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优秀小学生必读:十万个为什么大全集
10490100000015

第15章 动物家家亲(7)

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集群,它们的目的都是互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弱者更容易集群,不过,集群的规模还要依据生存的空间、食物的丰富与否以及捕食者的数量和强弱来决定。

有时候,当集群动物的群体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就会出现分群的情况。我们大家熟知的蝗虫,在群内密度达到极限时,一部分个体的翅膀会变长,飞翔能力会提高,为了能更好地生存,这部分蝗虫就主动迁徙出去,去寻找新的生存空间。需要说明的是,有些不同种类的弱小个体,为了共同的利益,也会暂时聚集到一起,利用各自的听觉、视觉和嗅觉,来防范共同的敌人。

知识点:集群、虎、狼、企鹅、猴、抗争能力、互利

为什么鸟类的嘴形各式各样

鸟类的嘴形,像其他动物一样,生得各式各样。例如,仙鹤的嘴细长而大,对于浅水涉食和夹紧滑溜溜的鱼虾,显得特别强而有力。鹦鹉特别硬厚的上嘴,很像剖开的半个牛角,这对压裂干果非常有利。交嘴雀交叉着的特殊嘴型,对于钳出松果里的松子十分有用。鹈鹕的下嘴,带着一个很宽大的兜子,当它捉到大鱼后,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容器。

食虫鸟的嘴,一般细长而尖得像钢针,适合于吃幼小的虫子。例如,鹡(ji)鸰、柳莺之类,它们生性特别活泼,专爱吃刚从卵里孵化出来的幼虫,或果实的虫眼里、叶腋里潜藏着的小幼虫,而且食量非常大,每天能吃掉比它们体重还多的昆虫幼虫,对菜园、果园的贡献很大,可说是消灭害虫的先锋了。

如鸫、鸲这类鸟的嘴,不仅尖而细长,而且上嘴末端有点儿向下弯曲,能把树皮缝和土壤里的虫子掏出来。

和鸫差不多大小的伯劳,嘴形显得比较粗短,而且上嘴的末端向下钩曲,适于撕裂动物的肉体,它不仅能消灭大甲虫、大毛虫,还能吃小型啮齿类动物和其他小鸟。

还有一些大型的食肉鸟类,如鹗,它们的嘴非常强大,而且嘴端的钩很尖锐,以捕食各种老鼠和其他鸟类为主,甚至大型兽类的尸体也能撕碎。不过,它们的主要食物是田野里的老鼠。

燕子的嘴扁而阔,呈三角形,张开以后,则成为平行四边形了。由于嘴张开以后的面积很大,所以当它们在空中疾飞的时候,空中的蚊虫之类,就会大量地落到它们的口中。因此,燕子成了消灭空中蚊虫的能手。

最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小鸟,如麻雀、朱雀等,它们的嘴小而粗短,呈三角锥状,对于啄食谷物种子特别拿手。

由此可见,鸟类各式各样的嘴形,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特别是所吃的东西密切相适应。所以,各种式样的嘴形,是动物求食活动长期发展的结果。

知识点:嘴形、鸟类、食虫鸟、食肉鸟

为什么骡子不会生小骡子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植物界的遗传规律。动物界也是如此,谁都知道,大猪生小猪,大猫生小猫。然而,也有例外情况,骡子就不能生小骡子。

那么骡子是从哪儿来的呢?

原来,骡子是马和驴的“混血儿”。通常我们把母马和公驴交配所生的驹叫“马骡”;而把母驴和公马交配产生的驹叫“驴骡”。

那么,骡子为什么没有繁殖后代的能力呢?我们知道,高等动物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卵细胞产于雌性动物的卵巢,精子产于雄性动物的睾丸。而骡子这种“混血儿”,无论公骡和母骡,生殖系统虽然在构造上还较完善,然而,生理机能却不正常。动物工作者的研究证明,骡子不能生殖是由于缺少某种激素。公骡的生殖器官不能产生成熟的精子,母骡的生殖器官虽能产生卵细胞,但由于缺乏助孕素,因而产生的卵细胞很衰弱,不久即死,也不能成熟。这就是骡子无法繁殖后代的道理。

