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优秀小学生必读:十万个为什么大全集
10490100000027

第27章 生活真奇妙(6)

原来,彩照上的各种彩色染料,大部分为结构较复杂的有机分子,它们和一些普通的颜料相比,显得不很安分。首先,彩照上的彩色染料经不起强烈的阳光照射。这是因为彩照上的部分染料分子,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作用下被分解了,彩照上的颜色当然就会变浅了。其次,照片如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中,那么照片乳剂层中的部分染料就会与水作用而发生水解反应,结果使一部分染料分解成彩色照片显影以前的状态(即分解为成色剂和彩色显影剂两者分别存在的状态),其分解出来的成色剂,又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造成彩色照片褪色。另外,一些具有强氧化性的化学试剂,也会促使彩照的颜色起变化。

有些彩照除了会褪色外,还会部分变色。例如照片上本来是绿色的树叶,时间久了竟慢慢地变成了青色或蓝色,这种颜色的变化,人们称之为偏色。偏色是怎么引起的呢?这是因为彩照上的染料是由三种不同颜色的染料所组成的,而这三种染料在相同的光照或相同的化学试剂作用下,它们褪色的程度是不相同的,有的颜色较易褪去,有的却较稳定。这样,在一张彩照上,当一种颜色变淡,而另一种颜色却变化甚微时,就会产生某些颜色发生变化的偏色现象。

因此,在保存彩照时,应该注意不要让照片的正面受到较强阳光的直接照射;也不宜将照片长久地压在玻璃板下,或置于闷热潮湿的环境中,最好是夹在影集中,并存放在干燥、凉爽的地方。

知识点:照片、色彩、有机分子、紫外线、分解

为什么衣物可以干洗

大多数衣物都是用水来洗涤的。可是,有些贵重的衣料,如呢绒服装,用水洗后常常会不够挺括、失去光泽,这可怎么办呢?

100多年前,法国巴黎的一间油脂小工厂里,一个身穿污染油垢衣服的工人在紧张地劳动时,不慎把一桶煤油倒翻,泼了一身煤油。他一时没有时间更换,待到收工时,低头一看,衣服上的油污竟不见了。这使他悟出一个道理,衣服上的油污是给煤油洗干净的。

煤油是一种化学溶剂,能溶解油污而把织物洗干净。用化学溶剂把衣物上的污垢溶解除去的方法,就是干洗法。不过,煤油虽然能溶解衣物上的油垢,但用它来洗涤衣物,会使衣物变硬,且留下极不好闻的味儿,还会使塑料或有机玻璃纽扣变色、失去光泽,甚至被溶解掉。煤油的缺点这么多,当然不能充当洗涤衣物的洗涤剂了。

于是,科学家们在化学溶剂世界里筛选,结果发现,四氯乙烯是一种极好的洗涤剂。用四氯乙烯洗涤过的衣物,不但干干净净,洗后无异臭,而且衣物柔软舒适,能保持呢绒的光泽,不会变形、褪色,更不会损伤衣物。经过长时间考验,现在四氯乙烯已成为世界各国洗衣店公认的标准干洗剂了。

干洗是在干洗机内进行的。机洗型干洗机,是把衣物放入一个密封的圆筒内,利用圆筒转动把衣物反复提升又落入洗涤剂中,借助冲击力进行洗涤而最终除去衣物上的污垢。

喷剂型干洗机配有全自动控制的微电脑。洗衣机工作时处于全封闭状态,电脑会指挥一台离心泵把四氯乙烯干洗剂均匀地喷洒在衣物上,干洗剂把污垢溶脱后,洗衣机会自动运转甩脱已经含有污垢的洗涤剂,另换上干净的干洗剂作第二次干洗,这样反复进行30分钟左右,衣物就洗干净了。

干洗后的衣物要认真除去干洗剂,把干洗剂的残留量降到最低,然后用热空气烘干,衣物就恢复原来的状态了。用干洗剂处理衣服,还具有杀菌和消毒的作用,这是比水洗更优越的地方。

含有污垢的干洗剂经过硅藻土和活性炭等吸附剂过滤后,又变成干净的洗涤剂,这样可以反复使用。

知识点:干洗、四氯乙烯、煤油、干洗剂

为什么面包里会有许多小孔

面包香松可口,是很多人都喜爱的食物。在品尝松软的面包的同时,你会发现面包里布满了细密的小孔,难怪它会像海绵那样富有弹性和柔性。那么,面包里的这些小孔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就得从面包的制作谈起了。

做面包的主要原料是面粉。在将面粉揉成面团时,面包师要加入一定量的酵母。酵母是一类有益的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它们能大量繁殖。当酵母菌被揉入湿的面团中后,它就开始生长繁殖。酵母体能分泌出各种酶,将淀粉分解成糊精,再进一步分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最后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分布在面团的面筋网里,使面筋变成如海绵状多孔的疏松体。再经过揉面和烤制,面团里的二氧化碳受热膨胀,使制得的面包获得了疏松多孔的品质。

