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自然界未解之谜全集
10552600000006

第6章 神奇的动物之谜(6)

弗朗克·沙罗慌了手脚,连忙操起电话把此事报告警察局。不久,警察局请来了美国著名生物学家格贝尔·马克普雷特博士,还有一些新闻记者一同赶赴现场。他们在弗朗克·沙罗的带领下,沿着小恐龙逃跑留下的“蛛丝马迹”,终于在一个大山谷里找到了那两只小恐龙。可是,仅一两天时间,小恐龙就能长成8米长的庞然大物,一口强劲锋利的牙齿清晰可见,它不仅能咬穿木板墙,还能咬穿坚硬的水泥墙,简直不可思议。

格贝尔·马克普雷特博士认为,新出世的小恐龙是一种食肉类两栖爬行动物,约1.45亿年前它能对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构成严重威胁,只要这两只破壳而出的小恐龙是异性个体,它们便能很快在地球上繁衍起自己的后代。不过,美国内华达州山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较之恐龙鼎盛时期的侏罗纪时代的自然生态条件简直是天壤之别,因此,这些新降生的恐龙后裔能否适应新环境幸存下来,仍是个非常令科学家们困惑不解的问题。另外,这些活灵活现的出土文物——恐龙蛋何以经历650万年之久仍能自然孵化出恐龙幼体来?破壳而出的小恐龙为何能长出一口钢牙利齿,咬穿水泥墙逃之夭夭,而且在一两天之内能迅速长成8米长的巨兽?对这诸多问题的回答还有待科学家们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在非洲刚果的泰莱湖和扎伊尔大沼泽地区,也盛传有一种硕大无比的无名怪兽,它平时活动在人烟罕见的湖沼,行踪诡秘。

1980年5月,一位名叫埃古尼的村民,曾见到湖沼中有一头巨大的黑色怪物在猛烈翻动,周身闪现出一道灰色的光环。

考察队员在寻找已经灭绝的恐龙骨骼1983年的一个夜晚,有个名叫匹斯卡尔的渔民在埃德扎玛河一带捕鱼,猛然间看到一只巨大的怪兽正在湖岸边吞食植物。慌乱之中,匹斯卡尔发出了一点响声,被怪兽察觉了。这时,只听见它发出一阵尖厉的嚎叫,立即返身向湖中逃去。刚果湖怪的传闻吸引了世界上许多科学家,他们认为传说中描绘的湖怪,酷似早已灭绝的恐龙。

1981年,美国黑人学者雷吉斯特兹筹集了4万美元,开始了刚果之行。他聘请芝加哥大学生物学教授路易·马查尔作为顾问,组成了一支精干的考察队,他的妻子卡·凡都森也荣幸地成了一名考察队员。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探险队朝泰莱湖进发。

从距离最近的居民部落,越过沼泽地到达泰莱湖至少需要5天。探险队在这异常艰难的5天行程中,忍受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痛苦。考察队员搭起帐篷,安置好各种观察仪器,一边休整,一边等待,整整过了6个星期。终于,梦寐以求的时刻来到了,他们5次看见这个传闻中的湖怪的尊容,6次听到它的叫声,拍了照,录了音,还找到了一些较完整的恐龙骨骼。艰苦的野外生活使雷吉斯特兹的身体变得极度虚弱,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他的体重减轻了23千克。最后,考察队不得不踏上归程。

雷吉斯特兹回来后作了36小时的考察报告,并将报告寄给刚果政府。对此,刚果政府的科学部门极为重视,1983年,刚果组织了一支国家探险队,由阿格纳加和马赛宁为队长,在3月份沿着雷吉斯特兹的路线进发,历经千辛万苦,于4月22日抵达泰莱湖。

5月2日是刚果探险队难以忘怀的日子。那天他们刚进入森林地带,向导吉恩·查理就不小心跌入了水池,这时大家正忙于拍摄一群当空掠过的天鹅,谁也没在意。直到5分钟后,才听见查理的大声呼喊:“快来!快来!”开始同伴们还以为他遇到了危险,赶紧朝查理奔去,只见激动万分的查理用手指着左前方。马赛宁顺势望去,天哪!300米外的湖面上半浮着一个奇异的长颈怪物,它的背部相当宽阔,头很小。马赛宁赶紧坐上独木舟向它悄悄划去。靠近到距离60米之处,马赛宁清晰地看到它那小脑袋正在东张西望,随后怪物就沉入水底,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这两次卓有成效的探险中,科学家发现的恐龙形象十分一致。雷吉斯特兹说它“有3米长的脖子,头小,背长约4.5米,整个身体的长度估计有9~12米,皮肤灰色而有光泽,似乎有尾巴”。刚果探险队长马赛宁对怪物的描述非常接近,说它“头很小,有奇特的长颈,背部很宽,露出水面的部分有4米长,额头棕褐色,肤色黑亮,身上无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可见他们发现的怪兽是同一种动物。

