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情都应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的时候,才不至于手忙脚乱。生活中,有那么一些人总是抱怨没有机会,而当机会来临时,就会慨叹自己平时没有积累足够的学识和能力,以致不能很好抓住机会,获取成功,最终会后悔莫及。
巴菲特支持遗产税,但自己却避免
遗产税是建立在财产基础之上的,它与个人所得税不同。一直以来,自由派人士都称其为“财产税”,他们曾指出,在那些拥有巨额资产的富人去世后,政府有权将他们的财产充公。因为生活在美国所享有的特权就是使他们富有的前提条件,因此,这些富人一旦去世,就必须要将大部分财产交给政府,而不是留给自己的后代。
这种想法把财富和幸运等同了起来。一般来讲,以这种模式思考的人会认为,幸运是解释穷人与富人之间差异的一个最充分的理由。就连巴菲特也将自己的成功大多归功于幸运,他说:“能够出生在美国这样一个国家,我感觉非常幸运,但更幸运的是:我拥有与生俱来分配资金的天分。”
派特·布恩曾在《华盛顿邮报》上公开指出,巴菲特就是一个遗产税的受益者。他说:“曾经,伯克希尔旗下的一家附属公司就是靠卖遗产税保险而获得利润的。这种保险政策让那些遗产继承人相信只要花钱就能够避免资产清算。另外,一项估计也证明:10%的寿险营销都与遗产税计划相关。”
当时,很多巨富阶层的成员都反对布什政府2001年试图撤销遗产税的决定。威廉·盖茨也曾出席国会表达了对撤销遗产税将会减少慈善捐赠的忧虑,他说:“倘若没有遗产税,人们就不需要利用捐赠财产来逃避纳税。”
虽然将慈善捐赠与避税相互联系起来是缺乏证据的,但大家都知道,在死之前将财产捐出无疑就是一种逃避遗产税的方法。2004年,《华尔街日报》提醒巴菲特,如果他真的认为遗产税很有必要,那么,在他去世之前,就应该确保它的资产会落在政府手中,此外,还要求巴菲特不能钻遗产税的空子,在他去世之前千万不得将钱全部捐给任何基金会。不过,大家都知道,巴菲特不仅捐赠了310亿美元给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还另捐了60亿美元给他的孩子们所经营的基金会。巴菲特并不会一次就捐出所有的钱,而是每年捐出总财产的5%。若他在将财产全部捐出前就去世,政府就会把剩下的财产充公。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弥尔顿·弗里德曼是遗产税的强烈批判者。他称其为一种极不道德的税,同时也指出,政府每年收集税收的花费比税收带来的利益要多得多。
吃透巴菲特
虽然巴菲特以及其他很多巨富都非常支持遗产税,但他们却也一直都在利用法律的漏洞,以此来避免在他们去世后,政府收走他们的财产。这的确是相互矛盾的,或许我们可以用内疚、无私来解释这些巨富的心理。拥有这么多的财富,他们会感到很内疚,但他们不相信政府会善用他们的钱。既然巴菲特认为富人应该缴纳更多的税,那么,为什么他会选择将钱捐给各种基金会,而不是让政府在他去世后将他大部分的财产充公呢?惟一可以解释这一切的就是,他觉得基金会要比政府更能善用这些钱。
时刻为成功做好准备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人不渴望成功,也没有哪个人不羡慕别人的成功,但却很少有人为成功做准备。正如歌曲中所唱“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者总是少数的,大多数的人总是不懂时刻为成功做好准备,因而做着成功的白日梦,最终走进坟墓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成功注定了精彩的人生。但成功并不是举手可得的,只有做好了一切准备,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没有天生的成功者,那些所谓的成功者都是在其获得成功后才被众人所知,才被赋予其称号。其实,在其成功前,与我们并没有什么区别,说不定在某些方面还不如我们,但最终他们却获得了成功。
森林里有一只野狼正卧在草地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后,就说:“天气这么好,大家都在娱乐,你也来加入吧。”野狼没有说话,只是继续磨牙,将自己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现在森林里这么安静,猎人和猎狗也都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既然没有什么危险,你何必还那么用劲地磨牙呢?”野狼停下来,说道:“你想想,假如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就算我想磨牙也已经来不及了。而如果我平时就将牙磨好,到时就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了。”
的确如此,做任何事情都应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的时候,才不至于手忙脚乱。生活中,有那么一些人总是抱怨没有机会,而当机会来临时,就会慨叹自己平时没有积累足够的学识和能力,以致不能很好抓住机会,获取成功,最终会后悔莫及。古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若平时不充实自己的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