知识点:骡子、交配、混血儿、生殖系统、生殖机能

为什么有些鱼会飞

每年3月到5月,海南岛一带的海面上,常会出现一些亮晶晶的鱼的侧像。它们像一支支银箭似的从水里射出,以惊人的速度掠过人们的眼前。鱼多的时候,浪涛起伏的海面上,仿佛被罩上了一张银光闪闪的大网。

这就是飞鱼。它们通常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洋里,我国的黄海、东海、南海都产飞鱼。每年3月至5月海南岛会出现飞鱼汛期,人们才能看到那么美丽而有趣的景象。

飞鱼是怎样飞的呢?它们是不是真的会飞呢?

飞鱼的飞行是从尾巴的运动最先开始的。鱼和水面之间的角度极小,所以飞鱼把尾巴猛然一摆,便从水里跳了出来。起初,尾巴的下半片还在水面上划着。随后,飞鱼利用冲的力量,便一直飞了起来。迎面吹来的风在它伸开的鳍下吹着、托着它,于是它得以继续向前飞。

飞鱼的飞行速度很快。不到18秒钟的时间,它就可以飞100米到150米。据说大的飞鱼能飞400米,而且能够在空中待差不多1分钟。飞行的路线是一条伸长的曲线,也就是所说的抛物线。往上去的线较短些,往下落的线较长些。因此,飞鱼往上飞的时候比较急剧快速,往下落时则显得比较温和缓慢。

飞鱼的胸鳍十分发达,有的可达2/3米长,1/3米宽。飞时,胸鳍完全伸展开。胸鳍的后部——鳍条的末梢抖动着,就像扯得很紧的船帆的肋条末梢和旗子在风中抖动一样。

其实,严格地说,飞鱼并不是在飞,只是一种“冲射”的延长。这种最初的冲射力量来自尾巴的猛摆。当它们被轮船的喧嚣声吓住或遇见凶猛的鱼类时,为了逃命,它们便会从水里一跃而出。此时尾巴在水面上以某种形式划动一下,使鱼鳍能很快地振动,尾部的作用有点像小船的螺旋桨。飞鱼跃出水面的一刹那,还被比做水上飞机。速度越来越快,对于伸展开的鳍的空气压力越来越大,最后使飞鱼向上飞去。接着,它们便利用已经获得的速度进行“飞行”了。当飞鱼落进水里时,它的尾巴碰着水面,可能再重复一遍上面所说的运动,再一次飞到空中去。

飞鱼有时能够飞跃浪头,这是由于上升气流的缘故。在浪头迎风的一面,总有上升气流。风驱赶着浪向前涌,风自己却被浪反射而向上吹,每一个浪头都是这样。飞鱼落入上升气流,被托起飞跃过去,有点像滑翔机的道理。在黑暗里,飞鱼有时不能快速辨清方向,于是便掉落到船甲板上,而且飞鱼只从迎风的一面往甲板上掉。

由此看来,飞鱼并不能在空中挥动鳍来延长飞行,它只是利用最初的冲射力量滑翔而已。

知识点:飞鱼、尾巴、运动、胸鳍、冲射

为什么动物的血液不都是红色的

绝大多数的动物血液和人类的血液是一样的,都是鲜红色。但也有少数动物的血液不是鲜红的,而是五颜六色的。

蚯蚓的血非常之美丽,呈玫瑰色。

蜘蛛的血则是青绿色的。生活在海岸边岩石缝隙中的一种小环虫,它的血呈鲜绿色,因此有些科学家叫它“绿血虫”。那乌贼的血液是黑色的吗?不,它的血液也是绿色的。

而虾、海蟹、毛蟹的血是淡青色的,因此有些人误认为虾、蟹等是无血的动物。

有一种叫做鲎(hou)的节肢类动物,它的血液是蓝色的。河马与蜗牛的血液也是淡蓝色的。田螺也容易被人错认为是无血的动物,因为它的血呈白色,有点类似牛奶。

南极的海里有一种“白血鱼”,它的血不但没有血色素,而且有氧所带来的其他物质,就连血球也没有,因此血无色。南极周边的海域里有许多种稀有的鱼,它们的血也都是无色的。

更罕见的是栖息在海底岩石上的一种扇螅虫,它的血居然能变色,一会儿呈绿色,一会儿变成红色。

动物的血液为什么会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颜色呢?原因是血液的颜色是血色蛋白所含有的元素决定的。每种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各自形成了不同种类的血色蛋白,因此血液也就成了五颜六色的了。

