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自然界未解之谜全集
10552600000041

第41章 肆虐的传染病(2)

即使在20世纪90年代,医学已经发达的时期,霍乱依旧没有停止作乱,患者数量仍呈上升趋势。这个来自地狱的杀手,为何人类就不能控制它呢?

在第五次霍乱到达埃及时,应埃及政府的邀请,德国细菌学家科勒在当地进行了研究,由此也发现了霍乱的致病菌——霍乱弧菌。这个重大的发现不仅使他在1905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也成为人类与霍乱抗争的转折点。

由此,人们才对霍乱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霍乱是由霍乱弧菌产生的霍乱毒素引起的急性细菌性肠道传染病。霍乱弧菌大部分是通过食物和水传播。传染源是霍乱患者和带菌者,带菌者无症状却排菌,更容易感染他人。

虽然人们揭开了霍乱的神秘面纱,又掌握了它的传播途径,但是我们是否就此可以战胜霍乱呢?

当今人们治疗霍乱的主要办法是纠正脱水与电解质紊乱,根据病情轻重补液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一旦疫情爆发,必须严格隔离治疗。虽然如此,但霍乱有时仍然爆发。

2006年2月安哥拉罗安达省暴发霍乱,到7月安哥拉全国因霍乱死亡的人数达到2003人,累计霍乱病例为4817个,在24小时内就新增了89个病例,安哥拉全国14个省份都遭到霍乱的侵袭。2008年8月津巴布韦暴发霍乱,至2009年2月,因感染霍乱死亡的患者已上升到3300人,共有6.57万人染病。

由于霍乱的流行十分的迅速,且流行期间发病和死亡率十分的高,危害极大,所以霍乱引起了国际的高度重视。

在医学发达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找到一个能够彻底解决霍乱的方法,让它向天花一样从人类的生活中消失?这个问题也许在未来会有答案吧!

非洲睡眠病

导言:非洲睡眠病曾经横扫非洲大陆,时至今日依然困扰着许多非洲人民。有数据显示,东非、西非和中非农村地区有6000万民众面临罹患睡眠病的危险。非洲睡眠病又称“锥虫病”或“嗜睡性脑炎”,是一种由寄生单细胞锥虫经采采蝇叮咬而传播的疾病,在非洲撒哈拉南部肆虐,其中有些流行区患病率高达八成。

1900年非洲睡眠病在非洲地区广泛传染,到1907年找到有效治疗办法的七年间,维多利亚湖畔有20多万人死于这种疾病,占整个地区的三分之二,其中乌干达死亡人数最多。

非洲锥虫病是非洲人畜共患的严重疾病之一,除人外,锥虫还寄生于鱼类、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和哺乳类等动物体。但非洲睡眠病与美洲睡眠病截然不同。美洲睡眠病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脑炎,非洲睡眠病则是由一种寄生虫(锥体虫)所致。睡眠病是以昏睡的方式吞食病人的肌体,逐渐导致死亡,其过程可长达数年。此病的初期征兆是头疼、乏力、失眠,并伴有明显的压抑感,然后是患者精神衰落、出现疼痛,夜间失眠,白天则昏昏欲睡。有的病情严重的患者用餐咀嚼时,会不知不觉地昏睡过去,昏迷不醒,直至死去。这种病仅发病于非洲地区,而且已有几个世纪的病史。乌干达是第一个受害的国家,所以又称为“乌干达睡眠病”。睡眠病时至今日已扩散至非洲其他地区和国家,最终成为一种可怕的传染性疾病。而此病的来源,有人说是欧洲人带过来的,但真相如何,就没有人知道了。也有人说史前时代非洲就有睡眠病,但第一个患睡眠病的病例是阿拉伯旅行家伊本·哈勒敦在14世纪时记载下来的:患有睡眠病的病人如此乏力,以至于很容易因饥饿死去。伊本·哈勒敦访问的一个部落首领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两年之后他就死掉了,整个部落的人都因睡眠病而死去。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有效疫苗来预防非洲睡眠病。目前预防非洲睡眠病的关键在于消灭采采蝇和加强个人防护。但是有专家指出驱蚊剂并不适用于采采蝇。由于采采蝇可叮穿轻便衣服,因此最佳的预防方法是避免前往有大量采采蝇的地区。如需前往应该尽量将身体外露的部分遮盖,并且不应穿着会吸引采采蝇的蓝色衣物。

