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神医药方(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0519800000039

第39章 儿科(4)

碧云散

【来源】《医宗金鉴》卷六十三。

【主治】头风日久,连及眉棱骨酸痛,眼皮跳动,渐起蓝云遮睛,多致损目。

【组成】川芎、鹅不食草各30克,细辛、辛夷各6克,青黛3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患者口含凉水,令入将药末吹入左右鼻孔内,取嚏为效。或以鼻嗅药,则效缓。

芎归明目丸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

【主治】营血虚少,眼目羞明酸痛,不能视物。

【组成】川芎、当归、白芍、地黄、牛膝、甘草、杞子、天冬、甘菊各适量。

【用法】上药炼蜜为丸。每服6~9克,每日3服。

【加减】外障,加木贼;内障,加珍珠。

芎黄散

【来源】《普济方》卷七十七引《卫生家宝》。

【主治】血灌瞳仁,目睛疼痛。

【组成】白牵牛(炒)、大黄(煨)、川芎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9克,临卧用砂糖水调下;睛疼者,用温酒调下。

决明子丸

【来源】《证治准绳·类方》卷七。

【主治】风热上冲眼目,或外受风邪,眼目疼痛,视物不明。

【组成】决明子(炒)、细辛(去苗)、青葙子、蒺藜(炒,去角)、茺蔚子、芎、独活、羚羊角(镑)、升麻、防风(去叉)各15克,玄参、枸杞子、黄连(去须)各90克,菊花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加至30丸,淡竹叶煎汤送下。

白涩症、溢血

青金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〇七。

【功用】久服长生,明目。

【主治】五脏积热,眼干涩难开。

【组成】青蒿花(三月三日采,阴干)适量。

【用法】上药一味,捣罗为散。每服9克,空腹用井花水调下。

洗心汤

【来源】《丹台玉案》卷三。

【主治】心经积热上攻,眼涩睛痛。

【组成】白术、当归、大黄、赤芍、荆芥、甘草、薄荷各4.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空腹时服。

桑白皮汤

【来源】《审视瑶函》卷三。

【功用】清肺利湿。

【主治】肺脾湿热熏蒸,两目涩痛,不红不肿,名曰白涩症。现用于慢性结膜炎、泡性结膜炎及由于肺脾湿热而成者。

【组成】桑白皮4.5克,泽泻、黑玄参各2.4克,甘草0.75克,麦门冬(去心)、黄芩、旋复花各3克,菊花1.5克,地骨皮、桔梗、白茯苓各2.1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去滓温服。

退赤散

【来源】《审视瑶函》卷三。

【功用】清肺凉血。

【主治】肺经有火,血热妄行,白睛溢血,成片状或点状,常因咳嗽而起。

【组成】桑白皮(蜜制)、甘草、牡丹皮(酒洗)、黄芩(酒炒)、天花粉、桔梗、赤芍药、归尾、瓜蒌仁(去壳、油,为霜)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6克,用麦门冬去心煎汤调下。

内障

空青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

【主治】黑风内障,肝肾风虚,上焦客热,昏暗不见物。

【组成】空青15克(烧过,细研),赤茯苓30克,甘菊花15克,覆盆子30克,枸杞子30克,羚羊角屑15克,羌活23克,人参23克(去芦头),槐子23克(微炒),车前子15克,玄参23克,决明子30克,楮实30克(水淘去浮者,微炒)。

【用法】上药捣罗为末,入空青,研令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以竹叶汤下20丸。

卷帘散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一。

【主治】久新眼病,昏涩难开;翳膜遮睛,或成胬肉,或连脸赤烂,常多冷泪,或暴发赤眼肿痛。

【组成】炉甘石120克(碎),黄连21克(捶碎,用水250毫升煮数沸,去滓),朴硝15克(研细)。

【用法】先将炉甘石末入坩埚内,煅令外有霞彩为度,入黄连、朴硝,水中浸,飞过,候干;又入黄丹1.5克,水飞过,候干;次入青盐、胆矾、铜青各1.5克,硇砂、腻粉、白丁香、乳香(均别研)、铅白霜各0.3克,黄连末15克,白矾6克(半生半熟,飞过),上药共研为细末,和匀。每用少许点眼。

明目夜光丸

【来源】《疡医大全》卷十一引《治眼奇方》。

【主治】内障翳膜。

【组成】生地(酒洗),钗石斛、当归(酒洗)、菟丝子(酒煮,捣烂)、青葙子、枸杞子各60克,人参、山萸肉(去核)、怀牛膝(酒洗)、粉丹皮、元参各30克,白茯苓、山药各45克,密蒙花、菊花各15克,北五味21克。