用于食品中的酵母通常有液体酵母、新鲜压榨酵母、活性干酵母3种。液体酵母发酵力强,但不宜保存;活性干酵母虽易保存,但发酵力不强;而新鲜压榨酵母(简称鲜酵母)既有较强的发酵力,又能在冰箱中保存,所以被较多地选用。鲜酵母是一种含有酵母菌体的奶黄色软固体,其成分主要是水、蛋白质、脂肪、糖及少量维生素等。生产鲜酵母的工厂是将一定种类的酵母菌培养于营养液内,通入无菌空气使酵母菌大量繁殖,然后经过高速离心机分离出酵母浆,再用压滤机除去残液并压成块状,即成鲜酵母。

作为疏松剂的鲜酵母其实不仅仅用于做面包,平时家中做各种馒头、糕点时,也可选用鲜酵母作疏松剂。用酵母发酵制作面包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成分也有所增加。但是含油脂和糖较多的面团,用酵母发酵往往达不到疏松的要求,因为油脂和糖对酵母菌繁殖有抑制作用。另外,用酵母发酵面团需要一定的时间。为此,家庭制作面包、馒头时,也常选用酵母发酵粉。酵母发酵粉呈白色粉状,是几种化学药品的混合物,它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是碳酸氢钠(小苏打)、酒石酸、酒石酸氢钾及磷酸氢钙等的混合物。酵母发酵粉揉入面团后,一旦受热就会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食品成为多孔的疏松体。

知识点:酵母菌、二氧化碳、面包、化学反应

为什么鱼汤、肉汤会结成冻

冬天,温度计里的水银柱会降到0℃以下。河水结冰了,家里的鱼汤、肉汤也结成了鱼冻、肉冻。

然而,这却是不同的两回事儿:河水结冰,那是因为温度下降到冰点,水凝固而结成冰;鱼汤、肉汤结冻,却不光是与温度有关,而且与鱼汤、肉汤中发生的一些化学变化有关。

在显微镜下,你可以看到,鱼肉和猪肉都像一捆捆甘蔗,它们是由蛋白质纤维束组成的。在纤维束与纤维束之间有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像绳子一样,把这些纤维束紧紧地连在一起。

结缔组织主要由韧带质与生胶质组成,它们都是蛋白质。当你用小火慢慢地炖鱼汤、肉汤时,韧带质没什么变化,而生胶质却与水发生了化学作用——水解成了动物胶。

在温度较高的时候,动物胶能够溶解在水里,形成胶体溶液。但是,温度一低,甚至不一定要降到0℃,它就会凝结成冻状。动物胶的营养价值很高,如果炖得更久些,它还会继续与水反应,进一步水解变成氨基酸。氨基酸的味道是很鲜的,这就是为什么鱼汤、肉汤炖得时间越长,味道越鲜。

在水果、蔬菜里,也有一种胶质,叫做植物胶,它具有连接各个细胞的作用。在加热时,细胞膜破裂了,植物胶也会跑到水里去。青菜里的植物胶不多,所以谁也没听说过有什么“菜冻”。不过,有些果子里却有很多植物胶,最出名的要算是山楂了。山楂汤不仅在冬天会结冻,在夏天也能结冻,变成山楂糕。有些果子含胶较少,虽然不能结成成块的冻,可是仍能结成酱,甜美的青梅酱和苹果酱等,就是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知识点:动物胶、植物胶、温度、化学反应、蛋白质

为什么汽水瓶一打开会冒出很多气泡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得向你介绍一下汽水的身世。

说实在的,汽水与糖水没有多大的不同,它只不过是多含了一些“气”——二氧化碳罢了。

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它喜欢自由自在地在空气中游荡。在汽水工厂里,人们加了很大的压力,强迫它大量溶解在水里。然后,装进瓶子,紧紧扣上塞子,这就成了汽水。

当你喝汽水时,一打开塞子,外面的压力小,二氧化碳顿时像出笼的小鸟,拼命挣脱出来,跑到自由的王国——空气里去。于是,水中就冒出了大量气泡。

夏天,人们常爱喝冰镇汽水。冰镇汽水能清凉解热,这与一条物理定律有关:温度越低,气体往往在水里溶解得越多。就拿二氧化碳来说吧,在101.3千帕(1个大气压)、0℃时,它在水里的溶解度为1体积水溶解1.71体积二氧化碳;而20℃时,1体积水只能溶解0.88体积二氧化碳,几乎相差一半!冰镇汽水由于温度低,其中的二氧化碳比较难于逃逸,所以喝起来会感觉到泡沫特别多。

人们喝进汽水以后,肠胃并不吸收二氧化碳,况且肚子里温度高,二氧化碳很快会通过口腔排出来,这样就能带走热量,使人有清凉的感觉。另外,二氧化碳对胃壁还有轻微的刺激作用,能加速胃液的分泌,帮助消化。