2000年6月,专家在举办的非洲睡眠病研讨会上指出,非洲睡眠病又有在非洲大陆肆虐的迹象,与会专家说,锥体寄生虫产生了抗药性及有些疾病高发区对此病防治不力,是睡眠病卷土重来的主要原因。据2000年统计显示,中部非洲每年约有50万人患这种疾病,是非洲大陆受感染最严重的地区。

2001年3月19日,安哥拉锥体虫防治局人士报道说,自2001年年初以来,在安哥拉境内已经新发现4500例锥体虫病。这些病例主要是在本戈、威热、扎伊尔、南北宽扎、马兰热省和罗安达周围地区发现的。安哥拉在2000年共发现了5500例锥体虫病。

由于非洲睡眠病的病原具有变异性,导致人们在治愈它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课题,如何能彻底将非洲睡眠病像战胜天花一样将其从人们的生活中祛除,仍然有待研究。

流感为何不能根除

导言:流感对人类来说并不陌生,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或许流感就已经存在。古代由于没有有效的药物,许多人在患了流感后都死了。在今日,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人类也进入了对病毒研究和攻克的新时代,但流感依旧有着许多的谜团无法解开。

在世界第一次大战中,世界处于大动乱中,人类自相残杀,死亡者数十万,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然而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一场流感的暴发夺去了近500万人的生命,它就是令人闻之色变的西班牙流感,也称为“1918年流感”。

这次流感首发于美国堪萨斯州的芬森军营。军营的一位士兵感到发烧、嗓子疼和头疼,就去部队的医院看病,但医生认为他只患了普通的感冒。但是接下来的情况出乎人们的意料,几天以后,有上百人得了这种“感冒”。很快这种疾病就开始疯狂传播,3月随着美国远征军乘船便将这种疾病带至欧洲前线,4月波及法国、英国军队,5月达到意大利、西班牙、印度等国家,6月由英国远征军传播至英国本土,然后到达俄罗斯、中国、大洋洲等世界各地,不到一年的时间席卷全球。这次流感所造成的灾难是流感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也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瘟疫,保守估计有约5亿人,发病率约20%~40%,死亡人数达4000多万,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亡人数还要多。

美国死亡人数50万,仅10月10日费城就有759人死于流感;西班牙800万人患病,包括国王阿方索三世在内,马德里三分之一市民受感染,一些政府部门被迫关门,电车停运;英国乔治五世也未幸免,英格兰和威尔士死亡达20万,皇家舰队3周无法入海,影响作战;印度孟买死亡700万;一些因纽特人村遭受灭顶之灾,有一村80人死于流感73人;20%的西萨摩亚人死于流感。

但是这次流感呈现出一个奇怪的特征:以往的流感总是容易杀死年老体衰的人和儿童,这次的死亡曲线却呈现出一种“W”型——20到40岁的青壮年人这次也成为了死神追逐的对象。而且关于西班牙流感的来源以及发病率和死亡率为何如此之高也是困扰着人们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近一个世纪以后才有科学家找出答案:1918年导致许多人死亡的疾病是一种禽流感。据有关报道称,美国科学家的研究已经显示,西班牙流感病毒很可能源自鸟类。美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发表的文章说,他们已经找到1918年病毒与现在亚洲出现的禽流感病毒H5N1的共同的基因变异。美国另一个研究小组也在《科学》杂志发表文章,他们已经在老鼠身上成功再造了1918年的病毒。

虽然如此,但是还是无法解除人们对流感的恐惧,尤其是近年来高频率出现的词汇——禽流感。许多专家都担心不远的将来禽流感会演变成可以在人群中传播的人流感,世界范围内暴发的流感大流行将使上个世纪的惨剧重演。

