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葱·姜·蒜·酒·茶·醋治百病
10523500000029

第29章 传染性疾病良方(5)

疟病

疟病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寒战、发热、出汗、脾肿大、贫血等症状,恶性疟病有侵犯内脏,引起凶作的倾向。本病中医学称为“疟病”,主要受疟邪、瘅毒,或兼感风、寒、暑、湿等不同时令之邪而致。本病发作有一日一发、二日一发、三日一发的不同。若受疟邪,不兼时令之气,则为正疟;若素体阳盛,或感暑热,则为湿疟;若素体阳虚,兼感寒湿,则成寒疟;若感受疟邪夹暑湿,则成湿疟;若感疟邪、瘅毒,而肌体阳气偏盛,则为热瘅;肌体阳气偏虚,则为冷瘅。如果病久,气血耗伤,遇劳即发,则成劳疟;久疟不已,血淤痰,胁下结块,名为疟母。因为疟病的病变基础是邪在半表半里,所以治疗应以解表达邪,调和营养为主。若疟不愈,正气虚弱,则应肤正祛邪。控制疟疾的发作,一般应在发作23小时以前服药。另外,饮食所伤、劳倦过度、起居失宜等对本病的发作也有一定影响。

1.【组成】葱头5个,辣椒叶适量。

【制配】将辣椒叶、葱头同捣烂。于疟疾发作前2小时,敷于任何一手腕桡动脉处。

【主治】疟疾。

2.【组成】葱白35克,秦艽、柴胡、荜菝各30克,常中、炙甘草各20克,淡豆豉10克,酒1升。

【制配】将荜菝醋炙。将葱白、秦艽、柴胡、常中研碎,用酒浸一宿,微温服,每次服1小杯。

【主治】因疟病引起的寒热互和,肌肤嬴瘦,身体乏力。

3.【组成】生姜、细条各10克。

【制配】将生姜洗净切片同细条入锅加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主治】疟疾。

4.【组成】生姜100克。

【制配】将生姜捣烂取汁。每次服5~7毫升,每日2~3次。

【主治】疟疾。

5.【组成】生姜10克,鸭子1只,大枣15克,姜、油、盐、酒各适量。

【制配】将鸭子去毛及内脏,投姜、枣加油、盐、酒炖汤服食。每日1次,连服2~3天。

【主治】疟疾。

6.【组成】生姜15~20克,白术30克。

【制配】将生姜洗净切片同白术入锅加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主治】疟疾。

7.【组成】生姜500克,常山叶250克。

【制配】将生姜捣烂取汁,与常山叶共煮为汁。每次服1.5~3克,每日2次。

【主治】疟疾。

8.【组成】生姜30克,赤小豆100克,鲤鱼(约250克)1条,红枣10枚。

【制配】将鱼去鳞和内脏,红枣去核,投入赤小豆和姜同煮汤,调味服食。每日1剂,连服3~4剂。

【主治】疟疾。

9.【组成】生姜、黄连各3克。

【制配】将生姜、黄连共捣烂如泥状;摊成饼状如铜钱大。疟疾发作前1~2小时将药贴在肚脐上,用纱布盖好,并用纱布贴住。过了发作时间,再取下。

【主治】疟疾。

10.【组成】桃仁250克,独头蒜1头。

【制配】取桃仁250克,放于内关穴,将独头蒜捣烂敷之,缚住。男左女右,每日换1次。

【主治】疟疾。

11.【组成】大蒜2头,辣椒叶60克。

【制配】先将大蒜去外皮,然后与辣椒叶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取汁。于疟疾发作前2小时、4小时各服1次,连服至疟后3天而停。

【主治】疟疾。

12.【组成】独头蒜5头,热酒适量。

【制配】将蒜去外皮,捣成烂糊,用热酒冲服。每日服2次,连服2~5天。

【主治】疟疾。

13.【组成】大蒜半瓣,鲜桃叶3~5片。

【制配】将蒜瓣和鲜桃叶共捣烂,以纱布包裹。于疟疾发作前2~3小时塞入左(右)鼻孔内。

【主治】疟疾。

14.【组成】大蒜、鹅不食草各等份。

【制配】将大蒜、鹅不食草共捣烂,拌匀。敷太渊穴上,若皮肤发痒须取下。

【主治】疟疾。

15.【组成】干青蒿、干地骨皮各18克,茶叶6克。

【制配】将青蒿、干地骨皮入锅加水适量,煮沸10~15分钟。每日1剂,于疟疾发作前2小时1次服完。

【主治】疟疾。

16.【组成】大蒜6克,胡椒1.5克,百草霜少许。

【制配】将胡椒研为细末,与蒜、百草霜共捣成泥,用纱布包裹。敷曲泽穴(肘横纹中,在肱二头肌腱的尺侧),每日换1次。

【主治】疟疾。

17.【组成】蜂蜜15~30克,白酒适量。

【制配】将白酒稍加热,冲入蜂蜜内调匀。疟疾发作前半小时服用,若不能掌握发作时间,则在发作当月连服3次。

【主治】疟疾。

18.【组成】胡桃肉15克,川芎2克,雨前茶9克。

【制配】将胡桃肉、川芎、雨前茶用沸水冲泡。每日1~2剂,于疟疾发作前不拘时趁热频频饮服,到复发时停止。

【主治】疟疾。

19.【组成】常山4.5克,槟榔3克,丁香1.5克,乌梅1个,酒150毫升。

【制配】将常山、槟榔、丁香、乌梅用酒煎煮,露一宿。第二天空腹冷服。

【主治】久疟不止。

20.【组成】常山90克,鳖甲(炙)、乌贼骨、附子、升麻各60克。

【制配】将常山、鳖甲、升麻、附子、乌贼骨切细,用袋装,以360毫升酒渍之,小令近火转之,一宿成。每次服10毫升,发可数服。

【主治】疟疾。

21.【组成】鳖甲、醋、黄酒各适量。

【制配】将鳖甲醋炙后研细末,与黄酒调和。每日3次,连服2~3日。

【主治】疟疾。

22.【组成】醋400毫升,小苏打(碱面)3克。

【制配】将醋和小苏打混合。病发前饮用。疟疾初起禁忌食醋。

【主治】疟疾。

注意事项:

