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人类历史未解之谜(全集)
10550900000046

第46章 古老的文明(6)

现在王宫遗址已得到充分发掘和部分复原,其建筑总体呈长方形,按米诺斯宫室的通例,四周不设围墙望楼,全宫以长方形中央庭院为中心(长60米、宽30米),倚山而建,地势西高东低,因此庭院以西楼房有两三层,以东楼房则有四五层。从东麓远望王宫,但见层楼高耸,门窗敞廊参差罗列,其景观为古代王宫所罕见。庭院西面楼房主要用于办公集会、祭祀和库存财物,东面楼房则是寝宫、客厅、学校与作坊。各层各处都有楼梯相连,尤以庭院东面的中央大楼梯最为宏伟,它由天井取光,三面构成柱廊,梯道宽阔,彩绘艳丽,被誉为王宫建筑最杰出的纪念物。其旁之双斧大厅分内外两室,以折叠门扇相隔,冬可保暖夏可通风,显示米诺斯建筑的灵巧。厅旁的王后寝宫则是一套典型的米诺斯豪华住房,内壁绘有海豚戏水的壁画,优美雅致,相连小间有浴室和冲水厕所,这种卫生设备在古代是独一无二的。王宫各处的壁画也是古代艺术的上乘之作,显示了克里特文明注重灵巧秀逸的特色,和东方各国的威严沉重有别。

由于克里特的线形文字犹未释读成功,我们对其政治历史和社会结构知之不多,但可肯定克里特文明的创造者和日后的希腊人不是同一种族。此外,米诺斯王朝统治无疑奴役大量奴隶和农民,与古代东方各国相似。近年还发现克里特保留着以人作牺牲祭神的习俗,反映其社会的奴隶制实质。

公元前1450年左右,操希腊语的人占领了克诺索斯王宫,标志克里特文明的衰落。从此以后,爱琴文明的中心便转移到希腊本土的迈锡尼地区了。

迈锡尼文明的兴亡

导言:迈锡尼文明反映了古希腊文明兴盛时期的状态,《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战争就是这一时期发生的。结局当然是迈锡尼人取得了胜利,文学史上称这一时期为“英雄时代”,但迈锡尼人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迈锡尼人和克里特的米诺斯人不是同一民族,他们的语言属印欧语系,是从欧洲内陆由北而南进入希腊的。迈锡尼人是希腊人中最早到来的一支,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定居于伯罗奔尼撒半岛。此时克里特已建立米诺斯文明,希腊本土的迈锡尼人则比较落后,虽已进入铜器时代,犹未建立国家,因此他们是在克里特直接影响下逐渐向文明过渡,到公元前1600年才称王立国。这时的王朝按考古发掘的资料而称之为竖井墓王朝,约持续百余年,到公元前1500年后为圆顶墓王朝取代。

迈锡尼文明竖井墓王朝的主要文物是发现于迈锡尼城堡内外的两座墓园。园内有众多王族墓葬,内藏丰富的金银陪葬品,其数量之多为世所罕见(仅其中一墓穴即有870件之多)。工艺水平也很高,其中大多数为克里特产品,也有来自埃及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等地的。这说明迈锡尼王族和贵族可能曾以雇佣兵头领的身份服务于克里特和埃及等地。随着与海外先进文明地区交往的密切,迈锡尼的经济与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国力日强。到圆顶墓王朝时期,它便从尾随于克里特之后而转为可与之抗衡的强国了。圆顶墓不像竖井墓那样只在地下构筑简单的竖穴墓室,而是在地面凿岩和砌石筑成圆形墓室,前有墓道,上覆高冢,室内砌成圆锥状屋顶,形如蜂巢,故又称“蜂巢墓”。构筑这类陵墓需要较高的石砌工程技术,它的形制虽源自克里特,在迈锡尼却规模益趋宏大。现存最大的一座圆顶墓内高13.2米,墓门高10米,门内过道以一块重达120吨的巨石为盖,可见其工程的艰巨。

迈锡尼文明在充分吸收克里特文明的同时,也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如城堡坚固、陆战力强,喜用马拉战车,尚武精神突出等等。它作为爱琴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蒸蒸日上,有取代克里特而后来居上之势。到公元前1450年,迈锡尼人可能通过联姻继承等和平方式,得以入主克诺索斯王宫,这是迈锡尼文明发展的关键一步。迈锡尼统治克里特后,既承袭了克里特掌握的爱琴海商业贸易网的控制权,也全面吸收了克里特文明的遗产。克里特原有的线形文字,现在被用来书写迈锡尼语言,形成了迈锡尼线形文字(学术界通称前者为线形文A,后者为线形文B)。此后从公元前1400—公元前1200年,迈锡尼达到其文明的盛期。

