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神医药方(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0519800000041

第41章 耳鼻喉科、口腔科(2)

唇疮、唇风

滋唇饮

【来源】《外科证治全书》卷二。

【主治】脾热,唇上干燥,渐裂开缝作痛。

【组成】生地黄12克,鲜石斛9克,竹茹、石膏(生,研)、当归、白芍(生)各6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去滓,加白蜜少许和服。

【附注】原书云:服本方时“外以紫归油润之”。

恶实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八。

【主治】唇肿生核。

【组成】恶实(炒)、乌梅(去核)各15克,甘草(炙,锉)7.5克。

【用法】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9克,用童便150毫升,煎至3~5沸,和滓乘热含漱,冷则吐之,一日3次。

双解通圣散

【来源】《医宗金鉴》卷六十五。

【功用】清热祛风,泻火解毒。

【主治】阳明胃经风火凝结,致患唇风,多生下唇,初起发痒、红肿,日久破裂流水,如风盛,则唇不时动。

【组成】防风、荆芥、当归、白芍(炒)、连翘(去心)、白术(土炒)、川芎、薄荷、麻黄、栀子各15克,黄芩、石膏(煅)桔梗各30克,甘草(生)60克,滑石90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每次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澄清温服。外以黄连膏抹之。

口舌生疮

萍草丸

【来源】《仁斋直指》卷二十一。

【主治】口舌生疮。

【组成】浮萍草(晒)、黄柏(研末)、杏仁、青黛各等分,轻粉少许。

【用法】上药共研末,炼蜜为丸,如皂子大。以绵裹含口中。有涎即吐之。

立效散

【来源】《朱氏集验方》卷九引黎居士方。

【主治】口吻边生疮,浸淫不愈。

【组成】槟榔(火煅)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末。入轻粉,敷疮上,立愈。

玄参莲枣饮

【来源】《辨证录》卷八。

【功用】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主治】心阴不足,唾干津燥,口舌生疮,渴欲思饮;久则形容枯槁,心头汗出者。

【组成】玄参90克,丹皮、炒枣仁各30克,丹参15克,柏子仁、莲子心各9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立效饮

【来源】《活幼心书》卷下。

【主治】小儿口内牙根舌上发疮作痛,致语言饮食不便者。

【组成】净黄连30克,北细辛(去叶)7.5克,玄明粉6克。

【用法】上药细锉,或晒或焙,为末,仍同玄明粉放乳钵内杆匀。每用少许干点患处;或用3克,新汲井水调涂疮上。儿小者畏苦,不肯点咽,用蜜水调抹烂处及舌上,令白化。咽痛,清茶调下。

玄参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八。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口舌生疮,延久不愈者。

【组成】玄参、天门冬(去心,焙)、麦门冬(去心,焙)各30克。

【用法】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以绵裹一丸,含化咽津。

甘露饮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异名】甘露饮子(《阎氏小儿方论》)。

【功用】清热养阴,行气利湿。

【主治】胃中客热,牙宣口臭,齿龈肿烂,时出脓血;目睑垂重,常欲合闭;或饥饿心烦,不欲饮食;目赤肿痛,不任凉药;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疮疹已未发;脾胃受湿,淤热在里,或醉饱房劳,淡热相搏,致生黄疸,身面皆黄,肢体微肿,胸闷气短,大便不调,小便黄涩,或时身热。现用于口腔炎、咽炎、齿龈肿痛,慢性扁桃体炎属阴虚而有湿热者;亦用于眼科工业性眼灼伤、角膜实质炎。

【组成】枇杷叶(刷去毛)、干熟地黄(去土)、天门冬(去心,焙)、枳壳(去瓤,麸炒)、山茵陈(去梗)、生干地黄、麦门冬(去心,焙)、石斛(去芦)、甘草(炙)、黄芩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食后临卧时温服。小儿一服分两服。

玄参升麻汤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主治】心脾壅热,舌上生疮,木舌、重舌、舌肿,或脸颊两边肿痛。

【组成】玄参、赤芍药、升麻、犀角(镑)、桔梗(去芦)、贯众(洗)、黄芩、甘草(炙)各等分。

【用法】上药咀。生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不拘时服。

凉心散

【来源】《医宗金鉴》卷五十一。

【功用】清心热,泻脾火。

【主治】小儿心脾积热上攻,致舌下近根处肿突,形状似舌者,曰生重舌。

【组成】青黛、硼砂、黄柏、黄连(人乳拌晒)、人中白各6克(煅),风化硝3克,冰片0.6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极细末。吹患处。

柴胡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异名】柴胡地骨皮汤(《宣明论方》卷一)。

【主治】口糜生疮。

【组成】柴胡(去苗)、地骨皮各30克。

【用法】上二味,粗捣筛。每服9克,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去滓,取少许含咽之。

栝楼根散

【来源】《证治准绳·类方》卷八。

【主治】风热,口中干燥,舌裂生疮。

【组成】栝楼根、胡黄连、黄芩各22克,白僵蚕(炒)、白鲜皮、大黄(锉,炒)各15克,牛黄(研)、滑石(研)各7.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研匀。每服6克,不拘时候,竹叶汤调服。

牙病通治方

圣术丸

【来源】《医级》卷八。

【主治】中虚食减,牙长出口。

【组成】白术500克。

【用法】研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开水送下。

葛根汤

【来源】《疡医大全》卷十六。

【主治】牙齿疼痛。

【组成】葛根6克,赤芍药4.5克,赤茯苓1.5克,甘草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加减】风盛,加荆芥、防风、薄荷叶;火盛,加连翘、生地、丹皮、牛蒡子。