1.注意饮食卫生。

2.病发后不能疲劳过度。

3.控制疟疾发作,在病发前24小时服药。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又称传染性肝炎,是由甲、乙、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根据致病病毒类型不同可分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非甲非乙型肝炎。其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腹部不适、乏力、肝脏压痛和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有发热和黄疽。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秋冬两季发病率较高,青壮年和儿童易患此病。病人及带病毒者为该病的传染源,通过消化道和血液进行传播。

1.【组成】茵陈、附子各30克,干姜10克。

【制配】将茵陈、干姜、附子混合碾碎成细末,备用。取药末10~15克撒布于普通膏药或暖脐膏的中央,贴于脐乳上,外用纱布缚牢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病愈为止。

【主治】黄疸性肝炎,阴黄者。

2.【组成】猪肝、粳米各100克,葱、姜、盐、香油、酱油各适量。

【制配】将猪肝洗净,切细,葱洗净切花,姜切细末,再把猪肝、姜末同放一碗内以酱油浸之,备用。以淘洗净的粳米煮粥,粥将熟时放入猪肝末,再稍煮片刻放香油、葱花、盐即成。每日2次,温热食。

【主治】急慢性肝炎,夜盲症,目赤,贫血等。

3.【组成】枸杞子30克,鸡肾1个,粳米100克,陈皮1片,盐、生姜各适量。

【制配】将枸杞子、粳米淘净,与鸡肾同煮为粥。加入调味品即成。供早点或晚餐服食。

【主治】慢性黄疸性肝炎,头晕目眩,久视昏暗,腰膝酸软,以及老年糖尿病。脾胃薄弱,经常腹泄者忌服。

4.【组成】生姜5克,红枣3个,炒白扁豆、茯苓、白芷、黄芪、甘草、白芍各6克。

【制配】将上述材料入锅加三碗水用文火煎到一碗。头汁每晚睡前服,二汁次晨起服。

【主治】传染性肝炎。

5.【组成】枸杞子液2000毫升,大蒜液1500毫升,果糖3千克,柠檬香精50毫升,苹果酸50克,凉开水6500毫升。

【制配】先将枸杞子液与大蒜液在洁净的容器中混合搅拌,然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果糖、柠檬香精、苹果酸,并冲入凉开水后,再过滤1次即可。饮量不限。

【主治】慢性肝炎,中民性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等。

6.【组成】100%大蒜低压蒸馏液适量。

【制配】100%的大蒜低压蒸馏液做穴位注射,取穴依次为肝俞、脾俞、足三里、天枢、气海、关元、中院、下皖、大肠俞、小肠俞等。每天按病情轻重斟量注射1次。每次取4~8穴,每穴注射1.0~1.5毫升,每天总量为5~10毫升。

【主治】急性黄疸性肝炎。

7.【组成】绿茶、蜂蜜各适量。

【制配】绿茶研末,用蜂蜜调为3克重丸。每日服3~4次,每次服1丸,持续2~3周。

【主治】急性传染性肝炎。

8.【组成】蒜头50克,绿豆、白糖各适量。

【制配】将蒜头捣烂如泥,用绿豆熬汤加白糖适量,冷却后冲服。每日2次。

【主治】慢性肝炎。

9.【组成】白花蛇舌草(鲜品为佳)125克,甘草10克,绿茶3克。

【制配】将白花草、甘草入锅加水浸过药面,文火煎至400毫升,去渣取汁,以沸药液冲泡绿茶,即可。每日1剂,不限时温服。

【主治】肝炎,肝硬化,肝癌。

10.【组成】板蓝根、大青叶各30克,茶叶15克。

【制配】将大青叶洗净同板蓝根、茶叶混合,加水煮取汁。每日服2次,持续2周。

【主治】急性肝炎。

11.【组成】猪胆一个,白酒适量。

【制配】将胆汁冲入白酒内,空腹温服,若嫌胆苦,可用米粉和胆汁为丸,白酒送下,每日必须服完1胆,连服5日。

【主治】黄疸。

12.【组成】丝瓜根5~6根,黄酒适量。

【制配】将丝瓜根洗净捣烂。用水200毫升煎至160毫升。用黄酒冲服。

【主治】黄疸。

13.【组成】栀子、茵陈各1束,无灰酒500毫升。

【制配】将栀子、茵陈用无灰酒煎至400毫升。21~23点服。忌油腻、湿面、豆腐、生冷等物。

【主治】黄疸。

注意事项:

1.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时,要同家人分房隔离;房子困难的必须做到分床隔离,排泄物要加漂白粉消毒。隔离期应是从发病日起1个月左右。

2.急性肝炎患者应卧床休息,休息往往比药物治疗更有效。慢性稳定期肝炎患者虽不必完全卧床休息,但应控制活动量,以不觉疲劳为度。

3.定期复查肝功能和二对半,掌握病情,以此指导药疗和自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