迈锡尼城是迈锡尼文明的中心,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附近还有梯林斯城,是直属于迈锡尼的一个军事要塞。它们构成迈锡尼王国,在希腊诸城邦国中最称强大。其他王国著名的还有伯罗奔尼撒中部的斯巴达和西部的派罗斯,以及中希腊的雅典、底比斯等,它们有时组成一个军事同盟以联合作战,奉迈锡尼为盟主。考古发现的迈锡尼遗址主要是国王居住的城堡,它的城墙用巨石环山建成,厚达5米,高8米,和克里特王宫建筑全无防御设施迥然有别。城堡有宏伟壮观的“狮门”(以刻有双狮拱卫一柱的浮雕得名),城内建豪华王宫。城堡下面平川地带有广阔的市区,富商大贾和百业工匠居住其间,其繁荣富庶当不下于克里特的克诺索斯。在海外贸易方面,迈锡尼较克里特也是有过之无不及。埃及、叙利亚、腓尼基、塞浦路斯以及意大利南部、利巴拉群岛等地都有迈锡尼陶器出土,数量皆超过各地曾发现的克里特陶器。在爱琴海地区和希腊本土,迈锡尼文明的分布也较克里特文明为广泛、众多,现已发现的当地大大小小的迈锡尼文明遗址在1000处以上。

迈锡尼的线形文B自1952年已被释读成功,证明迈锡尼语言是古希腊语的一支。现存的线形文B的材料揭示迈锡尼文明政治历史的不多,绝大多数都是王室经济文书,提供了经济方面的珍贵信息。这些材料充分说明迈锡尼社会是奴隶制社会。线形文B中已专有男奴女奴之词,其读音与日后希腊语中奴隶一词相近。在派罗斯的文书中,有关奴隶数目的一类计有妇女631人,女童376人,男童261人;另一类则计有女奴370人,男女童奴各149、190人。总合两类计数则分别为1268人及709人。这里虽未提男奴,但从其他材料看男奴也不在少数。按派罗斯小国的规模和文书反映的个案情况,可知当时奴隶数目之多是惊人的。此外,文书中还反映了国王贵族占地甚多、农民占地甚少的情况,农民也受到统治者残酷剥削。这些情况说明迈锡尼社会和克里特一样,近似于东方的奴隶制王国。

迈锡尼文明从公元前1200年以后渐呈衰败之势。古希腊的神话传说曾模糊提及此时王朝更迭频繁,战乱相继;考古材料也反映陶器质量下降,生产萎缩,而“海上诸族”的骚扰更使国际贸易大受打击。经济衰落可能迫使统治者依靠武力掠夺,于是各国各城之间的战争也愈演愈烈,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大战便是希腊同盟与小亚细亚富裕城市特洛伊的战争。此战打了十年之久,最后希腊联军虽攻下特洛伊城,实际上却是两败俱伤。得胜的希腊各国(以迈锡尼为首)无不疲惫不堪,元气大伤,终于摆脱不了“黄雀在后”的厄运:希腊各国一直难以恢复,便为北方的多利亚人提供可乘之机。他们纷纷南下,攻城掠地,逐步征服了除雅典以外的中希腊和伯罗奔尼撒各国,宣告了迈锡尼文明的灭亡。

宙斯神庙和“空中花园”一样,也是世界奇迹之一。所不同的是:宙斯神庙的建造和消亡都有明确的文字记载,给人留下的惋惜多而疑问少。但是,当你知道了这个世界奇迹之所以消亡的原因后,不知心中会作何感想。大家都知道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希腊,但是把举办运动会以祭祀宙斯神的雕像,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它可是世界奇迹之一呢!

奥林匹亚最早期的建筑物是用木头和砖块建成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旧的建筑物已经逐渐倒塌,后来的建筑物多是用石块来砌成的,其中最为著名的石砌建筑物就是以宙斯本人名字命名的神庙。

宙斯神庙是神的圣庙,但建造它并非是为了用来收集朝拜者供奉的祭品,这种活动是在圣殿之外的巨大的宙斯祭坛上进行的。当奥林匹克运动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要在那儿宰杀并火烧一百头公牛来献给宙斯。与阿尔菲奥斯河水混合在一起的骨灰堆积在祭坛上,一个多世纪以来,已逐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土丘。神殿建筑是为了保护神圣的祭祀过程免受自然的干扰,在宙斯神庙内深处那个神圣地方的画像向祭祀者展示了宙斯本人的形象。随着时间的流逝,来到奥林匹亚的人们更主要的是为了来感受其宏伟博大的气势和悠久的历史,而并不是为了其神圣性,就像今天的许多大教堂一样,这座神殿也具有某种博物馆的味道。