2008年1月10日,埃德蒙·希拉里在新西兰走完了他人生的88个春秋。他是一个书写过传奇历史的传奇人物,是20世纪最伟大的探险家,是第一个征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人。
1953年,埃德蒙·希拉里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在此之前,很多探险家也都试图能够登上这一高峰,但最终都因重重困难而选择了放弃,有些人是因为氧气不足而被迫撤退,有些人是因为雪崩而一去不复返。当别人问起希拉里取得成功的秘诀时,他只是简单地说了几句话:“在登山之前,我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精密地计算了一下氧气的用量,精心为这一切做好了各种准备。我的秘诀就是:事先计划周全,准备充分。”由此可见,正是因为希拉里有了充分的准备,他才能非常自信地走进那白雪皑皑、神秘莫测的喜马拉雅山,才能够战胜许多人曾未战胜过的珠穆朗玛峰;正是因为希拉里有了充分的准备,在他眼中,登山途中的一切困难和挑战才会变得非常渺小,变得更容易战胜。
希拉里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任何事情,不管是重大还是渺小,都应认真对待。将简单的事情认认真真地做好,就是不简单;将平凡的事情踏踏实实地完成,就是不平凡。成功往往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而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有了充分的准备,从而变得更加从容,能够在挑战的舞台上不慌不忙,变得更加有底气,对一切都胸有成竹。
实际上,不管是哪个行业,要想成功,都必须做出大量的辛苦准备。农民种庄稼,并不是仅仅播下种子,为了能够有好的收成,他们还必须进行浇水、施肥、除草等;在如今这个和平年代里,海陆空士兵依然坚持不懈地练兵,他们随时随刻都在为保卫祖国准备着。
总之,成功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有备而来,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为成功做好准备,准备之余,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抓住,不要害怕失败。要始终记得:抓住了机会,就等于抓住了成功,现在自己能做的就是在准备中等待,在等待中创造更多的奇迹。一个积极准备的人,才是距离成功最近的人,时刻为成功做好准备,你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时刻为成功做好准备
冰心曾说过:在人生这条道路上,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失败的教训则在于疲疲沓沓。对于每个人来说,成功就是每一天中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每一次收获。
在商业方面,巴菲特可以说是一个谦逊的学生和优秀的倾听者,通常,他都能够迅速并准确地指出决定一个公司或某项复杂业务的关键因素,能够在短时间内决定不投资某只股票或者决定收购某个公司。他总是会时刻为成功做好准备,正如他在年报上所说的“诺亚不会等到下雨后才开始造方舟”。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说:“走出去,就应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就要将标准定到国际市场上。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只有现在做好准备。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只有相对成功,而不会绝对成功,因此永远都要为成功做准备。”若要更好地为成功做好准备,不妨就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第一,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目标好比是灯塔,指引着远航的方向,没有目标而获得成功,只是一种侥幸。目标不能太模糊,比如说你想要挣钱,倘若你只是以此为目标,就很难得到你自己想要的,因为这个目标并不能够激发你挣钱的激情与动力。所以说,制定的目标一定要适合自己,若不适合自己,就会白费力气,无任何收获。
第二,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成功的道路上一定是充满挫折的,若没有坚韧的毅力,迟早会被挫折打垮,从而放弃自己的目标。譬如:国家司法考试被认为是“天下第一考”,确实非常难考,但每年依然会有人考过。很多人都说:“司法考试是考验人毅力的战场。”其实不止是司法考试,可以说,任何一项成功都是在考验人的毅力。假如马云没有毅力,就不会有阿里巴巴;假如马化腾没有毅力,也就不会有后来的QQ。越是在自己认为实在支撑不住,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越要坚持下去,绝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
