑汁,甚至他们在确认这是一种语言之后,也始终未能找到破译的方法。迄今为止,希比蒂使用的这种密码仍是人类军事史上唯一尚未被破译的通讯密码。

到底是谁想出来让印第安人用他们的科曼切语传递密码信号,一直众说纷纭。据说它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名美国情报官员听到了一群印第安士兵的谈话。他一句也听不懂,但却突然想到,鲜为人知的语言如果用作密码将具有巨大的军事价值。后来因为一战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科曼切语没能用上。二战爆发后,有人重新想起了这种土语,于是古老的语言发挥了它重要的作用。

1945年,德国投降后不久,希比蒂和其他科曼切人就光荣退伍了。但他们并没有因作战勇敢或为国服役而获得表彰。恰恰相反,五角大楼命令他们死守秘密。当时的五角大楼出于冷战的考虑,认为这些密码员可能再派上其他重要用场,因而不宜暴露。几十年后,当曾经的密码员大都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世后,他们才获得了迟到的荣誉,但是他们已经无法接受这份荣誉了。

从空而降的“马丁少校”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的情报,让德军不知所措,连连失手。

1943年,英国“马丁少校”从伦敦飞往北非执行任务过程中,因为飞机失事而在西班牙韦尔港溺死。英国领事馆为“马丁少校”举行了葬礼,他的未婚妻帕姆送来了花圈和哀思卡片。驻西班牙的英国大使馆人员则在此前后频频分批前往哀悼。同时,在英国《泰晤士报》公布的由海军公证司伤亡处提供的阵亡将士名单上,马丁少校的名字赫然其中。这是怎么回事?马丁少校是谁呢?飞机因何而失事?

在二战中,西班牙表面上是中立国,但与希特勒德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马丁少校的尸体被发现后,连同他的公文包一起被交给了德国。英国驻西班牙大使塞缪尔·霍尔爵士当即向西班牙提出交涉,要求尽快归还尸体和公文包。德国人很快就把尸体和公文包还给了英国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