2003年的SARS病流行时引起的全球性恐慌让人们记忆犹新,有人甚至称它是为了填补天花病毒而诞生的。其实还有一种病肆虐时比SARS乃至天花还要可怕,它就是几乎人人得过的流行性感冒。据资料显示,在美国平均每年有5%~20%的人感染上流感,20多万人因病重住院,3万多人因此死亡。虽然日常遇到的流感性情相对来说比较温和,但是当传染性和毒性都特别强的新型流感病毒出现时,将会给全球都带来灾难。20世纪,曾经暴发过三次流感大流行,都在一年内传遍全世界,导致了大批人死亡。1968—1969年的流感大流行导致约75万人死亡,1957—1958年的那次则使约100万人丧生。最严重的就是1918年流感。

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对付它没有像用于对付病菌的抗生素那样的特效药,目前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感冒药实际上只是用于减轻感冒症状,并不能消灭病毒。对于流感最好的防御办法还是人体免疫力,如果在近期内患过流感,或注射过流感疫苗,那么再遇到同一类型的流感,身体对它就有了免疫力。但是流感病毒非常容易发生变异,当新的变异种类进入人体后,通常我们的人体免疫系统难以识别、消灭它们,因此得过流感的人也难保不再患上。

随着药物的发展,人们已经生产了许多预防流感的疫苗,但是有科学家说由于流感病毒具有很强的变异性,所以有抗药性的流感病毒毒株极有可能会再出现,而比起80多年前,交通的便捷和国际旅游的频繁大大加速了新型传染病的传播速度。曾有专家对下一次流感做出评估,认为下一次流感将会使200万至5000万人死亡。但是没有人可以预测它会由哪一种流感病毒病株导致,在何时发生以及有多严重。

流行性感冒每隔几年就会传播一次,但是由于药物的发展,它的危险性暂时减轻,不过在近年来却又有汹涌而来之势,这与环境的日渐破坏不无关系。

“世纪绝症”——艾滋病谜一样的身世

导言:每年的12月1日被国际命名为“艾滋病日”,艾滋病自从被发现以来,它就以非常惊人的速度蔓延,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人类的最重要疾病杀手之一,但是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寻找治愈艾滋病方法的脚步。随着艾滋病日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我们在治疗艾滋病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据有关资料显示:2007年新增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比1998年低了320万,死于艾滋病的患者比2001年少了20万人。艾滋病发现于1981年的春天,当时在美国洛杉矶市的一家医院收到一名症状十分奇特的患者,患者的咽喉有严重的霉菌感染,但是感染并没有沿着呼吸道蔓延,而是向食道发展,这个病患的食道几乎全部阻塞了,患者的体重显著减轻。医生们想尽了办法也没有治好这个病人,最后这个病人死了。不久以后,又有患了同样病症的人来医院治疗,但结果也是不治而死。面对这种怪病,各种药物都医治无效。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带着疑问,医生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他们发现这5个人都是同性恋患者,全都患上了卡氏肺囊虫肺炎。同年,当地医院又发现了26例卡波氏肉瘤患者,他们的病症有同一个特点:细胞免疫缺陷。在1982年,这种病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正式定义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就是让我们闻之色变的艾滋病。它的名字是由英语缩写AIDS的音译过来的。

自从艾滋病发现以来,全世界至少有2180人死于此病,死亡人数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两倍还多。据有关数据显示,仅在2001年就有300万人死于艾滋病,500万人受到感染,其蔓延速度非常的惊人。目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年龄在15~24岁,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彻底治疗艾滋病的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攻克了天花、肺结核等不治之症,但人们对艾滋病却仍然一筹莫展。

1985年,美国好莱坞巨星洛克·哈德森患上了艾滋病,从患病到死亡仅仅数个月的时间里,这位曾经万众瞩目的巨星就变得骨瘦如柴。在他死了以后,人们才知道他也是一名同性恋者。

这些巧合,让人们以为是同性恋导致了免疫系统缺乏症,但是不久,又有人发现流亡在美国的海地人也有人被发现了染上此病,但是他们并不是同性恋患者。而这些染病的人一旦染病,其死亡速度比同性恋者还要快。因此艾滋病只在同性恋者间流行的说法被推翻。

那么这个令全世界胆寒的艾滋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它又是如何吞食人们的生命呢?

艾滋病的来源之谜

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能力,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但是对艾滋病的来源却有着很多的说法。

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总结起来有自然说、医源说和人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