雷吉斯特兹将6次恐龙叫声的录音带回美国,进行仔细认真地对比实验和分析,发现怪兽的声音与已知非洲大型动物的声音大有差异。怪兽的咆哮声有两个不同的特征,一是清晰的砰砰声,据专家分析,这可能是因为怪兽的年龄和性别引起的;而另一特征是一种特有的高频声,听起来就像穿过树林中的劲风吹刮声那样,而且越往后声音越强。一位从事古生物研究的学者大卫·威伯尔,在听到这个录音后说:“在我以前听过的所有动物声音中,从未有过这样的吼叫声和砰砰声,如果那不是恐龙叫声的话,我敢肯定,至少是一种尚未被发现的新动物。”

雷吉斯特兹在探险中带回来的另一个重要证据,是一些恐龙脊椎骨的骨架、头骨和十分完整的大腿骨。根据碳14同位素测定,头骨形成的年代仅10万年左右,这证明在10万年以前泰莱湖还有恐龙存在。这对于7000万年前恐龙已完全灭绝的理论,无疑是一个强烈的冲击。

当然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那段长达20分钟的录像片和许多就地拍摄的照片。许多事实似乎已经证明,泰莱湖地区确实有活恐龙。但它究竟是哪一种恐龙呢?雷吉斯特兹探险队的生物顾问路易·马查尔教授,曾对当地几十名湖怪目击者进行了询问,并拿出一套包括世界上所有大动物的照片(其中混入一张雷龙的复原图照片),让他们辨认,几乎所有的目击者都认为雷龙的图片最像湖怪。

不过对于恐龙是否存在于世的问题,一些谨慎的科学家们仍然认为,眼下所有的证据还不能完全说明刚果地区有活恐龙,除非拿出更加充分的证据。为此,雷吉斯特兹准备与刚果合作,再次对泰莱湖的恐龙进行大规模的探察。这次他准备用水上飞机,进入到更纵深的地段。许多人都在热切地希望能听到一些更加惊人的消息。

神秘的非洲巨兽之谜

导言:哪里有恐龙的传说,哪里就有谜,这几乎成了近几个世纪以来人们的共识,但最鼓舞人心的一次就数追踪非洲格桑河流域巨兽这一次了。人类似乎已接近找到答案了,但结果仍是付诸阙如。在非洲大陆上,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一种神秘巨兽的传说。

1776年,德国科学家爱帕·里凡在其著作中写道:“我们发现一种从未见过的巨兽足迹,足迹周长92厘米,两足迹之间竟然相距2米!”

1880年,法国动物学家霍思报道:“……这种巨兽生活在沼泽和湖泊中,土著居民称之为‘亚哥尼尼’,足迹有三个趾,出奇的巨大。”

1912年,世界著名的动物采集家卡尔·哈京贝克在《野兽与人》一书中写道:“在罗德西亚境内生活着一种前所未知的巨兽,有人在不同的地方亲眼目睹过它。”确实,在非洲中部的一些史前洞穴画中就有这种巨兽的形象,很像恐龙或雷龙。

1913年,德国科学考察队队长冯·斯坦因报道:在刚果的桑格河流域据说有一种巨兽,体积超过河马,有一条又细又软的脖子和一条保鲜鱼般的尾巴。它在水中常常打翻当地居民的独木舟,但不吃人,它白天爬上岸来找食物,吃的是一种蔓生植物。

传说中的非洲巨兽很像早在六七千万年前就绝迹了的恐龙。这个消息一传出,还真的激动人心!几十年来,许多科学家不断深入非洲密林探索,希望能揭开这个谜。

197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动物学家波尔和生物学教授迈克尔决定对这种神秘的巨兽做一次科学考察。1980年4月,他们不畏艰苦,跋山涉水,进入刚果的热带雨林,这里人迹稀少,到处是地图上找不到的湖泊、沼泽和森林。

一位名叫法利曼的当地人告诉他们:他14岁那年在依皮纳地区见过这种巨兽,它有红棕色的皮肤,蛇一样的脑袋,脖子长达3米。迈克尔教授拿出一本动物学图谱让他辨认,法利曼指着一张食草恐龙图谱说:“就是它!就是这样的,至今还在那儿,午后人们常常在河中看到它。”他这次的探险,收集到了巨兽的足迹,采集了食物标本,还获得了大量目击者的第一手资料,这些目击者描述的巨兽与雷龙非常相似。他们回国后,经过详细研究后发表文章说,看来传说中的巨兽确实存在,而且可能是某种幸存至今的恐龙。