第三,要有定力。相信大家都知道猴子掰玉米的故事,故事中的那只猴子最终是一无所获的。现实生活中,类似那只猴子的人有很多,他们在人间走过,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浮躁的世风使很多人都变得见异思迁,今天看这能赚钱,明天又看那能赚钱,结果哪个都没赚到。联想集团的创始人柳传志曾说:“填一把土,用脚踩实后,再填一把土。”正是如此,才使他创造出如今享有世界声誉的品牌。所以,当你制定好目标后,一定要有定力,要沉下心,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向前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会获取成功。
第四,要学会控制风险。在很多人看来,那些胆大的人才能赚钱,也就是说,收益与风险是成正比的,古往今来,但凡那些成功者,都是敢于冒险的。成功者并不是对风险熟视无睹,抱着赌徒的心态去做生意,与之相反,他们是非常小心的,做任何事情之前,他们都会考虑一切风险,并做好应对风险的措施,因而在遇到风险时,他们总是能够迅速脱身。众所周知的香港著名企业家、华商首富李嘉诚,曾道出自己很少失败的原因,就是事前做好准备,为以后的成功做好准备。
此外,成功的人大多都是书虫,尤其是他们渴望学习知识和探索他人的欲求,是普通人所无法比拟的。有着“全球第一CEO”之称的通用电器前任总裁杰克·韦尔奇、世界电影奇才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惠普前任CEO卡利·菲奥莉娜、三星集团会长李秉喆、微软前任总裁比尔·盖茨,以及有“股神”之称的沃伦·巴菲特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一知名人士曾说:“投资靠的是经验,如果没有经验,你就应该向那些有经验的人学习。”确实如此,若要在投资中取得成功,你就应当学习成功投资人士的知识和智慧。为此,就绝对不能对时间和金钱有丝毫的吝惜之情。股神沃伦·巴菲特就曾下定决心:不把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书读上12遍,就绝不开始投资。
中国有句古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但这并不意味着书看得多就能够赚大钱。很多时候,若要完全吸收书中的信息,就要花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你买100本书,花掉100万美元,说不定不久以后,这100万美元就能给你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收入。
被誉为“全球投资之父”的约翰·邓普顿说:“那些为成功而做准备的人,都是图书馆的常客。成功的秘诀都是从他人身上学来的,在你开展一门事业时,书变得尤其重要。”
很多成功者读书的方法都是速战速决。尚贤哲是韩国具有代表性的银行PB客户经理,他曾这样说:“举例来说,若想要吸收一些有关炒股的知识,你就要一口气在一个月内读完四五本书。假如你一年才读四五本书,就很难领悟到其中的精华内容。另外,因为投资市场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也会很难掌握投资的相关趋势。因此,在读书的时候,你要常常带着‘为什么去读书’、‘不能读死书’的心态,带着警戒和质疑去读书。”
每个人都可能会成功,关键是能否为成功做好准备。
吃透巴菲特
一个宏伟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时刻为此做好准备,并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行进,必须要经过漫长艰辛的攀登跋涉才能实现。只要你坚信自己是强者,就有可能会成为真正的强者。如果你渴望获得成功,不妨就从现在开始,时刻为成功做好各种准备。
发展自己的投资哲学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一套生活哲学,这套哲学指引我们做出选择,完成决策并采取具体的行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在无形中接受别人的哲学,有些人也会有意识地选择、接受并修正别人的哲学,但很少人会发展他们自己的投资哲学,在投资界中亦是如此。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
简单来说,投资哲学就是一个投资者在交易活动中,不管是买还是卖,不管是按兵不动还是雷厉风行,不管是长线还是短线,他所做的每一项投资都源自对市场机制的看法,亦即来源于他的投资哲学。
在投资界,很多大师也都有着自己的一套投资哲学,他们总是用很长时间来发展自己明确的投资哲学,他们的哲学并不会随风而变。投资大师们的哲学就是他们思想的盾牌,这个盾牌可以避免他们受到无休止的市场情绪躁动的影响。
巴菲特曾说过:“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时候,你才知道谁一直在游泳。”如今,巴菲特被认为是市场的王者,《财富》杂志也曾评其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人。巴菲特的简单哲学告诉我们:投资不是投机,这是成熟市场的成功之道。
