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官官相护的潜规则:上级
10493200000043

第43章 急转直下(二)(3)

夏可可才不理他这套,舌头一伸,跑卧室上网去了。夏可可早就不读姥爷说的那些了,那是中学生才读的,但也绝不读经典,哪有那么多时间啊,网络是做什么地,需要时,轻轻一敲,不就啥也有了?

刘名俭风尘仆仆赶来,是有重要情况跟夏闻天汇报。屁股还没坐稳,夏闻天还张罗着给他沏茶呢,他就道:“副省长的案子基本清了,结论马上就出。”

“没有结论的事,跑家里乱说什么。”夏闻天打断他,自己虽是退了,有些原则,却已深入到骨子里,就算想变,也变不了。

刘名俭僵了会,嘀咕道:“我这不是怕你急么?”

“我是急,天天都在急,急就不讲原则了?”

刘名俭只好把话咽回去,夏闻天沏了茶,在他对面坐下。半晌,开口道:“昨天子杨同志已跟我说了。”

“他跟你说了?”刘名俭一惊,伸出去端水杯的手原又缩回来。金子杨主动跟夏老汇报案情,这可是件新鲜事。

“怎么,你也吃惊是不?”夏闻天盯住他,眼神颇有意味,盯了一会,放松表情道:“不瞒你说,我也转不过弯。不过子杨同志还是给我上了一课。名俭啊,你发没发现,目前江北的空气在变,变得温和,透明,越来越有阳光味。”

刘名俭没敢乱接话,心里,却在顺着夏老的话往深里琢磨。夏老说的没错,本来,周副省长接受调查,江北的空气瞬间就紧出许多,随着调查的深入,这种紧张却慢慢松弛下来,班子里非但没起任何冲突,原有的矛盾却在一步步消化。这些,刘名俭都能感觉到,非常清晰。他只是没去认真想过,这种变化从何而来?现在听夏老这么一说,他就不得不开动脑子了。

“名俭啊,你这么稀里糊涂地办案,不是个办法。当领导也好。干具体工作也好,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能只顾拉车,不顾看路。”夏闻天借机又引导起他来。刘名俭听得很认真,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干得多,思考得少。为了澄清周正群案中的事实,他将精力全用在了调查取证上。对江北高层的微妙变化,的确没有深思过,也没时间深思。

“忙不是借口,哪项工作不熬人的精力?看看你的周围,哪位同志不忙?子杨同志送我一句话,我想对你很有用处,今天我借花献佛,把它送给你。”

夏闻天又提起了金子杨。话语里,已决然没了以前提起金子杨时地激动,不满。刘名俭甚至觉得,今天夏闻天对金子杨的态度,比对他暖和。也比他亲切。怎么会这样呢,难道金子杨会变魔法,短短几天,就让夏老改变对他的态度?

“子杨同志说。身处变革时代,争议不可怕,怕得是我们不去争议,不去刨根问底。工作如此,同志关系也是如此,争议是会引发矛盾,没有矛盾,和谐从哪里来?我们要的不是阿谀奉承你好我好的和谐。是敢于较真的和谐,是硬碰硬中取得的和谐。子杨同志这番话,对我启发很大,相信,对你也一样有启发。”

刘名俭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如果子杨同志真能这么想,证明,他心里跟夏老的疙瘩。解开了。这是件喜事。值得庆贺。过去两个人,可是很闹过一阵子地。最紧张时,夏闻天还冲金子杨拍过桌子。金子杨呢,始终认为夏闻天过于偏激,不够温和,多年来已形成一股霸气。

现在看来,夏老身上的霸气是没了,自己能把自己的霸气打掉,不容易。

不过刘名俭还是不明白,金子杨能主动跟夏老化解矛盾,跟冯培明呢,他们会不会……

这天刘名俭终是没能告诉夏闻天,周正群的问题已彻底澄清,所有疑点都排除了,彬来书记处于其他考虑,建议省委暂不对此事做结论,等孔庆云那边的调查结束,两起案子放一起议。

消息及时传到了冯培明耳朵里。冯培明并不知道周正群去了春江,更没想到,纪委会把周正群的案子挪到春江那边去办。

这不太正常啊,冯培明心里发着叹。彬来书记这出戏,到底唱的是哪着?这么想着,他很想打电话问问金子杨,一想金子杨最近对他的态度,心陡然就变冷。

他变了,这个人突然变得不可琢磨了!