1978年,法国有一个科学家探险队进入了非洲刚果的原始森林中一个名叫泰莱湖的沼泽区,希望能找到当地人带领他们去现场寻找传说中的恐龙。

可是很不幸,直到如今,这支探险队不见一人从沼泽中生还归来。到了1981年,无所畏惧的美国雷古斯特兹探险队,又一次进入这一地区,他们曾5次看见“恐龙”出没,6次听见它的叫声。探险队拍回了照片,录下了“恐龙”的声音。

刚果的一支国家探险队于1983年再次进入这一地区。两名队员发现离湖岸300米以外有活“恐龙”。它背部宽阔,头很小,脖长3米,体长15米,皮肤灰而有光,还长着尾巴。

他们对准它拍完了摄影机中的胶片。当今地球如果真的存在活恐龙,那将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灰熊的“生物钟”之谜

导言:人类对哺乳动物冬眠之谜的研究可谓煞费苦心、细致入微了。先有了诱发物之说,那是从生物化学的角度说的,现在又提出了“生物钟”之说,这又是物理学的范畴了。科学家的工作值得我们尊重,牵涉到这么多学科,也不是少数科学家所能胜任的。我们只能等待科学家的最后结果。在美国的黄石森林公园,有一种野生的灰熊。为了揭开它的冬眠之谜,美国的葛莱德兄弟组成了一支考察队,来到灰熊出没的地方。

这支考察队包括生物、医学和物理等方面的科学家。他们配备了精良的仪器,并且第一次采用了空间科学的最新成果,利用生物无线电远程观察技术对灰熊进行观察。他们先在灰熊经常出没的地方挖一些陷阱,在抓到灰熊以后,先给它射入一颗麻醉弹,等灰熊昏睡的时候,再把编有号码的塑胶标杆插进熊耳朵里,接着就给它称体重,量身高,最后再给它套上一个塑胶圈。这个塑胶圈可不简单,里面装着微型无线电发报机,能够发出各种无线电信号。

等这些被俘虏的灰熊醒过来的时候,它们已经回归大自然了,考察队员根据发出的信号,就能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

当冬天来临,天气突然变冷的时候,灰熊就开始做过冬的准备了。

灰熊很是讲究,去年过冬的旧洞就不要了,必须挖新的。它们有的在北面的山坡上,有的在峡谷绝壁的大树底下选择地方,开始挖起新的洞穴来。新居建成以后,再往里面铺上一些松树枝,这样,就可以舒舒服服地过冬了。

越冬别墅落成以后,灰熊们就无事可做了,它们拖着肥硕的身子,懒洋洋地开始离开猎食的低地,独自向深山老林中走去。科学家们通过熊脖子上塑胶圈里发出的信号,发现灰熊的新陈代谢变慢了,这是冬眠前的第一个迹象。它们摇摇晃晃地迎风前进,穿过落满树叶的丛林,找到不久前挖好的洞穴。等北风怒吼,大雪纷飞的时候,它就一头钻进洞里,倒在树枝上,用爪抱着脑袋,踡缩着身子,发出低沉的吼声,然后就昏睡起来。这时候,熊的体温下降,心跳和呼吸减慢,冬眠开始了。

经过多年考察,科学家们了解到灰熊的一些生活内幕。

有一年冬天,北风呼啸,暴风雪来临了,灰熊向峡谷地区慢慢走去。考察队的科学家们估计,灰熊该进洞了。没想到,它们来到洞穴跟前,却没有进洞。灰熊好像觉得还不是冬眠的时候,就继续修起它的越冬别墅来。过几天,太阳出来了,天气转暖,地上的积雪也融化了。灰熊的预测果然灵验。

不久以后,又一场暴风雪降临到黄石公园。灰熊好像觉得应该冬眠了。科学家们果然接收到有节奏的信号,这些信号是被跟踪的灰熊身上发出的,表示它已经开始冬眠了。

科学家们研究了大量资料,认为灰熊身上有一种神秘的“生物钟”。灰熊还有一套察觉地球“脉搏”的本领,这些“脉搏”包括气温、气压、降雪、捕食困难等等,这些因素能拨动灰熊的“生物钟”。当天气变冷的时候,生物钟敲起第一次“钟声”,灰熊懒洋洋地打着呵欠,开始挖洞,准备冬眠;当第二次“钟声”敲响的时候,灰熊就独自活动了,它漫步山林,可是不马上进洞。等到第三次“钟声”响过之后,灰熊才钻进洞里,开始冬眠。

第一次大雪以后,灰熊为什么不进洞呢?它是怎么知道地球的“脉搏”的呢?这还是一个猜不透的谜。

袋狼的灭绝之谜

导言:人类进步的脚步越走越快,对自然的破坏也越来越大,无数动物、植物为人类的进步付出了绝种的代价。现在发达国家感到自己进步得可以了,想松口气享受自己的“进步”成果,于是有的人就提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一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