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一字希古,宁海(今属浙江)人。宋濂弟子。洪武十五年(1382)曾被召至京师,未用,遣还。后授蜀王(朱椿)府教授,蜀王名其读书之庐曰“正学”。
惠帝即位,为侍讲学士,国家大事每咨询之。燕王(朱棣)起兵,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建文四年六月,燕兵入京,被拘。燕王命草登位诏,他掷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燕王怒,命裂尸于市,并戮孝孺宗戚八百七十三人,远戍者不可胜计。其弟孝友就戮时,孝孺曾目之,泪下,孝友口占一诗曰:“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到家山。”他死后,文字之禁甚严,藏孝孺文者罪至死,其门人王稌收孝孺遗文藏之,宣德后稍传于世。有《逊志斋集》。万历十三年(1585),坐方孝孺案谪戍者后裔得释,浙江、江西等地达一千四百余人。
他没有中过举,受重用时,已是他生命的最后几个年头。政治上是一个复古派,早年即以伊尹、周公辅明王自期,以《周礼》为模式,一心想回到井田时代去。他刚强正直,却又是一个不切实际的书生。他咏《二乔观书》云:“深闺睡起读兵书,窈窕丰姿若个谁?千古周南风化本,晚凉何不诵《关雎》。”倒像《牡丹亭》中陈最良之与春香。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云:“《周礼》一书,已不全用唐虞之法。明去周几三千年,势移事变,不知凡几,而乃与惠帝讲求六官,改制定礼,即使燕兵不起,其所设施,亦未必能致太平。正不必执讲学家门户之见,曲为之讳。”责备得很公允。但对孝孺的不肯稍稍迁就、取义成仁的气节,则极为推崇:“可谓贯金石动天地矣。”《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杜慎卿说:“方先生迂而无当。天下多少大事,讲那皋门、雉门怎么?这人朝服斩于市,不为冤枉的。”吴敬梓最痛恨封建道学,但说到方孝孺身上,最后两句,显然过分了。
又据查继佐《罪惟录·惠宗纪》:孝孺被杀后,成祖以草诏属御史(《明史》作侍读)楼琏,“琏勉承草讫,归见其妻。妻曰:‘得无愧潜溪先生地下乎?’盖琏为宋濂门下士。辄内愧自经”。
题画
落日斜明挂树瓢①,下方城郭去人遥②。
青山过雨僧初定③,门外云封独木桥。
【注释】
①瓢,葫芦剖成的舀水器。《逸士传》载,许由掬水而饮,人遗其一瓢,饮讫挂木上,许由嫌声烦而弃之。这里的“挂树瓢”即暗寓隐士之意。②下方,人间,尘世。③定,入定的省称,指僧人静坐敛心。李中《宿钟山知觉院》:“磬罢僧初定,山空月又生。”
【说明】
隐处青山,远离城郭,唯一独木桥与外界交通,犹为“云封”。雨过日斜,群动无声,况是僧人入定之时。诗人则于禅外求诗,画中悟入。
不禁俗物败人意①,忽见幽篁眼为明②。
记得旧游天上梦,连昌宫外听秋声③。
【注释】
①不禁句,《世说新语·排调》: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在竹林酣饮,王戎后往,步兵(指阮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②幽篁,竹林。屈原《九歌·山鬼》:“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③连昌宫,唐代行宫,故址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元稹《连昌宫词》:“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
【说明】
初见竹而生雅兴,后则借梦游以寄慨于盛衰之不常。
程本立
程本立(?—1402),字原道,号巽隐,桐乡(今属浙江)人。洪武中,举明经秀才,任周王(朱橚)府礼官,从周王至开封。王府即宋故宫基地,其《龙德宫故基怀古》有“中国一朝非宋土,北风万里尽边沙”语。后坐累谪云南为长官司吏目,时年近五十。往来凡九年,一关一驿,皆入诗境,如他的《晚至昆阳州饮通守家》所咏:“但喜人情合,宁论土俗殊。”
建文帝即位,征入翰林,参预编修《太祖实录》。《实录》成,出为江西按察副使。未行,燕王兵入京师,自缢死。有《巽隐集》。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五云:“建文诸臣,文莫过方希直,诗莫过程原道。”可见对程诗的推崇。其七律对仗浑整,时有隽语,如《到京口驿》云:“南去北来须(等待)白发,东渐西被尽苍生。”《早发禄丰驿》云:“六诏山川皆郡县,百年身世任乾坤。”《广通驿》云:“万里逢人相劝酒,一身去国每登台。”《送安处善司税之官青州》云:“鸦背夕阳江雨外,马头秋色岱云边。”《题韩伯时寿藏卷》云:“四海交游几人在,百年宇宙一身全。”又,“冰霜旧柏乌群集,风雨小松龙一吟。”皆有苍茫之致。
滇阳病起二首①
书签药裹客窗间,一月吟成病里闲。
日日相看好颜色,人情谁得似青山②。
天涯病后命如丝,岂复形容似旧时③。
有客相辞汴州去④,传闻政恐到吾儿⑤。
【注释】
①滇阳,指今云南昆明市。作者《滇阳二月罂粟花盛开……》诗云:“二月昆明花满川。”②人情句,段成式《醉中吟》:“人间荣辱不常定,唯有南山依旧青。”程胜于段。③岂复句,作者《病后戏柬章广文》云:“巉然瘦骨鬓,扶杖前廊力不堪。”④汴州,今河南开封市。⑤政,通“正”。
【说明】
作者曾官于开封周王府。洪武二十二年(1389),周王弃其藩国至凤阳,太祖怒,将徙之云南,后又中止,使居京师。作者却坐累而谪云南,将家留在开封。他儿子送至洛阳,作者曾作《洛阳七里桥命儿还大梁,是日风霾大作,晚色忽开,一诗自遣》诗:“我老西行几日还,归心随尔过崤关。晚晴扫得离愁去,稳坐车中饱看山。”《滇阳病起》第二首末二句,是写有客回到开封后,恐怕会将他的病情告诉儿子,因而使儿子牵挂,于是将儿子的担心转化为自己的担心了。正如作者在《思永堂诗序》中所说:“凡为人亲者一念不忘其子,则为人子者当一念不忘其亲。”
世态人情,骨肉天性,皆曲达于二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