一开始,他还主动跟他通通气,告诉他一些跟案子沾边却又不违犯原则地事。慢慢,这样的机会少了,他实在耐不住,将电话打过去,他还能耐着心,听他海阔天空说一通,如果他问,他也能多多少少透露一些,如果不问,他也打几声呵呵,问一下他的身体状况,很友好地把电话挂了。冯培明一开始没觉什么不妥,金子杨忙,这点他不能否认,常委、纪委书记,在这反腐呼声越来越高的年代,当然是最忙的。工作量还有工作难度,都比他这个政协主席要大。冯培明理解,冯培明也是从常委、副省长位子上过来地,一线跟二线,确实有很大差别。当然,他现在还不能说到了二线,不过政协嘛,怎么讲也不能跟省委和政府比,他们是让工作催着,政协呢,多的时候,得自己找工作做。每每想到这一层,冯培明心里就会涌上一层莫名的烦,失落、不安,甚至些许的恨怨,总之,很复杂。怕是没有哪一个人,能心甘情愿离开那些催人忙地工作岗位,到一个相对清闲的岗位上来。清闲就是失落,也是老了的象征,嘴上尽管不说,心里,没一个不这么想。冯培明长长地叹了一声,就又把思绪回到金子杨身上。

他怎么会变呢,这变,来得毫无征兆啊——

意识到金子杨的变化,是在陈小染强中行他们几个接受完调查回到江大后。那个叫路平的没回来,楚玉良惴惴不安,跟他打了几次电话,口气慌张,他不满道:“路平回不回来,跟你有什么关系?他是配合组织调查,又不是他自己出了问题!”批评完后,楚玉良那边是安静了,有一天胡阿德突然找来,说是看望他。

说实话,冯培明很反感胡阿德这个人,不想见,无奈事先接到过来自省委的一个电话,也就硬着头皮见了。坐下不久,胡阿德就提起这事,口气比楚玉良还慌张。胡阿德如果不来,冯培明也就把路平这个人给忘了,胡阿德这般焦急地找上门来,反倒提醒了他。冯培明很纳闷,一个校办主任,犯得着这么人为他急?胡阿德走后,他把电话打给金子杨,开门见山就问路平。冯培明的原意是,想问问为什么这么多人在关注一个路平?没想,这次他碰了钉子。

碰了钉子啊。想想,这辈子,他冯培明碰的钉子还不是太多,没想,却在自己最最信任地金子杨身上碰了,碰得还很硬。金子杨说:“老领导,有些话我不便讲,你也就别难为我了,我们都是受党多年培养的干部,自己应该以身作则。”

听听,这是什么话,什么话嘛?!他冯培明用得着金子杨来教育,用得着金子杨给他上党课?!那天他真是气坏了,想也没想就说:“好,子杨同志,这堂党课你上得好,我冯培明大受教育。”说完,嘭就将电话挂了。原想,金子杨会找个机会,给他解释一下,至少,也该主动跟他通个电话。谁知,这成了他跟金子杨最后一个电话。

变了,金子杨真的变了。

变的不只是金子杨一个,细一琢磨,冯培明就发现,他身边的人,无论班子里的,还是班子外的,都在变,包括李希民,包括万氏兄妹。这变看不出来,但能感觉出,很强烈!

蓦然,他想到了另一层,自己不是也在变么?

冯培明心里猛地一震。

为什么会变呢?思来想去,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彬来书记!

他忽然就记起彬来书记跟他说过的一席话:“培明啊,我们应该不断检点自己,反省自己,有错误不可怕,怕地是执迷不悟。对共产党人来说,犯错误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我们犯了,总结了,检讨了,后面地人就会汲取教训。让他们少走弯路,不走弯路,也算是我们这些老同志的贡献吧。”

是在省委召开地民主生活会上,冯培明因为有人批评他在闸北高教新村工程中有求大求全,盲目追风的倾向,在会上说了些牢骚话,会后彬来书记特意将他留下,跟他做了一番长谈。

那时他没在意,现在想起来,这话,就意味深长。

冯培明想了很多,不能不想。自从彬来书记到江北后,江北看上去风平浪静,啥事也太平,但,巨变在深处!

后来他想打个电话,了解一下春江那边的情况,刚走到电话机旁,电话自己叫响了,拿起一听,是春江一位下属的声音:“老领导,春江起风波了,刘名俭在暗中调查我们。”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