知识点:血液、颜色、血色蛋白

为什么动物睡觉时姿势各不一样

人要休息和睡觉,动物也要休息和睡觉。尽管动物睡觉的姿势各种各样,但目的都是为了自我保护而创造好的休息条件。

鹭等水禽在休息的时候,只用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缩着,嘴夹在翅膀里,双脚轮换休息,就不会觉得累了;刺猬把身体蜷成球形,只把鼻子露在外边,以防敌害袭击;海豹把身体叠在一起睡觉,仿佛一个活的“金字塔”,可以相互增加热量;松鼠缩着脚睡觉,把蓬松的大尾巴当做“棉被”盖着,可起保暖作用;蝙蝠将身体倒挂着,头朝下睡觉,一旦遇到敌害,便迅速振翅起飞;鱼是没有眼睑的,所以它们睁着双眼睡大觉;狗睡觉时,总把耳朵贴在前脚边的地面上,如果附近发出一点儿声音,灵敏的耳朵会及时收到讯号,它立即被惊醒,抬起头来四处张望,查明声音发出的方向;海南坡鹿休息的时候,排成一个大圆圈,头分别向外睡觉,只留一头坡鹿值班,如发现敌害,立即鸣叫警告,以便群鹿迅速逃窜。

龟类除有冬眠和夏眠的习性以外,在其他季节里,也有睡觉的习惯。在一次公园的“龟展”上,一位动物博物馆的科研人员曾观察过一只乌龟睡觉时的情形:它闭着双眼,在龟甲的左边伸出一只左后肢。瞧乌龟的模样,虽然它是在睡觉,实际上是一副准备立即“开步走”的动作!

尽管各种动物的睡觉姿势各异,但都是一种适应环境和生存的表现。

知识点:休息、防敌、环境、生存

为什么打蛇要打“七寸”

打蛇要命中要害。俗语说“打蛇打七寸”,然而也有人说“打蛇打三寸”的。尽管说法不同,但这里却有一个共同点——打蛇的致命部位。

当动物的脊椎骨受重伤时,为脊椎骨所保护的脊髓也就会遭受严重的伤害,神经中枢和身体其他部分的通道就会被阻断。伤害越近头部,影响也就越大。要是你打在它的尾巴上,对它的生命就毫无影响。

或许有人会问:“那就干脆打脊椎骨得啦!为什么要有‘三寸’、‘七寸’的说法?”原来“三寸”处的脊椎骨被打伤或打断,它就无法抬起头来咬你了;而“七寸”却是它的心脏所在,一受到致命重击,自然必死无疑。

当然,这“三寸”、“七寸”也并不是每条蛇都一样的,因蛇的种类、大小不同而有所差异。

蛇类中确实有不少毒蛇,著名的有五步蛇、蝮蛇、眼镜蛇、银环蛇等等,人被咬后,足以丧命。可是有些蛇类,如火赤链、乌风蛇、黑眉锦蛇等,它们不仅无害,还能帮人捕鼠,为我们除害呢!即使是毒蛇,它也是遵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不会主动攻击人的。

知识点:脊椎骨、三寸、七寸

为什么说蛇毒比黄金昂贵

毒蛇之所以让人害怕,是因为它的口腔内有毒牙,而毒牙之所以能注射蛇毒,是因为它的基部有毒腺相连。当毒蛇咬住生物体时,相关肌肉就会收缩,并挤压毒腺,使毒液流入毒牙,再通过毒牙排出。这个过程说起来复杂,做起来只是一瞬间的事情,而人畜一旦被毒蛇咬伤,轻则致病,重则毙命。所以,自古以来,毒蛇总是让人望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