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有没有撒谎
导言:西方研究马可·波罗的学者莫里斯·科利思认为《马可·波罗游记》“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式作品,对于闭塞的欧洲人来说,无疑是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导致了欧洲人文科学的广泛复兴”。《马可·波罗的游记》中记述了中国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等,那么,马可·波罗真的曾经来过中国吗?马可·波罗是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出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又名《马可·波罗行记》、《东方闻见录》),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可·波罗游记》,是欧洲人撰写的第一部详尽描绘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游记。16世纪意大利收藏家、地理学家赖麦锡说:“马可·波罗在1299年写完《游记》,几个月后,这部书已在意大利境内随处可见。”现存的《马可·波罗游记》有119种版本。《马可·波罗游记》在把中国文化艺术传播到欧洲这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295年寒冬的一天,有三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男子站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有名的商人波罗家族门前,他们向守门的人说他们是波罗家族的人,此时他们从东方经商归来。然而,仆人看着这三个讲着并不理流利的意大利语、身着破烂不堪衣服人深表怀疑。最后,波罗家族里的主人得知此事后,对这三位身份不明的人进行了仔细地辨认,结果发现,他们果然是二十四年前就已经失踪的尼古拉·波罗、马飞·波罗和马可·波罗。当年,他们父子、叔侄三人出门,说是前去中国,但从此就没有任何音信,家人还以为他们早就不在人世了。
威尼斯城里的每个人很快就知道了马克·波罗等三人从文明古国归来的消息。众人慕名而来,想听马可·波罗向他们讲述在路途中的所见所闻,但是,当马可·波罗激动地讲完他们的经历之后,人们却将信将疑,有人还认为这是马可·波罗精心编造的谎言。有人还故意刁难,认为马可既然从富有的东方归来就一定会带回金银财宝,为什么却穿的如此寒酸?
据传说,为了证实他们的确去过东方,马可在家里举行了一个非常盛大的宴会。席间每上一道菜,他们就更换一套衣服,一套比一套华丽。最后他们换上回来时穿的那套破衣烂衫,当众撕开衬里,让里面藏的金银珠宝洒落一地。怀疑者中有的人相信了马可的话,有的仍然认为马可的行为只不过是在炫耀自己的富有罢了。
对于马可滔滔不绝地讲述东方见闻,威尼斯人很快就失去兴趣了,而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战争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按照当时威尼斯法律,军舰由有钱人出钱捐造,富有的马可家自然也不能例外。马可把自己捐造的军舰命名为“东方”号,亲自担任舰长。后来威尼斯海军战败,马可也被俘入狱。在狱中,马可总是独自眺望着窗外,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在中国的见闻。然而,同狱中一位叫做鲁思狄谦的作家对马可的沉思表现得十分关注,马可情不自禁地向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之后作家便产生了新的想法,他建议由马可口述,他来笔录成书,以打发狱中的漫长时光。4年后马可出狱,将书稿整理成举世闻名的《马可·波罗游记》(又名《东方见闻录》)也便问世了。
在《马可·波罗游记》里记录了马可·波罗的平生:马可·波罗于1254年出生在威尼斯。15岁的时候,去东方经商的父亲和叔叔带着中国皇帝写给罗马教皇的亲笔信回到了威尼斯,当时罗马老教皇刚刚去世,新教皇还没选出,他们只好在威尼斯等待。这时候,马可被父亲讲的东方旅行中的奇闻趣事迷住了,请求也跟着他们再到中国去。1271年,新即位的教皇格里高利十世给忽必烈写了回信,派尼古拉等人带着书信和礼物去见忽必烈,17岁的少年马可跟着父亲等人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途。
在路途中,他们经地中海向南航行;接着从地中海东岸的阿克城出发,途经小亚细亚、两河流域、波斯、阿富汗、中亚细亚、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历经千辛万苦,于1275年5月到达中国元朝的上都。当时忽必烈已率蒙古铁骑统一了中国,由于马可·波罗聪明机灵,很受忽必烈的喜爱,于是让马可·波罗在元朝做17年的官。马可·波罗除在京城大都(今北京)视事外,还经常奉忽必烈的命令巡游外省,在新疆、甘肃、山西、蒙古、云南、江苏、浙江、福建等地也曾留下了他的足迹,他还奉命出使过缅甸和南洋。忽必烈答应他们完成任务后就可以直接折返故里,因此到达波斯后,他们继续西行,历经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回到了故里——威尼斯。
对于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以及在《马可·波罗游记》里记载的是否是马可·波罗的真实经历的问题,人们对此争论不休。
有些人认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
国内外“肯定论者”之所以肯定或承认马可·波罗到过中国,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理由:一是人们对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游记》的善意解释。另一方面的原因是《马可·波罗游记》所记载的某些内容若非亲身经历是不可能知道得那样详细具体的。比如他描述了远东生活其他的细节,如纸币、大运河、蒙古军、虎、皇家邮政系统的结构。他并且提到中国对日本的古称,这是日本在西方文学里第一次出现。马可·波罗书中描写的大都附近的一座桥也较像卢沟桥。
有人认为,马可·波罗根本就没来过中国。
《马可·波罗游记》虽然对中国的一些文化和历史有很多的记载,但是有些学者认为他并没有去过那么多地方,只是记下他听说的故事。因为,中国史籍上没有任何马可在扬州当过官的记录,一个外国人在文化经济发达的南方商业中心当官而没有留下任何记载,是不可能的。1982年4月14日,克雷格·克鲁拉思在英国《泰晤士报》上发表《马可·波罗到达中国没有?》一文,提出了几点怀疑:一、中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根本找不到一条可供考证马可·波罗的材料;二、书中的很多统计材料都是值得怀疑的,就连蒙古皇帝的家谱也说得含混不清;三、中国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东西——茶、汉字、裹脚布和筷子等,书中只字不提,还有对欧洲人来说很先进的印刷术也没有提到;四、书中的许多中国地名用的都是波斯叫法。因此,马可·波罗可能只到过一些中亚国家,他可能和一些到过中国的波斯商人交谈过,或是在波斯看到了关于中国的文字介绍,加上道听途说才拼凑成了《马可·波罗游记》。
另外,书中所写的地理、事物、史实超出了欧洲人当时的认识极限,所以人们难免会怀疑它的真实性。在一些保守的西方人看来,基督教文明是全世界最发达的文明,存在比基督教文明更加发达的文明是不可想象的。马可·波罗口中的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发达的国度,远远高于当时欧洲的社会发展水平,因此这本书被称为“荒诞不经的神话”,有人说马可·波罗是一个“骗子”,他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也有人说,马可·波罗确实到过中国,但他在书中的描述太过夸张,对于中国的富有描写得有些言过其实,“黄金遍地,香料盈野”,在现在看来这些也有些离谱。但是作为一个到过中国见过“大世面”的人,不可否认马可·波罗会带有炫耀的心态对所见所闻夸大其词。而《马可·波罗游记》是由马可口述,别人执笔的,马可的回忆也许会有不准确的地方,执笔者也许会滥用修饰,夸大事实,我们不能单凭这些来否定马可·波罗到过中国。
事实上马可·波罗到底有没有来过中国,有没有向人们撒谎,这个问题或许在我们能够找到更加切实的史料记载才能够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