从100美元开始,到现在拥有400亿美元的财富,巴菲特在美国股市多次的大起大落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57年,巴菲特创立了第一家合伙制投资基金,不仅自己投资了100美元,还说服了家人和朋友投资了105000美元。就这样,公司在巴菲特的卧室开始启动,当时的全部实物资产仅仅是几张演算纸、一本会计账和一台打字机。1965年,巴菲特与他的合伙人共同控股了伯克希尔纺织厂,1969年,合伙制投资资金结束,伯克希尔29%的股份都被巴菲特所控制。到1969年末,基金总资产达到了3038472美元,年度平均回报率已为30.4%,巴菲特也于第二年以5万美元年薪担任了伯克希尔公司的总裁,最终将这家公司改造成为一家被巴菲特投资哲学所控制的产业投资资金。
1999年,伯克希尔纷纷投资了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运通等20多家美国著名的公司,拥有了49家全资企业,其中,金融服务业有5家,资产共242亿元;保险集团5家,资产共842亿元;制造业、零售业和服务业有39家,资产为40亿美元。1965年到1999年,在这30多年中,伯克希尔本身的股票年平均增长就已经超过了20%,股票价格也从每股19元上升至每股56100美元。就这样,巴菲特运用自己的投资哲学,创造了金融投资界的神话,实现了实业资本与金融资本长期的完美结合。
巴菲特投资哲学的重要之处就在于投资企业的前景。一直以来,巴菲特主要都是进行企业投资,而非股票买卖。他说:“当你把投资看成是企业投资时,你的投资就会很聪明。投资的意义就在于买什么类型的企业,以及用什么价格买你所选定的企业。”巴菲特将企业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企业是商品形态的企业,这类企业的关键因素就是商品价格,是完全依靠管理层来有效运用资产获利的,只有那些低成本的公司才有可能获胜,倘若投资这类企业,就很有可能成为二流的投资者;第二类企业是收费桥梁企业,这类企业完全是靠自己的无形资产来赢得消费者的信用,相信若一个人拥有数十亿美元和50位最为优秀的经理人员,尽管能建立一个企业,但也无法打败那些在选择之内的收费桥梁企业,那么,就应该选择这家企业投资并长期持有。
巴菲特投资一家企业的方法和程序都是很独特的。他认为,若要选择收费桥梁一类的企业,就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该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否很强,是否有增长趋势;该公司有没有明显的消费者信用;该公司的财务策略是否保守;有没有保留它的盈余;如何有效运用那些保留的盈余;该公司能否维持现行的运营,花费了多少成本;高股东的权益回报率是否能经常维持;该公司的股票市值是否高于公司的净值;是否能够任意调整产品价格来反映通货膨胀的压力。
巴菲特的一个合伙人曾经说过:“了解一个企业,除非你就是公司的一部分。”巴菲特是这样来分析企业经营者的:首先是诚实,因为只有诚实的人才会以企业主人的眼光来经营企业;其次是信奉保守的财务策略,即用最少的钱为股东创造最多的财富;最后,若你不喜欢这家公司经理人的花钱方式,就最好不要投资这家企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就是实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结合最为直接的桥梁。除此之外,他的投资哲学也有着很大的魅力,使很多金融界的人士都将他的言论视为“投资圣经”,犹如念经文一样背诵着他的言论。
发展自己的投资哲学,成功离你很近
古人有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若要取得好的成果,就要学习最伟大投资大师的投资哲学,而学习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无疑就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巴菲特被誉为“股神”,他的投资哲学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意不熟就不做。
巴菲特有一个习惯:不熟的股票就不去做。2000年初,正值网络股票的高潮期,巴菲特并没有去购买。当时,所有人都觉得他已经落后了,但现在却能明显看出,网络股票埋葬的是一批近乎疯狂的投机家。这次事件让巴菲特再次展现出其稳健的投资大师风采,成为最大的赢家。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任何投资之前,都应该仔细调研,若没有了解透彻、思考明白,就不要仓促做出决策。同时,巴菲特也告诫我们:有些投资热潮,不参与可能比参与更好。他强调这样一个投资目标,就是先求保本。只有以这样的目标作基础,才会有稳定增值的条件。
2.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中。
很多投资者都认为不能将所有鸡蛋都放入同一个篮子中,但巴菲特却并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在时间和资源都很有限的情况下,决策次数少的成功率要比投资决策多的要高,就如同独生子女要比多子女家庭所受的照顾要多一些一样,因此,投资者不仅应该将所有的鸡蛋放入同一个篮子中,还应很小心地看好它们。
3.长期投资。