现在,含有二氧化碳的饮料品种已越来越丰富,有瓶装的,也有罐装的,有无色透明的雪碧,也有棕黑色的可乐……另外像啤酒、香槟等饮料里面,也加进了二氧化碳。

有趣的是,大自然也会制造“汽水”哩:如地下水源源不断地冒出,形成温泉,由于地下压力很高,使许多气体,如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溶解在水里。而地下水一喷出地面,就像刚开瓶的汽水一样,常常是白浪滚滚,大冒气泡。

知识点:二氧化碳、汽水、消化、难溶性

为什么罐头食品可以长久储藏

在超市里,人们可以看到许多食品罐头,有水果和豆制品,也有做成各种风味的熟制肉类和鱼类等。罐头食品不但能保持口味鲜美,食用方便,而且可以长期储藏,调节食品的供应季节。

为什么制成了罐头的食品能长久储藏呢?

鸡、鸭、水果、蔬菜等各种食物都含有大量的水分和非常丰富的营养,如蛋白质、脂肪、糖和各种维生素。如果这些食物沾染了细菌,在一定的温度下,细菌会通过吸收食物中的营养而迅速地繁殖起来,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使食物腐败变质。因此,在加工罐头食品时,必须使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尽量避免细菌的入侵。一般先进行原料处理、调味处理,再装入清洁的空罐内,然后通过加热排气或机械抽真空的方法,把留在罐内的部分空气赶走,这样制成的罐头食品,可以保持一定的真空度。经过排气、密封后的罐头,最后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这样的罐头食品,不但达到了合格的色、香、味指标,而且能够长久贮放。

有时,罐头的底盖两端会出现凸起的现象,我们把这种铁皮罐膨胀的现象称为“胖听”。“胖听”罐头在开罐时往往会放出大量气体。造成这种“胖听”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有时是由于铁罐内的涂锡层不匀,或是锡层擦伤,使食物中的有机酸与铁长时间地接触,造成电化反应而放出氢气;有时“胖听”是由细菌引起的,如在杀菌前食物处理不当,染菌过多或杀菌不完全,造成细菌大量繁殖,并产生了碳酸气。这样造成的“胖听”罐头食品当然就不能再食用了。

由于罐头食品是经过密封后予以严密杀菌而制成的,平时只要把罐头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不使罐头生锈或封口破损,罐头食品是完全可以长期贮放的。

如今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用新型的柔韧性包装材料制成的软包装罐头,这种材料由聚酯、铝箔、聚乙烯三层薄膜复合而成,它具有良好的柔韧性、重量轻、便于携带等优点。这种软包装罐头同样具有高温杀菌、密封性能好的特点,并能防止氧气、水蒸气、光线的透入,从而避免罐内食品质量的降低,可达到长期保存食品口味、香味和色泽的目的。

知识点:胖听、罐头食品、细菌、真空、碳酸气

为什么纸张放久了会发黄

你了解纸的“身世”吗?

纸的前身是木材、芦苇、秸杆等物质。一根根的木头,来到造纸厂里,先用磨木机磨碎,再经过蒸煮、打浆、漂白,使它们变成纸浆,然后经过造纸机的“手”,连拉带压,同时加热以赶跑纸浆中的水分,最后就得到白色的纸张了。

纸虽然没有生命,可是也会衰老。有时候,存放了多年的书报,往往会“悄悄地”发黄,有些纸张甚至变得“弱不禁风”,多翻几下就会破损。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当木材变成纸张以后,木材身上的纤维素就迁移到纸里“安家落户”了。纸之所以有韧性,完全是依靠纤维素的支持。

可是,纸张印成报纸、书籍以后,空气中的氧气就会和纸里的纤维素慢慢化合,雪白的纤维素和氧“要好”以后,报纸的“脸色”也就发黄了。纸还有一个捉摸不定的“敌人”,那就是光线。光线能和纸的纤维起光化学作用,还能使纸上已经被漂白的色素又显露出原来的颜色。所以日子一久,报纸便会发黄变脆。

因此,图书馆里的书柜上,往往装饰着一些彩色玻璃,使组成光线的红、橙、黄等各种色光被同色的玻璃“吃”掉,并且反射掉一部分光线,这样可以减轻光线对书籍纸张的“杀伤力”,延长书报的寿命。

知识点:纸、纤维素、韧性、化合

为什么不宜喝反复煮沸的水

不喝生水已是人人皆知的卫生常识了,但也不是说,只要是烧开的水,就一定都能喝。其实还有几种“开水”也是不宜饮用的:比如在炉灶上沸腾了很长时间的水,蒸饭、蒸肉以后残留的“蒸锅水”,开水锅炉里隔夜重煮或未重煮的水,装在热水瓶里已有几天的温开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