在新的神殿建成后的许多年里,它肯定已收藏了某些古老的或令人崇敬的祭物,也许有一些是来自某个早期的较小的神庙,诸如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块或木板。但要想回到公元前15世纪那种盛行的神圣气氛中,需要一个具有非凡神力的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祭司们为了找到一位能建造一尊充分体现众神之王威严的雕像做了长时间的努力,最后,他们选择了一位雅典公民查姆狄斯的儿子菲狄亚斯来完成这项伟大的使命。

菲狄亚斯的雕像虽被认为是非常出色的,但他本人在公元前438年或437年却因藐视他在帕提农神庙设计的雅典娜像而被驱逐出雅典。他的一位伙计名叫梅农,指控他贪污了用于建造雕像的金子,菲狄亚斯似乎也不能提供出建造这尊雕像各个部分所用黄金的准确数字,他自己也情愿被流放以免受公众羞辱。但是事实上这项指控肯定是出于政治动机,菲狄亚斯是政治家伯里克利的朋友,伯里克利对平民的见解和个人威望是在重建公元前480年被波斯人毁坏的雅典光荣史中建立起来的。伯里克利有一些政敌,他们总是抓住每个机会来诋毁他,他的朋友、雕刻家菲狄亚斯所受的冤屈就是这种诋毁的牺牲品。

宙斯神庙的神柱尽管受到这种指控,但其后不久菲狄亚斯就来到奥林匹亚,开始他的这项伟大的创作。菲狄亚斯被赋予了建造宙斯神像的重任,标志着奥林匹亚议会对他的信任,也表明菲狄亚斯对雅典是清白无辜的。还在雅典时,菲狄亚斯就发明了一种建造大尺寸黄金、象牙雕像的技术。首先,在建雕像的地方竖起一个木制框架,其大小与要完成雕像外尺寸相同。象牙薄片被雕刻用来装饰头、手、足等处,贵金属片则做成衣饰和其他装饰,以后这些饰品也被用来装饰神像外部的其他地方。每件饰品之间都要衔接好,每个衔接处都要经过仔细装饰,最后表现了一个有着坚固外形的雕像。

菲狄亚斯没有留下任何材料来告诉人们,他是怎样历尽艰辛及实现这样一件令人惊讶不已的工程的。但在公元97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当演说家狄俄·克里索斯托姆应邀在宙斯神庙发表演说时曾公开宣称,就如菲狄亚斯本人所说的那样,这件作品与其所要表现的宙斯是极为相宜不悖的。有一个流行的传说:当菲狄亚斯的一位亲戚兼合作者巴拿恩乌斯阿问到他是怎样构思出宙斯的神像时,菲狄亚斯引用了诗人荷马的史诗中的一段来回答,该段描绘了一位庄严的宙斯,他摇摇头就引起了整座奥林匹斯山的震动。狄俄·克里索斯托姆从修辞学角度解释说,这一段描绘使人联想起一切所知的宙斯的名称:“父亲与国王、城市的保护者、友谊之神、祈祷人的保护者、好客之神、增产丰收的赐予者……”他说,宙斯的所有这些不同的特性都能从神像上得到体现,并且它还体现了菲狄亚斯所要表现的众神之王的各种本质特性。

公元前1世纪,著名的罗马演说家西塞罗指出,在菲狄亚斯头脑中“有着一个非常美好的宙斯的形象,以致驱使这位艺术家能创造出一个栩栩如生、和蔼可亲的众神之王的形象”。在这里,众神之王的威严表现在神像头部的各个方面,使得每一个相信自己来到了宙斯身旁的人从心底里产生一种敬畏感。菲狄亚斯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呢?

从这座雕像建造完成起,它就被称作古代黄金雕塑时代的杰作。对雕像的保护据说是由菲狄亚斯的后代来负责的。倾倒橄榄油的奇怪风俗,按波萨尼亚斯的说法,可能是因为神庙潮湿的环境引起象牙的严重开裂,这样可起到防裂作用。到公元前2世纪中期,情况变得特别糟糕了,于是南部迈锡尼城的雕塑家达摩芬农应聘修理这尊雕像。据说他干得很漂亮,可能就在此时安放了四根圆柱在座位下面,以便撑住下面的雕像,使其不致因太重而倒塌。

宙斯神庙中的宙斯雕像大约与此同时,即在公元前167年前,塞琉古王国国王安条克四世献给宙斯神庙一块“用亚述的编织花样和腓尼基骰子装饰”的羊毛帘幕。这块源于近东的帘幕可能挂在雕像的背后,其重要性已足以使波萨尼亚斯对它作出评论了。正是这位安条克,他掠夺了耶路撒冷的所罗门神庙,并且下令将它改名为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庙。在安条克从所罗门神庙中掠夺的财宝之中,一定有可能有一块在室内张挂的巨大幔帐。因此,断言这就是安条克献给他的奥林匹亚的众神之王的帘幕并不需要太多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