据相关统计,巴菲特对每一只股票的投资都超过了8年。巴菲特曾这样说:“短期股市的预测是毒药,应该把它摆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那些在股市中的行为像小孩般幼稚投资的人。”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很多人追涨杀跌,到头来只是在为劵商贡献手续费,自己则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可以说,很多失败者失败的原因往往都是经不起不断买进和卖出的诱惑,而那些成功者成功的原因就是长抱不动。
4.逆向操作。
巴菲特说:“若想要在股市上赚钱,就必须要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所以说,在投资的时候,首先,你要经常跟自己的天性对抗,因为天性总是会使你做出一个错误的投资决策;其次,你要经常体察一下周围的环境,当你感觉到环境越来越贪婪的时候,就要勇于说“no”,反之,就要勇于说“yes”。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可以说是一种新时代的减压哲学,它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创造未来的财富以及幸福的人生。财富是一个人思考能力的产物。在这个变化万千的交易世界中,若不能被他人左右,就应该用心发展自己的投资哲学,坚守正确的投资理念。发展自己的投资哲学,享受投资所带来的酸甜苦辣,坚守自己的信念,终有一天,你将会发现,成功其实并不遥远。
吃透巴菲特
巴菲特曾说:“现在我们买入公司或股票时,不但会坚持寻找一流的公司,而且也会坚持这些一流的公司还要有一流的管理。”
巴菲特将自己的投资哲学浓缩成两个字:简单。因此,与其他理论相比较,他的投资理论就显得更简单、更实用。这种简单正是历经绚丽后的返璞归真,犹如有极其深厚内力的太极高手已经从“艺”入“道”,能够用“无招”胜过“有招”。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法
当今世界,巴菲特被誉为是具有传奇色彩的证劵投资家,他以自己独特、简明的价值投资方法,投资了可口可乐、所罗门兄弟投资银行、通用电器、吉列等著名公司股票、可转换证劵,并取得了非凡的业绩。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法
从1965年至今,在这38年间,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只有4年跑输同期标普指数,38年来的年均账面净值增长22.2%。巴菲特每年给股东们写的信都被称为是最好的免费投资教育,一直都被奉为是投资圣典。随着国内市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社保基金的入市以及公募基金管理的成熟,价值投资理念早已经逐渐发展盛行。虽说国内市场还尚未成熟,但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法在国内市场中依然具有相当成熟的指导意义。
从投资逻辑、投资要点、选股标准和投资方式上来说,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法可概括为以下内容:
五项投资逻辑
1.如果把自己当作企业的经营者,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投资人;如果将自己当作投资人,就会成为优秀的企业经营者。这样,也就很容易能够判断出企业是否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2.一生都要追求消费垄断企业;
3.没有任何合适的时间脱手最优秀的企业;
4.与好的价格相比,好的企业显得更为重要;
5.最终决定企业股价的往往是企业的内在实质价值。
十二项投资要点
1.通货膨胀往往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
2.只投资那些未来收益确定性比较高的企业;
3.利用市场的愚蠢,进行有规律的投资;
4.不要注重企业来年能够赚多少,要注重其未来5~10年的投资收益;
5.买进价格往往是决定报酬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便是长线投资也是如此;
6.若拥有一只股票,就期待它下个星期就能涨,这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7.利润的复合增长与交易费用和税负的避免能够给投资者带来很大的益处;
8.价值型与成长型的投资理念是相通的,价值是一项投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而成长只是用来决定价值的预测过程;
9.投资者在财务上的成功总是与他对投资企业的了解程度成正比;
10.“安全边际”的投资作用是:缓冲可能的价格风险,获得相对高的权益报酬率;
11.即便是联储主席偷偷告诉我未来两年的货币政策,我也不会改变自己任何一个行为;
12.证劵战略投资要排除各种市场干扰和影响因素,不理会股市的跌涨,不担心经济情势的变化,既不相信任何预测,也不接受任何内幕消息,只需注意两点:买什么股票;买入价格。
八项投资标准
1.必须是消费垄断企业;
2.企业要有稳定的经营史;
3.企业的业务要简单、易了解,并且前景看好;
4.企业财务稳健;
5.企业经营效率高、收益好;
6.企业的经营者要理性、忠诚,始终以股东利益为先;
7.资本支出少,自由现金流量充裕;
8.价格合理。
二项投资方式