插耳皂荚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

【异名】皂荚丸(《普济方》卷六十五)。

【主治】牙疼。

【组成】皂荚1挺,豆豉30克,蒜1头(去皮),巴豆7枚(去皮,麸炒微黄)。

【用法】上药捣研为散。每用少许,绵裹如梧桐子大,随病左右纳耳中。立验。

牙痛

一字救苦散

【来源】《御药院方》卷九。

【主治】牙痛。

【组成】香白芷30克,草乌头15克(去皮、脐,心白者用,心黑不用),雄黄4.5克(另研)。

【用法】上药共研为极细末,与雄黄拌匀。每服用药末少许擦牙疼处,待少时以温水漱之,立止。

一捻金散

【来源】《御药院方》卷九。

【主治】牙齿疼痛。

【组成】蝎梢6克,川芎30克,华阴细辛、香白芷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以指蘸药少许擦牙痛处,吐津。误咽无妨,不拘时候。

神应散

【来源】《杂类名方》。

【功能】祛风止痛,牢牙。

【主治】牙疼。

【组成】川芎、防风、升麻、细辛、茯苓、白芷、香附子、荜拨、甘松各等分、石膏3倍量。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晚临卧刷净牙,以指蘸搽,觉热麻漱去。可常用。

白芷汤

【来源】《古今医鉴》卷九。

【主治】下爿牙疼,属阳明虚热有风。

【组成】防风、荆芥、连翘、白芷、薄荷、赤芍、石膏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锉为粗末。水煎,温服。

玉女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功用】清胃滋阴。

【主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现用于急性口腔炎、舌炎、三叉神经痛等属于热阴亏者。

【组成】生石膏9~15克,熟地9~15克(或30克),麦冬6克,知母、牛膝各4.5克。

【用法】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温服或冷服。

【加减】如火盛极者,加栀子、地骨皮之属;多汗多渴者,加北五味14粒;小水不利或火不能降者,加泽泻4.5克,或茯苓亦可;如金水俱亏,因精损气者,加人参6~9克。

三香散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主治】牙根肿痛。

【组成】丁香、川椒(取红。如无,以荜拨代之)等分,冰片少许。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敷痛处。

定痛牙散

【来源】《普济方》卷六十五。

【主治】牙齿疼痛。

【组成】防风、荆芥穗各60克,细辛30克,草乌30克,白芷30克,全蝎22克,青盐15克,朴硝30克,青黛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用少许,先以盐汤漱净,后擦患处,再漱。

柳枝汤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

【主治】齿根出露,摇动疼痛。

【组成】柳枝1握(切),地骨皮、细辛、防风(去芦头)、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蔓荆子各30克,盐15克,生地黄200克(切)。

【用法】上药细锉和匀。每用30克,以水300毫升,酒150毫升,同煎至150毫升,去滓,热含良久,倦即吐之,含尽为度,每日2次。

荜拨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九。

【主治】牙齿疼痛。

【组成】荜拨、胡椒各等分。

【用法】上二味,捣罗为末,化蜡为丸,如麻子大。每用1丸,纳龋孔中。

代刀散

【来源】《杏苑生春》卷六。

【主治】牙疼欲落。

【组成】草乌头、荜拨各4.5克,川椒、细辛各6克。

【用法】上药生用为末。每用少许,揩患处内外,其牙自落。

龋齿

谷精草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

【主治】牙齿历蠹。

【组成】谷精草30克(烧灰),马齿苋15克(干者),甜瓜蔓苗15克,川升麻15克,白矾7.5克(烧灰),干漆7.5克,猪牙皂荚30克,干虾蟆90克(烧灰)。

【用法】上药捣细罗为散。更入钵内,细研令匀。每用1.5克,敷于患处,有涎即吐出。每日敷3次。

蛀牙散

【来源】《奇效良方》卷六十二。

【主治】蛀牙疼痛。

【组成】白矾(枯)、滴乳香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熔蜡,和成膏子,如粟米大。每用1丸,塞于蛀牙孔中,疼即止。

定痛散

【来源】《万病回春》卷五。

【主治】虫牙痛甚,遇冷、热、酸、咸即痛者。

【组成】当归、生地黄、细辛、干姜、白芷、连翘、苦参黄连、花椒、桔梗、乌梅、甘草各3克。

【用法】上药共锉一剂。水煎,先噙漱,后咽下。

牙齿松动、牙根肿痛

出牙齿乌头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

【主治】牙齿动摇,终不牢固。

【组成】川乌头7.5克,巴豆17枚(去皮),大硼砂0.15克,硇砂0.15克,大蜘蛛1枚(炙干),腻粉1.5克。

【用法】上药捣细罗为散,研入巴豆令匀。每用少许着牙根。一时间,牙即自出。

牢牙散

【来源】《兰室秘藏》卷中。

【主治】牙龈肉绽有根,牙疳肿痛,牙齿不长或动摇欲落,牙黄口臭。

【组成】羌活30克,龙胆草(酒洗)45克,羊胫骨灰(另研,过罗,取极细末)60克,升麻12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入羊胫骨灰和匀,卧时掺在牙龈上。

香芎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二〇。

【异名】香芎散(《御药院方》卷九)。

【主治】风壅齿痛不可忍,或牙齿动摇,并口内生疮者。

【组成】芎、羌活(去芦头)、细辛(去苗、叶)、防风(去叉)、莽草、郁李仁(去皮,研)各15克。

【用法】上六味,捣为粗末。每用15克,以水220毫升,煎3~5沸,趁热漱之,冷即吐出。

清胃散

【来源】《医宗金鉴》卷五十一。

【功用】清胃泻火。

【主治】小儿热蓄于胃,牙根肿如水泡,胀痛难忍,名曰重龈。

【组成】生地、丹皮、黄连、当归、升麻、石膏(煅)各等分。

【用法】用灯芯为引,以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