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1333—1385),字来仪,本浔阳人,因兵乱移居吴兴,曾任元代安定书院山长,后又迁居吴县,与高启等合称“北郭十子”。洪武四年(1371)征至京师,因应对不称旨而放还,再征授太常丞,明太祖颇重其文。后以事流放岭南,未至半途,忽又召还。他自知不免于祸,遂投龙江死。他获罪的原因不详,但弘治时吴人张习作《静居集后志》云:“寻召还,以对内政之不协,恐祸及己,遽投龙江以没。”又云:“仅全要领而非首丘。”吕勉(高启弟子)挽诗也有“幸获全身优等类,龙江渺渺胜沅江”语。言下之意,张羽如抵京师,或有被杀的可能。
他名所居之室为静者居,其集即名《静居集》。高启为他作《静者居记》,从文中看,两人对当时的政治都不是很感兴趣。
张羽的诗,以歌行为胜,音节亦畅朗,有冶炼之功而无雕琢之习。他的《题陶渊明像》云:“篱下黄花门外柳,秋光不似义熙前。”《湖上晚步》云:“一笑相逢双鬓雪,向人犹自话前朝。”皆含沧桑之感。《听老者理琵琶》云:“老来弦索久相违,心事虽存指力微。莫更重弹《白翎雀》,如今座上北人稀。”元世祖曾命伶人制《白翎雀》曲,结尾急激繁促。羽作此诗,仍未忘情于故国。他的获罪,或非由于文字,但此类诗亦必遭新朝所忌。
寺中书所见(二首选一)
修廊遍行却①,风吹合欢带②。
小立避游人,佯对香炉拜。
【注释】
①修廊,长廊。②合欢带,系成双结的绣带。梁武帝《秋歌》:“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
【说明】
一阵风来,吹起了衣上的合欢带,她有些羞涩,生怕被游人窥见,便假装朝香炉而拜,好将合欢带遮掩。诗人却已看出了她的心事。
踏水车谣
田舍生涯在田里,家家种苗始云已①。
俄惊五月雨沉淫②,一夜前溪半篙水。
苗头出水青幽幽,只恐飘零随水流。
不辞踏车朝复暮,但愿皇天雨即休。
前年秋夏重漂没③,禾黍纷纭满阡陌④。
倾家负债偿王租,卒岁无衣更无食⑤。
共君努力莫下车,雨声若止车声息。
君不见东家妻,前年换米向湖西。
至今破屋风兼雨,夜夜孤儿床下啼。
【注释】
①始云已,刚结束。②俄,不久。③重,重复,曾经。④禾黍句,因雨水之故使禾黍狼藉田间。阡陌,田间小路。⑤卒岁,过年。《诗经·豳风·七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说明】
前年已经遭受水患之苦,弄得过年也过不成。东邻的农妇只好被迫改嫁,所以儿子也成为孤儿,每夜哭着要娘回来。全诗的关节在“倾家负债偿王租”,虽然只有那么轻轻一句,却是满纸辛酸。
蚕妇
行行及暮春①,浴子约比邻②。
选地安蚕室,烧钱祷社神③。
守筐临镜懒④,摘叶度溪频。
辛苦输官罢,私衣仅蔽身。
【注释】
①行行,本指走着不停,这里指光阴荏苒。②浴子,浴蚕选种的方法:将蚕种浸于盐水或以野菜花、韭花制成的水中,去弱留强,选取良种。《唐诗纪事》录陈润《东都所居寒食下作》云:“浴蚕看社日,改火待清明。”社日大多在春分前后,将近暮春时。③烧钱,烧纸钱。④守筐句,形容忙碌,来不及梳妆。
【说明】
采桑养蚕,吐丝成衣,一春辛劳的结果,仅能应付官府的租税,自己穿的仍然是只够蔽身的陋服。全诗无议论,末句私衣与“官”字相对照,寓感慨意,不失为风人之诗,与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彤庭所分帛,本是寒女出”用意相类。
唐人咏蚕妇诗之佳者,有来鹄的“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又有杜荀鹤的“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繁华。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