1.卡片打洞,终生持有。每年都要检查一次初始权益报酬率、营运毛利、负债水准、资本支出和现金流量;
2.当市场过于高估持有股票的价格时,应适当进行短期套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卡片打洞与终生持股是巴菲特价值投资法中最为独特的部分。
远离市场,是制胜法宝
另外,巴菲特认为,远离市场是长期制胜的一大法宝。通过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法,可发现影响其最终成功的投资决定,虽然与“市场尚未反映的信息”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所有的信息都是公开的,是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的。
既没有内幕消息,也没有花费大量的金钱,正如学术界的比喻:当有100只猴子掷币时,总会有一只始终都掷出正面。但这并不能解释:有成千上万个投资者参加的投资竞赛中,仅有巴菲特一人取得连续32年战胜市场的纪录。
事实上,巴菲特的成功完全靠的是一套与众不同的投资理念,不同的投资哲学与逻辑和不同的投资技巧。巴菲特曾说过:“我对华尔街那群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的种种非理性行为感到很不解。”或许是人在市场,身不由己,因此,他最后选择离开纽约,躲到美国中西部一个小镇中。正是他的远离市场,才战胜了市场。
吃透巴菲特
巴菲特价值投资法的核心是买入被低估的收益稳定的股票,并长期持有。从长期角度来说,股票市场是个称重器,其价值迟早会被发现。一般来讲,若被低估的股票提供了安全边际,在市场向下波动时就会比较抗跌,在市场上涨时也就更容易跑赢大盘。
短期经常无效但长期趋于有效
学过政治经济学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样一句话: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着商品价值上下波动。股票市场上也是如此,价格经常都会有偏离价值的时候。
市场的波动心态对于投资是否能够成功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股票市场上能否成功,不能单以一两天的价格变动来衡量,甚至不能用一两年的价格变动来衡量。因为,即便是一家很优秀的企业,市场也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忽视其价值的存在,这也就意味着市场在短期内,价格的疯狂波动或许会给投资者带来很大的风险,但从长期的趋势来看,其价格也会逐渐趋于稳定,这就会使投资者能够真正对其价值做出反应,从而给他们带来购买机会。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名信奉有效市场理论的经济学教授,当他们一同在芝加哥大学的校园中散步时,突然看到前方有一张10美元的钞票,其中一位教授正准备去捡,另一名则拦住他说:“别费劲了,如果它真的是一张10美元钞票,早就会有人捡走了,怎么可能还在那里啊?”就在两人准备争论时,一个乞丐冲过来,迅速捡起钞票,直接向麦当劳奔去。
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市场并不总是有效的,它经常也是无效的,所以,在股票市场,就应低价捡走那些别人只敢看而不敢买的明星企业股票。也就是说,如果做投资的话,只需学会两门课程就足够了,一是如何评估企业的内在价值;二是如何思考市场价格。
其实,每个人都充满了贪婪、恐惧和愚蠢的念头,这些也都是可以预测的,但这些念头所导致的结果往往却是不可预测的。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经常都会犯一些不合常理的非理性错误。
由于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站在同一个市场上,因此,投资者战胜市场的前提就是要保持理性,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要真正将与市场的博弈看作是与自己之间的博弈。实际上,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并不是股票市场,而是自己,即便你在数学、财务、经济、会计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超的能力,但若没有掌握好自己的情绪,依然很难在投资中受益。
巴菲特曾说:“战胜市场的秘诀就是: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只有在大多人都恐惧的时候才有可能会出现低估值的股票或是偏离价值较大的股票。巴菲特还说:“一个投资者必须要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在市场上肆虐的情绪隔绝开来,这样,才有可能会获得成功。”所以,我们要做到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绝对不能有从众心理,与之相反,则要有反向心理。另外,也不能轻易进场,若是进场,就不要轻易离场。我们应忽略短期的波动,更加专注于企业本身的长期增长。
吃透巴菲特
投资必须是理性的,倘若不能很好地理解它,就不要对其进行投资。通常而言,证劵市场往往都存在着一定的价值规律,短期经常都是无效的,长期则趋于有效。