【用法】上药共研末,炼蜜为丸。每次9克,空腹时用开水送服。益气聪明汤【来源】《东垣试效方》卷五。

【功用】益气升阳,聪耳明目。

【主治】脾胃气虚,致患内障,目糊,视物昏花,神水变淡绿色;次成歧视(复视),久则失明,神水为成纯白色。亦治耳聋,耳鸣。现多用于老年性白内障、色弱、色盲、听力减退等属于气虚清阳不升者。

【组成】黄芪、甘草、人参各15克,升麻、葛根各9克,蔓荆子4.5克,芍药3克,黄柏3克(酒制,锉,炒黄)。

【用法】上药咀。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热服。临卧近五更再煎服之。

明目地黄丸

【来源】《医学心悟》卷四。

【主治】内障,隐涩羞明,细小沉陷。

【组成】生地(酒洗)500克,牛膝60克,麦冬180克,当归150克,枸杞子9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用甘菊花180克熬膏,和炼蜜为丸。每服9克,开水下。

洗肝散

【来源】《医宗金鉴》卷七十七。

【主治】肝经郁火上冲,雀目内障,眼中痒涩,朝明暮暗,黄昏视物难见。

【组成】车前子3克,柴胡4.5克,黄芩3克,细辛1.5克,玄参3克,茺蔚子6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用水300毫升,加黑豆3~7粒,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卓肝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二。

【主治】肝肾气虚,风邪热毒,上攻眼目,气虚衰微,目视如烟雾,如蚊蝇飞舞,将变内障。

【组成】大黄(锉,炒)、车前子、细辛(去苗叶)各30克,黄芩(去黑心)、茺蔚子、玄参各60克。

【用法】上药六味,粗捣筛。每服3克,用水200毫升,黑豆3~7枚,同煎至120毫升,去滓放温,食后、临卧服。

青风羚羊汤

【来源】《医宗金鉴》卷七十七。

【主治】青风内障。

【组成】羚羊角3克,玄参3克,地骨皮3克,车前子4.5克,川芎3克,羌活3克,细辛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以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时温服。

外障

复明膏

【来源】《儒门事亲》卷十五。

【主治】眼目外障。

【组成】白丁香(腊月收者尤佳,水飞,称)25克,拣黄连30克,防风(去芦,锉一指许)30克,新柳枝(方3厘米者)3片。

【用法】上四味,用新水1.5升,雪水更妙。春、秋两三时,冬月一夜,于银、石器内熬至900毫升,滤去滓,另用蜜500克,密陀僧少许研极细末,入蜜搅匀另熬,以无漆匙撩点,下蜜中急搅,候沸汤定,一入搅蜜,一入旋又搅药汁,都下在内搅匀,再熬三两沸,色稍变,用新绵重滤去滓,盛器内,点眼如常。

流气饮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

【功用】疏风泻火,退翳明目。

【主治】风热上攻,眼目昏暗,视物不明,常见黑花;当风多泪,怕日羞明,眵多赤肿,隐涩难开;或生障翳,倒睫卷毛,眼弦赤烂,及妇人血风眼,时行暴赤肿眼,眼泡紫黑者。

【组成】大黄(炮)、川芎、菊花(去枝)、牛蒡子(炒)、细辛(去苗)、防风(去苗)、山栀(去皮)、白蒺藜(炒,去刺)、黄芩(去芦)、蔓荆子(去白皮)、荆芥(去梗)、木贼(去根、节)、甘草(炙)、玄参(去芦)各30克,苍术(米泔浸一夜,炒)60克,草决明45克。

【用法】上药捣罗为末。每服7.5克,临卧时用冷酒调下。如婴儿有患,只令乳母服之。

泻肝汤

【来源】《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四。

【主治】风热入眼,致患鹘眼凝睛外障,初起痒痛泪出,眼珠难以回转,不辨人物者。

【组成】防风、大黄、茺蔚子、黄芩、黑参、桔梗、芒硝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次3克,以水150毫升,煎至75毫升,食后去滓温服。

炉甘石散

【来源】《证治准绳·类方》卷七。

【功用】除风退赤,去翳明目。

【主治】一切外障,白睛伤破,烂弦风眼。

【组成】炉甘石3克,片脑0.3克,黄连0.8克。

【用法】上制甘石60克。以黄柏30克,黄连15克煎浓汁滤净,投入甘石内晒干,以汁投晒尽为度。和匀,研为细末,乳汁调匀,涂烂处。

眼外伤

一绿敷

【来源】《证治准绳·类方》卷七。

【主治】眼泡打伤,赤肿疼痛。

【组成】芙蓉叶、生地黄各等分。

【用法】上药捣烂,敷眼泡上;或研末,以鸡蛋清调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